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韬武略的千古一帝康熙,为什么对儿子们的“九龙夺嫡”束手无策?
说康熙帝对九子夺嫡束手无策,一方面恐怕是没认真读过清朝的历史,另一方面恐怕是太小瞧康熙帝了。
咱们就说说夺嫡最激烈的八爷党,就被康熙帝狠狠地打压下去了了。怎么能说康熙帝束手无策呢?
九子夺嫡,看起来像是在说九个皇子竞争皇位,实际上核心人物只有五位,而后期的老四和老十四夺嫡的时候,康熙已经病重,况且康熙已经为储君雍正做了万全的准备了。
九子夺嫡最激烈的,是老大,老二,老八。
老大夺嫡的时候,太子还在位,所以他搞了一些上不了台面的事,包括在太子东宫搞魇镇,包括太子被废的时候说要替康熙杀了太子。
老大作为庶子,之所以敢有野心夺嫡,无非两个原因,一则是他母亲家族的明珠作为宰相,对他的支持,二则是他有些战功。但是从老大做的这些事上来看,此人有勇无谋,败了也是意料中的事。
关键的是老八这个人,从太子被废以后,康熙帝一直没有复立太子,他就认为时机已到,开始显示八爷党的实力。
此时八爷党实力有多大呢?
皇子里面,包括夺嫡失败的老大,其他几个有实力的皇子老九老十老十四,都是支持老八的。朝廷里的百官呢?皇亲国戚里面,因为党争失败的明珠家,富察家,号称佟半朝的佟国维佟家,这些大家族都支持老八。光一个佟国维家支持老八就已经非同小可了,还有一帮满汉大臣也支持老八。
这么大的势力,你说康熙能不警觉?能放心的下么?老八如果真的当了太子,做了储君,恐怕整个朝廷都会成了老八的,康熙只好提前退休了。
所以康熙借着重新议举太子的机会,让八爷党的势力浮出水面,借机会一举压制了八爷党,老八也被降为了闲散旗人。
我甚至怀疑,康熙之所以在沉寂很久之后,终于把重立太子的事提上台面,就是为了引蛇出洞,把八爷党搞散。太子被废以后,康熙久久不提复立太子的事,而且下严旨说,谁敢提立太子的事,杀无赦。在此期间,八爷党搞的小动作实在太多,康熙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等到八爷党被搞得树倒猢狲散以后,康熙又把利用完的太子给废了。
康熙帝如此高明的手段,怎么像是对九子夺嫡束手无策呢?
自从打掉八爷党以后,有机会夺嫡的,也就一个老四和老十四了。但是我们再看康熙帝的布局。
他把佟家唯一不支持八爷党的隆科多弄到九门提督的位置上去,把老四的人年羹尧弄到川陕总督的位置上去,通过粮草后勤的转运,钳制带领西北大军的老十四。
我们看年羹尧这个人,康熙末年就是川陕总督了,而此时的雍正还在雍王府蛰伏呢。就算他不是雍正的人,至少他也是康熙的人。
隆科多上去,是为了防范京城里八爷党乘势作乱,年羹尧上去是为了钳制老十四手里的大军。
此时老八老大等人,已经没有任何夺嫡的可能了,康熙唯一的担心就是老十四啊。
康熙临死都还做了完全的准备,保证接位的人万无一失。
这么高明的手段,我看比朱元璋给他那个皇太孙朱允炆安排的都好啊。
文韬武略的千古一帝康熙,为什么对儿子们的“九龙夺嫡”束手无策?
当时,孝诚皇后不幸在生胤礽的时候难产而亡,康熙与孝诚皇后十分恩爱,孝诚皇后的意外身亡,使康熙悲痛不已,为了安慰爱妻的在天之灵,因此,康熙帝在第二年便立了刚刚一岁的胤礽为皇太子。皇帝将对孝诚皇后的全部感情转移到她用生命诞育的皇子身上,然而让她永远想不到的是,太子两度被废,最终在牢狱中结束了悲苦的一生。但令康熙失望的是,胤礽的再次被立,并没有使其反省过来,他一如从前那样对父皇的位子虎视眈眈。胤礽再被立为皇大子后,一些官员开始向他靠拢,组成了新的太子党,胤礽的所作所为却还是应了中国那句俗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胤礽的不争气和诸皇子的争夺储位,使康熙既羞愧又气愤以至生了重病。康熙皇帝的忍耐终于在康熙五十年十月达到了极限!!他再也不能容忍了,于是,下令审讯太子党人,将托合齐等太子的死党处死!!并与第二年九月底再次下令拘禁太子于咸安宫,并在谕旨中痛责胤礽与恶小人结党,狂疾末除,大失人心,认为:祖宗宏业断不可付托此人,再次废掉储君,并对其加以囚禁。皇子们争夺储位钩心斗角,全然忘了手足之惰和父子之爱,甚至威胁到康熙的生命与安全,给年迈的康熙皇帝以很大的打击,于是他作一个决定:下令不许大臣们再上奏立太子之事,他决心不再立太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