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滕王阁序是千古美文,为什么我感觉不到他的美?
好的文章,都是可以让人百读不厌的。之所以能称为千古美文的,除了形式是的语言优美,音韵铿锵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方面,一是真情实感,二是内容丰富。也就是感情真挚,言简意丰。其中言简意丰一项,正是造成题主无感的原因。
《滕王阁序》开篇就说:“豫章古郡,洪都新府”。我们知道,滕王阁在江西南昌。汉代的时候,此地属豫章郡,郡府所在地,就在南昌。所以叫“豫章古郡”,到唐代的时候,豫章郡变成了“洪州府”,治所还在南昌。所以,南昌这个地方就是“豫章古郡,洪都新府”。简单的八个字中,既有地理知识,又有历史知识。如果不把这些历史知识搞明白,读起来就是囫囵吞枣。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翼与轸是天上的星宿,二十八宿之中的两个。古人把二十八宿与天下九州对应起来。江西属南方,翼轸两宿正好是南方七宿中的两个。这叫星空的分野。李白在《蜀道难》中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里“参”与“井”也是二十八宿之一。参是西方七宿之一,井是南方七宿之一。蜀地刚好在西南。这一些,是古代天文学知识。而天文与地理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地接衡庐”,就是说南昌这个地方与衡庐相接。这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我们只把前两句,十六个字拿出来说一下。就已经包含这么多内容了。后边的句子也差不多,几乎每一句中,都包含着历史、地理或是人文知识在内。这就是所谓的用典。有的时候,三五个字之中,包含着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故事在内。比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就是一个典故。据《晋书 张华传》载,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据说是宝剑之精气,上冲于天。张华命人寻找,果然在丰城牢狱的地下,挖出龙泉、太阿二剑。后来,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丰城是江西属地,古代属豫章郡。所以,王勃所写的滕王阁序,不只写眼前之景,也有豫章郡洪州府的历史人文,都写到了。
后面的好多例子,我们就不一一分析了。正是因为文章的这种言简意丰的特点。使得文章的意思,远远超出文字表面的容量。我们之所以能够感受到文章之美,一个最起码的前提是,把意思先弄明白了。如果意思都不明白,美又从何说起。这就是一些人感觉不到它的美的原因。
高层次的文学艺术作品,其欣赏,都是有门槛的。越是高级的形式,其门槛越高。虽然我们常说雅俗共赏是文学的最高典范。就算是这样,俗赏和雅赏还是不同的。俗赏,既是所谓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读文章,理解意思,就是看门道的最低标准。
现代人读古文,许多人是很讨厌用典的。用典多了,会被人讥为掉书袋子。比如辛弃疾的词中,就有用典过多的批评。但是,用典有个很大的好处是,它可以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情感。
因此,感觉不到《滕王阁序》的美,是正常的。毕竟,这种大量用典的写作方式,现在已经不用了。如果喜欢这种方式。在读的时候,首先要把每一句的意思都弄懂了。再多读几遍。读的多了,就能感受到它的美了。而且,这种感觉,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一眼就能看出美的,未必能经得住仔细端详。《滕王阁序》的美,一定是那种越看越美的。
都说滕王阁序是千古美文,为什么我感觉不到他的美?
就像聋子感觉不到音乐的美,瞎子看不到风景的美,你感觉不到这篇文章的美也是一个道理,这没有啥好说的,更用不到这个悟空提问,你这样做就是浪费资源。
都说滕王阁序是千古美文,为什么我感觉不到他的美?
《滕王阁序》除去语言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之外,还有结构的构思之美,里边有很多“用典”的地方,给文章增色不少,同时也深奥了不少。
都说滕王阁序是千古美文,为什么我感觉不到他的美?
