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历史上的陈玉成?

陈玉成这个人,在清朝将领眼里,是个厉害人物。

清末曾经有人评价陈玉成说:

伪英王陈玉成者,发逆中渠魁也,绰号四眼狗,狡悍饶智略。初破武昌时,年仅十有四,与官军交战疆场十数年,恒俯视诸将帅,不以置齿数。

而且很多跟陈玉成交过手的清军官兵更是把他吹上了天:

故老言英王陈玉成用兵如神,往来飘忽,如健鹰搏空,一瞬千里,敌莫测其所至。其识略实为诸王冠,每临阵横槊马上,纵览山川脉络,举鞭示部将于某所设疑,某所诱故,某所设伏。及胜,卒如其言。或问其故,则亦不能尽道也。倘所谓天授者欤?

这种评价我就觉得过誉了,说什么“诸王之冠”,把石达开和李秀成放在哪里?若论谋略才干,石达开和李秀成才是诸王之冠。更不用说陈玉成在太平天国的威望远远不及李秀成。

金陵被围的时候,洪秀全加封陈玉成英王,让他号令诸王勤王以解南京之围,结果陈玉成振臂一呼,无响应者,没办法洪秀全只好又搬来李秀成。

论谋略才干,陈玉成不如李秀成,但是在太平天国后期,仍然是一人之下。此外李秀成这个人,有气势,有骨气。

陈玉成被俘虏以后,清朝将领胜保派人劝降:

玉成仰天笑曰:“某起匹夫,拜王爵,手提百万军。纵横数千里,乃且为降卤哉?且国之存亡,天也,岂一二人留去所能决哉?”

胜保又亲自去劝降陈玉成,结果:

玉成独昂然入,坚植不拜。胜保叱之,玉成厉声曰:“某生不知拜跪为何事,而乃欲以若所习者污我耶?”胜保复问生平所遇,谁善用兵者,玉成笑曰:“李续宾尚不足当吾鞭之一击,况余子哉?”胜保大惭。

胜保劝降不成,只好把陈玉成槛送京师:

至延津,诏磔死。颜色不变,屹立受刑,肉尽而尸不仆。磔[zhé]刑:古代一种酷刑,把肢体分裂。传说远在夏朝建立之前的虞舜时代已经有了刑法,《左传》中说:"《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不过中国古代始终沿用的所谓"五刑",其发源则还要延到殷商时代。《尚书·吕刑》记载的五刑分别为"墨(黥,刺字)、劓(割鼻)、剕(刖,断足)、宫(阉割),大辟(死刑)。

陈玉成果然是个硬汉子。

陈玉成是被苗沛霖出卖而死,后来陈玉成的旧部有人为陈玉成报仇,将苗沛霖刺杀了。

天京之变以后,洪秀全不信任石达开,石达开带着一部分人离开,他想让李秀成和陈玉成一起走,此时陈玉成李秀成在安庆,陈玉成带着部下准备就跟着走了,临走他去告诉李秀成,被李秀成一番劝说,就没跟着石达开出走。

秀成曰:“吾侪弃乡井,捐生命,以图功业,中道易心,后世其谓我何?吾决不行,君自裁之可也。”玉成曰:“非君言,吾几为所误。”兵止不行。

陈玉成还是比较忠于太平天国的,并非只忠于某个人。

陈玉成十九当大敌,二十四封王。初为检点,善战多能,湖北有三十检点回马枪之号,军强冠诸镇。

陈玉成死后仍然令清军害怕:

逸史氏曰:“贼起金田,所恃以冲锋陷坚者,自萧朝贵外,即推秦日纲、罗大纲、陈玉成为最猖獗,贼中所称三悍酋是也。罗亡于江北,秦亡于东北,逆党中独英贼蹂踏数十城,窜陷十余省,恶积祸盈,卒膏斧钺,枭党艳妻,连头受戮。天之假手以剪灭之者,岂不快哉?三河集之战,李忠武公授命于是役焉,此为上游大局所关,故记之特详。呜呼!英贼之罪巨矣。

