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最近总有种声音在贬低诸葛亮?
个人认为,有意识贬低诸葛亮的人,就是那些“传播历史虚无主义”价值观的人。他们的目的,就是要颠履中国人的原有的价值观念。有意把崇高的说成卑微的,把正义的说成邪恶的,把高大的说成渺小的,把善的说成恶的,把美的说成丑的。把是非颠倒过来,妄图把评论历史和现实的话语权抓在他们的手中。前些年,他们更是疯狂到把黑手伸到了人民英雄的身上。比如抵毁“狼牙山五壮士”,抹黑刘胡兰,邱小云,他们的恶毒行为,最终还是引起了有良知的人们的强烈愤慨,部分人被正义所惩罚。
虽然受到了打击,可是,这种人依然还是存在的。向人民英雄伸出的黑手虽然缩回去了一点,可是,他们又把手伸向了历史人物。这些年来,一些历史上的正面人物不断被否定,而许多历史小丑不断试图翻案。恐怕也是这种现象的延伸。
诸葛亮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形象一直是高大而神圣的。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们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的诸葛亮的形象,其实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他当然不是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但也不能因此否定诸葛亮的形象。《三国演义》中为什么会夸大诸葛亮的形象,无非是因为诸葛亮身上的品质是当时人们所推崇的。如果说明朝以后的诸葛亮是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那么看看历史就会发现,明之前历史上推崇诸葛亮的也是大有人在。比如,杜甫的“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一表真名世,千古谁堪伯仲间。”比如宋朝的陆游等等。
诸葛亮的品质不用看太多的史料就很容易看明白,他是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政治才能一篇《隆中对》几乎就能概括。一介书生,躬耕陇亩,未出茅庐便定三分天下。这样的政治才能政治眼光,历史上能有几个。
诸葛亮被后世所敬重的更重要的一个原因,不是因为他的才能,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忠诚。一篇《出师表》就能说明任何问题了。汉魏时期,是社会动荡,政治混乱的时期。汉失其鹿,天下共逐。曹丕能代汉,司马家能代魏,为什么诸葛亮不能代蜀汉呢?诸葛亮的忠诚就体现在他是有能力取代,却又忠心耿耿保蜀汉的。现在翻案的人以种种理由说明诸葛代蜀的不可能,以否定诸葛之忠。其实,拿出任何材料都没有用。因为连刘备临死之前都明白,诸葛亮有这样的能力。所以留下遗言,后主能辅则辅,不能辅,君可自取。然而诸葛的品格当然不同曹家与司马家。
权利和地位,当然是人人喜欢的,可是权利的争夺,最终苦的还是老百姓。张养浩不是说过吗?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因权利的更迭是百姓受苦,正是诸葛亮这种忠诚的意义所在。这才是他为后世所推崇的根本原因。
说起了诸葛亮的忠诚,我忽然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件经济界的大事。它和去年姚振华等人搞出的收购案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黄光裕入狱后,国美股权争夺案。这起事件的发起人就是黄光裕的大管家陈某。他通过一系统的股权变更与操作,希望使得国美易主到自己手中,后来在黄光裕妻子的奋力反击之下。操作没有成功。杜鹃保住了黄光裕的家产。
我们对此事不做道德上的评价。但很可以把当今这位陈某的做法与诸葛亮比较一下。结论就不用说了。做人还是忠诚一点好吧。相信经此一事,这位陈某在中国经济界将再无立身之地,你想想,谁愿意用一个在主人遇难时谋夺主人家产的大管家呢?
诸葛亮在职场上表现出的这种忠诚,在今天看来,依然是积极的,向上的。对社会有益的。值得我们尊敬的。虽然陈寿在《三国志》的评价中说他“将略非其所长”,这点与《三国演义》有很大不同。但这一问题并不否定诸葛亮的整体形象。
那些抛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来否定诸葛亮的,比如他多大生的孩子,他的老婆丑不丑等等,都与大节无关,拿这些没有太多根据的事情来说事,得出荒谬的结论,并以此来否定诸葛亮,只能是哗众取宠。无聊之极。
为什么最近总有种声音在贬低诸葛亮?
只能说诸葛亮被神化过了,鲁迅还说多智近妖!我觉得能还原一下接近他本人的历史真相绝不能粗暴归纳为贬低!每人心中都住着一叶公,潜意识中那么渴求真相,一旦不符合自己心中早已确定的真相时,口水在网络飞喷!
为什么最近总有种声音在贬低诸葛亮?
首先我表明态度,我认为诸葛亮是个优秀的政治家,忠诚的臣子,人民的好官员。
有人贬低诸葛亮是为了突出自己,诸葛亮最大问题是历代以来,对诸葛亮的称赞和神化。民间对他智而胜妖和军事能力神化。其实诸葛亮是个政治家,治理能力突出,他善于后勤和全局统筹,是个周总理类型的人物。
我记得有个古代笔记,说晋朝有个皇帝,我不记得是谁了,听说诸葛亮时代有个小吏还活着,就高兴地去问,你认为“诸葛亮怎样”,想让别人表杨下。老吏说,“我认为,诸葛亮也是一般人”,皇帝一高兴,但老吏又说,“到现在为止,我没见过有人做事比他更贴切的”。
随便说下,我认为,我国古近以来战略能力最强的是太祖,太祖点评过隆中对,认为诸葛亮汉中和荆州两路出兵,不符合集中兵力的原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