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宫六院分别是哪三宫,哪六院?

三宫:

1.皇帝居住的乾清宫

乾清宫就是皇帝日常处理国事、政务,批阅奏折的地方,如有接见国外使者的事情,也是在乾清宫接待,还可以用来举行筵席,到了后期还可以成为皇子日常读书的上书房,乾清宫的用处越来越广泛。

2.皇后居住的坤宁宫

明朝时期是皇后的寝宫,到了清朝,已经很少有皇后居住于此,而是成了祭祀的场所,在祭祀的过程中,皇后是主要负责人。另外还有重大节日,比如庆典和元旦,皇后是需要在此举行庆贺礼的,据说皇帝大婚之日也会在此住上几天。

3.交泰殿

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也是册封皇后或者皇后举行诞辰的地方,皇后也是在这里接受后宫妃嫔的朝拜。除此之外,皇后在春分之时还要去西苑亲自采桑喂蚕,因此在春分前一天皇后要在此验看采桑工具。

六院:

1.东六院

景仁宫:嫔妃居住的地方,代表人物有明宣宗皇后胡善祥、清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等;

承乾宫:嫔妃居住之所,代表人物有明崇祯朝的贵妃田氏、清顺治朝的董鄂妃等;

钟粹宫:明朝前期是嫔妃居住,到隆庆年间钟粹宫为太子所居,到了清朝又成了太后和妃子们的生活娱乐之地;

景阳宫:是东西六宫最冷清的院落,明朝时为嫔妃所住,到了康熙年间又成了收藏图书的地方;

永和宫:嫔妃居住之所,代表人物有清朝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清朝乾隆帝愉贵妃等;

延禧宫:明清两朝都是妃嫔居住的地方,代表人物有清道光帝之恬嫔、成贵人;

三宫六院分别是哪三宫,哪六院?

“三宫六院”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个成语,它主要用来形容皇帝嫔妃之多。那么,三宫六院到底是哪三宫,哪六院呢?

释义

“三宫六院”是由皇宫的建筑延伸而来,“三宫”和“六院”最初是指皇宫中某些宫殿的名称,由于这些宫殿与皇帝日常起居和后宫嫔妃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后来逐渐用其指代皇帝的嫔妃。

该词最早出自元杂剧《抱妆盒》楔子:兀那三宫六院,妃嫔彩女听者:明日圣驾亲到御园,打一金弹,金弹落处,有拾得者,奏献御前,圣驾即幸其宫。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宫里的嫔妃、宫女们听着,明天皇帝要亲自到御园打一枚金弹,哪位妃子或者宫女拾到这个金弹并送到皇帝面前,皇帝就会临幸她。这里面的三宫六院其实泛指妃子和宫女们居住的地方。

元朝皇宫的规模比较小,“三宫六院”乃是虚指。明朝迁都北京以后,开始营造故宫,这时候三宫六院才确有所指。

三宫

根据《礼记》的记载:“王后六宫,诸侯夫人三宫也”,也就是说三宫指的是诸侯夫人居住的场所,皇帝嫔妃居住的场所被称为六宫。汉朝时,将皇帝、太后、皇后合称为三宫。到唐穆宗时,又将两太后与皇后称为三宫。可见历史上三宫的说法并不统一。直到明清时期,由于故宫的营建,三宫的说法才变得确切起来。具体指的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也被称为内廷后三宫。

  • 乾清宫

乾清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内廷后三宫之首,它是明朝十四位皇帝以及清顺治帝和康熙帝的寝宫。《易经》曰:“乾,天也”,“乾清”二字意指在皇帝的统治下,天下可以得到清平和安宁。雍正帝移居养心殿以后,乾清宫成为皇帝召见群臣、批改奏章、接见外宾以及举行宴会的场所,乾隆时期著名的“千叟宴”就是在乾清宫举行的。