清军著名将领李续宾就是死于陈玉成之手。

洪秀全后期大肆封王,其始作俑者乃是陈玉成。陈玉成因为缺粮,便跟其他的太平军将领借粮,那个将领让陈玉成保举他封王才肯答应借粮,于是陈玉成便在洪秀全那里保举,洪秀全没想大肆封王,但是陈玉成是太平诸军里最强大的,没办法,就封了。

秀全本靳王号,以玉成兵最强,不得不如所请,乃封坤书护王。其后表求王号者纷起,胡海隆求封学王,黄文安求封望王,其他大藩列荐,不允则虑生变,王爵遂滥,皆玉成启之。

怎样评价历史上的陈玉成?

世人评价陈玉成,多着重一个“勇”字,而评价李秀成,多侧重于一个“谋”字。其实,二人应该恰恰相反,一句话,OOC了。

下面,小编就选取二破江南大营前这个时间段,看一看陈玉成是如何的足智多谋。陈玉成的足智多谋,不但表现在与清军厮杀的战场,还表现在太平天国的政权内部。

二破江南大营之前,天京十分危急,用李秀成的话说,那是围的象铁桶一般。然而,因为陈玉成正在天京西线与湘军作战,一时无法移动。所以李秀成强请出京,找皖南的杨辅清、刘官芳、黄文金等人帮忙解京围。

李秀成走后,1860年1月31日,以张国梁为首的江南大营破浦口沿江垒卡二十余座。

2月1日,江南大营克江浦,九洑洲,天京再次合围。

2月10日,李秀成部自芜湖到南陵,陈玉成依旧在西线与湘军作战。

2月19日,以湘军收复潜山为终点,陈玉成与湘军作战以失败结束。

2月22日,李秀成至广德,陈玉成西线与湘军作战结束后休整。

2月24日,江南大营克天京寿德洲、七里洲、上关、下关。太平天国天京守将纷纷和清军联系,约为内应。

李秀成自广德率领轻骑入浙江。陈玉成依旧在西线修整。

3月6日,与湘军交战结束后的第16日,陈玉成出现在东线战场,然而,他并未援救岌岌可危的天京,而是来到滁州城外,开始攻打这座城市。当时,滁州是太平天国叛将李昭寿的地盘。

3月7日,李秀成从小道向杭州进发,手下人马估计为6、7千人。

3月11日,李秀成到达杭州武林门。陈玉成继续打李昭寿的滁州。

3月13日。李秀成于杭州城外遍插旗帜,以做疑兵。陈玉成继续打李昭寿的滁州。

3月19日,李秀成依靠一千三百五十人的先锋部队占杭州。陈玉成继续打李昭寿的滁州。

3月23日,江南大营张玉良抵达杭州武林门。陈玉成继续打李昭寿的滁州。

3月24日,李秀成以围魏救赵之计得逞,布疑兵撤离杭州。陈玉成继续打李昭寿的滁州。

4月8日,李秀成在建平主持会议,与会者杨辅清、李世贤、刘官芳、陈坤书、黄文金、吴定彩、李远继、赖文鸿、古隆贤。会议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召开,共商二破江南大营大计。这是一次胜利的大会,成功的大会。会后,各路援军开始作援救天京的动员、准备。陈玉成继续打李昭寿的滁州。

4月10日,建平会议结束,各路人马进援天京。陈玉成继续打李昭寿的滁州。

4月21日,陈玉成撤围滁州,准备进援天京。

4月26日,陈玉成渡过长江。

4月29日,陈玉成出现在天京战场。

5月6日,在各路援军齐心合力的攻打下,江南大营崩溃。

二破江南大营图

看完这个时间表,大家恐怕会有一种不同以往感受吧!

