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当场曝光袭人贾宝玉云雨之事,袭人为何还要替晴雯求情?
从这个题目的表述中,这又是一个以现在的目光和价值标准评判《红楼梦》故事的。“晴雯当场曝光袭人和贾宝玉云雨之事”,颇有点“捉奸拿双,捉贼拿赃”的味道。所谓“曝光”,说的是以前大家都不知道,通过曝光,大家才知道。既然隐私被曝光了,个人的道德评价就会降低,面子上就会不好看。就会怒火中烧,就会报复。这应该是此题背后的逻辑。据此,袭人是不应该为晴雯求情的。她现在这样做了,就很反常。于是,要在这里讨论一下。
如果我们回到贾宝玉和袭人生活的那个时代背景之下,以上的逻辑就不成立了。《红楼梦》是现实主义巨著,他的人物表现都是符合当时的生活逻辑的。
首先要说的是,曝光之说是不存在的。这一情节,在《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撕扇子做千金一笑,本来是晴雯正传,与病补雀金裘一样,是刻画晴雯形象的最主要内容。晴雯是怡红院中贾宝玉最喜欢的丫环。正是因为贾宝玉对她的喜欢和尊重,使得晴雯忘掉了主奴之间的差别。这种关系,在当时的等级社会之下,更显出贾宝玉超越时代的高尚人格,以及晴雯的天真淳朴之美。但放在当时社会道德之下评价,晴雯是恃宠而娇的刺头,这也是导致她悲惨结局的性格原因。
因为摔坏了扇子,贾宝玉说了她两句,当时贾宝玉的心情也很坏。金钏刚跳井,头天晚上又踹了袭人一脚。刚才晴雯又摔了扇子,贾宝玉就骂了她两句,换了别人,就算是袭人麝月,大约都会一笑了之,不会较真。这才是当奴才的本身。可是,晴雯不一样。就是不让说。贾宝玉说一句,她有几句在等着。两个人就吵了起了。
袭人本来是劝架的。抛开她与贾宝玉的特殊关系不说,她起码也算是贾宝玉勤务班的班长吧。事情闹起来,影响了怡红院的安定团结,班长总是要负领导责任的。这才是袭人必须劝架,不希望闹出事来的原因。
晴雯是聪明伶俐的,但人各有特长,在吵架的时候,晴雯从来就不是一把好手,虽然“晴有林风”,她有林黛玉的某些风格。但在吵架时能抓到理这方理,她还是差的太远。怡红院中无论是大丫环与老妈子们之间的斗嘴,还是内部之间斗嘴,晴雯从来没赢过。这是她的特点。这一次与贾宝玉吵架也是一样,开始与贾宝玉吵,袭人来劝架,她又把矛头对准袭人。当然,袭人被攻击,也有自已的原因。她上来的第一句话说:“一时我不到,就出事故”。袭人这话,大约说的没错。但晴雯听在耳中,大约就不受用了。因为从感情上,在贾宝玉内心的位置上,晴雯也不比袭人低。于是,晴雯立刻描准袭人的痛处反击:“你厉害,就因为你厉害才挨了窝心脚”。
袭人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大度的,虽然又气又恼,但还是想息事宁人说:“都是我们的不是。”无意中把自己和贾宝玉合在一起称为我们,更激起了晴雯的醋意:“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也瞒不过我去,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
晴雯上面这段话,大约就是所谓的曝光了。但是,袭人与宝玉之事难道怡红院中就晴雯一人知道吗?显然不可能。贾宝玉房间内外有八个丫头。行走坐卧都是有人侍候的。他与袭人偷试的时候,怎么可能没有听到或看到,大家不过本着非礼勿视,非礼勿言的原则,不吭气罢了。
而且大家族中这种事情是不背人的。第七回中王熙凤和贾琏白昼宣淫的时候,一堆在外侍候着,有的送水,有的望风,房间内上演什么戏码谁不知道?贾琏与鲍二家的偷情之时,也是小丫环在外边放哨。只要瞒过王熙凤一人就行了。总之,贾宝玉和袭人之事,在怡红院里,其实是人人知道的,晴雯的暗示,根本算不上什么曝光。
