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父权社会,贾母为何拥有家长权?
不只《红楼梦》的时代是父权社会,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都是父权社会。贾母做为女性在荣国府中拥有家长权,是在儒家文化影响下所建构的社会伦理关系和政治关系所决定的。
先说伦理关系。相对于孩子,父母自然就是家长。这与男权社会毫无关系。儒家的伦理道德中,夫妻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男尊女卑的社会道德,只体现在夫妻关系上是以男性为主导,男女之间的尊与卑也不是绝对的。在主导家庭上,也是有分工的,这就是“男主外,女主内”,夫妻一体,成为家庭的核心。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上,男尊女卑的伦理原则退居次要地位,上下有别的道德原则上升为最主要的。父母在上,儿女在下。父母高于天,儿女低于地。所以,相对于儿孙后辈,母亲自己就是家长。这种家长的位置与权力,与其它任何方面都没关系,只与社会伦理相关。
明朝海瑞的母亲就是一个农妇,在海瑞成了朝廷命官之后,老太太依然是海瑞的家长。当然,母亲能够成为事实上的家长,还与儒家文化在家庭伦理之中强调“孝”有关系。秦汉之时,中国人就非常讲究孝道了,不但在民间是这样,朝廷也讲究“以孝治天下”。孝在行为上最基本的体现就是“顺”,顺从父母之意。所以,有了“孝顺”一词。这样的道德标准很自然的确定了父母的家长地位。所以,在古代,家长全方位干预儿子生活的事情层出不穷,成为一种正常现象。
上面是社会道德层面的原因。贾母拥有家长权还有一层是政治上的原因。贾母是有诰命的。也就是说,贾母有官阶。这种官阶的获得,正是基于儒家伦理中的夫妻一体的观念。贾母的丈夫是国公,所以,朝廷也给了她与丈夫身份相适应的官阶。这是一种政治地位。假如她是一个老百姓,见了一个七品县令是要下跪的。现在,她是一品诰命夫人,县令这个级别的官员,见了她大概是要下跪的。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她虽然不是官员,却有与高官同样的政治地位。这是贾母拥有家长权的政治原因。
贾府是国公之后,虽然可以继承,但爵位是逐代递减的。三四代之后,大多继承不了了。在荣国府中,贾赦继承的是他父亲的官。从荣国公降到了一等将军。贾政是工部主事,级别也不高。而贾母的品级是与荣国公相对应的,因此,贾母政治地位是贾府中最高的。这是她拥有家长权更重要的原因。
古代的政治与家庭伦理的原则是一致的,也就是所谓的家国一体。在男尊女卑所谓男权社会之下,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官本位。无论男女,谁的官大,谁的权力就大。贾府之中,贾母的官最大,她的权力也就最大,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红楼梦》是父权社会,贾母为何拥有家长权?
要弄清这个问题,就要先弄清贾府为什么这么牛?
贾府很牛是毋庸置疑的。
不用说名列护官符之首,谁惹了他们,不仅办事不顺,连官都作不成。
贾雨村靠贾府的关系,不仅复了官,还能官授应天府尹。要知道,应天府可是当时的南京。
为了逼走尤二姐,凤姐自编自演,唆使张华告他们贾家。张华不敢告,气的她说〖你细细的说给他,便告我们家谋反也没事的〗。后来都察院不得已来拿人,还得先跟贾琏通个信,〖青衣不敢擅入〗。
忠顺王府索来要蒋玉菡,长史官都说,〖尊府不比别家,可以擅入索取〗。一个王爷都得给他们几分面子。
他们这么牛是因为他们位高权重吗?