以谋略著称的李秀成,却敢于仅仅带着几千人马就去攻打杭州。在路途中,为保全后路和声东击西,他不得不几次分兵。最后,攻打杭州的先头部队只有一千三百五十人。在做这件事之前,李秀成可是不知道自己能够成功的。杭州这样的大城市,即使杨秀清在世,也从未敢去派人攻打。一句话,李秀成是和部下拎着脑袋去挑战的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说完李秀成,我们再看一看一贯以“勇”字著称的陈玉成。在天京最危难的时刻,他没有敢于带领几万人马开赴天京城外,而是以攻打李昭寿为名在滁州一带观望了46天之久。如果以游戏来比喻二破江南大营,那么解京围是主线,打李昭寿是副本。不打李昭寿,丝毫不影响主线任务。直到知道援军到达天京附近,陈玉成才恰到好处的渡江,以游戏比喻,是不是有种“神补刀”的感觉呢?

在陈玉成的加盟下,各路太平天国援军顺利的完成了二破江南大营的任务。然而,我们应该看到,李秀成是在雪中送炭,而陈玉成则在锦上添花。

行文至此,不知道大家是否会对陈玉成有了新的认识。通常人们心目中的陈玉成勇敢、单纯,仅仅是个将才。但在真正的历史上,他复杂的多,也聪明的多。即使身在太平天国这样复杂的大单位,他依旧能够脱颖而出,除了自身业务能力,即军事才能过硬外,处理上下级及其同事之间的关系,他也是一把好手。

怎样评价历史上的陈玉成?

谢邀。陈玉成是一位非常年轻同时又非常杰出,甚至于可以说是卓越的将领。为何会这么评价陈玉成呢,这其实是有依据的。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国藩,为平定太平天国立下赫赫功勋,一生自视甚高的他却对陈玉成极为赏识,还赞其“威名震天地,是天朝第一个好角色”,甚至还说自汉朝和唐朝以后就没有将领比他更“狡悍”了。

▲曾国藩画像

陈玉成,原名丕成,广西藤县客家人,很早就失去了父母,全靠叔父抚养长大。也许是少年时的经历给了他很多磨练,14岁的陈玉成加入太平天国的童子军后,作战勇猛毫无畏惧,最终被赐名“玉成”,取“玉汝于成”之意。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6岁的陈玉成屡立战功,升任左四军正典圣粮,开始了他备受后世军事家称赞的带兵之路。

▲金田起义油画

西征之时,陈玉成担任攻城前锋,麾下却仅有500余人,其难度之大可见一斑。不过陈玉成毫无惧色,派出300人正面佯攻,亲率200人在侧翼登墙,并趁势大喊“天兵登城”,清兵顿时大乱。攻克武昌后,陈玉成因功升为“殿右十三检点”,开始独当一面。“九江之战”,陈玉成先是三克武昌,后来又夺取德安,连破清兵营垒40座,解庐州之围,奠定了西征胜利的基础。随后他率军夺取镇江,攻破江南大营,并向东直捣滁州。9月,陈玉成率部与李秀成部会合,击溃江北大营。与勇悍的湘军几度交手,陈玉成巧妙利用迂回包抄战术加以围歼,取得“三河大捷”,清军士气大挫。

▲清末湘军旧照

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6月,陈玉成晋封为英王,成为太平天国最杰出的军事将领之一。遗憾的是,最后陈玉成因叛徒出卖不幸被俘,拒绝投降后被处以极刑,年仅26岁。抛开太平天国与清王朝的是非恩怨暂且不论,若是对陈玉成的军事生涯加以研究,就会发现其成就是十分惊人的。陈玉成一生基本未尝败绩,而且打得曾国藩这样的能臣都只能无奈下达“坚壁勿出”的军令,确实当得上名将之称。而且陈玉成的胜利并非出于侥幸或是兵力富足,而是因为他确实经验丰富、策略灵活,治军有方,他独创的“三十检点回马枪”战术,也在实战中大放异彩。

