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资助一个人好几年了,某天突然断了那人的资助,却被那人告了,奇怪吗?
这世间不仅有奇葩的事,更有奇葩的人。老板资助了一个大学生,反而被他告上法庭,这位老板遇见了一只中山狼。看到这样的例子,我十分气愤,因为作为一个老师,我们不希望教出来的学生是忘恩负义的人。
这让我想起了《东郭先生与狼》《农夫和蛇》的故事。
故事说有一位东郭先生遇见了一只受伤逃难的狼,狼先是装可怜,哀求诱骗东郭先生救了他,但等狼暂时避过难关,狼不记救命之恩,却反过来想吃了东郭先生,还好东郭先生得人相助,控制了狼,狼的阴狠诡计才没有得逞。
寓言中又讲一个冬天赶路的农夫碰见了一条快要冻死的蛇,农夫把蛇放在怀里用体温暖醒了蛇,醒过来的蛇不但不感恩,却一口咬得农夫中毒而亡。
两个故事中都可以看出东郭先生和农夫都是心地善良的人,可是他们救助了狼和蛇,随后却没有得到好回报,甚至狼和蛇要置他们于死地。这样跟题中的主人公情况极为相似,老板资助大学生,是出于一片爱心,但大学生不思进取,老板资金紧缺,断更是正常现象,却被告上法庭。
是什么让大学生变得如此冷漠与无情呢?
一、是一种仇富的心理。受资助的学生一般家庭比较贫困,而资助的人家庭比较富裕,中国人有一种很奇怪的心理,就是嫉富笑贫。只要哪家人是富有的,他必定会成为穷人们仇视的对象,人们风言风语恨不得上门敲诈勒索,这个老板资助贫困的大学生,贫困学生家庭在潜意识里会认为富人欠他们的,所以有种理所当然老板必须付钱的想法。这是相当可怕的心理。
二、是家庭教育的失败。想必这位大学生的父母不是一个有感恩心的人,他们从来都没有教孩子如何学会感激他人。只会在孩子面前说老板的坏话,煽风点火,扭曲孩子的价值观及人生观。才造成孩子在老板断了资金之后,把他带上告上法庭这样的恶果。
三、是金钱来的太容易。受资助的大学生认为老板有钱,资助他是理所当然的,每个月时间一到,每个学期时间一到,就有钱拔过来,这样不拿白不拿,不费吹灰之力,久而久之,他会觉得是理所当然的,哪一天老板断更了,他的心里会不舒服,这是人性的劣根子,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表现。
四、受资助的学生认为老板是在做善事,他已经得到了快乐,这种快乐就是他的回报,甚至有些人会想:如果不是我,他哪有做善事的机会呢?他应该感谢我还来不及呢?正是基于这样的心理,大学生才会把老板告上了法院。
结语: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当中有一些人贪念很大,缺乏感恩,内心冷漠无情,即使是贫困,也没有养成纯朴、善良的品性。这样的人活该一辈子贫困,谁愿意去资助他们,即使资助了也会养出一只白眼狼,这样的资助反而害了他们。
教育应该与家庭学校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从小教孩子学会感恩,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这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
老板资助一个人好几年了,某天突然断了那人的资助,却被那人告了,奇怪吗?
我支助过好几个希望工程的学生,没有一个有良心的。我不求回报,但是他们那种仇富心里很可怕,做的事情你想也想不到,其中一个不好好学习,把新书和本子上画的乱七八糟,考试门门不及格,我退出支助,她和她妈妈天天来我家闹,进屋给你磕头,大声哭说,几次闹得我精疲力尽,报警,才不闹了。一个农村女孩我支助她上高中到大学,学费生活费我管,我女儿也读高中生活费都是200,她月月不够花。上大学后我让她打点工,她说要考研,没有时间,97年每月生活费400元说太少,大学有交际花钱多,我给她找了一份*兼职会计工作,很轻松,工资500,我带她做,不干。其实我一个人带女儿生活也不容易,省吃俭用。这些孩子让人心寒。我就宽解自己上辈子欠他们的。
老板资助一个人好几年了,某天突然断了那人的资助,却被那人告了,奇怪吗?
