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峰父子真的会在二对三情况下死在慕容父子和鸠摩智手里吗?

《天龙八部》中,萧远山萧峰父子追杀慕容博到少林藏经阁,随后慕容复也赶到,萧氏父子本来是占优势的。

谁知道此时鸠摩智也尾随而来,说要帮助慕容父子,局面一下变成了二比三,谁输谁赢,熟难预料,如果不是扫地僧突然出现,这最后会是个什么局面,金庸还真不好办。

我们都知道,萧远山跟慕容博交手多次,二人不分伯仲,乔峰又强过慕容复,如果是两对父子二对二,萧氏父子稳操胜券。

可是,慕容父子那多了一个不弱于乔峰的鸠摩智,形势立马颠倒,有利于慕容父子了。

我认为,就算加一个鸠摩智,萧氏父子也能稳赢慕容父子。

一、乔峰的战神属性决定了他一个打两个都没在怕的。

乔峰是金庸武侠小说里最有名的实战战神和武学天才。

乔峰的三大武学天分,决定了他立于不败之地。

一是,乔峰学什么武功都是一学即会,一练即精,这在金庸整个武侠世界里都极其罕见。

要说一学即会,金庸武侠里有很多,比如张无忌、石破天、杨过,但是一练即精,却没几个人能做到。

这相当于乔峰随时可以把新学的武功拿来实战。

二是、乔峰不练内功,功力也在不断增长。这一点,原著里说得清清楚楚:

“这几个月来备历忧劳,功夫倒没搁下,反而更长进了。半年之前,我只怕还没能插得如此深入。”

萧远山慕容博三十年来在少林寺偷学武功,勤学苦练,还没长多少功力,而乔峰不但不怎么练功,反而功力长进了。

三是、乔峰真乃实战战神,不但从无败绩,而且总能以弱胜强。

他生平罕逢敌手,许多强敌内力比他深厚,招数比他巧妙,但一到交手,总是在最要紧的关头,以一招半式之差而败了下来,而且输得心服口服,自知终究无可匹敌,从来没人再去找他寻仇雪耻。

所以,乔峰就是真正的武学奇才、实战战神,别说慕容博还不如他,就算慕容博比乔峰强,乔峰也能以弱胜强,让慕容博输得心服口服。

二、慕容博慕容复父子被严重高估,实际上慕容博比萧峰和萧远山弱不少,更别说慕容复了。

在很多人印象里,天龙八部里也有个天下四绝,就是乔峰、萧远山、慕容博、鸠摩智。

这四个人表面上武功在伯仲之间,实际上,慕容博比萧远山差了点事儿,比乔峰也差了不少。

我们觉得慕容博跟萧远山差不多,是因为萧远山曾经说,他跟慕容博交过几次手,二人谁也打不过谁。

可是,如果仔细阅读金庸的旁白和书中的细节,慕容博还是比萧峰父子弱的。

一是,三十年前慕容博武功就远不如萧远山。

在新修版《天龙八部》里,金庸新加了一点关于慕容博的细节。

当年雁门关大战,慕容博也在现场,他躲在岩石后面,亲眼目睹了萧远山屠戮玄慈方丈带领的二十多个中原武林高手。

结果,慕容博被萧远山吓得魂飞魄散逃回燕子坞,躲到了地窖里七天七夜才缓过神来。

那一年,慕容博魂飞魄散地从雁门关外逃回苏州燕子坞参合庄,在门户紧闭的地窖里躲了七天。这七日来,他全身颤抖,心下骇惧,不论妻子如何柔声安慰,温言开解,他心中的恐惧始终减不了一分一毫。

甚至那些天里,慕容博做噩梦梦到的都是虬髯大汉萧远山。

这三十年来,慕容博靠着偷学少林七十二绝技,才慢慢缩小了跟萧远山的差距,由此也可见慕容家的武功实在不怎么样。

而且,萧远山还曾经跟说,他这些年来蒙着面跟慕容博的交手,看似是不分伯仲,旗鼓相当,实际上是萧远山有意相让。

所以,慕容博武功实际上是不如萧远山的,我觉得他也就跟玄慈大师一个水平而已,三十年前的萧远山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玄慈方丈。

