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明朝的官员海瑞的能力?
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说他“为官清廉,一尘不染“大概不会有人反对。至于说到能力,就见仁见智了。
能够以清官名世的,在老百姓的眼里能力都不会差。以前游晋宁盘龙寺的时候,曾见海瑞与包拯一起被供奉在庙中。包拯厉害到那个程度,海瑞大约也差不到那里去。
个人觉得,海瑞的能力受到置疑,可能与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有点关系。黄仁宇在这本书中共写了六个人,包括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戚继光、海瑞和李贽。他们统统做为失败的形象来展示的。做为晚明政治中的重要人物,从他们身上看到时代的问题也是正常的。但政治的腐败与文化的腐朽与他们的个人能力是无关的。因此,尽管海瑞在《万历十五年》中是个失败的形象,但不能因此否定他的能力。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塑造的海瑞形象很符合我内心的期待。
海瑞当过南直隶巡抚,做为留都的父母官,一方大员,位置是很重要的。海瑞能坐上这个位置,本身说明他的能力是不错的。
可是,海瑞的巡抚只做了年把时间,就被免了。海瑞的罢官,也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因为他的作为侵犯了上层官绅阶层的利益。
明朝时期,儒家的程朱理学成了绝对的统治思想,但知识阶层嘴里背着圣人的语录,除了把它做为入仕的敲门砖之外,在行为上却未必遵循儒家的原则行事,该贪的贪,该抢的抢,与今天的贪官们是一样的,嘴上说的是一套,实际做的又是一套。海瑞绝对是当时官场的异类,他是绝对言行一致,不以权谋私的。在官场上混,他的清廉能反衬出官场的污浊。遭人恨是难免的。
海瑞在南直隶巡抚任上最为人构病的是他在审理土地纠纷的时候比较偏向下层。这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在上流社会地主官绅的眼中就是些“无赖“。海瑞做为官绅阶层的一员而对下层无赖产生同情,也难怪会被人搞下台。
海瑞的性格是很倔强的,看准的事情,不要命也会干下去。这是他敢于骂皇帝的原因。海瑞因此得罪嘉靖之时,徐阶曾保护过他,可是海瑞在南直隶巡抚的任上针对徐阶家的巧取豪夺依然不留情面的处置。这样的处事方式虽然在晚明腐败的官场上立不住。但这种人格是值得崇敬的。
海瑞在官场上得罪了不少人,却没有被别人整死。这大概也算是一种能力吧。也因此他可以自傲的评论张居正拙于谋身。海瑞的谋身之道其实很简单,但绝大多数人做不到。这就是清正自持,一尘不染。对绝大多数官员来说,千里当官只为财,而海瑞可以做到让人相信,他就是那个不为财的。所以,他虽然做到南京左都御史的高官,死后却家无余财。
海瑞的能力当然是不错的,缺点在于水至清则无鱼。但这也正是他值得崇敬的地方。做为一名官员能克己为公,清廉自持,做为官员的楷模,他是当之无愧的。能够坚定不移的做清官,不也是一种能力吗?
如何评价明朝的官员海瑞的能力?
多谢!先生这个问题简单的和一一样,自胜者胜人,自强者受尊,评论别人先问自己,海老夫子必是遵循此理而为之,至于一个人有多大的能力,能力是个人修为决定的,是通过学习可以提高的,自我认知能力有多高是决定一个人的能力最大公约数。谢谢!祝健康平安!
如何评价明朝的官员海瑞的能力?
一言难尽
如何评价明朝的官员海瑞的能力?
