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家已经败落的时候,为什么还要用那么多的丫鬟婆子下人?
谢邀。
这个问题很简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一个古代的大家庭,与现在的一个公司或单位相似。在他们的草创或发展之期,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会为了它的事业而奋斗。等达到一定发展规模之后,必然走向的它的鼎盛之期。然后走向守成阶段。中国有句古话,创业难,守成更难。中国古代的大家族在走向守成阶段之后,都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所以又叫“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贾府发展以及败落的过程,和这些历史规律与经验总结完全相符。
贾府是以军功起家的。其第一代的贾演与贾源两兄弟的功劳,是在战场上获得的。其创业之艰难,在书中没有正面描写,但在第七回焦大醉骂的情节里,从侧面写出了祖宗创业的艰难。在这一回里,因为焦大骂人,宁府的当家太太尤氏但向凤姐介绍焦大的情况说:“只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份,有祖宗时都另眼看待,如今谁肯难为他去。”
从尤氏这个叙述中,可以看出两府创业的不易。祖宗是提着脑袋与性命为家族换来的地位与荣耀。焦大是跟着太爷出兵的,在尤氏的嘴里,贾敬是老爷,太爷应该指的是代字辈的贾代化。而且焦大的年纪,应该与代字辈的贾母相似。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之时说过,宁国公死后,贾代化袭了官。可见,到了代字辈,他们虽然也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过,却并没有建立什么像样的功劳。而是凭第一代的功能,袭的官。这也可以看出创业的艰辛。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就算是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也未必能够建立功业。
贾府的功业,应该在代字辈到文字辈之间,达到盛期,之后走向守成衰落。或许有人说,荣国府应该是在元春封妃之后,才算盛期。我觉得,元春封妃,不过是贾府的回光返照期,在哪之后没多久,就忽喇喇似大厦倾了。
这样看来,贾家在文字辈之后,已经进入吃祖宗老本,自身已经毫无建树的地步了。《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就提到这个问题。冷子兴的观点,大概也就是作者的观点。他告诉贾雨村说:“如今的这荣宁二府也都萧索了,不比先时的光景。”当雨村说,贾府外表看起来依然是“厅殿楼阁,峥嵘轩峻不似衰败之家”时,冷子兴给出了自己的评价:“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人口日多,事务日盛,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那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冷子兴是周瑞家的女婿,对贾府的情况是很了解的。他所说贾府的问题,也是一语中的。安富尊荣者多有,运筹谋划者无一。这里的问题就是“安富尊荣”的问题。大家族是要讲排场的。虽然贾府在经济上已经出现危机的征兆,但家里的排场是无法省俭的。原因很简单,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这种排场了。不可能减少,减了谁的都不好。一个简单的例子,贾宝玉的房间里,大概有八个丫环,房间里边侍候的有四个,外边跑腿办事服务的,还有四个。他一个小孩子的房间里,那儿有那么多事需要干?但不行,这是身份的象征。小姐们的房间里也是一样。更不用说太太奶奶们了。
贾府的经济紧张,入不敷出的情况,家里并非没有人感觉的到,探春的兴利除敝,就是一种挽救的尝试。但最终还是不解决问题。探春虽然精明,但他也只能解决一点支节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起作用。比如说,探春费了很大的劲,把大观园的花草包了出去,一年为贾府省了五六百两银子。这对一般人家来说,已经是笔巨款了。可是,对贾府来说毫无用处,营里的太监到贾府勒索,一开口就是几百上千的。说是借,其实是有借无还的。任是贾府如何节俭,奈何入的少出的多。谁也没有办法。
说到这儿,我们可以大体讨论一下,大家族的财政收入有哪些方面。首先应该是当官的奉禄,其次是封地的收入,这些都是都是有定数的。还有两个方面对大家族来说,可能是更重要的。一是武将在战场上建功之时,朝廷在加官进爵之外的赏赐。这个数目应该是巨大的。另外,是官场的黑色收入灰色收入。
贾家祖宗们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时候,贾府是进的多,出的少。比如,荣国公出兵一次。打了胜仗,朝廷的赏赐恐怕很多,这个可以参考历史。而到现在,书中也写了过年时朝廷的赏赐是五十两银子。也就是公子小姐们吃两顿饭的钱。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在荣宁二公为朝廷建功立业的时候,那个太监敢到国公府上敲诈勒索?而现在,子孙后代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坐吃山空,受人敲诈,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贾府要想重现祖宗的荣耀,唯一的办法,是为朝庭建功立业。当时是太平盛世,通过打仗建立功业的路子不通了。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朝廷当官。这就是贾府为什么逼贾宝玉当官的原因。而贾宝玉是天生没有补天之命。所以,他也不愿当官。于是,贾府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家的大厦倾了。
贾府的败落,说明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祖宗的老本,不可能世世代代吃下去。要想过上好日子,还是要靠自己的拼搏奋斗。
最后回到问题上来。贾府的丫环婆子虽然多了点,但那可能就是一个公府所应有的规格。在一败涂地之前,享受惯了的贵族们不可能主动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除非一败涂地失去贵族身份之后,他们才能不得不过像平民一样的日子。
《红楼梦》中贾家已经败落的时候,为什么还要用那么多的丫鬟婆子下人?
