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评价《大明王朝1566》的黄锦?
《大明王朝1566》这部电视剧,在坊间被称为国产第一剧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部剧不但剧情高潮迭起吸引人,演员的表演更是入木三分,尤其是陈宝国老师扮演的嘉靖皇帝,倪大红老师扮演的老年严嵩,王庆祥老师扮演的胡宗宪,以及王劲松老师扮演的杨金水,尤其精彩,塑造的人物也是让人爱恨有加。
但是,这么多人物里面,赵雍老师扮演司礼监秉笔太监黄锦,却是我最喜欢的一个。
要说黄锦这个角色好在哪呢?好在塑造的比较丰满。他有吕芳的大气,也有陈洪的奴才气和一点点戾气,更有海瑞的硬气,甚至还掺杂着齐大柱的义气。
在这部剧里,黄锦这个角色的丰满度,可以说仅次于嘉靖皇帝。
这部剧里,对于严嵩是一味地表现他的老奸巨猾,对吕芳一味地表现他的忠心和斡旋,对徐阶一味地表现他的隐忍,对严世藩高拱一味地表现他们的冲动,对张居正一味地表现他的睿智,对胡宗宪一味地表现他的清醒,对海瑞则是一味地表现他的刚直。
这些角色,太突出一面了,时间久了,在观众心中,难免会留下刻板印象,比如陈洪,观众看了就记住他是个坏人了。
黄锦则不同,冯保报瑞雪被罚时,他有点瞧不起和幸灾乐祸,即便是再好的太监,也会有这一面的,因为他们身体是畸形的,心理也会变得略微畸形了。
杨金水落难时,他又表现出人性本善和兔死狐悲的一面,阻止了陈洪的手下折磨装疯的杨金水,有情有义。
海瑞落难时,他既表现出对嘉靖的忠心,又表现出对海瑞的同情和理解。嘉靖帝什么样,国家被嘉靖治理成什么样了,他恐怕比海瑞更清楚,他知道海瑞是对的。所以他又表现出矛盾的一面。
虽然他处处学吕芳的顾全大局和忠心,但是他也有自己的主见。
吕芳嘴上说忠心,恐怕他的忠心比不过黄锦。吕芳为了自保,去替嘉靖劝酒严党和倒严党的首领严嵩徐阶,以至于嘉靖帝狠狠地批评他说,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这酒也是你劝得滴?
吕芳他能不清楚这个后果?这只是他金蝉脱壳之计而已,在两党彻底撕破脸之前,找个由头,让嘉靖把自己贬绌了,跟杨金水逃离战场而已。
黄锦绝对不会这么做,黄锦不但对嘉靖帝忠心,他对嘉靖帝还有义气,他不会离开嘉靖帝寻求自保。
嘉靖帝在皇宫里,有很多奴才,却只有黄锦这一个朋友。
所以,别人都不敢跟嘉靖开玩笑说俏皮话,只有黄锦敢。
吕芳是一味地奉承,陈洪是毫无底线的逢君之恶。只有黄锦敢跟嘉靖帝逗趣,也只有他敢跟嘉靖帝死谏。
嘉靖帝为什么喜欢黄锦呢?
因为整个皇宫里,整个朝廷里,只有黄锦没那么多心机和权谋,敢跟他说几句真话。
看看围绕在嘉靖身边的明枪暗箭,有的来自司礼监的吕芳陈洪,有的来自内阁的严嵩徐阶,有的来自他儿子裕王,有的来自百官御史,有的来自封疆大吏胡宗宪郑必昌何茂才,甚至小小的一个淳安县县令海瑞,都敢直接朝着他一矛掷来,只有黄锦揣着一肚子忠心和情义对他。
常年深居皇宫大内,对于久不知人间三味的嘉靖帝,有黄锦这个可爱又忠心又有情有义的人陪到自己死去,嘉靖帝最后那几年,也没有那么多孤独寂寞了吧。
自从吕芳走后,一直陪伴在嘉靖身边的,就是黄锦,因为黄锦这时候是他最信得过的人,至于陈洪,只是一颗棋子,一条鞭子而已。
无论黄锦犯了多大的过错,嘉靖帝都会原谅他,因为黄锦是嘉靖帝最贴心的人,是他唯一的朋友。
如果评价《大明王朝1566》的黄锦?