显然不是,贾赦、贾珍空有爵位,没有官职;贾蓉只有个官名,啥差事没有;这几位大爷除了在家里吃喝玩乐,啥权力没有。贾政倒是一心以中兴家族为责任,努力当官,但混来混去,混到八十回的最后,也只是个从五品的副主事。靠这官职,能给人弄个应天府尹?别逗了。
因为他们有钱?宁国府一年地租不过五千两,荣国府也不过多二三千两。就算当年收成不好,翻一倍,也不过一万五千两。靠他们的俸禄更是少的可怜。这点银子在达官显贵那,能算个啥?薛蟠出去练练手,薛宝钗都愿意可着一千两银子让他糟蹋。张金哥家退个婚就愿意拿三千两。
那你说,肯定因为贾元春了。确实,很多人认为贾元春是贾府的支柱。事实上,元春封妃对贾府的支持非常有限。不要说明清时,刻意打压后妃家族。单说书里,贾政虽然是元春他爹,也没见多官运亨通,仍旧是个从五品;夏太监、周太监都敢来贾府敲诈。贾蓉都说了,元春那点可怜的作用:
〖娘娘难道把皇上的库给了我们不成!他心里纵有这心,他也不能作主。岂有不赏之理,按时到节不过是些彩缎古董顽意儿。纵赏银子,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了一千两银子,够一年的什么?〗
所以,也不是因为元春。
那是因为什么呢?因为贾府的盘根错节的世交人脉。
秦可卿过世后,各路公侯王爷达官贵人都来吊丧。那是看在他们先祖与贾府先祖的交情的份上。文字辈这代不成器,玉字辈更不成器,水字辈这代可是出了赫赫有名的两国公。总共八国公,贾府独占其二。当时贾母作为儿媳妇,大约就相当于王熙凤的角色,打理跟各路人马的人情来往。后来贾代善、贾代化仍旧是位高权重,贾母作了太太,仍旧有资本跟他们交往。到了贾赦这代,贾府本身已经没什么资本跟别人交往了。只能吃旧人情的老本了,而这人情老本,很大程度上是看贾母的面子。
是贾母在供养贾府,而不是贾府在供养贾母。贾府这棵大树,很大程度上靠贾母才能存活。
因此,贾母在贾府中说一不二也不奇怪了。这就像一个老太太年轻时跟老公打拼创业,现在仍旧掌握着家族企业,哪个儿子后辈敢不听话,直接断他的财路。这跟儿子自己打拼创业,靠孝心尊敬敬母亲完全不同。
作为佐证,曹公在书中给贾母设了个类比,那就是——赖嬷嬷。虽然赖尚荣当了官,她也经常把她儿子孙子叫去骂一顿。说她在赖家说一不二,估计没人会质疑。因为赖家能发达全靠贾府,而维系跟贾府的关系,赖嬷嬷的作用巨大。赖尚荣能不能当官,当多大的官,很大程度上看赖嬷嬷跟贾府太太、奶奶们的关系,赖大、赖二、赖尚荣谁敢让她不高兴?这种敬畏,跟他们因为孝心忍受一个没啥用处的老太婆的唠叨,完全不同。
《红楼梦》是父权社会,贾母为何拥有家长权?
封建社会向来讲究男尊女卑,女人地位低下。但是红楼梦中的贾母,作为一名女性,一生无疑是幸福和成功的,年轻时出身显赫、夫贵妻荣,年老时儿孙满堂、孝顺敬重,成为了贾府大家族中的“老佛爷”,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身份尊贵有资历
贾母是贾府第二代男丁贾代善之正妻,出嫁前是金陵史侯家的小姐。娘家夫家皆是诗书官宦之家,家世显赫。
贾母的丈夫贾代善是荣国公,贾母自己也是御封诰命夫人。大儿子贾赦是一等将军,二儿子贾政是工部员外郎,女婿林如海是钦点的巡盐御史,孙女元春是皇上的贵妃,身份真是尊贵的不要不要的。
况且,就宁国府和荣国府来看,贾母是“代”字辈中唯一在世的长辈,族中男女老少皆尊称其为“老祖宗”,是家族标志性的人物,是贾府辉煌历史的见证人。
另外,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封建社会,孝道作为“核心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风头盖过了“男尊女卑”的铁律。
处于四世同堂塔尖上的人物,加上长幼有序的辈分,贾母当然享受到的是众星捧月般的尊贵,为一家之长也是情理之中、实至名归的。
