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关系很好的朋友一旦提拔到一定级别就渐渐远离了呢?

这种事情我有体会,确实是存在这种情况。笔者有一个大学同学,他被提拔为正厅长后,就不与大学同学来往了,开同学会也不来参加,校庆也不来参加。在没有被提拔为正厅长前,同学聚会他都来参加的,还会请同学吃饭,偶尔也会送一份小礼物给同学,每个同学都有。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一、层次不一样了。层次不同,也就是地位不同了,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都不相同,理解能力也有差距,看问题的面都不一样。可以说,他好像是站在塔顶,站的高,看的远,他是府视一切,而我们是站的低,看的近,仰视一切,这就产生了很大的距离感了;二、圈子不同了。他接触的都是与他同级别的人,与他工作有关糸的人,与他有切身利益的人。他关心的人和事,与我们完全不相同了,他交往的人,与我们无关。我们与他没有交集了,即交往的方式、对象、朋友都不相同了,即圈子不同了;三、没有共同语言了。由于层次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圈子不同,所关心的东西不同,他与我们大家就没有话可说,除了几句客气话之外,聊不起来了,没有了共同语言。这样的关系,慢慢地,自然而然就会渐渐远离了!大家也都理解他,后来我们同学聚会也就不通知了!

为什么有些关系很好的朋友一旦提拔到一定级别就渐渐远离了呢?

再见到杰的时候,他已经是某局的局长了。这还是我从群里同学发的消息得知的。

当我在大街上碰见他的时候,他刚刚从车上下来。披着一件风衣,手里拎着一个手包,明显的有些大腹便便的,稀疏的头上,也不知道抹了些什么,锃亮。

和往常一样,我热情的凑了上去,在后面拍了拍他的肩膀,明显的吓了他一跳。

“咋,当官了,胆儿还小了?”我打诨道。

“噢,是文涛啊”,他瞟了我一眼,轻轻地闪了一下肩膀,表情平淡。

“听说你升职了,现在都是正科了,恭喜你啊。自从去年咱们哥几个聚会后,还没有聚呢吧,有时间咱们聚聚咋样?”

“噢,等有机会再说吧,现在同学相聚也没啥意思,乱哄哄的,你们聚你们的,我就不参加了”。

我觉得我还是比较识趣的人,见此情景,立马给自己一个台阶下,说有事先走了。

不得不提一下我和杰的关系:我俩是一个村的,小学、初中都是同一个班级,一起上学放学,一起玩耍。后来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他上了二高。大学毕业后,我们又都回到了县里,他考上了公务员,我进了一个企业。

杰在职场上混得不错。他从小练得一手好字,在中学时,过年的时候就有好多人找他写对联的。

正是凭借着这手好字,他从一般职员,熬到了秘书、副主任、主任,后来被某领导相中,直接调到身边当了大秘。领导退休后,又被推荐到某局,竞聘了副科,直到这次当上了正科。

杰和我有三五个不错的铁哥们儿,杰在升职之前,大家隔三差五就聚一把,是光着膀子喝酒、见面好话没有、连损带啷的那种。

现在人家升职了,我们几个还是普通的小职员、加油工、中学老师……

当我和其他朋友说起杰的变化的时候,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起了杰对他们的态度:带搭不理、牛气哄哄、不正眼看人、官腔严重……

这还是我眼中那个一起摸爬滚打的好同学好哥们儿吗?这还是那个大家在一起嬉皮笑脸没正形的哥们儿吗?这还是那个无话不说、说深说浅不在乎的哥们儿吗?

同学们各抒己见:

人家升职当官了,咱们还是普通小老百姓,哪能和咱们这帮土老帽儿在一起混呢?那不是掉人家的身价吗?

人家现在有权有势了,怕和你走得太近,以后净是事儿,嫌麻烦呗。

人家现在当领导了,整天的开会、讲话,忙大事呢,哪有闲功夫搭理你们这些无名小辈。

……

我最终不知道杰到底是怎么想的,咱也没有机会体验当官的感觉,我认为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少往一块凑合吧,别给人家找事儿……

为什么有些关系很好的朋友一旦提拔到一定级别就渐渐远离了呢?