▲太平军士兵所穿军服

除此之外,陈玉成还着鲜明的作战风格。首先是灵活多变,清军将领曾评论“陈逆往往飘忽变动,俱是活着,我军往往为贼牵制,总是滞着。”陈的军队行军速度极快,地点多变,清军即使侥幸截获军情,很快也就失效了,每次太平军总能出现在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所以其作战始终居于主动地位。

其次,陈玉成除了快速作战外,还擅长利用地形和速度打围歼包抄,“三河大捷”就是一次成功案例,解桐城之围时,他也是采用不攻而围让敌自乱的方式取得胜利的。第三则是用兵虚实结合。古语有云“用兵之道,虚之实之”,陈玉成在这点上就做得特别好。西征湖北途中遭遇强阻,他于是留下小股部队正面佯攻,大军则从小路取固始、商城进入湖北,直逼汉阳,使清军大为震惊。

▲英王陈玉成形象

当然,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叫声东击西,这也是陈玉成作战过程中最喜欢运用的战术。毕竟清军人多势众,太平军与之相比不占优势,因此他经常用虚兵把敌军主力分散,然后再逐一击破。“扬州之战”期间,陈玉成数次攻打清军大营未果,于是就派一支部队绕路攻打扬州城,主城告急,清军只能派兵驰援,谁知这时陈玉成又猛攻大营,清军兵分无力,于是败退。

从14岁入伍到26岁就义,12年间陈玉成戎马倥偬,是一位战功卓著的奇将。若不是同僚嫉妒、内奸出卖,他也不至于英年早逝,对于他的去世,曾国藩既是松了一口气,同时也有几分惋惜。但不论历史如何评论功过,陈玉成在军事上取得的成就确实是可圈可点的。

参考文献:

《曾国藩传》《贼情汇纂》

怎样评价历史上的陈玉成?

陈玉成(1837-1862年),原名丕成,广西藤县客家汉人,祖籍广东翁源。太平天国著名的军事家、统帅。幼时失去父母, 14岁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因骁勇善战,被封为英王。咸丰三年(1853年),随军西征,屡有战功。1862年陈玉成在寿州(今安徽)被太平天国叛徒苗沛霖诱骗中计,被解送清营。陈玉成面对敌人,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五月初八,在河南延津县慷慨就义,时年仅26岁。陈玉成可以说是太平天国中后期力挽狂澜的人物,也是晚清时期著名将领。

陈玉成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幼时父母双亡,由祖父母抚养长大。祖父母去世后,跟随叔父生活。陈玉成身材不高,双眼下各有一块微斑,被人戏称为“四眼狗”!喜欢向人学习文化、讨教武艺。金田起义后,因为年龄小,给太平军初期著名战将罗大纲当“近侍”,由于罗大纲经常做先锋,陈玉成就随之经常在一线作战,学到了不少领兵打仗的经验。1853年3月太平军定都天京(江宁,今南京)后,因功被提升为“左四军正典圣粮”(中下等运粮官),主管粮运保障。

同年夏,太平军北伐、西征。17岁的陈玉成被安排在韦志俊(又名韦俊,韦昌辉的弟弟,后变节)部下作战。次年(1854年),太平军攻武昌数月不下,驻守应城的陈玉成奉命增援武昌。陈玉成经汉川、蔡甸由长江进入武昌,6月26日夜,陈玉成亲率5百精壮士兵利用夜色,在各路友军配合支援下,悄悄爬上武昌东部城头。然后大呼:城攻破了,快逃呀!清军不知就里,以为城真的已被攻占,吓得慌忙夺门而逃。陈玉成因功擢升为“殿右三十点检”(四等上级军官)。负责统领、指挥军后十三军和水营前四军。