二是乔峰也明显强过慕容博。乔峰是正经地三次跟慕容博交手,三次都占上风。

一次是在少林寺门口,乔峰跟慕容博内力碰撞,不相上下,乔峰内力已经不输慕容博,再配上他以弱胜强的属性,打败慕容博不难。

另一次是乔峰追击慕容博,慕容博先跑,乔峰在后面猛追,乔峰越追越近,然后一掌拍向几丈远的慕容博,慕容博挥掌回击,结果震得自己手臂发麻,还骂了乔峰一句:

慕容博回掌挡架,全身一震,手臂隐隐发麻,不禁大惊:“这契丹小狗功力如此厉害!”

慕容博这句话,恰恰说明,自己的功力不如乔峰。

第三次就是在藏经阁,乔峰一掌拍向慕容博,慕容博知道乔峰厉害,不敢硬接,只好用斗转星移将乔峰掌力卸在了书架上。

问题是,慕容博竟然没把乔峰的掌力给消解掉,只是转移到了书架上:

萧峰这一掌劲力雄浑,慕容博虽将之拂开,却未得消解,不过将掌力转移方位,击上了书架。

再次说明慕容博连功力都没乔峰深厚,更别说实战经验和技巧了。

所以萧氏父子明显强过慕容博,至于慕容复,虽然也不弱,可是只是个添头,他被乔峰一招秒擒,在西夏被鸠摩智十招打败,此时还是接近走火入魔的鸠摩智。

三、鸠摩智真的肯为了慕容博父子拼命吗?萧峰父子可都是拼命三郎。

鸠摩智和慕容复先后来到藏经阁,萧峰萧远山父子的局面由二比二稳赢,变成了二比三胜负难料。

这时候金庸的旁白说:

萧峰见慕容复赶到,变成对方三人而己方只有二人,慕容复虽然稍弱,却也未可小觑,只怕非但杀慕容博不得,自己父子反要毕命于藏经阁中。但他胆气豪勇,浑然不以身处逆境为意,大声喝道:“今日之事,不判生死,决不罢休。接招吧!”

萧远山萧峰父子,都是这种越是在困境中,越是战斗更勇猛的人,雁门关的萧远山和聚贤庄的萧峰都表现出来了。

只是,鸠摩智确实是一个强敌,他曾经跟萧远山在藏经阁以掌对拳,内力相碰,结果不分上下。

可见,鸠摩智跟萧远山在伯仲之间,而且鸠摩智实战经验也非常丰富,我认为,鸠摩智才是跟萧氏父子旗鼓相当的。

可是,鸠摩智此次来帮忙,他会为了慕容博父子,而跟萧氏父子拼命吗?我看未必。

鸠摩智跟慕容博有点交情,可还没到过命的交情那个份上,看他后来准备在西夏弄死慕容复就可知道。

如果他真的跟慕容博交情那么深,为何不顾念故人之情,反而对故人之子下死手,要不是他练易筋经走火入魔,当时慕容复焉有命在?

我看鸠摩智之所以跑到少林藏经阁,不是为了帮助慕容父子,而是又打少林寺武功秘籍的主意,想顺手牵羊而已,这不,扫地僧一出来,鸠摩智就逃了,也不管慕容父子了。

所以真打起来,还是萧峰萧远山占上风。

假如萧峰一个人先打着慕容父子,短时间不致落败,萧远山那边跟鸠摩智拼命,鸠摩智大概率会跑的,这又变成二比二了。

又或者,萧峰纠缠住鸠摩智,萧远山一对二打慕容父子,参看萧远山在雁门关拼命时那个劲头,慕容复三下五除二就被萧远山一把撕成了两半。

最后一点,萧远山、慕容博、鸠摩智都有隐疾,真打起来,还是年富力壮的乔峰更猛。

比如鸠摩智,跟慕容复打着打着,突然走火入魔了。

比如萧远山慕容博年老力衰不说,还有重大隐疾,乔峰一打二,收拾了慕容父子不在话下。

萧峰父子真的会在二对三情况下死在慕容父子和鸠摩智手里吗?

