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去世了,是什么病导致多器官衰竭?为何全民悲痛?

一个91岁的老人,因为生病而去世,在许多人看来是很平常。可是我们心中却希望袁隆平爷爷能长命百岁。91岁,我们仍然觉得太短暂,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可以回到今年三月份,我们一定要跟袁爷爷说一声:不要太辛苦了,请多保重!

(一)

5月22日中午,惊获著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爷爷与世长辞的消息,我不禁悲从中来,曾一度希望这是个假的消息,可是,央视已经官宣了,公告中写着:多器官功能衰竭。

可是,在这之前一直没有听说袁老爷爷生过什么重病,怎么就多器官衰竭了呢?后来根据他的保健医生描述,原来在今年3月10日,袁隆平先生在三亚杂交水稻基地摔了一跤。

一位91岁的老人,这一跤摔得不轻啊!一个月后袁老转到长沙住院治疗,袁老先生的弟弟介绍说:袁隆平先生摔跤住院,用药之后产生较大的反作用,对身体伤害很大。

由此可见,年龄大,摔了一跤,身体经不起折腾。摔跤就要用药,然而药物都有副作用,已经到了风烛残年的袁老先生,身体已经抵挡不住这些副作用,而最终导致多器官衰竭去世。

我们知道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钙质流失,摔跤容易骨折,伤筋动骨一百天,老人的身体已经不像年轻人那样有良好的恢复能力。

曾经我有一个亲戚,70多岁,在家里摔了一跤。子女马上把他送往医院,由于摔的是骨盆,骨质疏松,难以保守治疗,医生建议张老爷子动手术,子女们孝顺,于是花了近十万元给老人换了不锈钢骨珠。

这一折腾,老爷子在家里卧床两个月,没想到两个月后病情恶化,开始吃不下饭,身体各功能下降,不久之后,与世长辞。

后来一个当医生的亲戚说,老人年龄大了,不适宜做手术,手术的风险可能比摔跤骨折更大。看来袁隆平院士的情况估计跟我家亲戚差不多。

痛失一颗巨星,万民悲痛!

问我们为什么会全民悲痛?那些经历过饥饿生活的老人们最深有体会。

挨过饿的人才能懂得水稻到底有多重要。而袁隆平老先生用一颗水稻种子改变了十几亿人的生活。我的奶奶曾经告诉过我,在饥荒的年代,人饿得前胸贴后背,家里能吃的东西都吃光了,能卖的东西都卖完了。

在那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们挖过野菜,吃过树根,有人还吃过土。那时候饿死了无数的人,我的爷爷就是在那个时候被活活饿死的。

那时候的农民也种地,而且是拼命地种,可忙了大半年之后还填不饱肚子,这是因为当时的亩产太低了。付出没有收获,让多少人对天哀叹!

饥饿的情况不仅在我们这地区,那时几乎席卷整个中国,那个年月,人们最大的愿望是有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吃。

(二)

而改变几亿人命运的人,就是袁隆平院士。

1930年,袁隆平在北平出生,他的父亲是一位工程师,他的母亲是一位教会英语老师,出生于书香门第的他,原本是要当飞行员的。

他立志当农民科学家,母亲曾经劝他说:学农是很辛苦,将来要当农民。可是从小看过路边的饿殍 ,回想小时候挨饿的经历,他坚定的跟父亲说:“我想当一个农业科学家。”

他一生中有两次差点跟这个梦想擦身而过,一次是差点成了空军飞行员,另一次是差点进入了国家游泳队。也许是上天注定他要成为一位造福千万百姓的科学巨匠,他最终顺利地进入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学习。

在学校期间,他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粮食增产的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

我国虽然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然而,多高山丘陵,平原面积极少,中国要用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这可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难题。

1960年七月,袁老在农校的试验田里意外发现了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有一双慧眼的他马上把这棵水稻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这种天然杂交的机会只有1‰,如果能够杂交成功,那么水稻的产量也许会倍增。为了实现这个猜想,他不顾烈日炎炎,整天穿梭在田间,不断地种植水稻做实验。

他花费了八年的时间,进行了上千次的杂交实验,终于实验成功了。水稻的产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倍多,第一次亩产实现700公斤。