其二,袭人和贾宝玉之事,在当时来说,根本算不上越礼。这个问题,我在其它类似问题中曾经谈起过。这里就不重复了。因此,袭人和贾宝玉之事,并不影响他的道德评价。因此,就算别人不知道,晴雯算是曝光,也不影响什么。侍候主人,包括身体上的付出,本来就是丫环的份内事。《水浒传》里的潘金莲就是大户人家的丫环,老爷对他动了心事,她不从。既然你不侍候我,那给你找个比我更不上眼的人。这就是悲剧的根源。这一点上,晴雯和袭人的悲剧和《水浒传》中的潘金莲有相似之处,他们都不是自由之身。都决定不了自己最终的命运。
最后,回到问题上来,袭人不存在为晴雯求情的事。因为贾宝玉绝对没有收拾晴雯之心,晴雯本来在他心里就很重要。袭人的调解,本意既是为了晴雯好,也是为了自己好。因为事情闹大了,怡红园的丫头们,谁也没有好果子吃。只不过在劝解的过程中,袭人差点把自己陷进去。正是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中,体现出了,晴雯和袭人一样,是贾宝玉身边最重要的,情感最深的两个丫环 。
晴雯当场曝光袭人贾宝玉云雨之事,袭人为何还要替晴雯求情?
感谢邀请。
问题:晴雯当场曝光袭人贾宝玉云雨之事,袭人为何还要替晴雯求情?贾宝玉因为金钏之事,又加上淋雨时进门踢了袭人一个”窝心脚”,心里正烦恼。不料晴雯又失手跌了扇子,于是开口便骂晴雯“蠢材”,这时贾宝玉和晴雯却大吵大闹起来。晴雯甚至当场曝光袭人贾宝玉云雨之事,贾宝玉又要去禀报王夫人撵走晴雯,但是袭人此时还要为晴雯求情,这是为什么呢?个人认为可能有这么几层意思。
第一,袭人自认为是怡红院的女主人,怕王夫人说她不负责。
袭人是怡红院里的头等丫环,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甚至王夫人也是心知肚明。如果贾宝玉在这里受气,整个院子不团结,王夫人肯定第一要追究责任的是袭人。所以袭人要出来制止。看到确实制止不住了,就采取了了下跪的办法。
袭人见拦不住,只得跪下了。碧痕、秋纹、麝月等众丫环见吵闹的厉害,都鸦雀无闻的在外头听消息,这下子听见袭人跪下,便一齐进来,都跪下了。从这里看来,大伙也是把她当头儿的,而且出了事对大家都不好。
第二,贾宝玉只是一时生气,后来可能要后悔并责怪袭人。
袭人知道晴雯和贾宝玉关系是挺好的,今天这样的互相发脾气,都是因为心情不好。如果听凭贾宝玉把晴雯赶出去,气头过去后,贾宝玉一定要后悔,而且一定要责怪袭人当时为什么不制止。
你看,真的一会就好了,贾宝玉还邀请晴雯一道洗澡呢。
宝玉笑道:“我才喝了好些酒,还得洗洗。你既没洗,拿水来,咱们两个洗。”第三,以免贾宝玉和袭人云雨之事,弄到王夫人都知道。
袭人和贾宝玉云雨这档之事,知道的人很多,林黛玉进来看见怡红院在吵嘴,就叫袭人为“嫂子”,说你和贾宝玉“两口子”是不是在吵架。但是这云雨之事应该还没有传到王夫人那里,所以袭人很担心贾宝玉若真的赶了晴雯,依晴雯那个急躁的性格,肯定是要把这事抖出来的,那时候王夫人还不知道怎样处治她袭人呢。
晴雯当大家的面说他们“鬼鬼祟祟的干的那些事”,“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这不是明摆着要揭她的老底子吗?袭人知道在这个时候,只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即使要赶走竞争对手,也要在心平气和时。
晴雯是她袭人在怡红院的竞争对手,袭人巴不得贾宝玉赶走她,但不是这个时候。这个时候大家都在气头上,整狠了会弄得鱼死网破。晴雯就说了,宁可一头撞死在怡红院也不出去。所以袭人劝贾宝玉,不要性急,以后有的是机会。
就是她认真要去,也要等把这气下去了,等无事中说话儿回了太太也不迟。这会子急急的当一件正经事去回,岂不叫太太犯疑?是啊,等大家都消了气了,再去悄悄地汇报,把晴雯赶出去,那时候晴雯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即使是知道遭人暗算了,也已经迟了,生米煮成熟饭了。可见袭人在这方面比晴雯老练多了。这些大概也就是晴雯曝光袭人贾宝玉云雨之事,袭人还要替晴雯求情的原因吧。
晴雯当场曝光袭人贾宝玉云雨之事,袭人为何还要替晴雯求情?
