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分三家,儒、释、道,您怎样区分?

其实要区分儒释道三者,就两个字,规矩。

儒家是为天下人立规矩,佛家是为自己立规矩,道家是没规矩。

一提到儒家,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孔子,可是孔子的儒家学说不是凭空造出来的。

孔子有个偶像,他一生都对他顶礼膜拜,那就是周公,周公这个人,干了一件特别牛的事让孔子崇拜,他创立了周礼。

周礼这个东西,就是规矩,大到国家兴亡,小到吃喝拉撒,周礼都给你立了规矩,就连男女睡觉,周礼都要给你立规矩,更别说三纲五常,婚丧嫁娶等等了。举个例子,咱们常见的一个成语,一言九鼎,周礼就规定,只有周天子才能用九鼎,诸侯想弄个九鼎,那就是打破规矩,那就是野心出来了。

孔子就是在周礼的基础上创立的儒家学说,然后将之发扬光大。特别是孔子发扬光大了周礼的等级制度,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套东西,总之世间处处给你定规矩。到了宋朝,一群孔子的脑残粉,简称宋儒,在周礼和儒家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这些规矩立得更细致,更严格了,三从四德啦这些东西都进一步出来了。

而孔子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仁,提出这个仁有什么用呢?其实孔子是拿到了周礼的解释权。周礼的规矩是死的,用的时候可以灵活点。仁这个学说,很广泛,到处适用,但是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用现代化说,把仁放在周礼上,是为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有人杀人了,按照法律,按照周礼,杀人的人就得偿命,这是个死条文,但是孔子说,要实行仁政,所以,对这个杀人犯,就得考虑他杀人的动机,他杀人的方式,他杀人的结果和影响。然后,这个人本来是死罪的,可是官家一看,他是自卫,那好,不是故意杀人,死罪给你免了。接着官家又一查,发现这个人杀的是个强盗无赖,这好了,你这个杀人反而给老百姓带来了好处,给你减刑。水浒传里的杨志就是这么着,没被判死刑。

所以,后世儒家,其实就是给大家立规矩和解释规矩的。

司马光等人编《资治通鉴》,为什么从三家分晋开始呢?司马光在三家分晋后面,写了一篇论文,司马光认为,从三家分晋开始,周天子立的规矩被打破了,纲纪乱套了,这是非常恶劣的事。当然,在这篇论文里,司马光没提宋太祖陈桥驿黄袍加身的事,他多少给宋神宗留了点面子。黄袍加身本身就乱纲纪了。

佛家是给自己立规矩,这里只谈传到我们中国以后的佛教。

我们看中国的佛教,一般都知道戒律,和尚们不可这样,不可那样。同儒家相比,我们发现一个问题,佛家那么多规矩,都是立给和尚尼姑的,没有说和尚尼姑之外的人怎么样怎么样。相反,儒家管的宽,为天下人都立了规矩,就算你和尚,也不能破我儒家的规矩。

至于道家,没规矩,道家讲究道法自然。

所以道家都清净无为,啥都不管。黄老之说里有一派,就是申不害那一派,比较激进,搞阴谋诡计,算是参与世事的。

越到后来,儒释道结合的越紧密,其实是佛家和道家被儒家同化了。用大白话说,儒家的规矩管得太宽了,连道家和佛家都管。

但是,儒释道他们内部的规矩仍然没变。这个不好理解,我们形象的说,各家内部那摊子事,还是自己立规矩,之外的呢,都得遵守儒家的规矩。

道分三家,儒、释、道,您怎样区分?

简单理解:儒家以学习事物知识哲理,分析了解各种意识形态,研究探索世界所有为主!释家以寻求心灵精神支柱追求,以释放自身负累,以因果为道以大彻大悟为主!道家以自身来于自然,生活于自然,适应环境顺其自然,融入贴合自然为主!😜

道分三家,儒、释、道,您怎样区分?

道分三家,儒、释、道,怎样区分?

首先说儒家:儒家思想讲的是入世,以孔孟学说为代表,积极从事社会各种领域的活动。例如:仁、义、礼、智、信,恕、忠、悌、孝、仁,德智育全面发展。讲究爱国爱家爱人人,主旨是家国情怀。

例如儒家学子的口号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释:为佛家思想,讲的出世。以释迦摩尼佛为代表,主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出离世事,求证菩提大道。

道家:以老子代表,讲的无为而治,一切顺其自然,主旨天人合一,世界大同。

区分:儒家入世。释家:出世。道家:无为。

归根结底都是求道,求生存之法。

道分三家,儒、释、道,您怎样区分?

