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射”和“矮”真的是读音弄颠倒了吗?
我也听到过这种说法。可以明确的说,这种说法肯定不对。提出这种观点的人,不是真正了解文字学的人,而是望文生义,游戏文字的人。当然,这也未必就是坏事,这些解读许多是充满正能量的,但是,如果把它们当成真正文字学的知识去解读,可能就有问题了。
“射”这个字,看起来好像是“身”和“寸”组成,按六书的理论似乎是个形声字,但看看它以甲骨文到金文篆书再到楷书的变化,就可知道,它是一个象形文字,“身“是一个弓箭的形象,而寸是手的形象,射是手拉弓箭的象形字。为什么弓箭的形象会演变成身体的身呢?汉字造字之初,身体的身,不是现在的意思,它指的是女人怀孕,这个用法,现在还有痕迹。比如说称女人怀孕为”有身子了”。女人怀孕的形象是大肚子的形象,与拉开的弓有些相似,这大概就是发生愕误的原因。
提出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身是身体,寸是很短的意思,一合起来就是矮了,这当然是不对的。不过“身“和“寸“放在一起却真可以组成一个词,叫”同身寸”是中医上用的。寸是手腕到某一点的距离,如果找一个穴位,就用自己的手来量,大人小孩的距离是不一样的。
矮是确确实实的形声字,矢是形旁,委是声旁。委同时又兼表意。矢是箭(身是弓的形状)箭在古代常用来表示距离,比如一箭之地,与字义相关,而委有俯身相就之意。如果你与某人说话要俯下身来,就说明此人是矮的。
汉字是整体系统,类似的字不仅仅是矮一个,还有短、矬等字都与矢有关,意义上有相似性,相关性。
所以,认为“射”与“矮”颠倒了的说法是不对的,纯属误解。
汉字“射”和“矮”真的是读音弄颠倒了吗?
“射”和“矮”的读音是不是弄颠倒了,大概可以从这样几个层面来分析——
第一,语言中的一个字词,其发音,是约定俗成沿袭而来的。就是说,如果自古,射箭的“射”就读作“ǎi”,那么现在也读这个音;同理,不高的“矮”,古来就读“shè”,今天大家也没疑意。
第二,语言永远是第一性的,文字始终是第二性的。汉字中的每个字,都是对应汉语中的一个语素构造而成的。所以,每个字的读音,都来自其所对应的那个语音——“射”,对应着“shè”;“矮”,对应着“ǎi”。
以上这两点,是在不将历史的音韵变化及方言作为考量条件而言的。
第三,在前两条的基础上,才好琢磨古人造字的初衷——每个字何以如此。 从“射”和“矮”的构字设计上,其所表达的含义,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这里插一句,之所以有人说这两个字的读音颠倒了,实际是说,在构字之初,“射”与“矮”就被“调了包”。 这个理解的确不对。“射”和“矮”的构字设计不仅毫无问题。而且,恰恰体现着汉字的丰富内涵和历史底蕴。
先来看“射”。在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里,他先举的是“䠶”,这是秦统一六国后的小篆体。其解释是,“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从矢从身。”
如果这个字用到现在,可能不会有人以为“shè”字读音错了。可是问题来了——许慎接着列出了“射”字,并注解说,“篆文䠶。从寸。寸,法度也。亦手也。”
篆即大篆,狭义指籀文,广义包括金文和石鼓文,至少在西周后期广泛使用。
许慎是个“老八板儿”。他若是不举后面这个字,也许今天的争议根本不存在。可是他就是这么“较真儿”,非把他能搜罗到的字都列出来。当然,换个角度说,许慎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他的《说文》也不会被后世奉为圭臬——这是中国的第一部字典,而且极具权威。
“射”如何逐渐取代了“䠶”,以致流传至今呢?一是与许慎《说文解字》的影响太大有关。二是与汉字书写逐渐出现了行书草书有关。比如王羲之们,官又大,字又好,王的《兰亭序》就是个例证。大篆的“射”比小篆的“䠶”好书写,写了还显得自己有学问,何乐而不为?
