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偶然的历史小事却对历史进程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这种事历史上有不少,比如大汉奸吴三桂为什么投靠了满清,满清为什么那么容易就进了山海关。
这都是因为一件小事引起的。当然这件小事不是什么冲冠一怒为红颜,什么为了陈圆圆,那都是野史家或小说家的穿凿附会而已。
吴三桂在李自成攻打大明朝的京城之前,是大明在辽东新建的著名堡垒宁远城的总兵。
明朝朝廷为了防止对农民军和满清两面用兵,采取了收缩防线的策略,就是把山海关外的兵马全都撤回来,派一部分兵力死守山海关,抵抗满清铁骑,其他的兵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进京勤王。
本来吴三桂当时没有投靠满清的意思,所以他带领关外五十多万军民浩浩荡荡就往关内退了。
这时候吴三桂有多少兵力呢,有人说有三万,有人说有八万,其他的几十万都是关外的明朝子民。总之大明朝在关外还有这么一支生力军。
当吴三桂带着自己的人马退到今天的河北唐山这个地方的时候,得到了李自成攻破大明京师的消息。崇祯帝自杀,京城里的豪强贵族也被李自成的大顺人马一番劫掠。
其中,吴三桂家就在被劫掠的人里面,吴三桂的爹吴襄也被李自成抓住。这时候李自成就逼迫吴襄给吴三桂写劝降书。
结果吴三桂收到他爹的书信以后,勃然大怒,一边回信跟自己的老爹断绝父子关系,一边派人送书信到多尔衮的大营里,向多尔衮借兵打李自成。
就因为这件小事,吴三桂投靠了满清,做了汉奸走狗。
多尔衮的满清铁骑本来此时离宁远还老远,离山海关更远,可是他接到吴三桂投靠的书信以后,立马星夜兼程,带领大军赶到了山海关外,然后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城门,放多尔衮进城。
多尔衮的满清铁骑和吴三桂的宁远边军两方合作,在山海关一片石打败了李自成大顺军。
李自成知道吴三桂投靠了满清,做了汉奸,后来在永平城西范家庄把吴三桂他爹吴襄斩杀了。
哪些偶然的历史小事却对历史进程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事件一:
话说在上个世纪初代的长沙
某日,一个气宇轩昂的年轻人,敲开领导办公室的大门。
年轻人问:吴处长,这个月工资到底什么时候发啊?
吴处长答:兄弟啊,这个月单位很困难,要不在坚持一下。
年轻人说:领导,我不介意一个月不发工资,在图书馆吧书当饭吃没问题。
可是这一弄就是快半年啊,在怎么吃书也吃不饱啊。
吴处长说:坚持一下,坚持就是胜利吗!
年轻人答:坚持不下去了,领导我要辞职,麻烦能算多少算多少。
吴处长沉默:电话通知秘书过来办理离职手续。
就此,中国的历史开始发生变化。
一个伟大的太阳,旭日东升
数十年后!
事件二话说在崇祯初年,刚刚杀掉魏忠贤这个阉党领袖的崇祯志得意满的在召开御前会议。
听着百官的奏报,他心满意足的想,这个阉狗不再了,终于天下太平了。
文官报告说:陛下,最近朝廷财政比较困难,北方吃紧,要钱很多。
南方紧吃,税收不够,要想办法开源节流啊。
崇祯皇帝问:如何个开源节流法?
文官回答说:开源有点困难,节流还是很简单的。
崇祯皇帝问:你说说节流的办法。
文官回答:全国各个地方驿站都没啥用处,人又多,可以压缩一下编制,大概能节约个10来万两银子。
剩下的人多跑跑,也可以把事情干完。
崇祯皇帝说:这个办法好,十来万也是钱啊,准奏。
于是,一大清早急匆匆赶来上班的驿站快递员李自成同志,一早上就收到一个不幸的消息。自己下岗了。
欲哭无泪的他,回到家里越想越气。收拾收拾包裹就上山投军去了。 不过吗这个军不是明军,而是创军,闯王高迎详当时正在招兵买马。
然后,过了十多年,这对从未谋面的雇主想见。
李自成对着崇祯的尸体说,你知道吗? 因为我失业了,才有你的今天!
事件三:崇祯皇帝末年,有一天晚上他正在和兵部尚书陈新甲仪事。
陈新甲说:陛下啊,北边太难打了,花费又多,南边还有李闯王闹事。
崇祯问:你说这个事情怎么办?
陈新甲说:我觉得吧,北边女真虽然很烦人但是不要命,还是跟他们和谈比较好。先集中力量消灭内部李自成。他们要命啊。
崇祯说:你说的和我想的一样,要不就这么办,你写个行动方案我看看,尽快批示越开越好。
陈新甲同志第二天就写了一封详细计划将和崇祯的秘意还有自己的计划交给自己的仆人。
仆人不明就里,以为是老爷准备投稿的作品 于是就把这个计划书原封不动的交给了明朝最大的报社《邸报》
《邸报》主编一看,乖乖啊,这是大新闻,绝对刺激销售量,于是就上了头版头条。
一时间,全国皆知,舆论哗然。 无数公知,大V专家教授,拿着《邸报》破口大骂。
崇祯皇帝脸上挂不住了,为了显示自己没有参与议和这个事情 就杀掉了陈新甲以平众怒。
然后明清最后一次和议机会就此破裂 大明王朝继续每天朝疲于奔命,内忧外患之下,终被拖垮。
事件四:东晋一朝,司马家从来就没有雄起国,都说王马共治天下。
到了东晋孝武帝时期,这个皇帝终于雄起了一次,硬起来了。
太元二十一年(396) 的某一天,正值壮年的孝武帝司马曜酒后胡言。
对自己的宠妃说 "你个黄脸婆长这么丑还占着位子,明个就废了你"。
那个宠妃一听恼羞成怒,当场发飙。
用自己的玉手,分分钟就送烂醉如泥的孝武帝见祖宗了。
孝武帝这一走,东晋就遭殃了。
原本司马曜,司马道子的二元格局彻底玩脱。 没人可以压制他们,后来即位的晋安帝又是个"不辨寒暑"的智障 哎,司马家皇帝弱智是真的多啊。
就这样,刚刚有点恢复地位的司马家又萎了。 然后当然是皇权重归于无。
接下来各路权臣肆意践踏司马家。 直到桓玄刘裕之后,司马氏遂至万劫不复,一命呜呼。 一句酒后胡言,断送一个朝代。
也是醉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