谈到这个问题时,会有不少读者认为花袭人之所以要替晴雯求情,是害怕事情闹大了,晴雯把自己跟宝玉的云雨之事给抖了出来。当然如果是从心机上来说,这似乎是一个理由。其实不然,所谓拿贼拿脏,捉奸捉双。如果事情真的闹大了,晴雯只要敢告发宝玉与袭人的鬼鬼祟祟之事,王夫人首先不能容忍的就是晴雯,其次对外也会宣称晴雯是诬告我栽赃是陷害,甚至到了贾母那里都容不下晴雯,因为晴雯这不是在灭花袭人,而是在灭贾宝玉。往贾宝玉身上泼脏水,让宝玉身败名裂,试问贾母王夫人哪一个会答应?所以花袭人根本就不需要害怕,因为谁去把这件事当成正经事去回报,下场只能是或打或杀或卖。
既然袭人并不害怕晴雯去闹事,为什么要给晴雯求情呢?这首先要说袭人的品质,花袭人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在著书人曹雪芹的笔下花袭人被称为“贤袭人”,在批书人脂砚斋的笔下,花袭人被称为孝女、义女。花袭人从来都是正面的形象,甚至花袭人的结局相对来说也是非常好的,嫁给了蒋玉菡,桃红又是一年春,也算是夫唱妇随。正因为袭人的品格高山,心地善良,所以作者才会给她一个比较好的结局。
为什么现在花袭人被很多读者误解,进而骂为心机婊等等,除了高鹗续书中的袭人,探听林黛玉的“东风西风论”从而坚定的成为拥钗派。所以只要读通行本120回的红楼梦,就觉得袭人搅合宝黛婚姻,使得很多读者厌恶她。再有一个便是当年87版红楼梦电视剧的传播,袭人又一次背黑锅。本来剧本上写的麝月给王夫人出注意,让王夫人向元春请旨赐婚。而由于当时麝月的扮演者韩流流跟剧组发生矛盾,被开除了。所以麝月的戏份都添加到了花袭人的身上。这又一次让很多观众对袭人的印象十分不好。
所以到现在很多喜欢红楼梦的读者,对袭人的印象很不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先入为主的思想,那么客观来讲,花袭人做人做事,都非常不错。花袭人很懂得照顾人,体谅别人,为别人思考。比如当宝玉因为枫露茶之事摔了茶碗,花袭人出来把这件事揽在自己身上,不过事后茜雪还是被贾母给撵了出去。虽然小说里没有明写,但是撵茜雪的肯定是贾母,理由很简单没有好好伺候。如果不是袭人当时拦着,可能茜雪当时就被撵了出去了。在坠儿偷金之事过后,袭人出殡回家,还说“太急了些”,其实如果花袭人当时在怡红院,未必会赶坠儿走,很有可能会给坠儿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因为能在贾府谋差事是很不容易的事。而当春燕娘犯浑的时候,晴雯的态度是要坚决撵出去。然而袭人的态度是“早又心软了”,所以当平儿过来准备处理事的时候,袭人等忙说:“已完了,不必再提”袭人还得为春燕娘打掩护,所以袭人是一个很善良的姑娘,当然袭人很要强,有争荣夸耀之心,希望当贾宝玉的小老婆,但是这并没有错,而且有这样的思想也很正常。
晴雯当场曝光袭人贾宝玉云雨之事,袭人为何还要替晴雯求情?