  • 交泰殿

交泰殿为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交泰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殿名取自《易经》,有“天地交合、康泰美满”的意思。每逢重大节日,皇帝都会在交泰殿接受朝贺。清朝时,交泰殿是存放印玺的场所。交泰殿内西次间一侧,有一座自鸣钟,其时间被视为皇宫的基准时间。

  • 坤宁宫

坤宁宫为后三宫之一,位于交泰殿之北。坤宁宫宫名取自《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乾清宫代表阳性,坤宁宫代表阴性,交泰殿置于中间,表示阴阳结合,天地合璧之意。清朝时,坤宁宫为祭祀场所。

六院

六院,也称六宫、六苑,起源于唐朝,为嫔妃之居所,白居易《长恨歌》云:“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明清时,六院其实是十二院,分为东六宫和西六宫,其中东六宫指钟粹宫、景阳宫、承乾宫、永和宫、景仁宫和延禧宫;西六宫指储秀宫、咸福宫、翊坤宫、长春宫、永寿宫和太极殿。

  • 钟粹宫

钟粹宫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咸阳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为钟粹宫。隆庆五年再次更名,前殿称为与龙宫,后殿称为圣哲殿,后复称钟粹宫。“钟粹”意为汇集精华、精粹的意思。明朝时,钟粹宫一度为太子居处。清朝改为嫔妃行宫,与慈禧同时代的慈安太后曾在此居住。此外,咸丰、溥仪幼年时也曾居住在这里。

  • 景阳宫

景阳宫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位于钟粹宫以东,是东六宫里最冷清的院落。宫名“景阳”取自敬仰光明之意。景阳宫是著名的冷宫,明光宗朱常洛的母亲曾在此居住三十年。清朝时改为贮藏图书之所。

  • 承乾宫

承乾宫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永宁宫,崇祯五年(1632年)改为今名。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基本保持明代初见时的格局。明代时为太子或嫔妃居住,清代时为后妃居住。清顺治帝的孝献皇后(董鄂妃)、道光帝的孝全成皇后(咸丰之母)曾在此居住。“承乾”即顺承天意。

  • 永和宫

永和宫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永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为现名。明清两朝均为后宫嫔妃的居所。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后常年在此处居住,生子胤禛,即雍正帝。永和宫基本保持了明朝初建时的风格。

  • 景仁宫

景仁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为现名。明朝时景仁宫为冷宫,明宣宗的胡皇后被废之后就常年居住在此地。清朝时为嫔妃居所,顺治年间,孝康章皇后在此居住,并诞下康熙帝。此外,光绪帝的珍妃也曾居住在此。

  • 延禧宫

延禧宫位于东六宫之东南角,建于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寿宫,嘉靖时改称延祺宫,清朝时重修并改为现名。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延禧宫被毁。宣统时,在原址修建了一座三层西洋式水殿,俗称水晶宫。后因国库空虚,被迫停建。直到今天,我们还能看到这座著名的“烂尾楼”,它也是清王朝腐朽衰败的一个见证。

  • 储秀宫

储秀宫为西六宫之一,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顺治和光绪时曾进行过翻修,是明清后宫嫔妃的居住地。咸丰年间,孝钦显皇后(即慈禧太后)入住储秀宫,并在此诞下了同治帝。清帝退位后,婉容也曾居住于此。

  • 咸福宫

咸福宫建于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寿安宫,为明清时期后宫嫔妃居所。此处虽为后宫居所,但皇帝有时也在此地起居,乾隆、嘉庆、咸丰都曾在此处居住。

  • 翊坤宫

翊坤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万安宫,嘉靖时改为现名。清朝曾多次修缮,光绪年间,为了庆祝慈禧太后五十大寿,将翊坤宫与储秀宫打通,形成了四进院的格局。每逢重大节日,慈禧太后都会在翊坤宫接受嫔妃们的朝拜。

  • 长春宫

长春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为永宁宫,万历时复称长春宫。明清时为后宫嫔妃居处,清末辛酉政变以后,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曾居于此宫。