二是品性良善有口碑
在家族中,她疼惜弱者。看到无人疼爱的迎春、惜春,自小她便把她们接到自己的身边抚养。当自己大伯子的孙媳妇秦可卿患病的时候,“贾母日日差人去看秦氏”,送枣泥山药糕,真是嘘寒问暖、关心备至。当大儿子贾赦要强纳鸳鸯为妾时,她深知儿子好色的本性,不忍心鸳鸯跳入火坑,严词拒绝,不惜与儿子之间生出嫌隙。
她心胸豁达,对于长期借住的薛姨妈,热情接待,和谐相处。她怜贫恤穷,对来打秋风的穷亲戚刘姥姥,以礼相待,把自己的菜赏给她吃,走时又把自己没有穿过的新衣服并银两、名贵的药品、点心送给她。
在清虚观打醮时,面对慌不择路的小和尚,她不像凤姐一样打骂,而是吩咐贾珍“给他些钱买果子吃,别叫人难为了他”。她在去妙玉的栊翠庵吃茶时,因为吃了酒,鉴于妙玉的性情和寺庙清规,她没有以主子的身份自居,就坐在了院子里吃茶,体现了她对妙玉的尊重。
在凤姐因为贾琏偷腥而泼醋,无故打骂平儿时,贾母并不因平儿丫头的身份,而是让凤姐当众向平儿道歉,也显示了她善待下人的良好品行。
特别是在荣国府被抄,贾府家道中落,贾母“开箱倒笼,将做媳妇到如今积攒的东西都拿出来”,分给众儿孙渡难关,显示了她深明大义的大气格局。
这样良善的品行,使贾母身上散发了熠熠的个人魅力,在家族中也积累了丰硕的道德资本,自然会赢得大家敬服和尊重。
三是精明睿智有能力
在三妻四妾的封建时代,男人可以多个老婆,所以正妻要有很好的“驭夫之术”,才能不被丈夫厌弃,移情妾室。
贾代善与贾母生有二子一女,可见两人是举案齐眉、夫妻恩爱的,说明贾母夫妻关系处理上也是很有能力的。
在教育培养下一代方面,儿子贾政被重用,常年在外做官;四春之首元春,自小在贾母身边长大,被培养的德才俱佳,成了宫中的贵妃。红楼梦中的几个性情温良、工作能力强的丫鬟,如袭人、鸳鸯、紫鹃等,皆是贾母房中所出。
在治家方面,自古婆媳关系最难处,但是贾母把心性不纯的大儿媳邢夫人和背景强大的二儿媳王夫人,调教的亦是毕恭毕敬、侍奉周到,可见其处理协调关系能力也非常强。
在贾琏与凤姐闹矛盾时,贾母既不护短贾琏,也不偏袒凤姐,处理的睿智且公正,令双方都信服。过人的能力,更是贾母作为当家人的资本。
作者:温暖前行。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红楼梦》是父权社会,贾母为何拥有家长权?
贾母本来就是家长,她是荣国府的大家长!
小一特地梳理了一下贾家的家谱,这是根据冷子兴向贾雨村演说的荣国府的人物关系而画。由图可知,太公故去后,贾母真的是辈分大、地位高、子孙满堂的福星!
贾母是贾政、贾赦的母亲,别看两个儿子也是爷爷辈的人,还有官职在身,在老母亲面前除了毕恭毕敬就是悉听教诲!
不管是什么权社会,尊重、孝敬父母都是应该提倡的。别说小小的贾府,就连皇家也是一样。天子讲究以孝治天下,身为君主,更要以身作则,为民表率,孝顺太后是理所应当的。
还有就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儒家思想,儒家提倡仁爱,少不了宣传孝道,还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什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欲养而亲不待,等等,都是在引导人们善待双亲。
西晋的时候,李密的一篇《陈情表》,满腔真情和一片孝心把晋武帝感动得稀里哗啦的,成功得到了皇上的批准,他可以先去供养日薄西山的祖母而暂缓上任,辞不就职。
当贾政教训不成器的宝玉时,贾母来了,说了两句气话,吓得贾政马上跪下。老太太嚷嚷道要回南京去,贾政顿时觉得没有立足之地,连忙哀求认错。
虽然,王夫人是荣国府的实际掌权人,但凡事也不该怠慢了婆婆,万事以她为先,处处以她为念。婆婆发话,她只有听着的份,不敢也不能还口。
浅显的理解,有什么其他见解欢迎来交流!