在书写中简化字体,或者在书写中使用好写的字,这是汉字在使用过程中逐渐简化的铁律。
自魏晋开始,到唐宋,“射”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产于于其后的“䠶”,在各种字典中,反而成为“射”的异体字来介绍了。
返回头来说,“射”的构字设计原则是什么呢?许慎说的已经很清楚——“从寸。寸,法度也。亦从手。”射箭用手,“从手”很好理解。“从寸”怎么解释?因为“寸”的本意,是因为手下固定距离的动脉之处有一个重要穴位,名寸口——篆书为“手下加一点儿”。《周礼注》说,“脉之大候,要在阳明寸口”。这个距离被定位“寸”。由此,“寸”也有了“法度”的含义。现在还经常说“分寸”这个词,其实就是法度、尺度的含义。
那就好理解了,“射”的构字原则,强调的就是射箭要用手,而且要讲究分寸法度。 这个字造的没毛病。具体读什么音可以另说。
再来看“矮”。许慎《说文》对“矮”的解释是,“短人也”。他对“短”的解释是,“有所长短”。段玉裁注曰,现在的版本漏掉了“不长也”三个字。“短”,就是不长。这是对的。 “矮”、“短”,其实还有“矬(cuó)”,意思相近。
古时,类似的字更多——矲、镤、䂐、䂔、矨,等,还有至少几十个以“矢”作偏旁的字,都是“短小”、“矮小”的意思。
为什么以“矢”作偏旁,可以有矮小的含义?许慎在“短”字之下做了解释,“以矢为正。从矢”。 段玉裁做了进一步解说——许慎在别的地方讲到了,“矢者其中正也”。正直为正。必正直如矢而刻识之。而后可以裁短长。
他俩的意思都是说,矢,也就是箭,即正且直,可以作为度量的标准,由此就可以分出短长了。 矢或者箭,确实含有长度和距离并且度量的含义。“规矩”这两个字,古字是“䂓矩”;成语里有“一箭之遥”。 如此来看,以“矢”作为“矮”和“短”的偏旁是很有道理的——不是哪个人说谁谁矮小,是靠箭矢这种“即正且直”的标准度量出来的——丝毫不带个人偏见。 当然,以“矢”作偏旁的字,也有使用“矢”的其他含义的,如“知”。因与本题无关,不再赘述。
对于汉字,欲了解其本源和造字之初的设计,建议还是以像《说文解字》这样经历过几千年验证的巨著为根据更妥当。毕竟这本书,许慎写了20年,他既有家学渊源,又离汉字被造出来的那一刻更近。
(图片来自网络)
汉字“射”和“矮”真的是读音弄颠倒了吗?
许多人认为“射”和“矮”这两个汉字的使用弄混颠倒了。他们认为,“射”从身从寸,“寸”很短,身材很短,故“射”应该是身材短小的意思。而“矮”从矢从委,“委”有屈的意思,屈弓发矢,反应该是“射”的意思。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先说“射”字。“射”的甲骨文字形是以手曳弓,矢将发之象。《说文》:“射,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实际上,“射”是古代六艺之一,是一项技能。“射”分武射和文射,武射是一项军事技能,用于战场杀敌或围猎演武。文射则是一项礼仪,称为“射礼”。射礼分为大射礼、宾射礼、燕射礼和乡射礼四种。
“射”这个汉字主要源自射礼。射之为礼,讲究身必正,手有分寸,合乎君子之道。《礼记·射义》:“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射”的目的就是要“中的”,这个“中”,不仅是指矢之中的,更重要的是暗指合于中庸之道,体现君子的修身。