  • 永寿宫

永寿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乐宫,后改为毓德宫,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又改称永寿宫。尽管清朝曾进行过大修,但永寿宫基本保持了明朝初建时的格局。永寿宫为明清两代嫔妃居所。其中,明孝宗的母亲孝穆纪太后曾居住在此,不久便突然暴死,是明朝疑殿案之一。

  • 太极殿

太极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未央宫,嘉靖时改称启祥宫,清朝时改为现名。太极殿为明清时嫔妃居所,慈禧太后曾在此居住。

关注传统文化,解读经典名著,我是三夢遊水,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一起成长~

三宫六院分别是哪三宫,哪六院?

三宫六院是由明清紫禁城的建筑而来,三宫是指哪三宫呢?有两个宫大家都很熟悉,一个是皇帝的乾清宫,一个是皇后的坤宁宫,皇帝所住为天,皇后所住为地,天地之间,便是取名自易经“天地交合,康泰美满”的交泰殿。

三数无穷,寓意皇朝国祚不尽,生生不息。

而六院准确地说,六院就是东六院和西六院的统称。东六院即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和延禧宫(没错,就是之前很火的那个延禧攻略的延禧宫),“西路六宫 ”为:永寿宫、翊坤宫、 储秀宫(慈禧一直住的地方,被认为是她的福地)、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启祥宫) 。

按照前朝后寝的规制,至尊取九之数,所以皇宫之中建筑多取九数,而后则取六,所以设立东西各六院。这些都是有讲究的。

三宫六院分别是哪三宫,哪六院?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清宫那些事儿。(约500字,阅读需2分)

三宫就是指紫禁城里皇上和皇后等人居住宫殿,又称后三宫,分别是皇帝居住的乾清宫,皇后居住的坤宁宫,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交泰殿。

乾清宫

六院其实并非六个院落,而是指上述三宫两侧的院落,其实是左右各六个,共十二进院落。东边有六院——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钟粹宫、承乾宫、景仁宫。西边有六院——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

具体的三宫六院,就如上述,具体分布图如下:

这其中的很多宫的名字,如延禧宫、长春宫、翊坤宫等,都是清宫剧中经常出现的,我们也都耳熟能详。

清代的紫禁城按照传统的宫殿修建思想,前殿后宫,前面是大臣上朝,皇帝办公的地方,后面的三宫六院,是皇帝和诸位后妃休息的地方。

三宫六院的说法很早就有了,《周礼》中就有六宫的说法。唐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言:“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其实皇帝、皇后与皇太后,并不是严格遵循规定,皇帝必须住乾清宫,皇后必需住坤宁宫,太后住慈宁宫。

乾清宫西边的养心殿,才是清朝皇帝住的最多的地方,从雍正到溥仪,清朝八位皇帝都在养心殿住。

皇上不住乾清宫,那么皇后也不好一个人住坤宁宫了,于是就也在东西六宫中选一个住下了。如乾隆的孝贤皇后住在长春宫,嘉庆的孝淑睿皇后住在毓庆宫,道光的孝全成皇后、咸丰的孝贞显皇后、光绪帝孝定景皇后都住在钟粹宫。

太后的住所也是不确定,乾隆之生母住在永寿宫和景仁宫,慈禧太后曾住过长春宫、储秀宫和永寿宫。

更多历史文化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也欢迎私信交流~

三宫六院分别是哪三宫,哪六院?