萧远山评论自己孩子武功,傲视天下,其实已经说明了他见识过当世超一流武功的,他和慕容博武功相当,鸠摩智武功其实低于二人,所以鸠摩智始终巴结慕容博,至于慕容复,武功不如丁春秋和段延庆,萧峰可以打四五个慕容复。

至于萧峰父子先后表态,说些示弱的话,那是稳住对方的,他父子二人武功绝伦,心思缜密,萧远山心思之细还在萧峰之上,不想拉下胜之不武名头。慕容博其实知道不敌萧峰父子,这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而且自身内心紊乱,自己知道,不是觉得自己生不如死,而是知道在这场打斗下,估计两百招他就内力就原形毕露,所以他才是以退为进的,至于鸠摩智,严格来讲,不知道萧峰厉害,因为鸠摩智不知道游坦之内力之强,不属于虚竹段誉,从鸠摩智角度看,感觉萧峰打慕容复游坦之丁春秋,还比较吃力,他自己觉得游坦之武功还不如慕容复,那么鸠摩智自己认为打四个慕容复不在话下,所以就很仗义,尤其是和萧远山对了一掌不分高下,觉得自己这边赢面很大,其实只有他是蒙在鼓里。

真打时,萧峰会把鸠摩智和慕容博圈住,一人打两,而且会让他们抽不开身,没有游坦之那样阴寒内力,凭慕容博和鸠摩智内力,萧峰对打几百招不成问题,而萧远山五十招就会击杀慕容复!更何况这种打斗,慕容博和鸠摩智紊乱内细估计不到两百招就会爆发。

所以五人打,只有三人明明白白谁处于劣势!

萧峰父子真的会在二对三情况下死在慕容父子和鸠摩智手里吗?

首先说一下几个人的武功套路和根基。

如果讲内功来说,萧峰父子,慕容博,鸠摩智应该在伯仲之间,这里面如果就精纯来讲,当属萧峰。萧峰从小被少林寺大师传授武功,练的是佛门正宗武功,后面跟丐帮前帮主学习丐帮功夫,也是浩然正气的功夫。金庸小说里,武功很讲究传承和正邪,萧峰的武功绝对是根正苗红,内功都是自己实打实练出来的,每一层都很稳,永远不会出岔子。也就是说萧峰年纪轻轻就成为顶尖高手,在练功方面丝毫没有讨巧,完全是天赋异禀和勤学苦练的结果。反观其他三个,萧远山和慕蓉博晚年练功都有点贪多,身体已经有了隐患,鸠摩智年纪不算太大,但是过于自负和急于求成,强用道家内功使少林功夫,还瞎练过六脉神剑,内息早已一团糟。这几个人练的都是一流武功,越是高深功夫越要讲究章法,他们贪多贪杂,留下了隐患。如果生死相搏,往往会失之毫厘 差以千里,所以我感觉萧峰一个人无论对付一个慕容博还是再加一个鸠摩智,都可以支持一段时间。

为啥不说慕容复呢,慕容复比这几个人的确差了一层,不是一个层次的。慕容复练过很多高深武功,但是没有一个练到家,所以遇到顶尖高手就会束手束脚,真干起来他应该和鸠摩智一起打萧峰。可是鸠摩智何等精明的人,游坦之没啥经验,但是打起来绝对全力以赴,所以可以牵制萧峰。鸠摩智和慕容复如果拼死干萧峰,基本上也能杀了萧峰,但是自己绝对要重伤,搞不好自己也会死或者变废人,所以他绝对不会出全力。那就相当于一个慕容复和半个鸠摩智,顶多和萧峰干平。

萧远山和慕蓉博,半斤八两的两老头,基本难分胜负。

何况,如果真干起来,拖一会儿虚竹啥的就会赶来,到时候那就更厉害了。所以不管怎么干,萧峰父子也死不了。

萧峰父子真的会在二对三情况下死在慕容父子和鸠摩智手里吗?

