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这句话对吗?

我们今天的幸福都是老一辈经过艰苦卓绝奋斗出来的,现在的人民是站在前人肩膀进行发展。如果前辈不付出,后辈那就更难!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这句话对吗?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暗藏玄机,就看你如何渗透和悟道了。如果理解透彻,一生快乐心情。如果半参半透,那一生辛劳烦忧。悟到就是得到!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这里首先分享一则民间故事。

相传,八仙过海故事中吕洞宾在得道成仙之前,家境贫寒。老婆整天愁眉苦脸,唠唠叨叨。我怎么嫁给你这么一个穷书生呢?心中怨声载道。外面东借西借,已经想不到再到那家去张口闭口了。吕洞宾也觉得自己太窝囊,就想方设法出去弄一点东西回来。吕洞宾一介书生,没有干过偷鸡摸狗之事,慌慌张张的来到一大户人家,刚准备下手就被人家发现了,并且数落了吕洞宾一通。吕洞宾也觉得说的是,堂堂七尺男儿,怎么能为一斗米折腰。但又想一想,怎么回去向老婆孩子交差呢?正在愁眉苦脸之时,偶遇汉钟离点拨。

吕洞宾云游八方,四海为家,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一日,见到一家张灯结彩,儿子高中状元,而在办喜事。忙上前打听,才知道是自己的儿子,心中也感到愧疚!就到门口看个热闹。门口人通报说外面来了一个化缘的道士,老夫人忙差人送些银两给道长,道长未收,写了几行字叫差人转交老夫人,老夫人打开一看。斗米千钱我不收,十六年后故乡游,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老夫人思绪万千,急急忙忙向门外跑去,可道士已经远去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我们要正确理解,首先不要逃避,其次就是心态,最后就是随缘!

  • 首先不要逃避:可怜天下父母心!逃避可不是我们做父母的风格,孩子的成长作为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成为孩子的引路人,关爱和引导至关重要。桑树苗子从小育,让孩子成为栋梁之材,做父母的有责任,有义务,有担当,全身心投入,默默付出,无私奉献,体现至高无上的大爱境界。
  • 其次就是心态:孩子也有自己的成长历程,恨铁不成钢没有用,可不要扭曲了孩子的心灵,孩子大了,有理想和追求,无需你挑三拣四,这不好那不行。让他们经受磨难才能更加懂得珍惜。让他们去闯,让他们拼,只要走正道就行!大不了跌倒再爬起来。如果这心疼,那舍不得,那孩子产生依赖感。那你老不死的,真的要作牛做马了。
  • 最后就是随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做家长的希望,但是,有些事还是随缘吧!急是急不来的,焦急上火反而增加烦恼。看开想明,为孩子引路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父母应该放心大胆的让他们闯出一片天来,对未来才充满希望。你操那么闲心也不用,孩子是块什么料,应该心知肚明,你好高骛远没有用,有些事还是顺其自然比较好。
儿孙自有儿孙福,是一个好境界,也是一种期盼!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儿孙一种美好愿望!莫为儿孙做马牛,是一种心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都无法估摸将来会怎么样?一切随缘比较好!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这句话对吗?

答:对!1、其实很多儿孙私底下说:“不要大人操劳,自己都能搞定。”2、您在为儿孙忙碌时,有否想到他们不需要你这样任劳任怨。3、现代化生活,年轻人在手机上都能解决,作为“低龄老人”请不必“自作多情”,那是吃力不讨好的事。4、管理好自己的身体,健康阳光、得体大方、生活精致、讲究衣食住行,让孩子们放心、安心、静心。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这句话对吗?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这句话最早是在《增广贤文》里看到的,笔者认为这句话说得对。

作为前辈,如果自身有本事有能力为家庭创造足够的,并且能够留下更多的财富给儿孙们当然是好事。但这种人在社会中毕竟是占少数的,而大多数只是普通的升斗小民也只能是养家糊口过日子。所以大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神通广大者财富可多多留于子孙,能力有限者只能是量力而行过好当下了。也不要过份地为难自己。

还有一句“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所以说,父母们培养和教育好儿女们正解的三观,使子女们拥有广博的知识比拥有金钱更重要,能拥有聪明的才智和做人智慧,能做到人情练达和洞明世事比金钱更重要。如果儿孙们勤劳聪明,父辈们没有留下什么财产,他们也照样能够娶妻生子和发家致富,甚至比父辈们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反之,如果儿孙们不学无术不务正业又好吃懒做,就算有再多的金钱,也终归会有坐吃山空的一天。

讲一个故事:话说一个爷爷和小孙子聊天,小孙子问爷爷:你都这么老了为啥天天还要去田里干活呢?爷爷说:我要开出更多的田地来好留给你,你以后有了田地就能生产更多的粮食了。孙子说:好啊你要多多地开出田来留给我,但我不想种田,我把田买掉我就有钱吃饭了。爷爷惊讶:我会把田整成一块好大好大,没有人能买得起的。小孙子:田块再大都不怕,我会划成一块一块地卖。爷爷傻眼了,从此再也不去田里干活了。

可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朝朝天子有能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这句话对吗?

此言来自增广贤文,对于对不对应区分传统观念,与现实存在。传统:望子成龙谁都有之。父母爱子之心无所不致。这是人性本能。你说它对吗?现实存在:人生短暂,俗语说:子弟不如我,要钱做什么?子弟超越我要钱做什么?这就是儿孙自有儿孙福。所谓的看破红尘,不能一概而论,连红尘都不占边,怎样来看破?这就是我的回答。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这句话对吗?

儿孙幼年和少年的时候,肯定需要大人的哺养、教育和帮助,长大成年以后,都得走好自己的路,过好自己的生活,谁也代替不了,也根本无法代替。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对一代又一代晚辈及后人的激励、传承和鞭策。如果长辈将儿孙视为小皇帝、小公主,给予过分的溺爱和纵容,事事满足他们,件件迁就他们,儿孙就会象温室里的幼苗,当然经不起大千世界的风吹雨打。记得有几句话说的很好,父母和长辈在孩子长大后,该放手时就放手,学会适时退出与分离。有退出和分离,才有成熟和坚强。其实,退出与分离,虽然有些不舍和挂念,但绝对是利大于弊。只有经历烈日和挫折的洗礼,才会变得坚韧不拔、坚不可摧。由此可见,既然认识到儿孙自有儿孙福的道理,就不可以再继续为儿孙当马牛做仆人!最后,诚祝头条所有的长辈和晚辈,都明白这些逻辑与哲理,并为之接续努力,让我们的民族更加兴旺发达,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