如果是因为觉得钱突然断了,然后依据,拿钱养女人,不满来起诉,估计都没发起诉,法院都不会让立案。
捐赠真可以随时结束吗?有捐赠协议就不一定是但是,是不是这种我捐赠你,我就有权随时结束呢?
表面上,看,当然是,我是捐赠你,当然是依据我个人意愿,难道还成强迫了。
但是实际上,根据现在最新的《慈善法》还真不是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是有捐赠协议,而逾期没有交付,慈善组织和受捐赠人可以要求交付,不打算交付的,就可以直接起诉。
这个规定主要包含两个情况
一个,就是在电视,报纸这样的媒体上公开承诺过要捐款
另一个,就是针对性的帮助一些经济困难的人,比如遭受了自然灾害,老,重病,孤。签订了书面的捐赠协议
当然,这个规定也很人性化,如果公开承诺或者签订了正式捐赠协议后,经济严重困难,继续捐赠会影响自己家庭生活或者生产经营,那么就可以停止捐赠
结合本案分析,什么情况下会被起诉第一,如果老板没有正式的捐赠协议,比如约定了捐多少钱,经济没有特别恶化,那么不管这个男的是不是烂泥巴,还是需要遵守约定。
当然如果捐赠协议,是附带条件的,也就是要求接受捐赠的人必须达到什么条件,才可以继续获得捐款。
那么当这个男的,的确所谓的烂泥巴扶不起,根据协议,自然可以停止捐赠。
第二,如果当时公开在媒体上承诺要给对方捐赠多少,那么如果没有完全履行,对方的确可以起诉。
当然最终能不能起诉成功,就要看捐赠协议的内容,有没有附带条件,和是不是符合经济状况恶化
做好人不容易这个条款当然不是为了逼迫捐款,而是针对社会上一些人用慈善来贴金,说要公开捐款,被大众表扬后,结果过后没给付的状况。
因此,才最终出台了这样的法律
而类似,本案这种状况,更可能就是单纯的捐赠,当然可以随时停止。遇见这种无赖,只能说,以后捐款真的要看人,让人心寒。
老板资助一个人好几年了,某天突然断了那人的资助,却被那人告了,奇怪吗?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曾经去某个地方支过教,看见他们村子比较穷苦,于是就资助过两个学生,后来发生的事差点没把我给气出毛病。
那时候刚刚武警退伍回来没多久,也没有找到一个非常适合的工作,听我读大学的小侄子讲,他暑假也要去支教。于是,就想到了自己还有点文化,也想去做做贡献。于是,自己索性也背上了行李,去加入了支教的队伍。
支教的过程中,山上孩子的淳朴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其中有两个孩子,感觉他们生活真的比较贫穷,几乎都快要上不起学的地步,于是刚好自己有一笔退伍的费用,手里还比较宽裕,就大手一挥,决定资助他们读书。
这两个孩子知道之后,自然是非常高兴。很快,我给他们付了学费以后,因为战友介绍了一个工作,于是就离开了支教岗位前往工作。但是,依旧和这两个孩子保持了电话联系。
很快,其中一个孩子就抱怨自己没有衣服穿,冬天太冷了,于是我又大手一挥给他寄了200块钱买衣服。没想到过了不到半个月,他又说他想买一本课外书,精装版的需要180块,我想一想,既然是课外书还是很有必要,于是又给他寄了300块。很快,另一个孩子也各种理由问我要起了钱。
过了大概半年,我终于察觉到不对劲,怎么这两个孩子总是问我要钱呢?于是,我觉得有必要去他们村里看一下。到了他们村之后,来到第一户孩子人家。我顿时都惊呆了,那个孩子依旧穿的破破烂烂。我问孩子,给你的钱呢?孩子眼神躲躲闪闪的,都给了我爸了。
我到了他家,他爸刚开始还挺热情的请我喝茶,但是,端上茶之后,第一句话就是:老板,又给我家娃带了多少钱呢?