此前,也就是1854年5月,林绍璋与韦志俊攻湖南,在湘潭为湘军所败,曾国藩趁机反攻。陈玉成奉命增援,他艺高人胆大,亲率18名勇士乔装湘军军士,混入敌营和水师,夜定时分在敌营中放火,点燃湘军战船,烧毁湘军军营数座、大小战船3百余艘。然曾国藩对此不管不顾,继续猛攻林绍璋、韦志俊。太平军无奈,只能节节败退。陈玉成率本部坚决抗击,但大势所趋,没能顶住湘军的进攻。10月14日,武昌又告失陷。接着,曾国藩率水陆大军顺江而下,攻占了江西南昌、九江一带。湖广总督胡霈率兵攻克蕲春、广济等太平军重镇。这年秋,太平军名将石达开从安庆率军来援,稍后在九江大败曾国藩。

秦日纲率西征军此时在田家镇、半壁山一带防御。陈玉成奉命坚守蕲春附近的阵地,重点阻止胡霈东进、牵制湘军东援。11月中下旬,湘军水师来犯,陈玉成率本部水师坚决迎战,击毙湘军悍将白仁虎。然陈玉成毕竟年轻气盛,一口气逆水追击10余里,遭到湘军水师包围,损失船只300余艘。陈玉成哪受得了这个气。次日,又亲自带人潜入敌营,焚毁敌战船一部分。陈玉成坚决抵抗,有力牵制了湘军水师东援。曾国藩也承认:说陈玉成“蕲州(蕲春)贼船不过百余,而牵缀我军不能直攻下游,初四、初五半壁山大战,我水师不能援应,此贼诡计也”。然曾国藩毕竟船多军广,一半与陈玉成对峙,一半极速顺水开往江西。

11月27日,湘军水师为增援“鄱阳湖大战”(又称九江大战),在陆师配合下,涉险强冲半壁山,陈玉成指挥水、陆各种火炮猛烈轰击,虽然给予敌舰很大杀伤,但还是没能阻止住湘军的东向增援!与此同时,陈玉成所部陆师毕竟人数所限,又是连续作战,连吃饭都在战场上轮流进行,睡觉就更是奢望了。然在陈玉成带领下,斗志不减,终于将阵前之敌击溃。秦日纲等部在田家镇、半壁山等作战也是异常艰苦。敌我双方都在反复冲杀,但就是打不破胶着的状态。就在这时,陈玉成率部不顾疲劳、突然从敌侧后杀到,踹掉了清军都司杨名声、副都统魁玉、总兵杨昌驷的数十座军营、帐篷,给予他们守军巨大的杀伤。但此时田家镇已经失守、湘军水师已经东去,半壁山再战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秦日纲、陈玉成撤往广济(今湖北武穴),不久,秦日纲继续东撤,陈玉成部留守继续在大河铺、双城驿一带转战,后奉秦日纲之命退守安徽宿松。

石达开结束了九江湖口大战(鄱阳湖大战),取得大胜,负责统一指挥西征军。1855年2月16日,石达开命秦日纲、陈玉成乘清军沮丧之际西出反攻。陈玉成、秦日纲率部击溃驻守在广济的湖广总督杨霈部清军万余人,连克蕲州、黄州、汉阳等地。杨霈则从武昌逃往德安(今湖北安陆)。陈、秦兵分两路各自作战。4月,陈玉成兵出汉北,连克汉川、应城、德安。陈玉成为了大量消灭敌军,主动放弃德安,继续北上。清湖广总督杨霈则因“坐视不救”罪被清廷免职。陈玉成接着在随州平林、五里墩一带与河南来援的清西安将军扎拉芬部决战,阵中斩杀了扎拉芬。为调动敌军出战,陈玉成又放弃了随州,返回德安。8月,陈玉成与由随州尾随而来的清新任钦差大臣西凌阿部两万余人展开大战,在应山、平林大败西凌阿,招降大批兵将。陈玉成在汉北一带东冲西突、飘忽不定,将清军耍得团团转,有力支援了太平军收复武昌的战斗。后来湖北流传“三十点检回马枪”的民谣,说的就是陈玉成在这段时间的战斗经历。