“射”礼的要领就是身要端正,手要把握好分寸,身不正,手无寸,则必不中,即使侥幸中也不合乎礼。射之为礼,文射也,其可观者在身,不在矢也,身正而矢不中,犹合于礼,身不正而矢中者,亦不为礼也,故射从身从寸。“寸”是指示字,指人手向腕部退一寸的地方,也就是中医号脉处,这里是动脉脉搏跳动最明显的地方,称为“寸口”。《说文》:“寸,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寸引申指精确点,即“度”。把握分寸就是把握这个精确点,掌握好度。
“射”从身从寸,集中体现了射礼的要领,合于君子之道,含有浓厚的古代文化气息,所以“射”字并没有误用。
再说“矮”字。“矮”字的本义是不高,长对短,高对矮。“矮”字的字根为“委”,“委”字从女在禾下,本义就是屈曲而弱小。女子相比男子,本身就身材矮小,屈曲于稼禾之下,就更显柔弱矮小。“委”于草为“萎”,指草木靡枯,没有活力;“委”于人为“倭”,指身材矮小,古代日本人身材短小,被称为“倭”;“委”于途为“逶”,指道路曲折,不舒展;“委”于箭矢为“矮”,指箭矢变形不直。古代箭矢以捆存放,一捆同高,而变形不直之矢就显得低矮,故“矮”的本义就是矢中变形不直者,会意引申指萎缩不高者。
“矮”从矢从委,表示矢中变形不直而显短小者,引申而泛指同类之中形体萎缩而显短小者。所以,“矮”字形象而意明,并没有用错。
汉字“射”和“矮”真的是读音弄颠倒了吗?
先说另外两个字:姦(奸)、好,有人也认为搞反了。理由后面再说。
先说上面这个问题,估计题主搞错了,应该是说“射”和“短”搞反了。
这来自一个故事,其中说“射”字,身长盈寸,应该是“短”。而“短”字,一豆如矢,应该是“射”。这是用造字六义中的会意来解释。
但这两个字不是这样。
射,篆文从身从矢,小篆从身从寸,弓弩发於身而中於远也。说从寸之意。射必依法度。
甲骨文像“箭在弦上、正要发射”的样子;金文加上了一只手(”又“);小篆将”弓“讹变为”身“,”又“讹变为”寸“,成了”射“,完全看不到原意了。而短字,从矢,从豆,豆亦声。“矢”表示长度可以用矢来量度。古代用矢长作为基准长度单位。“豆”指“豆荚”,里面的同胞豆子年龄一样,但个头却自头而尾从大变小。“矢”与“豆”联合起来表示“在同胞序列中个头由大变小的趋势”。关于“姦(奸)”、“好”字,有人说为,“好”字,一男一女在一起,应该是“奸”;“姦(奸)”字,三个女人在一起,应该是“好”。
你认为如何?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汉字“射”和“矮”真的是读音弄颠倒了吗?
这种思维是对汉字会意的片面理解。不知道汉字读音所反映出汉字本义。
射(设)是由身和寸会意而成的字。身表示人的身体;寸表示手,兼表法度。字形总体会意为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射有法度。借“设”声表示射击要设定目标,有的放矢。字也作“䠶”。射的本义为心中设定目标,以弩发箭。
矮(隘)是由矬的省形“矢”和委会意而成的字。矬指人如跪坐一样高的侏儒;委表示俯就。总体会意:人与侏儒一般高,常人与之交谈要俯就相对,引申为人的身材短小。借“隘”声表示身材矮小可以通过隘口。矮表示身材短小可以通隘;短表示低人一段。
汉字读音是破解汉字的一把关键钥匙,没有汉字读音来解释,应该是一知半解。
汉字“射”和“矮”真的是读音弄颠倒了吗?
射和矮从现代汉字字面来理解,的确是错的,这是汉字演变过程的错误存在。
射在甲骨文时代是弓,手(寸)合成的,寸其实是右手拿着东西的意思,后来假借为量词尺寸的寸。又其实也是右手之意。
射的身字在甲骨文时代还是弓的样子,后来慢慢变成身字样。
很多汉字按照现代字体去理解都是错误的,所有我现在在优化一套新的汉字,按照一定读音规律和一定体系去优化,更符合现在文字科学发展规律。
优体新汉字了解一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