先上我自己的观点:如果是比武切磋,萧峰父子极大概率会败在慕容博父子和鸠摩智三人的联手之下。但如果少室山之战时没有扫地僧出面,慕容父子真铁了心向慕容博父子寻仇的话,即便是加上鸠摩智,最大的可能就是两败俱伤,但能活下来的大概率是萧峰父子。

天龙江湖一直盛传“南慕容、北乔峰”,乔峰对与他齐名的慕容复一直抱有善意。杏子林事件后,乔峰契丹人后裔的身份被马夫人揭破,四处追查当年诬陷他的蒙面凶手时,在少林寺还曾顺手救了阿朱,而救阿朱的直接原因就是认出了阿朱是慕容复的侍女,出于对慕容复的善意这才临时起意。那么乔峰最后又是如何与慕容家发展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呢?这事还得从慕容家的身份说起。

慕容家的祖上也曾经阔过,出了不少真正的大人物,比如慕容垂、慕容恪,慕容家族曾经建立过前燕、后燕、南燕等政权,也曾风光一时。只是到了慕容博这一代沦落成了普通人。但慕容家作为曾经叱咤风云过的家族,怎能安心作一平民?恢复大燕昔日风光成了慕容家族所有成年男儿身上深重的枷锁。到了慕容博这一代,眼见北宋和大辽、西夏、大理等国相安无事,就想弄出点动静,以便火中取栗,获得起事的良机。

正好萧远山作为当时辽国属栅军的总教头,因为有一位汉人师父的原因,力主两国和平。慕容博就想借中原武林的手除去萧远山,挑起两国纷争。于是假传消息,引得中原无数义士出去在雁门关外设伏,杀了萧远山一家。萧远山险死身还,潜入少林藏经阁,查找当年带头大哥的真身,以便报仇雪恨。慕容博也在事败后因担心给慕容家引来灾难,选择了假死脱身。

最终经过萧远山三十年的暗中调查,查明了当年带头大哥的身份就是召集的少林方丈玄慈。萧远山选择了在群雄聚会少林时当众发难,以玄慈和叶二娘的感情为武器逼得玄慈当众受刑,辞去少林方丈职位,以免给少林抹黑。只是玄慈也不是善茬,我也是被人糊弄的,凭什么我受如此磨难,你幕后黑手慕容博却转身事外?在自尽前,玄慈毫不犹豫地将假装消息的慕容博供了出来,这才引得萧峰父子和慕容博父子成了不成不休的一方。

其实如果单纯只是两对父子间的较量,结果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悬念的。论起纸面上的实力,萧远山和慕容博可以互相抵消,萧峰可是远远胜过与他齐名的慕容复。胜负的关键就在于与慕容博交好的鸠摩智。这位和慕容博一样,也是一个四处煽风点火,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主儿。不同的只是慕容博为的是慕容家族,鸠摩智身为吐蕃国师,为的却是吐蕃的利益。

鸠摩智在原著中除了精通大轮寺的镇寺绝学火焰刀外,还学会了小无相功,掌握了少林七十二绝技。纸面实力上鸠摩智和萧峰是处于同一档次的。再加上一个实力不高不低的慕容复,就好比是天平已经达到了平衡,随便一根稻草都可以让平衡的局面打破。

原著中萧远山和慕容博互不知晓身份,都在藏经阁偷学绝技,也曾全力较量过三次,谁也奈何不了谁,想分出胜负,恐怕起码也得在千招以上,最大的可能就是两败俱伤。鸠摩智的实力与萧峰相比也基本上处于同一档次,再加上一个慕容复,如果只是普通的比武切磋,不谈仇怨,萧远山父子一方大概率会落败。