《红楼梦》是父权社会,贾母为何拥有家长权?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我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当然最简单的回答是《红楼梦》只是一部时代背景不明的虚构的小说,不必把书中的时代背景跟现实挂钩,或者说不要直接用现实中的父权社会去套,这样就可以规避为什么贾母作为一名女性,在一个父权社会拥有一个大家族的家长权的问题了。
但这种回答未免太取巧和轻率。实际上众所周知,《红楼梦》的伟大就在于虽然它隐去了具体的时代,但是书中太多隐喻表明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巨著。而且不管怎么架空时代,旧时的社会总归是父权社会或者说男权社会没错,《红楼梦》的故事也处处反映出这种男权社会的特征。所以,为什么贾母一介女流却有着如此崇高的地位,确实值得好好说说。
1.父权社会本质是讲究尊卑秩序的等级社会,并不仅仅是一刀切的“男尊女卑”。父权社会其实就是男权社会,一说起来大家下意识就会认为很容易辨认,男尊女卑嘛。
的确,以性别划分权利的多寡和地位的高下,是男权社会最明显的特质。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天然而且“合理”地比男性低一头,表现为男性拥有的诸多权益,女性并不拥有,比如参与社会化生活的范围和深度、在家族中的主导和继承意义、乃至在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人类代表”和“人群代表”符号等,在男权社会中都是理所当然向男性倾斜的。女性的人生被禁锢在狭小的范围内,如果有谁试图冲破这个范围有所作为,还会被看成是离经叛道“不守妇道”。
比如著名的“三从四德”,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男权社会中,女性仿佛终其一生都不可能独立自主,更不可能当家作主,总要依附于自己最亲近的男性亲属。《红楼梦》中人人都要尊称一声老祖宗的贾母,仿佛真是个例外。
但这样的“例外”其实即使在旧社会中也不算罕见。所谓男尊女卑,并不是男权社会唯一的法则。
在我看来,男权社会更本质的地方在于强调尊卑秩序,而当中大大小小的秩序规则并不是单一的。从大的层面来看整个社会是男尊女卑,但是在各种小范围的领域中,就有很多不一而足的具体情况,会出现类似贾母这样的女性为尊的情况。
而这种情况,实际上也是遵从了男权社会里的“尊卑秩序”规则的。说白了,就是在这个小范围里,因为某些原因,某位女性成了秩序体系规则许可的上位者,地位较其他男性还要高。
大概会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不外乎这几个方面。
一是资历和辈分的加持。在讲究等级秩序的社会,所谓“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地位这东西是会自动随着年资增长的。所以在这里,题主所用的父权社会一词更确切一些。在贾府,贾母已经是最高辈分的代表了,理所当然地位是尊崇的,毕竟“孝老”本来就是这社会默认的秩序规则之一。但贾母的家长权得来也跟她的丈夫已经去世有关,否则她也只能继续排在她丈夫之后,“出嫁从夫”是一辈子的。
二是出身和身份的加持。等级社会的秩序规则有很多,而且规则和规则之间有优先级别的不同,比如出身阶层就高于年资和辈分。举个例子,平民驸马的地位比不上公主,因为公主属于皇族,这里的阶层尊卑就高于性别尊卑了。类似规则也可以套用到贾母身上,她出身名门,又有诰命,就阶层属性而言本来就足够在贾府高高在上,到了贾府最高一辈的年纪,更不用说就是无人争锋的“老祖宗”了。