历史上确实有黄锦这个人,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就开始掌司礼监事、总督东厂。但我在这里只说说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里面黄锦的人物形象。
黄锦虽然是宦官,但识得大体,一心为主子着想。虽然人不能贸然分善恶,都是很具体很复杂的,然而在影视剧中,黄锦善良的一面远远大于后来居上的陈洪。黄锦有一些正直,而陈洪只有利益。吕芳担任司礼监大太监多年,给嘉靖皇帝办理私活,无论是刺探消息,监视百官行踪,还是派出杨金水去江南织造局监督丝绸生产与贸易,都是皇帝非常得力且信任的助手。
黄锦在电视剧中前半段都是小角色,到了后半段特别是吕芳发配南京太祖孝陵守陵,陈洪上位之后,见证了一系列大事件。从严嵩严世蕃倒台,到海瑞上天下第一疏,可以说角色非常重要。黄锦是一个老好人,有情有义。一方面,吕芳是黄锦的老祖宗。另一方面,黄锦是真正关心皇帝身体健康,也是比较忠于职守的,不愿意借助权力生事端。陈洪想要整黄锦,嘉靖皇帝大怒说:会做媳妇两头瞒,你还不够格。吕芳跟了我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自己的人。
很明显,嘉靖皇帝虽然因为黄锦替海瑞说话,惩罚了他,但是心里明白,黄锦没有歹意。而陈洪则不是,为了上位不择手段,心黑冷酷,表面上顺从主子的意思,实际上用心极其毒辣。因此,众大臣因为发不上月俸集体闹事,冯保被陈洪手下的人痛打的时候,嘉靖皇帝说:以后杀陈洪的定是此人。但是,嘉靖晚年怠政,不得不用陈洪这样的野心家和狠角色,皇帝既不能离开他又恨他,只能暂时使唤着,帮自己当枪手,处于非常矛盾的悖论中。很明显,一旦裕王作为新君上位,相信黄锦与陈洪的结局会是一个强烈的对比。
在嘉靖皇帝诡异莫测的统御权术下,可以说充满黑暗、权谋、斗争、倾轧与算计,却有如此忠义两全的太监,也算是嘉靖皇帝之福。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如果评价《大明王朝1566》的黄锦?
《大明王朝》里面的几个太监,表演的是真出彩,很多观众对于他们的印象甚至比大臣们还深刻。
不过《大明王朝》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人真事假,人物基本是真的,但事情是假的。在太监的行列里,黄锦、陈洪,都是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反倒是吕芳是虚构的。
而黄锦的原型,就是吕芳。
我们先讲讲史实。
黄锦,字尚,河南洛阳人,正德年间(就是嘉靖的前一个皇帝明武宗正德皇帝)入宫。但是他的运气不太好,没能分配到紫禁城里,反倒是分配到了湖广的兴献王府中,当了个王世子伴读。在明朝,王爷不过是高级囚犯,不会有半点权力,跟着他们的太监自然也没什么前途可言。黄锦的命运似乎从此注定,跟着一个王爷在地方上呆一辈子,老了以后退休找地方安置,默默无闻的度过一生。
但是后来证明,黄锦的这个安排,不是运气不好,简直是好的爆棚!祖坟上喷火的那种!
为什么呢?
因为正德皇帝在玩了十六年之后,年纪轻轻溺水死了。
没有子嗣!
古代皇位继承,无非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正德皇帝没有儿子,他死了之后,皇位就意外的落到了本来在地方当王爷的朱厚熜身上。朱厚熜是明宪宗的孙子,明孝宗的侄子,正德皇帝的亲叔伯兄弟。本来皇位跟他没有半毛钱关系,可是就在他二十岁不到的时候,从天而降落到他脑袋上了!