但如果萧远山父子下定决心不死不休,定要慕容博为自己的妻子和死去的家族陪葬的话,我觉得萧远山父子反而应该是站到最后的人,而胜负的关键就变成了萧峰。

原著中,萧远山、慕容博和鸠摩智三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修炼了少林七十二绝技中的一种或数种。按照扫地僧的说法,少林七十二绝技,每修炼一种都会产生戾气,必须修炼对应的佛法来化解。佛法修为不足又要强行修炼,要么走火入魔,要么内伤难愈,出现难以根除的隐患。萧远山、慕容博和鸠摩智虽然不明白原因,但都明白自身出现了问题。慕容博甘愿赴死,只求换得萧峰出兵助慕容家复国,就是因为知道自身命不久矣。这种隐患越是剧烈动手,运用内功,发作得越是剧烈。

所以说五人之中,只有萧峰和慕容复才是正常人。双方如果大战,萧远山对上慕容博,萧峰对上慕容复和鸠摩智,以萧峰的实力,短时间内不可能落败,必然可以拖延到鸠摩智身上隐患发作,那时以慕容复的实力可以轻易被萧峰碾压。

即使三人的隐患没有发作,鸠摩智也是一个变数。鸠摩智在原著中可不是一个真正的得道高僧,他也是一个无利不起早的主儿。在西夏招驸马时毫不犹豫地想要除掉慕容复,完全不顾和慕容博的情谊就是明证。鸠摩智在少室山时站在慕容博父子一方,单纯只是因为慕容博对他有送艺之恩。这点恩惠并不足以完全将鸠摩智绑在自家的战车上,让鸠摩智完全为慕容家博命。

萧远山和萧峰都是契丹人,身上的血脉让他们都有一种共同的气质,那就是勇往直前,面对绝境绝不失去勇气,敢于拼命,气势昂扬,越战越勇。萧远山拖住慕容博,萧峰一旦打红了眼,处于博命状态,鸠摩智心中就得打起小九九,要考虑一番为慕容博父子受伤甚至丢掉性命值不值得。虽然是和慕容复联手,但二人不可能做到上下齐心,全身心投入战斗。

萧峰虽然看似一个粗人,但也不失精细,特别是逆境之中更是冷静。能执掌人数众多的丐帮,萧峰自然也是一个精明的人。他不可能看不出鸠摩智和慕容家不是真正一条心,在生死比拼时,只要露出拼命的苗头,摆出一副不死不罢休的姿态,再展露出足够对抗鸠摩智的实力,重点打击慕容一人,就能让鸠摩智好好思量这场比拼到底值不值得,二人联手大概率会分崩离析。即使鸠摩智真迷了心窍,非要死战到底,逼得萧峰发下疯般博命,鸠摩智和慕容复两人也讨不了好,大概率会鱼死网破。

所以说如果扫地僧没有出场,即使萧峰的两位结义兄弟段誉和虚竹也没有出手,只靠着萧峰父子二人对战慕容博父子和鸠摩智三人,虽然处于绝对的劣势,但萧峰父子也不可能死在慕容博父子和鸠摩智手中。

萧峰父子真的会在二对三情况下死在慕容父子和鸠摩智手里吗?

