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换亲是无奈还是恶习?

换亲是传统社会中一种非典型的婚嫁习俗。其中肯定有无奈的成分,但说不上恶习。我倒是觉得,换亲比买卖婚姻要文明的多。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换亲肯定会有对个人意志的侵害,也可能侵害当事人自主选择婚姻的权利。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换亲这种形式没有体现出更多的所谓恶。

空口讲道理没有什么意义。给大家讲一个普通的换亲故事。

主人公是我一个村的,今年已经快八十了。他家里兄弟姐妹五个,四男一女。他是老大,大约是因为出生在解放前,营养不成,在兄弟中,他的个子相对低一点。我们都知道,婚姻市场上,身高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身高不占优势,媳妇就不太好找。以前大约二十上下,就要以找媳妇了。在正当年的时候如果没有找到,超过二十三四,就越来越不好找了。

我们这位主人公就是因为个子矮点,把事耽误了。他没找到,后边的老二老三也慢慢长到结婚年龄了。老二先找到合适的,家里就张罗着先给老二结了婚。老三后来出去当兵,那个年代当兵的也不用愁找媳妇。于是,老大就成了父母的心病。这时,女儿到了婚嫁的年龄。于是,父母就考虑用女儿为大儿子换亲。

经过多方打听,不远处的一个村子有一家愿意换的。这家也是儿子年龄大了。当时三十岁不结婚,就已经很大了。也同意换。于是,事情就成了。

对方家的男子为什么没找到,说白了也没有什么致命的缺陷。个子也是不太高,但差不多一米六上下。他找不到,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当民办教师。当时的民办教师是挣工分的。好处是比农民们出的劳力少多了,轻松。坏处是,家里的苦活累活儿媳妇就要担起来了。而且,收入不高。只是村里的平均数。所以,人高马大,力气多的汉子,一般不会去当民办老师,因为不划算,挣的小。身矮力单的,去当老师就划算了。因为当农民跟着集体干农活的话,他们连平均数都吃不上。所以,当时许多这种人当民办老师的。

这个换亲故事的四个人中,主人公的妹妹无论是人才还是身高都是最好的。为了哥哥的幸福,她也就干了。

现在,这换亲的两家人都过得很好。嫁给民办老师的妹妹过门之后,肯定是比较辛苦的。老公教学,家里农活,要她一个人操持。不过,农村的日子不都这么过的吗?民办教师,开始的时候,是很艰苦的。工资低,收入小。但他还是坚持着。到九十年代以后,农村的大多数民办教师,都按国家政策转为正式老师了。现在,这位老师早已退休了。他的退休工资和待遇,足以让村里的农民们羡慕。

再说我们的主人公。因为快三十岁了,才找到个媳妇,还是妹妹给换的。自然也就比较珍惜。所以,两口子的感情一直比较好。

主人公家现在就住在我妈家的楼上,与我妈关系很好。有空的时候,就会下楼来找我妈聊天。说起家里的丈夫儿子时,满满的幸福感。而我妈与父亲是自由恋爱的。从结婚开始,两个人就打架,一直打到我父亲生病躲在床上动不了。

主人公比我父亲大一辈,是我本家的一个爷爷。这些年,我给母亲打电话的时候,母亲常说,“我正和你××奶奶在聊天呢”。说的就是主人公的媳妇。

从我母亲和本文主人公媳妇的身上,你能得出换亲是恶俗吗?这样的话,怎么解释恶俗反而结出一个好果子。而被现代人所歌颂的自由恋爱,却结成了怨偶呢?

婚俗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可能有陋的因素,但是,一个事物的出现,必有其原因。换亲在本质上还是包办婚姻的一种形式。你说它好也罢,赖也罢,但有一点,谁也否认不了。天下的父母,没有不希望自己孩子好的。自由主义者会说,为了我好,就可以干涉我的自由吗?父母可以不干涉。于是,大量的剩男剩男剩女出现了。

谁对谁错,没有答案。但我们回看历史或是文化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象社会学家说的那样,带有一点温情。

农村换亲是无奈还是恶习?