海瑞清正廉明,两袖清风,这个大家都很清楚。我今天就单单来说说他的断案能力。他在我们淳安当知县四年,明断疑难案件,颇得民心。
下面,我就来讲一个“海瑞断字”的故事。
淳安县城有个财主,姓冯名仁,生性刁滑贪婪,仗着肚子里有点歪才,专门巧设圈套,诱人上钩,藉以诈取钱财,百姓对他十分痛恨。
他的儿子已经七岁,要请个先生启蒙,恰巧有个秀才,姓方名正,为人忠厚老实,经人举荐,应聘到冯仁家设帐授课。
冯仁对方正说:“先生来我家做馆,我冯某绝不会亏待于你,每年付你修金纹银二十两。但我家历来有个规矩,到年终时我得出个字考考你,认得嘛,修金照付;不认得的话,你滥竽充数,误人子弟,修金非但分文不付,你还得倒贴纹银二十两。”
方正是个饱学之士,自认为认个把字嘛,这有何难,就满口答应下来。口说无凭,当下立了字据,双方签字画押,各执一份,不准反悔,共守信用。
光阴荏苒,不觉到了年终,方正向冯仁结算修金。冯仁说:“不是有言在先?得写个字认认再说。”说着抓起笔在纸上写了一个“沯”字,方正一看,猛吃一惊,从来没见过这个字呀!不觉满脸胀得通红,羞声羞气地央告说:“东家,能否容晚生查查书看?”冯仁说:“你去查吧。”
方正没日没夜的查了三天,几乎把一部《说文解字》都翻烂了,也查不出这个字来。他甘认才疏学浅,只得卷起铺盖,羞愧而回。可怜他辛辛苦苦舌耕一年,非但分文不得,还倒贴纹银二十两。
方正是个好学之人,回家后求教了很多学友,他们都不认得这个字。他心里想:我就不相信偌大一个淳安县,就没有一个人认得这个字?于是他在一张大红纸上右边写着:方正求教一字,左边写着一个斗大般的“沯”字,贴在衙门前照墙上。一刹间,看的人多的挤也挤不进去,可看过的人都摇头咋舌,连喊:“怪字,怪字!”一时,淳安城内的茶楼酒肆,街头巷尾,议论不休。
事情传到海瑞那里,他就差人把方正找来,问他这“沯”字是从哪里看来的?方正就一五一十地把事情原原本本讲了一遍。海瑞想:解铃还得系铃人。既然字是冯仁出的,他一定认得,于是差人把冯仁请了过来。
海瑞不耻下问,请教逢人这“沯”字的音与义。冯仁说:“这个字嘛,就是屋檐头的水落到石板上发出滴、滴、滴声音的‘滴’字。”海瑞又问:“你从什么书上看来的?”冯仁答道:“书上有的,谁人不识?这个字奇就奇在书上没有。”这时海瑞已识破冯仁的伎俩,心想非得惩罚这个劣绅不可。他灵机一动,便说:“我也写个字,你认认。”就提笔写了一个竹字头下面一个肉字。冯仁看了说:“下民不认识这个字,请老爷指教。”海瑞一下站了起来,说:“我是要好好指教指教你的!来,公堂上去指教!”
海瑞坐上大堂,两旁立刻排开了当差衙役。海瑞把惊堂木一拍,喝道:“来人,把冯仁拉下去重责四十大板!”衙役们马上把冯仁掀翻在地,举起竹鞭重重责打。真是:下手时宫商齐响,着体处血肉交飞,直打得冯仁呼天喊地,哭爹叫娘。
海瑞说:“现在我来指教你。我那个字嘛,就是竹鞭打在肉上发出啪、啪、啪声音的‘啪’字!这个字奇就奇在书上也是没有的。”接着又厉声训斥道:“大胆劣绅,竟敢乱造文字,图赖修金,"诈取钱财。我今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责打你四十大板,不算过分。本县责令你修金照付,诈取的纹银二十两如数退还。今后你再胆敢敲诈勒,胡作非为,本县定要从严惩办!”
海瑞的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乃明朝第一清官。他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所以享有"海青天"之誉。
如何评价明朝的官员海瑞的能力?
他要是在美国可以当总统,支持率太高了
如何评价明朝的官员海瑞的能力?
可以做楷模不可做栋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