感谢邀请,其实成败的关键在于鸠摩智,首先慕容复跟乔峰比多少还是差了一些,萧远山本身武功不弱于慕容博,所以就算无法完胜,只要牵制住一段时间,等乔峰打败慕容复之后,就会变成2打1的局面,鸠摩智冷眼旁观的话,慕容父子稳败。再说鸠摩智,明面上跟慕容博交好说是要帮慕容博,但实际上从他对慕容复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其实交情也就一般。并且鸠摩智虽然醉心武学但绝不是什么恶人,佛法造诣精深又对自己国家忠心耿耿,乔峰是大辽南院大王又是皇帝的结义兄弟,如果把他杀了于公于私辽国都不可能无动于衷,辽王本来就想侵宋,这下正好给了他一个绝佳并且让人无法反驳的理由。鸠摩智是吐蕃国师,身份地位都很高,所以辽王也可以理解成宋和吐蕃结盟害死了他的结义兄弟,那么顺带收拾吐蕃也是必然的了,以当时吐蕃的能力怕是没法抵抗。所以如果真动手的话,鸠摩智冷眼旁观的可能性很大,前面也说了他对国家忠心耿耿,所以他提出要帮慕容博也可能是让萧家父子知难而退接受慕容博提出的侵宋方案,如此吐蕃也能趁乱分一杯羹,对国家而言是大大有利的。当然也可以做另一种设想,鸠摩智武功不弱于在场任何一个人,所以如果他真的能不顾后果的帮慕容博,那么乔峰父子没有希望打赢,但是要被秒杀也很困难,时间拖久了消息传开,虚竹段誉就会赶来助阵,六脉神剑无法可破,逍遥派武功也是傲视天下,如果加入到团战,那么慕容父子和鸠摩智都只能等死。

萧峰父子真的会在二对三情况下死在慕容父子和鸠摩智手里吗?

先说答案:会!变数主要在慕容复身上。也就是说萧峰父子对上慕容博和鸠摩智可以打平手,加上慕容复必输。

首先萧峰曾经全力和慕容复及庄聚贤相斗,书中形容比聚贤庄的凶险不遑多让,只要持续半个时辰,萧峰必输无疑。

其次,以慕容复为参照系,萧峰打不过鸠摩智。“萧峰见慕容复赶到,变成对方三人而己方只有二人,慕容复虽然稍弱,却也未可小觑,只怕非但杀慕容博不得,自己父子反要毙命于藏经阁中。”慕容复与萧峰全力相搏单打独斗也能打半个时辰;慕容复后来跟鸠摩智一场比斗,鸠摩智让他十招,十招过后眼花缭乱已看不清鸠摩智的拳法,这说明鸠摩智对慕容复完全是碾轧!

再次,以少林寺的玄字辈高僧为参照系,萧峰夜探少林寺,玄慈在书中第一次出手是以二三成凌空掌力的余波,把萧峰震得腿软,从房上摔下来。萧峰认为玄慈是自己行走江湖以来遇到的最厉害的对手。乔峰回镜挡架之时,已提着虚清跃向屋顶,只觉他身子甚轻,和他魁梧的身材殊不相称,但那破锣似的声音一响,【自己竟在屋檐上立足不稳,膝间一软,又摔了下来】。他【自行走江湖以来,从来没遇到过如此厉害的对手】。如此强大的玄慈,在鸠摩智面前却彻底破了格,鸠摩智到少林寺踢馆时,用小无相功假冒少林绝技,先后表演了大金刚拳、摩诃指、袈裟伏魔功、般若掌,少林寺人人被鸠摩智的绝世神功所震慑,玄慈感叹到天外有天、人上有人。霎时之间,大殿上寂静无声,人人均为鸠摩智的绝世神功所震慑。过了良久,玄慈长叹一声,说道:“老衲今日【始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老衲数十年苦学,在国师眼中,实不足一哂。少林寺的旧规矩,只怕大有修正余地。”从以上描述来看,鸠摩智对玄慈等玄字辈高僧也是碾压之势!而萧峰只能是略占上风。

最后,以段延庆为参照系,段延庆的功夫跟丁春秋应当是持平或者略胜,能稳胜过慕容复。但是书中为了加强萧峰,二人交手时把段延庆写破格了。萧峰最多能打两个段延庆(相当于打慕容复+游坦之或者丁春秋),三个绝对打不过。但是鸠摩智一出场以火焰刀打六个段延庆这样的高手游刃有余,擒获段正明,段誉。

无论以谁为参照,纸面上的实力萧峰都打不过鸠摩智!萧峰自己也承认打不过段誉的六脉神剑,火焰刀这种凌空刀气天生克制降龙十八掌,斗转星移之类的功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