《红楼梦》中端午前夕,贾宝玉因前一天被钗黛二人排挤,调戏金钏儿被王夫人发现,更一怒踢了袭人……心中不痛快,不巧的是晴雯却撞到了宝玉的火枪口上。
晴雯当众揭穿了袭人和贾宝玉的床笫之事,引得袭人下不来台。气的宝玉要回了王夫人撵走晴雯。晴雯当场被气哭,袭人却吓得跪在地上求贾宝玉别去。
袭人这一跪实在是另有深意。
一:要说来,宝玉也是行事冲动,每做一个举动从不想背后的意思。本来也是从别处受到的气,加上你身为一个男儿,本就该和姑娘们【男女有别】。偏去调戏人家单纯一姑娘,最后被发现,自己落荒而逃,毫无担当,害人家姑娘无辜受冤,寻死去了。还踢了袭人,没有道歉的意思。
再来说晴雯,晴雯也是不懂得说话需要的场合,需要的技巧。当众人戳破人家的床笫之事,怼的贾宝玉哑口无言。惹得宝玉要将其撵走,晴雯无端要被撵当然觉得委屈,作为怡红院的大丫头,一直是贾宝玉身边缺不了的人。
她被撵走,对其他大丫头未免兔死狐悲唇亡齿寒。所以袭人第一个跪下求情。袭人一跪,其他人都跪了。作为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妹,平时大家或许有矛盾,却都是小女孩的争执,过去就过去了。真要撵走晴雯,又不是大事,大家还是不忍。
袭人带头跪求,其他人随从,代表了《红楼梦》所描写的这些女孩子间比较单纯的感情,大家吵吵闹闹没有隔夜仇。是曹雪芹所宣扬的真性情。
二:袭人跪下的另一个原因,和宝玉“偷试”一事,若因袭人撵走晴雯,袭人在贾家狐媚的名声传开也不用混了。
晴雯是贾母赐给贾宝玉的。本身就带着最高荣誉而来,这样的大丫头不是随便就能撵走。不但王夫人要知道,贾母也要知道。与当初茜雪走完全不同。
袭人笑道:“好没意思!真个的去回,你也不怕臊了?便是他认真的要去,也等把这气下去了,等无事中说话儿回了太太也不迟。这会子急急的当作一件正经事去回,岂不叫太太犯疑?”袭人说得不错,贾宝玉头脑简单,想到的是晴雯顶嘴不听话。袭人却想到了晴雯揭露她和贾宝玉“偷试”的事。而这事,王夫人和贾母一旦以闹起来的方式知道,袭人就完了。
三:袭人怕被王夫人知道,虽然宝玉房中那么多姑娘伺候,这种事不可能没有的。
袭人是个丫头,到底还是黄花大姑娘,这种事要是传出去,自己的名声便毁了,以后就难做人了。
再来,袭人和宝玉“偷试”,情理上讲是贾母赐给宝玉的人,不属于越礼。问题时袭人还是贾母的人。宝玉与祖母的丫头有染,传出去,也是一桩丑事。
“偷试”这事如果一闹起来,袭人作为贾母的丫头,王夫人是不会容她的。不仅袭人和晴雯会面临被赶出贾府,或是另配人的命运。这时袭人还没向王夫人进言表忠心。
她跪下求情,表明她心中不安。破局唯一方法是让她与贾宝玉偷试变成合法。这催生了袭人彻底投靠王夫人的决心,不这么做,头上始终悬着一把剑。
当王夫人实行抄检大观园时,晴雯落难,被王夫人撵出贾府,袭人没有为晴雯求情。是不是觉得袭人没有顾及姐妹情呢?
