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是不是受过儒家思想熏陶的人,更容易被奴役?
这种争论对儒家文化到底教了我们什么是一个颠覆。通过这种辩论,我们可以知道,南宋的儒家,他们强调的是个人的需求,儒家的经典成了借鉴。
从朱熹陆九渊以后,儒家思想的“毒害”开始大范围的推广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就是陆九渊朱熹这帮人搞坏了儒家思想,对经典瞎解释,搞什么“四书五经”,什么“四书章句集注”。让后来的学子们曲解了儒家思想的根本含义。
因为从此以后,儒家思想不再是指导个人行为的思想,而成了需要时就拿来用,不需要时就扔一边,需要哪些内容就拿来用,不需要哪些内容就扔一边的尿桶。
比如,他们需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拿来用,他们不需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丢到一边。
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对于儒家的思想,他的内核不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吗?为什么有人理解错了?
对于忠君报国,有的人理解成对于百姓要爱护,对于君主要直言敢谏,有的人就理解成了替君主压迫百姓,有的人就理解成了阿谀奉承君主呢?
并不是这些人不知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他们没有选择而已。就像朱熹这个恶儒一样。古代十万进士,你问他们,什么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十万个有十万个知道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些人里面的大多数没有按照儒家的这一经典教育去做呢?不需要嘛,他们只要伺候好君主,就可以高官厚禄,伺候好百姓,除了一个好名声,有其他的好处吗?
这就是我注六经。宋代以前注解经典,都是训诂,主要在解释单字的意思,到了宋代注释儒家经典,开始出现大量的释义,胡乱解释儒家的句子,歪曲儒家的本意。
除了歪曲儒家的本意,还有知易行难的问题。孔子曾经说过:“言知之易,行之难。”任何思想和文化,你了解它们学习它们很容易,贯彻执行起来很难,逼迫别人去贯彻执行很容易,自己去贯彻执行却很难。儒家思想也不例外。
就说钱谦益吧,他受过的儒家教育不可谓不深,结果到了该他以死报君的时候,他却不能狠下心来逼自己一把。水太凉算什么借口?你知道该怎么做,你信了儒家,就严格去做,你做不到,怪儒家奴化你?
同样是受了儒家的教育,同样到了该忠君报国的时候,看看人家文天祥,看看人家陆秀夫,看看人家方孝孺是怎么贯彻执行的?
所以不要说什么思想文化导致一个人怎么怎么样,还是看一个人怎么去贯彻执行他学习到的文化和思想。
有人说儒家教会了人们奴性思想。我觉得不对啊,是你自己有奴性思想,把它怪罪到儒家头上而已。或者说,你学了儒家思想,却不能贯彻执行,自己变成了一个有奴性的人而已啊。《射雕英雄传》里,黄蓉跟郭靖在太湖泛舟,这时候黄蓉开始教郭靖大道理,教的什么呢?
国有道,不变塞焉,强者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者矫。
郭靖问道:“这两句话是甚么意思?”黄蓉道:“国家政局清明,你做了大官,但不变从前的操守;国家朝政腐败,你宁可杀身成仁,也不肯亏了气节,这才是响当当的好男儿大丈夫。”
这句话出自《中庸》,《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是南宋的朱熹老贼从《礼记》里面截取的。这可是标准的儒家经典。
我就问问,这教人变奴性了吗?非但不是教人变奴性,反而教人有独立的思想和气节。教你杀身成仁的,教你舍身取义的,是你自己苟且偷生,怎么反而怪罪儒家教人奴性了?
我不是儒家的卫道士,可是我很喜欢儒家的思想,他们的思想里有很多积极向上的,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丢弃儒家积极向上的思想,自己变成个奴性思想严重的人,把责任推给儒家,你怎么不怪你自己唾沫自干,自矮三分的劲头,反而怪别人。你怎么不怪你自己执行不力,怕这怕那呢?
像钱谦益这种怕水太凉的货色,就是典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