获得成功后,他并不满足,又用了九年的时间,把亩产700公斤提升到1000公斤,在他90岁的这一年,第三代双季杂交水稻亩产达到3000斤。至此,他获得了“共和国勋章”的称号。

他的一生培养了超过14000名杂交水稻专业技术人才,他解决了中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让我们的年轻一代不再饱受饥饿的折磨。

他的杂交水稻已经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到800万公顷。为此,他获得了67项国内国际大奖。

这样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说:丰收了,大家都有饱饭吃,农业也恢复起来,这是大好的事情。

这样一个甘于奉献的科学家,他说:我还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这样一个为水稻奉献一生的科学家,他说:人就像一颗种子,有着一颗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

可他的梦还没完全实现,怎么忍心就这样走了呢??

写在最后:如今,世上再无袁隆平老先生,但是他曾经做出的贡献依然惠及万民,如此重要的人物,他的去世怎不让人伤痛呢?他做出的贡献那么巨大,可他个人却那样的低调。若干年来,他为了全中国,全人类而不断努力,这样的人怎不让人敬重呢?愿天堂没有病痛,袁老,一路走好!

袁隆平院士去世了,是什么病导致多器官衰竭?为何全民悲痛?

我是76年出生的湖南人农村人,小的时候我家的插的鱼池稻(稻种名),费人工,横排竖排都比后来的杂交水稻密很多,鱼池这种稻不怎么分裂,特别是不肥的稻田,插下去多少根苗几个月后收割的时候稍许多几根,稻穗🌾短,谷粒也没杂交稻长,一季稻的产量除了交完国家的以外一家人的口粮吃到收货晚稻的时候都少了,那时候即使是农民,家里人口多的有时候都要借米借谷才行,要不然一家人就有可能饿肚子。后来有了杂交稻,新鲜事物,国家提倡,农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一开始是移到秧田,等到苗长到一定时候(分孽前)插到大田,我记得我们那时候真的不习惯,一开始插鱼池稻已经习惯密密麻麻了,再插杂交稻,一兜一两根,横竖要隔半尺远,插秧的时候腿光记着往后退了,两根苗插下去收货很大一兜稻,稻穗🌾长稻谷粒长产量自然高起来了,再后来有了软盘抛秧,我家五亩稻田,没有软盘抛秧的时候一家人要两三天才能插完秧,而且腰酸背痛,弯腰一兜兜插进泥巴里也不容易。有软盘抛秧了我父母两个人一天忙完。记得在杂交水稻出来之前一季双抢一家人都出动都要一星期,田多的人家要半个月才忙得完。我们农民都要感谢袁隆平爷爷,解决饿肚子是一回事,主要是改变了农民耕作方式,以最小的劳动付出获得更大的收获。现在农村家庭基本上是男人在外用手艺赚钱,家里几亩水田就是女人在劳动。在八十年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袁隆平院士去世了,是什么病导致多器官衰竭?为何全民悲痛?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各个器官功能不断降低,就算没有疾病,脏器的功能也在衰退,袁老应该是没有什么实质疾病,看新闻报道,他在三月份的时候在基地摔了一跤,本来高龄的情况下,脏器会出现衰竭,摔了一跤之后,雪上加霜,我感慨袁老90多岁的高龄下,还能坚持工作,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楷模,袁老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和粮食事业,他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让中国人民吃饱饭,实现温饱自由,他解决了我们的吃饭问题,为此付出毕生的精力和心血,90多岁的高龄,本应颐养天年,却还迟迟不肯退休,全国人民都看在眼里,所以有了十里长街送别,在抖音和头条里看到这一幕,我很激动忍不住的掉泪,感动于袁老毕生的付出,我们食而无忧,也感动于长沙人民的十里长街送别,都说现代人冷漠自私,这哪里有冷漠有自私,我看到的是热情和热血,全国人民都热爱着我们的国家和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感谢长沙人民替我们送别袁老,愿袁老一路走好,在天堂里好好休息,不要这么劳累了[祈祷][祈祷][祈祷]。

袁隆平院士去世了,是什么病导致多器官衰竭?为何全民悲痛?