的确,在贾家日渐式微,连每顿饭使用的大米都开始精细算计时,他们家还养着许多的丫鬟小厮老婆子。这些仆人多到什么地步呢,贾宝玉甚至连自己屋里的丫鬟都不认得。
有识之士都看出来,到了应该裁员的时候了。在书中,起码有三个人做出这种建议。一是王熙凤,对于王夫人提出的抄检大观园,她虽然不十分赞成,却也认为,可以找点丫鬟们的小毛病,想个办法把她们赶出去,因为人实在太多了。但是这个建议,被王夫人否了。
第二个是贾府的管家林之孝,他跟贾琏建议,现在日子不好过,把这些老家人放出去,他们自己寻个营生,贾府也能少些开支。这个提议也被贾琏否了,理由是王夫人受不了。
第三个是薛宝钗,她倒不是直接提出裁员,而是说,园子里的这笔开支也可以省去。当时大观园的物管已经被探春承包出去,宝钗提出省掉的这笔开支,值得就是服务人员的工资。
但是王夫人统统不能接受,她还记着昔日的荣光,认为一旦裁员,首先探春黛玉她们就太可怜了,现在这些丫鬟已经很不像样,还和黛玉的母亲做了比较,说那才是金尊玉贵,是千金小姐的体统。
红楼梦里王夫人最大的错误是什么,不肯消费降级,动辄“我们这样的人家”、“已经够可怜的了” ,宝钗最智慧的是什么,提前消费降级,虽然大势不可违,但做好了心理准备。秦可卿那一番嘱托的核心也是消费降级,别硬充豪门了,学着过苦日子吧,总之,红楼梦就是一个拒绝消费降级引发的悲剧
《红楼梦》中贾家已经败落的时候,为什么还要用那么多的丫鬟婆子下人?
《红楼梦》第二回,贾家就已经败落了,但是他们家【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 , 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丝毫不像衰败之家。贾府是国公之家,已经百年,即使内囊已经空了,也要维持大家族的架子和体面,否则会被人瞧不起。
元春省亲之后,贾府的经济更是捉襟见肘,但是他们家依然养着大批的奴才,一个少爷身边就有八个大丫头,八个小丫头,还有嬷嬷、仆人和小厮,一个主子有二十多个人伺候。这还不算厨房里的人,浆洗的人,管家媳妇手下伺候的小丫头,以及看家护院的仆人。贾府里的下人众多。
可是贾府根本不想裁减人员,减少开支。那么贾府为什么不裁减人员减少开支呢?
首先,用大批的丫头婆子,是国公府的规矩和体面。如果裁员会有损国公府的形象。贾府是国公府,有国公府的规矩,每个主子用几等的丫头婆子,用多少丫头婆子都有一定的数量,因此遵守规矩,要维持国公府的高贵气派。主子出门时前呼后拥,坐着漂亮的轿子,经致的马车,轰轰烈烈,路人侧目,才能引起旁人的羡慕,给人以家大业大的繁荣景象。
常言道,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如果像小门小户一样,家里只有几个下人,出门时,一个主人带一个下人就出门了。贾府就不会有众多的王公贵族和他们来往。
其次,如果不养众多的下人,就说明王夫人管家不力,导致经济下滑。王夫人是一个有虚荣心的人,她总是按照以前的标准来强调现在的生活标准。她认为
“我们这样的人家”,姑娘们“已经够可怜的了”,不能再裁员了,也不能降低生活水准。否则无论是主子还是下人,都会认为王夫人没有管家能力,在她的管理下贾府败落了,王夫人不想担责任,所以只能咬牙维持大家族的体面与架子,即使内里已经千疮百孔,依然维持着表面的华美。
第三,贾府已经过惯了奢侈的生活,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如果没有了下人的伺候,主子们会不习惯,而且生活会乱成一锅粥。五十五回,探春洗脸,那规矩真让人开眼。
【因探春才哭了,便有三四个小丫鬟捧了沐盆,巾帕,靶镜等物来.此时探春因盘膝坐在矮板榻上, 那捧盆的丫鬟走至跟前,便双膝跪下,高捧沐盆,那两个小丫鬟,也都在旁屈膝捧着巾帕并靶镜脂粉之饰. 平儿见待书不在这里,便忙上来与探春挽袖卸镯,又接过一条大手巾来,将探春面前衣襟掩了.探春方伸手向面盆中盥沐】。
洗脸期间一个媳妇回话,被平儿一顿数落: "你忙什么!你睁着眼看见姑娘洗脸,你不出去伺候着,先说话来……"唬的那个媳妇忙陪笑道:"我粗心了."一面说,一面忙退出去。
如果不养这些丫头们,那么主子的生活肯定会一团糟。末代皇帝溥仪,被伺候惯了。他被劳动改造时,他自己还不会穿衣服。
第四,王夫人没有远见卓识。荣国府是王夫人和贾政当家,贾政是甩手掌柜,家政大权在王夫人手上。王夫人本人能力不强,所以让王熙凤帮助料理家务。王熙凤事事都要听从王夫人。当凤姐建议裁员时,王夫人不同意。她觉得,几个丫头而已,月钱也花不了多少。她认为自己俭省一点就够了。完全没有想到,进的少,出的多,长此以往要如何生存?所以冷子兴说贾府安荣富贵的多,筹谋规划的人少。
《红楼梦》中贾家已经败落的时候,为什么还要用那么多的丫鬟婆子下人?
大家族关系错综复杂,佣人与贾府关系密切,不好动谁,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贵族之间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贵族与奴才之间也是如此。李卫是雍正潜底的奴才,高至总督。赖大家的儿子做了县令,还大晏三天。奴才有出息,主子也有脸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