看着曾经一起加班熬夜的同事陆续走上重要岗位,彼此间联系越来越少,若即若离,有失落在情理之中,这是不可避免的一个过程。

造成关系的远离,原因不外乎几种:

1、提拔当领导,位子更重要了,各种会议、调研、检查等等事务缠身,工作占据越来越多的个人时间,人忙事多,自然不能像以前那样闲暇与朋友同事家长里短。一些老朋友提拔后,你再打他电话或者给他发信息,他经常很久才回甚至不回,有时候真不是不想理你,确实是太忙一时顾不过来,而当时不回过后很大可能就忘了。这种事情发生一两次,你可能就以为对方不愿意理你,也就不在好意思再去联系,彼此之间的关系因此开始慢慢疏远。

2、提拔后,接触的人层面上升了,圈子发生变化,与你的交集越来越少,关系肯定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亲近。有时候即便他不想疏远你,客观环境也会逼迫他渐渐远离你。

3、主观上,一个人提拔后,思想上潜意识就会发生变化,不可能再把自己放到以前的位子,认为自己是领导,不自然就会端架子,摆谱子,有些以前能说的话不再说了,有些以前可以开的玩笑不能开了。彼此之间因为位子的变化拉开鸿沟,导致双方交流变少、变生硬,有事不好找,没事也不敢找,关系肯定不可能再像过去那么融洽。

体制内再好的关系说到底都是利益关系。当两个人之间的位子不再一样,不能实现资源的等价互换,彼此之间的远离也就成了必然。差距越大,离得越远。

为什么有些关系很好的朋友一旦提拔到一定级别就渐渐远离了呢?

哪怕关系再好、再铁的发小、同学、战友,一旦双方的地位、级别发生一定差距变化,相互间隔的距离就会出现,地位越高、级别越高的人有意识地疏远原来的发小、同学和战友了。拉开距离,减少交往有时又是迫不得已的行为。有可能不是他本意的想法。在职场里,平时关系好的朋友得到提拔,走向了实职岗位,立刻呈现出不苟言笑、一本正经,说话带起几分官腔,保持着领导尊严。以前大家身份一样时,可以经常聚餐、聚会,喝酒打牌、娱乐,可以在一起高谈阔论、上讲天文,下讲地理,升职前后的反差是比较大的。这说明位置决定了一个人的言行,因此位置低的人久而久之就发现他已经不是原来的他,自然就会产生一定的误解,觉得人家高高在上,看不上眼原来这帮哥们了。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一个走到实职岗位的朋友,还像原来那样随意和发小、同学交往,不成体统,有失身份,让同僚们看到,弄不好让自己发展受到挫折。得到提拔,走到实职岗位,就是装也装一下。再说人家有了新的交往圈子。没时间再顾及老哥们、老朋友了。

也许你会发现一个见怪不怪的现象,走下领导岗位的人,会主动和你打招呼,套近乎。离开领导岗位的朋友,会主动约你喝酒娱乐。在位时见到你爱理不理,好像就是陌生人一样。根本不念及旧日的友谊。

大家都知道在体制内的人,一般不愿意参加同学聚会,即使来参加,停留十来分钟,打个招呼,就会借口有事走掉了。体制内的人,最怕发小、同学和亲戚,求他帮忙办事,一个人还好,求的人多了就特别烦躁,有的事情根本帮不到,感到特别为难。合法合规的事情还好说点,有的事情就是违纪违规的事情,根本越不得红线的。于是有的人就怪罪他,说人家升职忘本了。

一次,相隔几千公里之外的发小找到我,让我帮帮他小孩子招聘上幼儿园教师的事情,我确实在那个地方工作过2年,我都调回老家工作快30年了,30年变化好大啊!分开这么久,别人不会卖你面子的。看着一起光屁股长大的发小请求,我还是帮他找了还在教育局工作的好哥们给他帮忙,好哥们很快回信,关于招聘事情管理很严格,一般人不够资格靠近,纪委全程介入监督,完全靠个人本事,这事情他也无能为力。于是我把微信截图发给发小,。原版截图发给也算是有个交待了。还告诉发小,他们那里的招聘考试和我们这里招聘是一样模式,非常严格,非常公平的。

一个普通工作人员多会有这样经历,更何况有实权的领导了。不是忘记感情深的朋友,也不是真想疏远朋友们。是怕麻烦、怕违纪违规、怕同僚们说闲话。所以只能拉开距离,不留手机号码和居住地址。

为什么有些关系很好的朋友一旦提拔到一定级别就渐渐远离了呢?

