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春节怎么过的,你有印象吗?

我出生在50年代初,童年时对春节没什么应响,到58年吃大伙食堂时,听说“年”这个词,但没什么热闹隆重的气氛,反正,肚子是空的,饿着的。伙食堂解散后,虽说是自己可以煮饭吃,但过年与平常没有什么特别之处。60年代末到70年代,过年农村可以休息三天。平平淡淡地生活着!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春节怎么过的,你有印象吗?

春节是我国民间历来的传统节日,人们叫过年,在六七十年代,过春节相当隆重,年味也特别的浓,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喜欢这个春节,特别是小孩,只要一进腊月初,每天都在数天数,急着想过年。因为过年吃得好,玩得好,走亲访友又十分热闹,外面更还有热闹看,也就是人们一年到头最热闹,最愉快,最开心的那几天。

过年期间,首先是少不了除夕家家办年饭,一家人必须全部团到位,哪怕是从外地赶也要赶回来,参加一起吃那顿从头天就开始准备的团年饭。之前还要用茶盆盛上猪头、猪的园尾、鱼之类当天敬菩萨。年末最后一天,家家户都贴上红対联,除夕晚上还要守一阵子夜,主要聊聊天,吃瓜子等,到晚十二点火炮声基本响完后才各自入睡。

初一早上,吃了汤圆后就出门看热闹去,每个生产大队的文娱宣传队就开始对军烈属拜年,狮子龙灯彩船等节目不少,气氛热烈,到处都锣鼓声,好不热闹。往往一些孩子也跟着屁股后面爬坡上坎地到处玩耍,拜年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壮观。

按习俗,从正月初二起就开始亲戚间的往来,办酒席请春客。每个家轮流进行,招得客人时,主人家都讲面子,生怕别人说他家小气,因此办的酒席如同生日酒和婚宴一般,人们是尽情地酒足饭饱,十分欢乐。走亲一般要到正月初九,有的是十五才结束,做工作的开始上班,学生开始进校,生产队也开始干活了,又盼着下一次的春节。

现在虽然家家都有钱,物质也丰富,同时闲空时间也多,但对过年只是个称呼而已,再也没有像六七十年代那样隆重,那样有年的味道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春节怎么过的,你有印象吗?

小时候六七十年代春节隨然物资匮乏买肉,买布,买米面油,买烟酒糖茶都需供应票证,但过年都各尽所需。尤其是打扫完家院年画对联一贴心情马上就知春节到来,男孩子盼望着多给点钱买鞭炮,女孩子盼着穿花衣。六七十代穷但精神面貌确实比现在好!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春节怎么过的,你有印象吗?

出生在苏北农村的我,六十年代中后期已经记事。说到六、七十年代春节怎么过的,印象特别深刻。

每当进入腊月,儿时的我就天天盼着过年(春节),掰着手指数日子,恨不能明天就是大年三十才好呢。

在中国人所有的传统节日当中,过年是一个最大的传统节日,过了腊月初八,空气中的年味也会一天天的浓醇起来,孩子们更是一天天的盼望着、期待着……。期待着来自长辈的压岁钱,期待着爸妈给买的新衣,期待着妈妈做的一桌好菜,期待着爸爸在街上买的零食……。

我记得:

到了腊月十五,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蒸年糕、做面饼;一般人家都要蒸上五斗米的年糕(糯米与大米按比例,每斗米大约为25市斤)。

到了腊月二十,大户人家开始杀年猪,除少部分卖给人口少、不杀年猪的人家,大部分留着自己家里吃;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大打除,洗被褥;

腊月二十五六,我爸爸都会去镇上,买鱼买酒、糖果糕点、鞭炮蜡烛、对联福字……。

腊月二十八左右,是我母亲最忙碌、最辛苦的日子,她要把在春节期间,家里来客人和自己家里要吃的菜做好或初加工,如:加工肉圆、水发海产品、煮鱼等等等等。

腊月二十九(除夕的前一天)父亲都会带着我们晚辈去祖坟上,给家中去世的先人烧点纸钱(俗称送压岁钱)。

到了除夕,中午一过,就催着大人赶快贴对联,印象最深的是:客厅中堂张贴的毛主席画像,年年都要换新。

而自己,也早早穿上了爸、妈准备的新衣服、新鞋子……。

除夕晚上的一顿年夜饭,可以说是家中一年来最丰盛的一桌饭,吃过饭以后,父亲都会拿出早就从银行兑换来的新钱(第一次在市场上流通),哥、妹三个,每人五角……

大年初一,早晨醒来,先要吃上一点白糖果子(一种糕点),才能开口说话。

当天的早饭是用糯米粉做的大汤圆,煮好了以后先要供奉祖先,燃放鞭炮,然后我们再吃早饭……。

常常是不等早饭吃完,就会跟在比我大的哥哥姐姐们后面,挨家挨户去拜年,拜过以后,还会把拜年得来的糖果数一数,看谁收获多……

初二开始走亲戚,初六以后家里开始请客,招待来拜年的亲朋好友、邻居等等,由于村子里大家是相互请,一直要忙到正月二十,这个年才算过去……。

浓浓的年味……甜甜的乡情……,永远的记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春节怎么过的,你有印象吗?

说一说那个年代的春节真真的过年的景象,快年了家长要为每个孩子做身衣服和鞋,不那容易孩子多挣钱少最多家有十二个孩子的,最少的也的二个孩子双职工,孩子多基本上是老头一人养活一大家人。那时是票证年月要票要副食本买什么都要票,一到过春节油,烟,糖,花生,瓜子,才能有平常很少见,还有炮仗也只有春节卖,家家喜喜洋洋有的家会上农村弄点野味,过年时多到菜,那时的人济关系很好,到谁家就吃就喝没有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的。从三十晚上放炮仗打炮仗叫板,比着放也有人受伤的不少。当年的主妇们会做很多年饭和美食,炸各多种面食,初一去男方家亲亲家拜年,初二去女方家亲亲家拜年有的还让住下,热热闹闹一直到正月十五早安静。现在好了天天过年想吃什么买什么,想穿什么网上买什么快递送上门来,过年比那时平淡的多了就那么回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春节怎么过的,你有印象吗?

那时过年都开心,以前过年非常热闹有烟火气息,那时邻居什么的都好,没有什么尔虞我诈什么的所以开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