三宫:是指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六院:是指东、西各六院,东(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西(永寿宫、翊坤宫、 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

“三宫六院”这个词原本就是紫禁城的建筑而来,因为它们全部都在紫禁城里面,准确来说就是皇帝的家,紫禁城作为明清两朝代的皇宫,也是采用了先前的建筑布局,“前朝后寝”的规制,简单的说就是前面办国事,后面办家事。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每个宫殿的用途一:三宫

1.皇帝居住的乾清宫

乾清宫就是皇帝日常处理国事、政务,批阅奏折的地方,如有接见国外使者的事情,也是在乾清宫接待,还可以用来举行筵席,到了后期还可以成为皇子日常读书的上书房,乾清宫的用处越来越广泛。

2.皇后居住的坤宁宫

明朝时期是皇后的寝宫,到了清朝,已经很少有皇后居住于此,而是成了祭祀的场所,在祭祀的过程中,皇后是主要负责人。另外还有重大节日,比如庆典和元旦,皇后是需要在此举行庆贺礼的,据说皇帝大婚之日也会在此住上几天。

3.交泰殿

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也是册封皇后或者皇后举行诞辰的地方,皇后也是在这里接受后宫妃嫔的朝拜。除此之外,皇后在春分之时还要去西苑亲自采桑喂蚕,因此在春分前一天皇后要在此验看采桑工具。

二:六院

1.东六院

景仁宫:嫔妃居住的地方,代表人物有明宣宗皇后胡善祥、清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等;

承乾宫:嫔妃居住之所,代表人物有明崇祯朝的贵妃田氏、清顺治朝的董鄂妃等;

钟粹宫:明朝前期是嫔妃居住,到隆庆年间钟粹宫为太子所居,到了清朝又成了太后和妃子们的生活娱乐之地;

景阳宫:是东西六宫最冷清的院落,明朝时为嫔妃所住,到了康熙年间又成了收藏图书的地方;

永和宫:嫔妃居住之所,代表人物有清朝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清朝乾隆帝愉贵妃等;

延禧宫:明清两朝都是妃嫔居住的地方,代表人物有清道光帝之恬嫔、成贵人;

2.西六院

永寿宫:明清两朝皆为后宫嫔妃居住,只是到了道光年间,内忧外患,永寿宫也成了收贮御用物件的地方;

翊坤宫:明清两代后妃居住的地方,代表人物有明万历朝的郑贵妃、宜妃郭络罗氏等;

储秀宫:明清后妃居住,慈禧太后还曾在此居住,并生下同治皇帝,也是慈禧太后办五十大寿的场所;

咸福宫:后妃的寝宫,乾隆年间,也改成了皇帝偶尔居住的地方;

长春宫:嫔妃居住之所,代表人物有嘉靖皇帝的尚寿妃、天启皇帝的李成妃,还有慈禧慈安两位太后;

太极殿:也叫启祥宫,原名未央宫,自然也是后妃居住之所;

从上面的信息可以了解到,所谓的“三宫六院”其实就是皇帝居住之所以及身后的女人所居住的地方,之所以设有“三宫六院”,据说也是因为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影响,所以皇帝要确保有足够的子嗣,那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后宫佳丽,妃子多了自然也就需要住的地方,住一起显然不合适,自然要分开,这些嫔妃们也按照各自的等级居住不同的地方。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三宫六院分别是哪三宫,哪六院?

“三宫六院”在紫禁城内廷,属于皇帝的“家”。

三宫分为皇帝居住的“乾清宫”,皇后居住的“坤宁宫”,以及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的“交泰殿”。

六院其实有十二院,分为东六院和西六院,“东六院”即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和延禧宫;“西六院”即永寿宫、翊坤宫、 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启祥宫)。

钟粹宫原名咸阳宫,咸丰幼年曾随孝全成皇后居住于此,后慈安太后也曾在此居住。

承乾宫在明朝时是东宫贵妃所居住地;景仁宫曾是康熙帝的出生地;景阳宫富藏图书。

延禧宫在清末时期,原准备改为水晶宫,用金属搭架,墙体为玻璃,宫殿四周蓄满水,由于清朝后来灭亡,工程停止。

乾清宫东五所原是皇子居住地,乾隆年间改为古董房、四执库(收掌御用衣物)、敬事房、寿药房和如意馆。

储秀宫曾是慈禧封为兰贵人时的居住地,在此生下同治。50大寿时,慈禧从长春宫搬回储秀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