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冬至大过年,这是哪里的说法?为什么这么说?
今天是冬至。参与讨论一点冬至的话题。
冬至大过年,不是某个地方的说法,而是中国的说法。中国文化所影响到的地方都知道这一说法。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是把太阳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分成二十四等份,等分点的时刻就叫节气。其中单数的叫节气,双数的叫中气。二十四节气是古人长期观察天文的结果。但回归年时间的确定,最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测日影。这就是古代的日昝。用日昝测出一年之中影子最长的一天,就是夏至。最短的一天,就是冬至。冬至测出来之后,再把一年的时间分成二十四分,就成了二十四节气。如果测不出冬至的话,立春、春分、立夏、秋分等等就都无从确定。所以,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是最重要的一个。其地位当然比春节重要。
中国人所谓的“年”,也叫春节。在古代称为“岁首”,也就是规定那个月是一年的开始。这在古代是不同的。中国古代历法是先用十二地支命名十二个月,然后各朝代自行规定以那个月为正月。这就叫改正朔。冬至所在的月就是子月,而夏至所在的月就是午月。夏历是以寅月为正月,称为建寅,这样,午月也刚好在五月。
历法的创立,与阴阳的观念是直接相关的。为什么一年中会有冷的时候,有热的时候?对这个问题的思想和探究,创造了中国的历法,也创造了中国的文化。从冬至到夏至,又从夏至到冬至的变化,就是阴阳的变化。
宋代邵雍有一首诗《冬至吟》是这样写的: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易。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玄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此方如不信,更请问庖牺。
有人解释说,冬至子之半,是说冬至是子月的一半。这种解释肯定不对。今天就是2019年冬至,本月也是子月,但今天却不是子月的一半,一半应该是十五。而今天明明是冬月二十七。所以,子不是月。它可以理解为不确的时间单位。也就是说,以今天为界,之前是一天比一天冷,之后就一天比一天热了。冬至是处在这个阴阳变化的中间位置。
天心无改易,这一句很有意思。在邵雍看来,天是有心的,也就是有情感的。什么是天心无改易呢?是说,在冬至之前,太阳是离我们而去的。越来越远,越来越冷。之后,太阳改变方向,越来越向我们靠近。这种离去和靠近,产生世间的阴阳变化,是天有意为之,有心为之的。但在冬至的时候,天既不远离,也不靠近,天既不靠近你,也不疏远你,就是天心无改易。天是无思无为的状态。而天在大多数时间里,都是有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冬至之后,太阳向我们靠近,阳气就来了。这就叫“一阳初动”,过了冬至为什么称为“数九寒天”?因为九是阳数之极,代表阳。所以,数九寒天虽然是最冷的时候,但却也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数九,就是盼阳。阳气又是一切生命的原动力。所以,阳气来了,生命也就开始了。但在阴阳转变的冬至之时,是万物未生之前的状态。是生长的基因和种子。
后边四句不用解释了,大家常听到的。更请问庖牺的“庖牺”,是指“伏羲”,因为伏羲是人类文明的初祖,是他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之后画的八卦。而阴阳四季等历法知识,都是从《易经》中而来的。邵雍说,如果我说的这些你不相信,那就去问伏羲氏吧。
我这里说到邵雍的这首诗。重点要说的是“天心”二字。天有心,就人格化了,有心也就有理,所以,程熙理学中的“天理”二字,与此相关。明白了这一点,就可明白,冬至是“天”一年中的分界点,而春节是地上的人一年的开始。天的时间,天说了算,人世的时间开端,人间的王说了算。这就是所谓的改正朔。据说三代时期改正朔,岁首会变。后来,大都使用夏历。岁首不变,皇帝用改年号来表示改正朔了。朔是开始。改正朔就是重新对表,重新开始之意。但地下的表怎么对,都要以天上的时间为依据。这就是冬至大于年的原因。
《明史》载,朝廷一年之中有十三种大的祭祀,其中之一就是皇帝在冬至日祭天。在夏至日祭地。
冬至虽然大于年。但做为地上的人来说,还是年更重要。冬至是天上的年,就让天老爷自己去过,春节是地上的年,才是我们自己的,自然更重要。
都说冬至大过年,这是哪里的说法?为什么这么说?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大过年”、“肥冬瘦年”,大概是很多广东人自小听到大的谚语。相比北方,冬至在广东一带是个十分重要的节日,广东人说"冬至大过年"是有根据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过年”的说法,意思是说,冬至的礼俗和过新年是相差无几的。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因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了。在商朝、周朝、秦朝,曾把冬至这天设为“岁首”,汉朝开始定为节日“冬节”。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已经长了一岁。古代“冬至”其实就相当于现代的“春节”,只不过随着历法的变化,人们将一年中最重大的纪念日从“冬至”移到了“元旦”,最终定格“除夕”。广州人重视传统,从言语到习俗,都古风尚存。旧时的广州人过冬至,敬神明、拜祖先、饲耗、食汤圆、做腊味糯米饭、劏鸡杀鸭炖八珍。由于冬大过年,注重意头的老人会加多两条菱鱼。冬至是一年中夜最长的一天,许多人家还会围坐在一起用糯米粉做“冬至圆”,冬至所食汤圆要是咸的,叫“咸汤圆”,以沙葛、猪肉、虾米做馅,配鸡汤,味道“冇得弹”。现在广东人过冬至,许多家庭还会自己做汤圆、劏鸡杀鸭,家人围坐吃顿丰盛大餐;也有许多广东人选择在酒楼过节,举家团聚,不过祭祖拜神已不是家家都有了。
都说冬至大过年,这是哪里的说法?为什么这么说?
在北方俗语说:冬至长,从冬至这天,白昼逐渐开始变长。夏至短,从夏至这天,黑夜逐渐开始变长。冬至进九,数九寒天,是说从冬至开始,北方正式进入寒冷模式。俗话说的好: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我们这还有冬至吃饺子的习惯。从冬至、小寒、大寒、立春、过年,今年的春节是在立春之前。
都说冬至大过年,这是哪里的说法?为什么这么说?
弘扬传统文化。古老传说,冬至寓意。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冬,冬天里一把火,食为天。
冬藏,吃美食。延年益寿。
至,至诚感神。
三生三愿。
一,吃饭得香,甜。
二,睡觉好眠,精,气,神。
三,笑看人生。
敬畏三九天。曰月天长久。
升起心中太阳。
1,生命之气。
2,精神之气,大爱无疆。
都说冬至大过年,这是哪里的说法?为什么这么说?
我去过广州这里的冬至就是大过年。意思就是礼俗和新年相差无几。
都说冬至大过年,这是哪里的说法?为什么这么说?
老人们说,冬至那天,吃好 喝好 心情好,明年会运气大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