此时,天京、镇江一带粮道经常受到清军“红单船”袭扰,不久,天京西面重要的屏障芜湖被清军所占,接着皖北重镇庐州(今合肥)失守,清军又在天京东面城外筑建了所谓的“江南大营”,在扬州城郊筑建了“江北大营”。1856年2月,天京急调秦日纲、陈玉成部东援。2月16日,秦日纲部熊步高前往镇江救援,途中被清军拿获。只好再命陈玉成部秘密顺江而下,从镇江东部敌军背后发起攻击;镇江守军吴如孝居中协同;李秀成部从西面敌后发起攻击、并策应秦日纲正面对清江南大营的作战。战斗如同计划一样顺利,陈玉成在成功解了镇江之围后,与李秀成等踏平了清营16座,攻破了清军的“江北大营”,占领了扬州。接着他们西进与秦日纲联手又攻克了清军的“江南大营”。

太平天国“天京事变”后,太平军元气大伤,不少要道、重镇失守,环境、形势恶化。李秀成、陈玉成分别调驻皖南、皖北。此后,太平军主要重担就落在了他们二人的肩上。期间,他们相互支援、相互配合,打了不少胜仗。1856年底,清军猛攻桐城(今属安徽安庆),陈玉成飞马赶到,领兵西上,占领庐江(舒县,今属安徽合肥)、引军界河(今合肥肥西),攻取大关,包抄清军背后、切断了敌军粮道,接着又协助李秀成内外夹击,杀得清军屁滚尿流、狼狈逃窜。

1857年春,陈玉成转战鄂豫皖三角地区一带,后攻占蕲春、黄梅、广济、罗田、英山、麻城、黄安(今湖北红安)等地,打了不少漂亮仗。1857年,陈玉成被封为正掌率,李秀成被封为副掌率(相当于军区正、副司令),总理国事。次年夏,陈玉成、李秀成分任前军主将和后军主将(相当于战区司令)。太平军继1857年底京口(镇江)、瓜州(扬州)失陷后,1858年春,清军又在天京、浦口等地复建“江南、江北大营”。5月,江西九江失守,天京又处于敌军包围状态。8月初,陈玉成、李秀成等各路将领在枞阳(今属安徽铜陵)召开作战会议,部署作战任务。23日,陈玉成率军两万攻克庐州(合肥),直趋滁州,在全椒乌衣镇与李秀成部会师。当时,清军江北大营主帅德兴阿驻营浦口,兵力约1万5千多人,但分散在周边几个地方。26日,陈玉成攻克小店、李秀成攻破陡冈,27日,陈、李联手发起对浦口总攻,击毙副都统裴音保、乌尔恭额,德兴阿逃往扬州,清江北大营再度被踏平。后陈玉成攻六合,李秀成取天长,他们联手又克复了扬州。基本解除了敌人截断天京供应的威胁,初步缓和了天京危机。

咸丰八年(1858年),也就是陈玉成、李秀成再克清江北大营期间,湖广总督官文策军南围安庆、北路攻庐州。湘军统领李续宾帅5千精锐围攻三河镇。陈玉成得报,急忙从江苏率军赶回三河镇南的金牛镇。随后李秀成也率军赶到白石山。李续宾11月5日打算乘雾奇袭金牛镇,企图一鼓而胜。哪知陈玉成早有防备,只是当天雾气太大,敌我难辨:只听战鼓声,不见刀枪鸣。天近午时,大雾散去。李续宾三鼓而竭,陈玉成一鼓作气杀了出来。李秀成闻声赶到,将湘军分割包围,击毙了李续宾,踏破李部军营七座。取得了“三河镇大捷”!官文闻讯急忙撤围而走。湘军此败,元气大伤,一年多都没敢再来进攻!