在80年代前,农村换亲都是处与无奈,并不是恶习。原因是什么,一个字:穷"。庄户人家为了传宗接代,怕断了香火,就是我把我的女儿给你家,你的女儿给我家,互换做儿媳妇。一般来看,没有几家换亲能过好的,原因|,一,因为家庭经济基础差,二,年龄上有差距,三,女儿嫁过去,没有一个甘心情愿的。四,在众人眼中还感觉羞耻。所以说,农村换亲的都是迫与无奈。

农村换亲是无奈还是恶习?

这些现象三十年前比较常见。因为那个阶段家里面孩子多。生活条件差。年轻人找对象难。换亲也实属无奈现在已经基本没有了。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并不是什么恶习。还形像的称为亲上加亲。很多成婚后日子过得世不错。这就是真实的结果。

农村换亲是无奈还是恶习?

“换亲”是过去遗传下来的婚姻陋习,子女听从父母之命而结婚,这种行为明显违反法律规定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父母亲更不应该有这样荒唐的想法,不要牺牲子女婚姻幸福而从全个人想法,子女不是个人财产,更无权干涉子女婚姻自由,父母们请尊重人权改掉陋习吧。

农村换亲是无奈还是恶习?

农村换亲是无奈还是恶习?回答是肯定的“无奈”,为什么这样肯定,因为,1、是一个经济问题造成的,由其是经济不好的家庭,儿子到成亲娶媳妇的年纪,而因为经济条件不好拿不出彩礼,男子又无自己去搞对象的本事,家里正好有妹妹,这时父母就会想用他妹妹为他换亲,会托媒婆为儿子去找和他家相似的家庭,通过换亲,使两家的儿子都能成家。

2、因为家里的儿子失聪,没有女孩愿意和这样的男子成亲,父母也会找媒婆去为儿子找和他家相似的家庭换亲,为儿子成家。

不管是哪种换亲法,受伤害的都是个个家庭中的女孩子。过去女孩子是没有地位的,全靠父母作主,媒妁之言。而且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约束。

现在的农村虽然还有挽亲的,但第二种换亲的是不会有的,因为现在不全是父母说了算,女人的家庭地位也提高了,父母也不舍不女儿往火坑里推的,自由恋爱,父母也不能完全作主。

现在换亲完全是经济问题造成的 ,这样的事情很快就不会再有的,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是消灭贫困,到时没有了贫困,男女都会是自由恋爱也就不会有换亲一说了。

农村换亲是无奈还是恶习?

农村换亲首先是更多的无奈,其次才可算是陋习恶习,过去农村贫穷落后封建迷信,换亲常见,现在不同了,很少见了。

农村换亲,是指两姓两家的兄妹或姐弟间互换成婚,没有自由选择余地,多是迫不得已的无奈才会这样做,要是有条件的都不会这样做,再一种是亲表互换,这是近亲结婚,对繁殖后代是很不好的。所以我国婚姻法有规定,五代内的近亲不可结婚。

过去农村贫穷落后,人又封建迷信,家族要繁延,香火要传承,近亲又不宜婚,自由选择又因种种原因而达不到,在十分无奈之下,只可采用之种下下之策,这在男女之间,是很不尊重女人权利的。在过去男尊女卑,重男轻女之下,女人就是物一件,没有多少自由权,任由父母处置摆布的,为了兄或弟的婚姻,只好用己去交换,对方好坏是由不得自己选择的,只有服从,这实在是不尊重女人的做法,但又不得不如此,所以说是很无奈的。换亲的两家境况多是不好的,甚至对象是有残疾弱智的。表面看,互换亲成婚是平等的,细析起来,是重轻大有不同的,公平之下多不平的,还活生生的剥夺了人的自主权。其中也体现父辈用心良苦又是迫于无奈,是无计可施后而为之。现在社会昌明,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家长主导的换亲现象已极少见了,但还没有绝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