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怎样理解?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意思是说,穷人有穷人的活法,富人有富人的活法;当官的有当官的生活,平民百姓有平民百姓的日子。富人过着穷人的生活,就是吝啬鬼,守财奴;穷人非要过着富人的生活,就是败家子,装B。
这段话来自《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已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这里的“素”是平时,现在之意。“素其位而行”,是说我现在是个什么情况,我就过什么样的生活。“不愿乎其外”,是说不羡慕情况比自己好的人。“素富贵”到“行乎患难”,是分述“素其位而行”,无论是有钱没钱,当官不当官,或是居蛮夷之地,处患难之时,日子都得过。只是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过法而已。“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是说,君子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和地位之下,都能自得其乐。“在上位不陵下”的“陵”是压迫之意,人居上位之时,不要以势压人,以富贵骄人。“在下位不援上”的“援”是攀扯之意。如果没有本事凭能力或得高位,不要试图让别人拉自己一把(因为德不配位会招来祸患)。“正己而不求于人”,要凭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就不会有怨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君子只要自己努力了。成不成功,不必太在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小人却常常冒险追求不当得利。徼,是求的意思,幸是不当得而得者。
中庸,是做人处事的最恰当的方式。《中庸》和《大学》是相互联系的。《大学》讲的是内圣外王的途径。中庸,是方法。人生的修养是终生的事业。所以,对于中庸的微妙之处,难以把握,也就很正常了。如果真正做到了中庸,就达到圣人的境界了。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是一个最简单的行事原则,但却未必人人做的到。
子曰:“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怎样理解?
摘自《中庸。第十四》原文: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直接翻译:讲求中庸之道的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羡慕本分之外的名利。
若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中,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处于夷狄之境,就做夷狄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
这样的话君子无论处于什么境地,都是安然自得的。
君子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怨恨之心。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
所以,讲求中庸之道的君子安于现状以等待时机,而肆无忌惮的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
孔子说:“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靶心,就应该回过头来寻找自身技艺的问题。”
要理解这一句话,或这一段话,先需要理解文章的背景和主题,也就是我们上学时讲的“中心思想”,这篇文章的主题为:
儒家为己之学。“为己”就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这是君子依靠自身的力量就能做到的。
因为一个人生下来,就带有许多先天条件,诸如富贵、贫贱、患难等。无论条件怎么样,都要做自己该做的事。处富贵者,不欺负人,多做善事,回报社会,处贫贱者,不攀附人,遵纪守法,不给社会增加麻烦,这样就不会遭到嫉妒和怨恨。不抱怨别人,也不抱怨客观环境,一如既往地做事,达不到目的反身求己,这样才是君子。
这个道理放在现实社会也是可行的。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啊,就应该回报社会,就是:“素富贵,行乎富贵”,小平同志当年提出的“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口号,的重点在后半句,这一部分人发的发家过程,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当今社会所创造的环境也是让他富裕的因素。实际上很多企业家已经在践行小平同志当年的号召。也有一部分先富起来人,富了后忘乎所以,所做的事情不符合身份,讲轻一点与民众争利。讲严重一点,为富不仁,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制造出社会矛盾,如那些:欠薪、放高利贷的等等,都是在做不符合身份的事情。
同样的道理,如果还没有富裕起来的人,应该勤俭持家,发家致富。近期网上不是盛传扶贫干部批评那些懒汉的事,人已经在贫困孤环境,而且手脚健全,国家政策又那么好,就应该根据扶贫政策,在国家的下,努力去干。早日脱贫。正如视频中扶贫女干部所说:
“幸福不是靠张嘴要来的,不是伸手要来的,不在家中翘着脚等来的”
现在有的处于困难中老百姓了没有 “素贫贱,行乎贫贱”,却在“等、靠、要”, 如果没有内生动力,很难彻底拔掉“穷根”。继续给社会增加负担和麻烦。
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能:“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那么这个社会就真正的安定和谐了。
朋友们,你们是怎么理解的呢?
子曰:“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怎样理解?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出自《中庸·第十四章》。解释为白话意思是:处在富贵的地位,不能骄奢淫逸,最好乐于助人,回报社会;处在贫贱的地位,不可自卑抱怨,定要积极进取,乐观生活。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无论贫贱还是富贵、得意或者是失意,都要做个本色人,说句真心话,做些合乎情理的事。然后,安心在道,乐天知命,知足守分,随遇而安,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位置,都能悠然自得。
“素富贵,行乎富贵”。本来自己出身富贵,或者是现在自己非富即贵,本来讲究的且继续讲究,并不是非要把自己搞得可怜兮兮的像个穷光蛋样才好,用不着装穷。你是有钱人,就活得像个有钱人的样子。当然也用不着欣喜若狂,一副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样子。素富贵,行乎富贵,就是要有平常心,平常看待富贵,平常对待财物,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安之若素,行之若素,食之若素,舍之若素,不攀比、不贪着、不骄矜,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做一个平平常常、正正经经的富贵人。
生活在贫贱、患难、困顿之中也一样安之若素,行之若素,食之若素。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将人和人之间的贫富差别,互相比较,就会产生烦恼。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要自惭形秽,自我感觉不好,要有一颗平常心,不抱怨、不怨天尤人,穷则思变。这就是所谓,“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心不善,人不正,大富大贵没有用;人穷志不短,勤劳能致富。所以,无论是穷是富,都要堂堂正正做人,本本分分做事,勤勤恳恳创业,我们就能过上好日子,就能有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
子曰:“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怎样理解?
谢谢邀请!一切随缘,不攀缘,不勉强。恪守安分,修身,持家天下太平。
子曰:“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怎样理解?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是《礼记·中庸》中摘出来的话,还不完整。我们将其放回原文来理解: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就是君子把自己的身份放低了做事,不愿意对外张扬自己。素,把……放低,把……看淡。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就是“以不把富贵当回事的态度对待富贵,以不把贫贱当回事的态度对待贫贱,以不把夷狄当回事的态度对待夷狄,以不把患难当回事的态度对待患难,君子做什么都对其感觉自如”。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是说君子重视主观的修身,不重视客观的外部条件,不看重富贵,不惧怕困难。
子曰:“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怎样理解?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个人的条件不同,有智者随遇而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