这运气可不是中彩票能够形容的。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当了皇帝的朱厚熜,自然也不会亏待自己的老班底。于是黄锦这个本来毫无前途的世子伴读,就这么成为了当朝皇帝最信任的太监,从默默无闻一夜变成了炙手可热。
在嘉靖帝登基之后,黄锦在嘉靖的安排下在宫里好几个部门干过,嘉靖二十四年正式成为司礼监太监,提督东厂。
从此,他就陪伴嘉靖帝一直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所以我们说,吕芳的原型其实是黄锦。
掌权之后的黄锦,得到了朝廷内外的一致称赞。大家都认为黄锦掌权而不揽圈,虽然拥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但是自己很明白自己的地位,守本分,不乱说话。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对皇帝的不当行为还知道规劝,这一点在太监中尤为难得。
黄锦还多次捐资,修建寺庙,桥梁,他为洛阳修的桥现在还在,叫做“黄公广济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作为一个权势如此之大的太监,黄锦做的很不错了,后世的李莲英跟黄锦基本是一类人。
历史上,黄锦的确救过海瑞,而且救他的言辞与剧中表现的一样,说早就知道海瑞买好了棺材,跑不了等等。黄锦救海瑞的行为,也为自己挣得了一个好的历史评价。
接下来,咱们说说剧中的黄锦。
嘉靖帝作为最高统治者,他的统治术说到底只有一项——牵制。
在他的统治下,太监和大臣们互相牵制,内阁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只要露出一点联手的迹象就被他猛烈敲打(发配吕芳去监察陵寝),直接让后来陈洪讨好徐阶时,徐阶吓的严词拒绝,让陈洪拂袖而去。其实徐阶未必真心想拒绝陈洪,只是联手的风险太大。
另一方面,太监阵营和大臣阵营也不是铁板一块。大臣里面,严党和徐党彼此势同水火,太监里面,陈洪随时都在暗中算计吕芳。每个阵营都在分裂,每个阵营都在争取皇帝的支持,只有这样,皇帝的位置才坐得稳。
黄锦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嘉靖帝后来把吕芳赶走了,让陈洪当了司礼监掌印。
但是与此同时,他却留下了黄锦,而且还让黄锦升了一级当了首席秉笔太监。天下人都明白黄锦是吕芳的心腹,嘉靖帝的态度很明显——吕芳,人走,势力不走,虽然太监阵营洗了一次牌,但是牵制的格局不会变,陈洪想一统江湖,仍然不可能。
另一方面,陈洪的特色大家都知道:心狠手辣。他在关键时刻充当嘉靖的打手,替嘉靖摆平不听话的人。但是一个统治者,只有狠的一面是不行的,要有一个红脸一个百脸,白脸由陈洪来当,红脸自然由黄锦来唱。只有这样,才能让下面的人感觉嘉靖帝恩威并施。
顺便说一句,历史上对陈洪的记载很少,只说他曾经靠奇技淫巧迎合隆庆帝(别想多了,历史说他做了一个长明灯),属于高拱阵营的人,而且跟冯保的关系的确很不好。
嘉靖帝也许能用陈洪,但并不信任陈洪,因为陈洪狠辣,这种人什么都做的出来。嘉靖帝信任黄锦,却不能用黄锦,因为黄锦太慈,慈眉善目的人好相处,却镇不住人,这就是皇帝的统治术。《大明王朝》之所以能够成为历史剧中的扛鼎之作,在于其中的角色设计实在是精致巧妙啊~
如果评价《大明王朝1566》的黄锦?