三是女性自身能力和贡献的加持。即使是在过去漫长的男权社会中,历朝历代依然出现了一些表现突出、青史留名的女性。政治巅峰有武则天,带兵打仗有花木兰,文学大师有李清照,科学巨匠有王贞仪,等等。这说明所谓男尊女卑的基本秩序并非不可撼动的铁板一块,总有例外产生,产生的条件除了小范围的宽容——比如该女性的长辈开明且富庶,有眼光有能力让女孩子出头,也包括女性本身的成就显著,让男性感受到了不可忽视的“力量”——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些女性的付出和贡献对男性有利,所以她们会被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得到高位。说到底,人类还是功利的。
贾母的地位高,也有她本身能力强的原因。要不是她的支撑,恐怕贾府衰败得会更快。综上所述,贾母的出身、资历、贡献,决定了她在贾府可以做无可争议的大家长,这其实并不违背男权社会的等级规则。
多说几句:男权社会的核心特质其实是尊卑秩序,也就是讲究等级,本质上就是否定人和人的平等。这种理念当然不能和现代深入人心的民主平等思想兼容,用现在的观念来看,等级社会中的下位者都是受压迫的,所以男权社会不仅对女性不公,对男性同样不公。因为除了作为性别优势者压迫女性,男性群体内部也在相互压迫——等级高者压迫等级低者。有鉴于此,不仅女性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男权,男性也一样。
2.贾母的尊崇地位包含了相当大成分的虚名,实际上并不拥有真正和完整的家长权。《红楼梦》说的始终是旧时男权社会的事情,尽管贾母有这样那样的理由成为贾府的最高领导,但细究起来,这里面还是有相当部分的“名誉”成分。真正的当家实权,贾母并不完全掌握。
首先宁国府她就管不了,毕竟贾珍才是话事人,贾母最多以大家族长辈的身份发表一下意见而已。显然贾珍后来并不怎么拿她的意见当一回事,贾母能做的也就是尽量不去宁国府,眼不见为净。
而在荣国府,虽然贾母表面上是人人不敢不尊敬的老祖宗,但其实这种尊敬的态度掩藏着隐约的哄抬或者说架空。对外代表贾府的、承袭爵位的,始终是贾母的儿子,即使贾母本身是诰命夫人,也不能越过儿子的头去。对内管理家事呢,其实把握实权的是她的儿媳妇王夫人,以及王夫人手中的“总钥匙”王熙凤。贾母发挥作用的时候,也就是有事情不能解决时她出来说几句话而已,而这几句话,还真的不是次次都管用。
因为她的儿子儿媳虽然因为等级社会的“孝道”要求,明面上对她毕恭毕敬不敢违逆,但其实心里明白男尊女卑的基本秩序没变,真正能话事的还是贾母的儿子而不是她自己,所以并不会真的把贾母当做绝不可抵触的最高领导看待。具体表现就是阳奉阴违,态度恭敬是恭敬,遇到涉及原则与利益的事情,依然不会理会贾母的意见。
贾母自己也心知肚明的,所以她一直没有强力下什么命令,就是知道自己的权威其实多少是个空架子,不撕破脸大家还能装模作样达到平衡,一旦撕破脸,恐怕事情会更加不如她的意。
迟迟不能为宝黛婚事一锤定音,对贾赦蛮横给迎春选定的亲事虽有不满却不干涉,以及时不时流露出来的对自己被动闭目塞听而感到愤怒,等等,都是因为这样的深层原因——贾母其实并不能真正做主。
所以题主看到的只是表象,说到底《红楼梦》依然是男尊女卑的等级社会,即使贵为贾母,也是终身被“从夫从子”限制得死死的。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海阔天空随便聊。
《红楼梦》是父权社会,贾母为何拥有家长权?