我一句话差点没噎住,于是我问道:我给你玩近半年这么多钱,怎么没有一身新衣服?
没想到他爸立即就翻脸:你自己要说养我娃的,你给我们家的钱,我想干嘛就干嘛,你管得着吗?
当时我真的是气坏了,于是质问道:我钱是给你娃的,你要用在你娃身上。你这样做对得起你娃吗?
他爸居然一脸不在乎:我拿去打牌了,想要赚更多的钱给我娃过好日子,我也是为了他好。
我当时气的立即走人了,到了第二家,没想到第二家人态度更恶劣,见我没带礼物,连茶都不给喝,还直接嫌他家的娃要的钱比第一家少,要我每月必须多给点钱。
我于是气的回了家,同时也断绝了对这两个孩子的资助。没想到,这两家人过了不到一个月,就直接根据我以前给孩子的地址找上门来,闹腾着要问我要钱。以至于我在邻居以及居委会面前,真的是丢尽了脸。而且,无论找谁协商,都是要我给钱息事宁人。
我当然咽不下这口气,也不想给钱了,毕竟这两家人拿到钱,没有一个是为孩子着想的。没想到这两家人很快就到我单位去闹腾,害得我工作也丢了。
最后,我不得不把房子都给卖掉,搬离了这个城市,让这两家人彻底找不到,才算解决了这件事儿。
所以,这件事情也告诉我们:有时候做好事之前,一定要先学会保护自己。毕竟,有些人他天生不仅就没有感恩,还喜欢将救他的稻草,一起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老板资助一个人好几年了,某天突然断了那人的资助,却被那人告了,奇怪吗?
太奇怪了,人家资助你是情份,不资助你是本份。人家没义务一直资助你。倘若你很依赖那份资助,而又突然断了,则应该去探旺那个恩人,看他是否自己也困难了,还是他忘记了,或是不想帮你了。如是前者你只能好好安慰他,闭嘴不提要资助的事。如果是后二种情况也只能好言相求,硬是不肯也只能扣谢前恩,就此算了。还有什么理由去告人家,这样会寒了天下好心人的心!
老板资助一个人好几年了,某天突然断了那人的资助,却被那人告了,奇怪吗?
不奇怪。
我先讲个故事,有二个朋友非常好,甲条件好一些,乙家里很贫困。于是条件好的甲就每月资助他乙1000元,后来甲谈恋爱了,就一月支助乙500元,再过几年,甲结婚生子,就没有了余钱支助乙,只是逢年过节有所表示。一次甲乙二人喝酒叙旧,乙问甲“哥你早些年一个月给我1000,后来500,现在又没有了,为什么呢,是不是有啥事了”乙说“我一个人的时候花钱不多就给你每月1000,后来谈恋爱钱不够用就一个月500,再后来又有了孩子钱更紧了,就给不了你了”乙一拍桌子“你竟然用我的钱养你的老婆孩子!”
孙俪,从飞的故事我们都听说过,漂亮的人因为资助而受到了伤害。类似的的事身边的人也遇到过,资助的小学生跟他要五千多的手机,六一儿童节的时候给孤儿送钱,却被他资助的父母双全的其它家长质问,为什么他们没有?……
个人认为慈善也好,资助也罢,发自于心也没有去求什么回报。如果有必要的话就完善手续或者匿名,这样就不会有不必要的麻烦。
再可以效仿下面故事中的老人。老人要捐助家乡的贫困孩子,于是给家乡小学的贫困的孩子每个人一本书。女儿问他为什么不直接给钱,他说你等等看。一个月后老人收到了一封信,其中的一个孩子来的表达了感谢和问候。老人说可以给这个孩子捐钱了。女儿问为什么,老人说懂啊爱与感恩的人,更值得帮助。
一个被帮助久了的人突然没有了这份帮助,对于被帮助的人来说是一件很大的事,生活会受到冲击和改变。但告捐助人就过了!
做捐助的不求回报,受捐的爱和感恩,再回馈社会,皆大欢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