道分三家这个提法有点问题。儒和释不是出自于道。

然而三者在中国又是极有渊源的。

道家“道法自然”,遵循天地运行的规律,讲求无为而治。道家和汉末开始出现的道教有联系也有区别。

孔子曾以老子为师,但孔子虽然赞同大多数道家观点,却不赞同道家处世的方法。与道家适应社会相反,儒家认为可以积极改造社会,通过努力是可以让世界更完美的。汉代法家融入儒家,更是让这个特点明显。但南宋程朱之后,儒学开始沦为迂腐。

佛教汉明帝时期开始进入中国,汉朝三国晋朝得到和中国文化的融合和发展。这契合了清末“洋为中用”的精神。这个时期的本土佛学大师致力于用道家和儒家思想解释佛经,这样的结果当然是释家理论在中国都成了可以用道儒思想解释的了。三国时期交趾名士牟子写的《理惑论》是中国第一本关于佛教的著作,就是本用儒道观点解释佛教的著作。因此,在中国的佛教是变异了的,也是被误解最深的。

至于辨别,我认为可以三家最精华的思想来辨别。

道家讲求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儒家主张用自己才识积极改造社会。

佛家认为对待人世间的痛苦的方法是看破放下。

道分三家,儒、释、道,您怎样区分?

“儒释(佛)道”观字面理解最简洁:儒是求人之所需,向外不断索取延伸,放大自我,越背越多!释(佛)是求人之所无,向内收敛,丢弃一切身上的不是和累赘,越抛越无!道是居中兼顾首尾,身心内外兼修,让自己容入融合在自然之中始终如一回归自然,讲中庸之道,平衡阴阳!它们就像麻将中的“中发白”,儒家抱着发财不放,佛家抱着白板不放,道家抱着红中不放!各抱一根中轴线自成一个集中营的系统!这三大轴线又相互垂直或相交,组成一个人事物的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宇宙空间网络系统!大家都在这样一个空间维系着!你说是几维就是几维!

注:中发白三大轴线也很深动地诠释了人类社会宇宙空间的总集合形式!白板是筒子内心收敛的放大版统领筒子一族!发财是条子的放大版尤于树枝枝条的向外生展生发,统领条子一族!红中是万字万向角度的自然事物的放大版,统领万字(卍卐)一族(簇)!三家各领风骚!它们相互垂直或相交无形之中组成了一个立体数轴空间!因此,很多人感概:人生如梦如游戏,游戏人生总在不知不觉之中!

道分三家,儒、释、道,您怎样区分?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纵观三皇五帝列代王朝都是以封建文化统治社会的,在有着历史性考证的这二千多年来,封建文化制度逐渐的浸入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意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国的传统的三教释义,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三教即为中国的儒家、释教、道教,三教的道义各不相同,自成一派,各自弘扬本教。

儒家:

儒家即是以孔子为首的诸子百家的学术,宣扬的是仁义道德,克已复礼,主张礼乐治天下,维护君臣父子的等级制度,为人臣子必上行下孝。女人必守三从四德,男尊女婢,学生要有头悬梁,锥刺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时习之的精神。儒家的礼乐制度看似讲的在理,其实它束博了中国人的思想,穷人永远是穷人,当官的世袭永远是当官的,劳动人民就祖辈不能翻身。

孔子为首的儒家之道,就是思想上追求仁义道德观念,乃中庸之道,使仁义礼智更加完美,但必须为封建社会统治制度服务。

释家:

释家即为佛教,他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是修禅信佛的人心中的偶像。佛教的起源之地不是中国,是由二千多年前印度,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释家主要是禅修的佛家的宗旨,即主修四大皆空,使修禅之人脱离生老病死之疾苦,成为修成正果的灵佛,达到修佛的最高级别。

修佛参禅是苦修心志的人,踏入佛地就得修心无欲,无视人间的烟火,使思想和行为达到上乘的涅盘之心境。度世上一切可度之人,感化一切众生,用佛教的思想教化迷途失意的人。

道家:

道家是个比较受众的一门教派,他的创始人是道教的掌门人老子,,道教没有佛教那么的清苦,意在修心修身,使思想灵魂的最高的顶点是达到仙极成为仙人。

道家的修炼是以天地人合而为一的思想为主,就是人的身体和思想在天地自然规律中,修炼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如仙境般的体会,身心愉快。老子追求的是大道有为似而无为,不做没有作为的逆心之事,是道家修炼的不二法则。他推崇返老还童是修道最高的修为,说明道教的境界是多么的渊深博大!

这三教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博大精深,从千百年来的历史趋势来看,一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很多人潜心修习的功课,但是真正理解的并不多,我们只能简单的领略大意,要真正的去领悟这些文化,还得继续的学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