哀悼袁老

(打油)

惊闻袁老去

噩耗悲泣来

贫瘠土地上

民族多少难

炎黄长繁衍

粮食困千载

袁老献智慧

迅速提亩产

从此粮不愁

温饱无难关

功绩永不灭

人类饿不再

粒粒皆辛苦

富裕记世艰

您是天上星

如日耀世界

袁隆平院士去世了,是什么病导致多器官衰竭?为何全民悲痛?

多器官衰竭也叫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机体在受到严重感染、创伤、大手术、中毒等严重损伤后,导致细胞因子过量生成、微循环障碍、肠道细菌与内毒素移位、补体过量活化,进而出现严重的失控的全身自我破坏性炎症反应,导致同时或顺序地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功能衰竭,以至于在无干预治疗的情况下不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临床综合征。

记得小时候上学时,谁带白面馍到学校,简直就是贵族子弟,因为大家都吃不饱饭。而袁隆平先生解决大家吃饭问题。

袁隆平的一生,是伟大、灿烂、追梦的一生。他曾说过,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毕生的追求就是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为国人解决温饱,让同胞都有饱饭吃。

粮食安全是全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2019年,全球有近6.9亿人遭受饥饿,与5年前相比增加近6000万人。受新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饥饿人数可能新增1.3亿,40多个国家粮食短缺。

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始终困扰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时候,一粒小小的种子能绊倒一个巨大的国家。

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全球经济;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基辛格的警告响在耳旁!

袁隆平先生一生的付出,使得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1%的人口。

因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使美国在粮食这个领域不能卡我们的脖子。

他却从不满足,说:“我们的目标就是高产、更高产、超高产。我贪产量,产量越高,我越放心啊!”

就连2019年,袁老的生日愿望也是:“希望今年我们的示范田,百亩片能够实现亩产1200公斤,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他是英雄人物,是国之脊梁。

有人说:“像袁隆平这样的人,可能真的是被普罗米修斯盗下来的火种。他存在,便是人间的一道光,驱散了黑暗。”

天宫是不是也闹粮荒,上苍昨天带他去天堂。他留给世界的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和坚定信仰更是光芒熠熠。

袁隆平先生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巨星,他才是真正的国士无双!

袁老,一路走好!

袁隆平院士去世了,是什么病导致多器官衰竭?为何全民悲痛?

袁隆平院士的去世极大可能是由发生在3月10日的跌倒直接导致的。

从3月10日到5月22日,时间仅仅过去70天,从流行病学及临床医学的角度推测,袁老极有可能是因为跌倒左腿受伤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引起的并发症导致的全身多器官脏器功能衰竭而逝世。

袁老的保健医生透露,今年3月10日,袁老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摔了一跤,引发身体不适。4月7日,转到长沙湘雅医院住院治疗。

袁老的弟弟袁先生是某高校退休教师,据袁先生介绍,哥哥今年3月10日摔了一跤,左腿受伤,“老年人害怕摔跤,对身体伤害比较大。”

从目前的公开报道看,袁老尽管已经91岁高龄,仍十分活跃,不断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动,说明他身体比较健康。

因此,袁隆平院士的去世极大可能是由发生在3月10日的跌倒直接导致的,“跌了一跤”很可能是造成袁老病倒从而引起并发症导致全身多器官脏器功能衰竭而最终逝世的罪魁祸首。

老年人,尤其是75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的跌倒绝非单纯“摔一跤”那么简单,而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袁老的辞世也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联合国官方微博发布的悼念文字:“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作出了杰出贡献!国士无双,一路走好。”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也发文悼念袁隆平:“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我敬爱的大师千古!”

袁隆平院士离开后全民悲痛的原因很简单:他一辈子都在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奔波劳碌。

不少海外媒体报道的标题中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一个词:helped(帮助)。英国《独立报》这样盛赞袁隆平:“他的高产水稻品种帮助全世界的人们养活了自己。”美联社也提到,“他的大米研究帮助养活了世界。”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从这个意义上说,袁隆平院士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早在去年他90岁生日之际,有德媒就曾直呼他为“造福世界的科学英雄”。

2004年,“感动中国”曾给了袁老这样的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择一事,终一生。全心全意,为国为民。

我们将永远铭记他。稻香阵阵,感恩斯人。一日三餐当念君。

愿袁隆平院士一路走好![祈祷][祈祷][祈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