《滕王阁序》确实是一篇千古美文,它的美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是传奇故事美。《滕王阁序》的作者是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时年二十六岁,已经名扬大唐。
南昌滕王阁远景
当时,由于王勃私藏罪奴曹达,被人告知官府,牵扯父亲被贬官到交趾为令,交趾非常远,大约在现在越南北部,王勃因己连带父亲,很是内疚,所以要去交趾奉养父亲。
在去交趾的途中,路过洪州,也就是现在江西南昌,也恰逢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刚刚落成,在重阳日于滕王阁大宴宾客,并且欲使文人作序 ,然后刻碑以记之,王勃在当时也属网红大咖,路过洪州,阎都督也就邀请王勃参加此次盛会!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其实,阎都督有个女婿,名叫吴子章,也有绝世奇才,博闻强记,已经前提安排好吴子章写好文章,只是再让女婿现场写出来,更觉文才非凡,大露一把脸。
洪州江左名儒,虽然个个才高八斗、抱玉怀珠,但都知道阎都督的用意,于是,都谦虚不写,把机会让给吴子章,但就是遇上了才高气傲的王勃,毫不客气的一挥而就写出来千年奇文《滕王阁序》。
由于王勃抢了吴子章的风头,阎都
督很不高兴,离席而去,但又留得人传阅王勃之文,直到传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公惊为天人,乃复出对王勃说:“观子之文,乃天下奇才!”,并尊王勃为上宾!
可惜的是,王勃在做完《滕王阁序》后第二年,在渡南海时失足落水而亡,时年仅二十七岁!
王勃之父贬为令之交趾地图
第二,《滕王阁序》文章本身确实很美,
它是一篇睿思奇才、孤篇横绝的奇作,虽然是应时之作 ,但却将洪洲的天文、地理、历史掌故一一镶嵌其中,将在座的名流、洪州周边的景色一一如口吐锦绣,再现眼前!
同时,借题发挥,把自己的怀才不遇的失落之感,也尽情抒发出来,让人为之叹息。真正体现出作者积学丰富、文思敏捷、洞察敏锐、抱负远大!
竹溪六逸
另外,文章本身韵律合辙、对仗工整、辞藻华丽、气势宏大、意境高远、名句迭现、妙语连珠,真是美文典范!
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已成描述长江、赣江的绝对!又如“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将星宿分野、地理名山,应运的自如浑然天成!
同时,从《滕王阁序》一篇文章出来的成语竟多达四十几个,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腾蛟起凤、钟鸣鼎食、云销雨霁、响遏行云、天高地迥、兴尽悲来、萍水相逢、冯唐易老、老当益壮、穷且益坚、涸辙之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投笔从戎、高山流水、盛筵难再、陆海潘江等,这确实是绝无仅有的,可以说是一文出成语之最!
阮籍
文章中用典故相当丰富,我们知道文章“无典不雅!”用典故可以使文章变得雅致!
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典故,利用冯唐有机遇时年纪已达九十几岁,从而失去立功建业的机会,而李广一生建功无数,但从未得到封赏!以此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遗憾与无望!
再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的典故,说的是晋狂士阮籍,经常驾车狂奔,直到无路可走,就大哭而返!以此来表达自己不会狂颠如彼!
其他如谢安、谢玄、孟母择邻的典故“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钟子期、俞伯牙《高山流水》知音的典故“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庄子》逍遥游的典故“北海虽赊,扶摇可接”等等!
所以,《滕王阁序》是一篇千古不衰的美文,一千三百多年来,历代文人喜爱非常,都以通诵读、识记全文为能事!
文征明书《滕王阁序》
说句你不中听的话,读文感到美,那是要有感知文美的能力,要有强烈的语感,而这种能力与语感,是建立在坚实文学修养的基础上,文学修为差,当然就没这种能力了,那反而需要你去多读、多积累,经过一段时间,你再读《滕王阁序》,就能够体会到它的美了!
都说滕王阁序是千古美文,为什么我感觉不到他的美?
1.不是您水平太高,就是您水平太低;
2.如果真的读过,至少不会发出感慨说“难道就是整篇都由四字短语组成”了。
都说滕王阁序是千古美文,为什么我感觉不到他的美?
这个问题要先反问一下,你觉得哪篇文章美?当你想明白这个问题后,也许就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滕王阁序,文章对账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引经据典,看起来博大精深;意境深远,理解起来回味无穷。我认为当真无愧千古美文的赞誉。毕业多年,很多语句依然记忆犹新,有些段落依然能背诵如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