在那个强权横行的年代,有时候姐妹情敌不过自身安危,何况她求情也没用。您觉得呢?
我是时小墨,喜欢文学作品,喜欢发呆,欢迎喜欢文学的文友一起交流文学哦!欢迎有不同观点的文友留言评论,一起探讨哦。晴雯当场曝光袭人贾宝玉云雨之事,袭人为何还要替晴雯求情?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晴雯为什么要曝光?因为晴雯喜欢宝玉,曝光袭人宝玉云雨之事是为了敲山震虎,希望宝玉以后收敛一点。所以晴雯并不是冲着袭人去的。
那么袭人为什么还要替晴雯求情,是怕晴雯惹祸上身吗?显然不是。袭人和晴雯同是丫鬟,为了宝玉争风吃醋,恨不得把对方踩在脚下,怎么还会怕对方出事?
那袭人就是为了自己了。袭人虽然作为宝玉的贴身丫鬟,但和宝玉偷试云雨,这是逾越规矩大逆不道的。如果把事态闹大,传到老爷老太太的耳朵里,她不被打死也会被赶出贾府的。
袭人是个很有心机的丫鬟,她替晴雯求情正是为了保全自己。
晴雯当场曝光袭人贾宝玉云雨之事,袭人为何还要替晴雯求情?
我只想为自己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中,尽管晴雯当场曝光袭人贾宝玉云雨之事,让她难堪,但是,袭人为了防止事态扩大,对自己不利,最后跪下为晴雯求情,求贾宝玉不要把扇子跌折的事告诉王夫人。
尽管袭人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一心只为主子着想、善于察言观色的人,但是,这样着急地替别人求情,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自己的利益。
她只想安稳地在贾府做事。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一天,宝玉正闷闷不乐,恰逢晴雯换衣服时不小心将扇子跌落,将股子跌折。宝玉因此叹道:"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宝玉本来不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此时,正逢他情绪低落,数落了晴雯几句。换作别人也就罢了,偏偏是晴雯——这个直率、直言、直性子的人,口齿伶俐的她,岂能白受这样的委屈?
她针尖对麦芒,立马还了回去:“先时连那么样的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个大气儿,这会子一把扇子就这么着了。何苦来!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
恰巧,宝玉的情性只愿常聚,生怕一时散了添悲,所以,他听到晴雯说“散”字,气得浑身乱颤。
眼看就要不可收拾了,袭人出来开始劝和了:“好好的,又怎么了?可是我说的`一时我不到,就有事故儿。"”
本是要给对方消气,结果一不小心,把这样的话说了出来:“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原是我们的不是。”
结果被晴雯抓住了把柄,遭到一顿抢白,甚至连旧账都给翻了出来:“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教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
你看,这就明明白白地在揭老底了。这一顿冷嘲热讽,让袭人羞的脸紫胀起来。
看袭人受了委屈,贾宝玉心里气不过,坚持要告诉王夫人。眼看事态要失控,袭人当即给宝玉跪下,求他不要把事情告诉王夫人。
本来自己受了委屈,宝玉告知王夫人之后,不就可以撵走晴雯,替自己出气了吗?为什么袭人无论如何都不让宝玉告状呢?
根本原因还是为了自己考虑。如果仅仅因为跌坏了扇子而撵走一个丫鬟,未免有点小题大做,保不准晴雯还会把袭人和贾宝玉偷吃禁果的事说出来,以王夫人的脾气,恐怕撵走的会是袭人。
袭人在贾府,就是一个丫鬟,但她很满足自己的处境,她对贾宝玉忠心耿耿,她的生活里只有贾宝玉一个人,为了能留在贾府,留在宝玉身边,她自己受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所以,紧急之下,他下跪也要拦住宝玉。表面看来,是不计前嫌,为晴雯求情,实质上,她有自己的小算盘。她只想为自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