贾母是贾府的老祖宗,老太君,但是她对贾府没有一言九鼎的权力。宁国府由贾珍说了算,荣国府由贾政夫妻说了算。贾母就有一个虚名,就是一个牌位,她根本没有实权,更没有什么家长权。
以荣国府为例,说说贾母的作用。
第一、贾母早已退居二线,荣国府由贾政夫妻做主。儿子们的家事,她从不插手。古代是父权社会。女子三从四德。丈夫死了,要服从儿子。
贾母的丈夫死后,由于儿子年幼,尚未结婚,她当家做主。后来,儿子结婚后,贾母就卸任了。荣国府的人事,财政等权力统统移交给儿子和儿媳妇。
《红楼梦》开始的时候,荣国府由贾母次子贾政夫妻当家,贾政住在荣国府中路。荣国府议事厅——荣禧堂归贾政和王夫人所有。
贾母的长子继承爵位,住在荣国府东路。
贾母住在荣国府西路,她不再管理家务,也不会客,整天就是吃吃喝喝,与孙子,孙女们聊聊天,开开玩笑。
贾母说:“亲戚们来了,我怕人笑话,我都不会。不过嚼的动的吃两口,睡一觉;闷了时,和这些孙子孙女儿玩笑会子就完了。”还打趣自己:“不过是老废物罢咧!”
贾赦将迎春许配给孙绍祖,贾母不愿意。但是她知道就是自己说不同意,贾赦也不会改变主意,所以她没有讨人嫌地表示反对,没有插手贾赦的家事,孙女迎春的婚事。
第二、贾府最大的背锅侠不是林黛玉,而是贾母。林黛玉在贾府是背锅侠,王熙凤,薛宝钗都利用林黛玉来对付别人,达到自己的目的。
贾府里最大的背锅侠不是林黛玉,而是贾母。
贾宝玉想让湘云来参加诗社活动,就求贾母派人去史家接湘云。打的旗号就是贾母想念湘云了。
贾府接林黛玉,也应该是贾政和贾赦的主意,不是贾母首先提出接黛玉的。
贾敏死了,贾府和林家的姻亲关系就断了。如果林如海另娶媳妇,那么林如海的姻亲就是另外一个人家,而不是贾府了。
林如海是皇帝信任的大臣,他是兰台寺大夫,外放到扬州担任巡盐御史。几年锻炼回京后,定然升官。这是贾府不可或缺的重要政治同盟。
贾府为了林如海不抛弃贾府,决定以老太太的名义接林黛玉进京,由老太太亲自教养黛玉。林黛玉相当于质子,是为了束缚林如海的,是为了林如海始终站在贾府的阵营中。当然这个提议,老太太举双手赞成,她舍不得林黛玉,她也希望自己替女儿贾敏抚养黛玉长大成人。
为什么贾母不能主动提出抚养黛玉呢?因为她不是贾府的大家长。贾母已经退居二线,她早已不是什么大家长了,对贾府的未来没有主导权。贾府的一切都由儿孙做主,她不能越俎代庖。
因为荣国府是儿子贾政和贾赦的,所以贾母无权决定接黛玉来贾府。
迎春在婆家被虐待,宝玉向王夫人建议,以老太太的名义接迎春回贾府,再也不回去了。
咱们索性回明了老太太,把二姐姐接回来,还叫她紫菱洲住着,仍旧我们姐妹弟兄们一块儿吃,一块儿玩,省得受孙家那混账行子的气。等他来接,咱们硬不叫她去。由他接一百回,咱们留一百回,只说是老太太的主意,这样岂不好呢?
如果以老太太的名义接迎春,孙绍祖只能同意。贾母也心疼迎春,她肯定愿意贾府以她的名义接迎春回家。可是王夫人没有采纳宝玉的建议。
贾政和王夫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需要贾母,无论贾母是否同意,都会把贾母抬出来。如果贾政、贾赦和王夫人、邢夫人不需要贾母出面,哪怕贾母同意也不会以贾母的名义办事。
结语:贾母不是大家长,只是背锅侠。
由此可见,贾母真的不是贾府的大家长,她没有实权。
贾母空有一个尊贵的身份。保龄侯史公的女儿、荣国公贾代善的妻子诰命夫人、贵妇元春是祖母。
由于她在上流社会浸淫60多年,有着广泛的人脉,维系着贾府和皇亲国戚、公侯伯子男、达官贵人的交际圈,所以贾府只是把贾母当作背锅侠。不好自己出面做的事,说的话,都推给贾母,以贾母的名义去办。
贾母就是一个牌位,需要的时候,被儿孙拿出来充充门面,不需要的时候,就束之高阁。
@润杨的红楼笔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