评价黄锦自然绕不开一个人,那便是他的干爹吕芳。因为黄锦是吕芳一手调教出来的,也一直是吕芳护着他。吕芳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管着大明朝十万太监,位高权重。在大明朝,他是和严嵩、徐阶一个级别的,三个人共同维持朝廷的平衡。
吕芳最相信的有三个干儿子,江南织造局的杨金水、自己身边的黄锦以及万历皇帝的大伴冯保。可以说他们三个人,都得到了吕芳的真传,都有吕芳的影子。三个儿子,也各有各的特点,也各有各的用处。杨金水的权谋与狠毒、是替吕芳干脏活的;冯保则是吕芳押宝于未来,日后万历继位,冯保必定能够成为今天的吕芳;最后的黄锦,吕芳是留着给嘉靖的,希望他能够替自己好好照顾嘉靖。
记得浙江大案发生以后,海瑞一意孤行,将郑必昌何茂才的证词呈上去了。吕芳无奈,只能自己出面让严嵩和徐阶握手言和。这件事犯了嘉靖的大忌,为此嘉靖一怒之下将吕芳贬去修万年吉壤。后来嘉靖召见了杨金水,弄明白了吕芳的苦衷,于是派黄锦去借吕芳回来。黄锦看到吕芳以后,便立刻苦了起来,吕芳只说了一句话:
“这长不大的,永远长不大。”
在吕芳的眼中,黄锦的确长不大。在嘉靖的眼中,黄锦也是个笨人。可是正如嘉靖所言,天底下真正信得过的人就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笨人、另一种是直人。笨人没有心眼,而直人不会去用心眼。可以说嘉靖和黄锦在一起的时候,嘉靖是才真的让人觉得他也是一个普通人。
虽然吕芳对嘉靖绝对是忠诚的,但是吕芳多少是有点自己的心思的。可是黄锦就不一样,他没有吕芳聪明。所以黄锦伺候嘉靖的时候,嘉靖不用端着,不用装着,主仆二人,互相打趣。
但是在底下人看来,黄锦并不是吕芳眼中长不大的孩子,也不是嘉靖眼中的笨人。黄锦对下面的人是非常有威望的,他陪着嘉靖去看万寿宫的时候 ,嘉靖就曾经说过:
“没有看出来,居然还有人怕你。”
黄锦回答到:
“这不叫怕,这叫守规矩。”
嘉靖打趣道:
“好大的规矩!”
黄锦在当时的司礼监地位是很高的,吕芳在的时候,他和陈洪几个人是一个级别。一个人做到那个位置,绝不是一个笨人能做好的。在整部剧中,无论黄锦干什么差事,都是能干好的。
所以说很多事情黄锦是懂的,但是黄锦这个人保留了赤子之心。所以他无论对谁,都尽量去多行善事。比如看到冯保在朝天观被鞭打,他要下去教训那几个太监。看到杨金水受苦,毅然决然的站了出来,替一个疯子说话。后来,他更是担负着干系,放走了芸娘。
所以说黄锦和海瑞是有点像的。黄锦作为太监,他不为非作歹,好的不正常;而海瑞作为清官、他不贪污腐败,清得不正常。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如果评价《大明王朝1566》的黄锦?
一
《大明王朝1566》中的黄锦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他是洛阳人,现在的偃师市首阳山镇龙虎滩村人。
明朝的王爷除了衣食无忧外,其实是一个非常悲催的人。自从燕王朱棣造反称帝后,他就担心其他的王爷会效仿他造反。朱棣就要求其他的王爷削弱自己手下的卫队,不能随便跨出自己的领地,如果确实有事要离开领地要先向皇帝报告,批准后才可以。
黄锦当了太监以后,就被送到了兴王府为世子朱厚璁伴读。后来正德皇帝去世后,自己没有儿子,皇室近亲朱厚璁就被选择为接班人。
从这时起,黄锦就陪伴在嘉靖皇帝身边,一直到嘉靖皇帝死去。也就是说电视剧中的吕芳是不存在的一个人物,原型人物是黄锦。
二
当然电视剧中的黄锦也有历史上黄锦的很多影子,电视剧中的黄锦和吕芳是历史上黄锦的结合体。
在电视剧中,吕芳和黄锦都是嘉靖皇帝最喜欢的太监。嘉靖皇帝选择他们守在自己的身边,是非常有眼光的。这两个人确实是善于伺候人,懂大体不惹事的人。
黄锦明白自己的身份,所以他非常安本分。他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更多的是起到嘉靖皇帝和大臣们之间关系的桥梁。
比如当嘉靖皇帝准备杀死海瑞时,黄锦就出来说话:他在上奏折时,早就把母亲和妻子送回了老家,买好了一口棺材,这是一个不怕死的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三
嘉靖皇帝从内心深处并不想杀死海瑞,他明白,像海瑞这样的人就是一把利剑,所向披靡,无利而不往。但是他实在忍受不了,还不辱骂他的口气,最终决定把他送上刑场走一走。
当时的黄锦已经伤了一条腿,嘉靖皇帝派他去送处决海瑞的文书,并且不准骑马。嘉靖皇帝只是想警告一下海瑞,更明白如果派别人去送,肯定会非常卖力,赶在午时三刻前送到。
如果让黄锦去,他只会拖延时间。只要在午时三刻以后送到,海瑞的这条命就算保住了。因为午时三刻阳气最盛,鬼魂不敢出来捣乱,最适合杀人。过了这个时间点就不适合杀人了。
当杨金水被送进宫的时候,陈洪就私自揣摩嘉靖皇帝的心思,对杨金水动刑,只有黄锦在保护杨金水。所有这一切,嘉庆皇帝都洞若观火。
四
那么在严嵩倒台后,嘉靖皇帝为什么不把公众的事交给黄锦,却交给了陈洪呢?