我老实说,我就是那些被提拔的人,确实提拔后我和以前较好的朋友疏远了。为什么?有3个原因:

1.精力有限。

当上领导了,确实有点忙。但是,以前较好的朋友,知道你当领导了,第一时间不是祝贺,而是让你请客!

请也就算了,我又不是请不起。关键是,在请客的时候,他们讲话总是酸溜溜的,让我难受。说什么“大领导”啦!前途无量啊!等等。

我不就是提拔为一个副科级领导干部吗?!有那么神奇吗?

关键是,好像我当了领导,家里就开了银行似的。原来的好朋友的同学来了,他请客,顺便就请我去了,请我吃饭是假,让我去结账是真!说什么大领导,结一次账不容易?

我说:“结一次可以,结第二次我就不想结了。下不为例。”

他说:“你开发票,让单位报销不就行了吗?!”

天啊!我一个刚刚被提拔的副科,一个单位的副职领导,在外面吃饭,随便拿发票回去报销,没有财经纪律吗?我不考虑前途了?!我不想要公职了吗?!

打断牙齿往肚子里吞,但只吞一次,下次再也不去了。

2.道不同,不相为谋。

我被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了,我的圈子是领导,我们在一起开会、培训,讲的是战略、用人、财务、OKR、KPI,聊的是价值观、愿景、人事、组织,而与之前的朋友在一起呢?都聊发廊、酒店、按摩店,要么就是对单位发牢骚,骂领导,怨领导。

真的,你相信不相信圈子这回事,但是他确实有。

我副科的时候,周边大部分人是副科,科员挤不挤我们的圈子。和副科级领导在一起,我们讲落实,讲执行力,讲完成工作任务。

我是正科的时候,我们开会、聊天、吃饭在一起的,基本上是正科。和正科的朋友聊的是组织的目标、战略,聊的是如何控心,如何用人。

3.拒绝找工程。

我刚当上单位的副科级领导的时候,我的发小就来找我,他不知道从哪里得到消息,我们单位要搞美化、绿化、亮化,来找我要工程。

我说,你有公司吗?有资质吗?

他说,没有。

我说,这些都没有,我怎么把工程给你?

他说,你把工程给我,我再把工程给有资质的人,从中赚取好处,少不了你好处。

我说,我一个副科级领导,能给你什么工程?!现在工程都要招标,很规范的。

他说,我就是不念旧情。

我笑了:“我刚被提拔,板凳还没有坐暖呢!你少来找我,我还想多当几天。”

所以,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感慨万千,人性就是这个样子,不同层次的人,最好不要在一起!即使是发小,即使是最好的朋友。

这里,我倒要给那些新提拔的同志说两句话:
  1. 层次不一样,最好少来往为妙妙 。无利不起早嘛!
  2. 拒腐防变是一种能力。如果你确认自己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再好的机会你也要放弃,否则你将身败名裂!
  3. 少交往,会拒绝,也是一种拒腐防变的能力!

为什么有些关系很好的朋友一旦提拔到一定级别就渐渐远离了呢?

在职场上不要高估和任何一个人的关系!!

身边关系很好的朋友和同事被提拔了,不管原来你自认为关系有多好,至少在你的感觉中会自觉不自觉地疏远了,这种渐渐远离的感觉是不以你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在所谓朋友的角度,替他想一想,可能是:提拔到更高位置,工作更忙了;职级间有了差距,说话联系就不那么经常和随便了;提拔了接触的人的层次也高了,很难和你再有交集了;开句玩笑话,你联系多了他,他以为你要有求于他。

种种客观因素导致的,你原来认为是好朋友的人一旦提拔,一旦重用,疏远和渐渐远离就会客观产生了。

所以,我想给提问朋友一个建议,也是我在体制内工作多年的一个总要的体会:在职场在单位,不要高估你与任何一个人的关系,你自以为的关系好,或者在工作中结成的友谊,在被人的眼里肯能不那么重要。在单位在职场,再好的关系归根到底,究其实质就是利益权利关系,一旦职级拉开差距,所掌握的资源,所面临的的圈子都大不一样,疏远会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出现。

最近,刚刚看完了梁晓声老师的《人世间》上中下卷,对里面一段话非常有感触,摘出来和朋友们共勉:“走得越远,见识越多,认识的人越多,你就越能体会到,人这一辈,你真的在意的,同时有在意你的人,就那么几个,这几个人,就是你的全世界。三两知己,爱人在侧,父母康健,听起来平淡无奇,但已经是中等偏上的答卷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您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