就在此后不久,太平军滁州守将李昭寿、江浦守将薛之元先后叛变投敌,协助清军占领了浦口,天京江北门户再度洞开。陈玉成、李秀成联手转战六合、滁州、来安、天长、扬州等地。将清军调得团团转,收复了浦口。接着陈玉成接连克复了舒城、桐城等地。1859年4月,陈玉成被封为英王,时年22岁。

这年底,曾国藩养精蓄锐,分四路进攻安徽。陈玉成远在天京,参与指挥二破江南大营的战斗。其余部则在万屯潜山、援太湖与清军相持。1860年1月中旬,陈玉成部将原捻军将领张乐行、龚得树等在安庆地灵港伏击湘军,毙伤1千余人。一个月以后,两军再战罗山冲、小池驿。太平军不支,几十座营垒全部被毁,损失惨重。当陈玉成再破江南大营后,赶回西线,已经无法挽回败局。曾国藩、胡林翼则加紧部署进攻安庆的计划:从1861年8月28日开始,派重兵对安庆采取围而不攻,准备困毙安庆。9月5日凌晨,曾国荃率领的湘军在北城轰塌城墙,蜂拥登城,攻入城内,大肆屠杀。守将叶芸来、平西主将吴定彩及万余守军全部殉难,安庆陷落,太平军“安庆保卫战”失败!陈玉成退守庐州。同治元年(1862年)2月末,清军名将多隆阿与钦差大臣袁甲三合军逼攻庐州,与陈玉成部太平军多次激战,于5月13日占领庐州城。陈玉成仅率余部数千人北走寿州,他的家人全部罹难!洪秀全却在这时候给他来了一个“革黜”的处分!

此前,也就是1862年初,陈玉成感到危机,便给在河南、陕西的部下陈得才、马融和、张乐行、赖文光等去信要他们尽快赶回庐州救援,又连续写信向天京的陈坤书求援,谁知这些信件全部落入清军手中,哪里能等得到援军呢?陈玉成心急如焚,两天后,接到在寿州的苗沛霖密书,要他去寿州。这个苗沛霖原是安徽凤台的一个落第秀才,1854年为抗击农民起义,受当地政府之命督办团练(相当于还乡团),势力得到很大扩张,苗沛霖很快官升道员(俗称道台)。1856年,苗沛霖率军参加与捻军的作战,自认颇有“功绩”,但没有得到他所希望的加官进爵,因此对上级心存不满。1860年举兵反清,兵败后投靠太平军,被洪秀全钦封为“奏王”。后见太平军渐呈颓势,1862年初,他接受清内阁学士、会办军务、后为钦差大臣的胜保诱惑拉拢,暗中降清。(此后苗沛霖又举兵反清,1863年,在安徽蒙城被清军僧格林沁部击败后,为自己的部下所杀。)

陈玉成见太平军在皖北的根据地丧失殆尽,又迟迟不见陕西、河南、天京援兵。正在一筹莫展之际,突然接到驻守寿州的“太平军”苗沛霖密件,让他指挥寿州之兵,暂图大计。陈玉成未辨忠奸,便欣然领兵前往寿州。陈玉成刚到寿州,就被苗沛霖的伏兵所擒获,接着引诱陈玉成投降,被陈玉成严词拒绝。1862年5月21日,苗沛霖将陈玉成押往清钦差大臣胜保的军营。

在胜保的大堂上,陈玉成坚贞不屈,拒不下跪,他毫无惧色,痛斥胜保历次败绩,大骂胜保毫无廉耻。胜保想以荣华富贵诱降,被陈玉成喝斥:“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1862年6月4日,陈玉成在河南延津(今属河南新乡)被凌迟所害,年仅26岁。陈玉成临刑前曾仰天长叹:“太平天国去我一人,江山也便去了一半矣”!