这是因为嘉靖皇帝是一个机灵聪明机灵自私的人,他一生都贪得无厌,希望能用更多的钱享受更好的生活。严嵩就是帮嘉靖皇帝搞钱的人,也是帮他擦屁股的人。
严嵩死了,徐阶是个两面讨好的人。那些脏活累活没人干了,黄锦又是个比较善良的人,这种活都干不来,那就只能交给心狠手辣的陈洪了。
但嘉靖皇帝并不喜欢陈洪,他只是在利用陈洪而已。嘉靖皇帝更喜欢黄锦来伺候自己,帮自己打探一些消息,因为他明白,这是一个靠谱的人。
五
从根源上来说,在皇权专制社会,最大的毒瘤就是皇帝。皇帝把天下所有的人财物都看成是自己的,都当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任意剥夺任意处置。
嘉靖皇帝在临死以前,对裕王讲了黄河与长江的区别。他说:黄河水浑,长江水清,但这两条河都养育了两岸无数的老百姓,如果处置不当也会淹没两边的良田。清官和贪官就如同黄河与长江,如果任用不当,都会泛滥成灾。
在嘉靖皇帝的眼中,黄锦就是长江,人是个好人,但是只适合伺候自己。陈洪就是黄河,不择手段心狠手辣,他是和嘉靖皇帝做一些别人不能做的脏事。
在历史上,贪官层出不穷,屡禁不止。最根本的原因这就是皇帝纵容的结果,他需要清官和贪官替他做不同的事,来满足他不同的需求。这就是皇权专制社会最黑暗的地方,也是历史上老百姓之所以向往侠客清官明君的原因。
如果评价《大明王朝1566》的黄锦?
在《大明王朝》中,有一批太监都个性鲜明。在吕芳之下,还有四个太监都很出彩。
一个是杨金水,在改稻为桑的戏码中分量十足,是个右手腕有心机,又不乏忠诚的厉害人物。一个是冯保,心中有野心,又有忠心,最后成为第二个吕芳。
另外就是陈洪与黄锦。陈洪霸道蛮横,冷血无情,黄锦忠诚耿直,貌似蠢笨,这两人一直在演对手戏。
剧中,嘉靖评价黄锦,叫做笨、直之人。因为蠢笨,所以没有太多花花肠子,知道一心为主;因为耿直,因此有一说一,不会背后使绊子。
黄锦经常与陈洪叫板,但多数时候都是陈洪凌驾于上。若不是嘉靖好几次出手干预,黄锦确实不是陈洪的对手。
不过,陈洪最终落败,并且下场很惨。嘉靖帝曾经点出,陈洪最后应该会死在冯保手上。而黄锦,这因为笨、直,避过了种种祸患,也算是好人有好报。
其实,《大明王朝》最精彩的地方,不在于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是嘉靖帝不论清浊,不论善恶,兼而用之的权力制衡之道。
嘉靖帝将这一套权术玩得很顺溜,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正因为如此,他才能一面炼丹修仙,一面将皇权牢牢掌控在手中。
但是,也正因为嘉靖醉心于权术,老是在玩制衡之道,使得明朝的国力陷入内耗。明朝本身就自闭,贫穷,加上朋党内耗,不衰败简直就没天理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