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寿怡红群芳开夜晏,为什么没邀请迎春、惜春邢岫烟?
这个问题应该不难回答,在某次宴会上,没有请某个人。非要问一下为什么,那肯定是因为主人不喜欢那个人。之所以有这样一问,是认为这些人都是应该请的,可以请的。我们沿着请客的主人和客人之间的关系这条线索,就很容易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
这次夜宴是在怡红院宝玉的住处进行的,请客的主人或说东家好像应该是宝玉,可是读一下《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就会明白。事实不是这样,这次请客的东家是宝玉房里的八个丫环。请的客人是他们的主人贾宝玉。而除了怡红院中人,其它房间来的人,都是应东家之约来作陪的。这个关系是这次宴会的实际。
这一天,是贾宝玉的生日。白天的时候贾府为宝玉庆生的酒宴也举行过了。可是,丫头们觉得没有尽兴。她们要单独为宝玉庆生。于是便凑钱弄了一坛老酒,四十碟果子。准备晚上在怡红院偷偷再办一席,请他们的主人贾宝玉。
这个宴会,很像现在单位里同事们请领导吃饭。钱是大家凑的,袭人、晴雯、秋纹、麝月四个四个大丫环工资高,每人出了五钱银子,碧痕、春燕、四儿、芳官四个小丫环工资低的,每人三钱银子,共凑了三两二钱银子。开这个晚宴。所以,在这个宴会中,八个丫环是东家,宝玉是客人。
酒宴开始之前,他们没有想请别人。毕竟大观院里晚上开宴会是违反纪律的。丫环们不敢明目张胆的犯规。可是酒宴开始之后,他们要玩酒桌上的游戏时,发觉人少了不好玩,这才想到请人来。所以,请人过来,不是宝玉起的头,是丫环们提出的。首先提出倡议的,是小丫环春燕,这很副合生活的逻辑。春燕是个小丫环,和领导一起娱乐,如果因此出了问题,被领导追责的话,也不必他来负责。怡红院了首先被领导批评的,应该是大丫环袭人。所以,书中是这样写的:“春燕说:‘依我说咱们竟悄悄把宝姑娘、云姑娘、林姑娘请了来玩一会子,到二更天再睡不迟’。”这时候,袭人是有顾虑的,她说:“又是开门阖户的闹,偌或遇见巡夜的问……”。
她的话还没说完,宝玉就把责任拦了过来:“怕什么?咱们三姑娘也吃酒,再请她一声才好,还有琴姑娘。”可能袭人那样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宝玉出头。宝玉也是当仁不让。可是,宝玉点名要请的人,也就是宝琴和探春两个。
丫头们请客是有原则的,这就是和宝玉关系近,关系好的。黛玉、宝钗和湘云,都符合这个条件。黛玉是姑表亲,宝钗是姨表亲,史湘云相对远一小点,可是史湘云与宝玉相处的时间恐怕比钗黛还要长。处的长,脾味相投,感情就好一点。
下面说二小姐迎春和四小姐惜春,以及邢岫烟。宝玉提议请三小姐时,说了个理由,三小姐喝酒,这是个最好的借口。但更重要的还是脾气相合。是宝玉请她来。为什么丫环不请本家小姐,道理很简单,小姐们和宝玉的关系比丫环们更近亲,况且小姐们比丫环们更有钱。丫环们花钱请宝玉吃饭,小姐们做陪客,是否有点尴尬?宝玉点了三小姐的名,三小姐就与宝玉一起成了丫环们的客人。
另外,丫环们请小姐吃饭,小姐来了,是给丫环面子,不来,是体凉丫环,不愿让丫环破费。所以,丫环们不请小姐,是没有道德上的瑕疵的。
至于邢岫烟,袭人这些人是荣府二房的丫环,邢岫烟是大房的亲戚,所以,丫环们请客的时候不可能想起她来。除非宝玉的面子。但很明显。邢夫人家的亲戚,与宝玉的亲情上,就疏远多了。
我们再看看被请到的这些人的表现,就更能明白其中的微妙之处了。
请到宝琴的时候,众人说:“琴姑娘罢了,她在大奶奶房里,叨登大发了。”但是,宝玉坚持要请。才请了来。
他们商量好了请谁之后,本来小丫环去请就行了。可是晴雯、袭人、麝月说,小丫环们去请宝钗、黛玉、湘云他们必定不来,三个大丫环亲自去,好歹拉了来才行。她们去请的结果是,宝钗说:“夜深了。”黛玉说:“身上不好。”说白了,都是借口,都是客气。最后,袭人们再三央求:“好歹给我们一点体面。”这样,宝钗和黛玉才去了。湘云的性格,是不会推辞的。
说到这儿,问题应该是讲明白了。怡红院热闹了一晚上之后,第二天起来梳洗的时候,宝玉对丫环们笑道:“昨日有扰,今日晚上我还席。”这是说,宝玉对丫环们请自己客是承情的。也是平等的对待丫环们的表现。当然,他也是喜欢热闹的,如果丫环们不反对,再搞一次,还个席恐怕也不是没有可能。但袭人们肯定不会同意。热闹一晚上没说的,丫环们给主子庆个生也是有情可愿的。如果大大方方的要主子还席,就未免托大了。让王夫人们知道了,恐怕对她们自己就不好了。这个道理,袭人是很清楚的,所以她说:“罢、罢,今日可别闹了,再闹可有人说话了。”
《红楼梦》当然是以讲十二钗的故事为主。这个夜宴中他们掣签行令时所得到的语句,都和最后的结局有关系的。迎春懦弱,惜春孤僻,他们不被邀请本身,已经与他们的性格相关了,这在创作中大概也算是不写之写吧。这一回中,通过宝玉的这个生日宴,把十二钗的大部分都写到了。除了晚上参加宴会的人之外,第二天早上,贾宝玉发现了妙玉的祝寿贴子。因为在回帖,请教了邢岫烟。所以,这个情节中,又有了妙玉和邢岫烟的戏份。
曹雪芹不愧是文学大师,他能在一个小小的宴会中,把这么多人物的性格和命运都写出来,在请谁与不请谁做客之间,能写出人情世故的细微之处,这种水平,非文学圣手是做不到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