清湖北巡抚胡林翼说太平军:“贼中精锐,只四眼狗一支耳,其他何足虑耶”!曾国藩幕僚赵烈文在《能静居士日记》中说他:“貌甚秀美,绝无杀气”!清赵雨村在《太平天国亲历记·被掳纪略》中说陈玉成:“威名震天地,是天朝第一个好角色”。《清史稿·洪秀全传》说:“玉成凶狠亚杨秀清,而战略尤过之”!出自对手之口,可见陈玉成是多么优秀的太平军青年将领啊!因此,陈玉成被后人称为“在太平天国众多人才之中,被誉为是‘第一个好角色’”!

怎样评价历史上的陈玉成?

提起太平天国的悍将,前期来说,翼王石达开是位令人臣服的名将,他曾打得曾国藩跳水自杀,打得清军闻风丧胆;而后期来说,陈玉成是位不可多得的将才,他力挽狂澜,救太平天国于危难之时,书写一段经典的传奇轶事。

陈玉成原名为陈丕成,他从小就父母双亡,成了孤儿,好在叔父陈承瑢收养了他,陈承瑢加入太平天国起义时,只有十四岁的陈太成也加入了义军的队伍,被编入了“童子军”阵营。

加入太平军后,“陈玉成”才由陈丕成改成了这了这个名字。相传,陈玉成这名字是由洪秀全亲自他起得,取自宋朝哲人张载说过的一句话“富贵福祥,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这支童子军虽然不是太平军的正式军队,但却属于典型的“敢死队”。他们要经受残酷的训练,哪怕是刀山火海也要上。

陈玉成之所以受洪秀全器重,是因为小年纪,还在童子军的他便开始崭露头角。他随军征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也正是因为这样,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陈玉成被提拔为了负责管理军粮的将领。而随后的武昌战役,陈玉成因为战功得已继续提拔,很快升至冬官正丞相。

特别是公元1856年时,太平天国成功击溃了清军的江南以及江北大营,立头功的仍然是小将陈玉成。

太平天国原本正处于兴盛时期,结果一场突如其来的政就改变了一切,这就是震惊天下的 “天京事变”。天京事变的结果,太平天国的“顶梁柱”级牛人东王杨秀清被杀,随后北王韦昌辉因为“屠杀罪”被处死,连秦日纲和陈承瑢也死于非命。五王中仅存的翼王石达开因为不忍受洪秀全猜忌,愤而出走。

这样的变故让太平天国几乎遭到了灭顶之灾。

好在关键时期,痛定思痛的洪秀全大胆起了陈玉成和李秀成这对年轻的双子星座。两人也不负众望,公元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联合作战,在浦口地区将清军击败,一举扭转了连败的颓势。随后,两人又率军取得了“三河大捷”,一度令太平天国出现了“中兴”的良好局面。后来,因为功劳,23岁的陈玉成被封为了英王,成了洪秀全最得力的干将。

然而,当清军围攻安庆时,陈玉成犯了“军事路线”的错误,在患得患失中,安庆被清军攻破,太平天国失去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军事重地。

之后,退回庐州的陈玉成伺机夺回安庆,结果被苗沛霖引诱到了寿州,就这样,陈玉成了阶下囚。

公元1862年,26岁的陈玉成被处以“凌迟”之刑,河南延津西校场玉石关帝庙外成了他的魂断之处。

相传,陈玉成被处极刑前,高喊10个字:“我去了,太平天国难久矣!”然后和石达开一样,在行刑时始终不吭声。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陈玉成临死之言是狂言,甚至连清军都这么认为,毕竟太平天国当时还有忠王李秀成,干王洪仁轩等牛人在,还有十余年的根基所在。

然而,两年后,他说的10个字字字应验,天京被清军攻破,太平天国彻底灭亡。

的确,陈玉成如果没有早死,他和李秀成相互照应,互为犄角,只怕清军要想打败和消灭太平天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惜阴差阳错,陈玉成先是自己犯了错,然后又听信于,以至于过早被擒杀,最终葬送了太平天国的的前景,当真是可悲可叹也。

怎样评价历史上的陈玉成?

时事造英雄,残酷的战争迫使原本善良的百姓变得智勇双全的将领,但同时也是一将成名万骨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