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没有钱,不能动,子女会烦吗?
日子较短,不好说。日子长了,大多数子女都会烦,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就是很好的印证。
人老了没有钱,不能动,是又穷又瘫的老人,子女既需要付出大量的金钱治病,又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照顾。
当然,如果子女很有钱又孝顺,问题不大。只要舍得花钱,雇人伺候,自己有时有晌地关心陪伴就行了。
如果子女并不富裕,甚至也很贫穷,或者老人病得太重,不好伺候,找不到护工伺候,子女请不起护工或请不到护工,就不得不抛下工作,自己照顾老人,难度就大了。
马上就会面临失去工作收入,五险一金,甚至退休待遇及其它,还要负担老人的治疗和生活费用,投入大量心力照顾老人,很快就会陷入经济和生活捉襟见肘的两难窘境。
时间长了,会给子女的生活、工作带来很沉重的的负担,往往就把子女拖垮了。这种情况下想长期尽孝,的确很难,很考验人性,但不等于不能做到。
青青认为,子女对老人的孝顺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从道德或美德层面认为应该孝顺,是最浅表的孝顺。即便如此,还有很多子女做不到。
第二个层次是自己做了父母,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体验到了父母的辛苦,从内心里认为应该有所回报的孝顺,是切肤的孝顺,是浅表孝顺的升级版。
第三个层次,是老人又老又穷又病不能自理,羸弱得就像秋天里随时会飘落的一片树叶时,子女无怨无悔,克服了千难万险,不做任何计较,不和兄弟姐妹攀比,肯于牺牲自己,克服了人类的劣根性,渗透到骨子和灵魂里的孝顺,是真正的孝顺。
属于第一个层次和第二个层次的孝顺,当老人又老又穷又病不能动时,孝顺和耐心会慢慢被时光耗尽,越来越不耐烦,甚至盼着老人早点儿走,大家就都解脱了,是迟早的事。
只有达到第三个层次的的孝顺,才会始终保持耐心,永远不会不耐烦。无论老人多老多穷多病,无论花费怎样的代价,甚至牺牲自己,都希望竭尽所能让老人活着。
我母亲2000年得了脑梗和脑出血,瘫痪了13年走的。母亲生了我们三子一女共五个兄妹,结果三个儿子基本指望不上,对老人的付出很有限,主要靠我们两个女儿。
我女儿高考那两年,妹妹心疼我,主动把母亲接去照顾了两年,其余的那些年母亲都一直跟着我。我单独照顾了母亲十多年。多次手术,无数次住院,常年卧床不能自理,给老人治病花去了差不多一个房子的钱。我原来好好的身体,也累垮了。
母亲刚病的那几年,白天是请了护工的,晚上我来照顾。但没过几年,母亲得了阿尔兹海默症,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越来越难伺候。
喂饭喂水容易呛咳,一顿饭一个小时都喂不完,常年便秘需要戴手套用手掏大便等难题,令护工很头疼。慢慢就请不到肯长期照顾她的护工了。
于是后面几年,我果断辞职,24小时贴身照顾她,陪伴她度过最后的日子。那时喂饭,喂水只有我能喂进去,兄弟和妹妹一喂就呛咳,喂不了。并且老人家严重便秘,大便都是先用开塞露,再揉肚子,然后戴上手套,用手给掏出来,再清洗干净才行。
由于全瘫,每隔一个多小时就要给她翻身。为了避免生褥疮,做好皮肤保健,我要时不时的给她搓身、按摩、活动。怕她闷得慌,只要天气允许,差不多每天我都要拼尽全力,给她抱到轮椅上,推出去见见天日,为此自己得了腰椎间盘突出。
老人家还患有神经性尿频,从早到晚动不动就嚷嚷我要尿尿,所以不知道一天要接多少次尿,有时只有几滴,也要接,接完才能安静一会儿。所以我的生物钟全被打乱了,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现在老人去世快8年了,我的睡眠依然还上没能恢复,晚上总醒,无法睡整觉,熬夜对我的身体伤害很大。照顾一个常年瘫痪的重病老人,需要付出多少,有类似经历的朋友,才会感同身受。
即便如此,我也不希望母亲离开人世。哪怕有一点点可能,我也愿意竭尽所能,付出所有让母亲还能活着,再享点儿福。让兄弟姐妹五个还有个念想,还能叫上一声妈。
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不图任何回报,从心里真正疼爱你的只有父母,即使又老又穷又病不能动,躺在床上还会挂念你冷不冷,饿不饿。所以希望天底下能摆脱人类的劣根性,真正孝顺父母的子女能越来越多。
也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未雨绸缪,规划好自己的晚年。至少要让自己有一份养老金和医保,可以终身依靠,尽量少拖累儿女。
老龄化日益加剧,又老又穷又病的老人养老遇到的难题,以及子女的不堪重负,也是政府需要考虑的社会问题。
为此,青青呼吁国家能出台更多更有效力的的社会保障措施,减轻困难家庭和普通家庭的养老负担。如,适时推出重大疾病实行免费医疗的政策, 该有多好!愿天下所有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人老了没有钱,不能动,子女会烦吗?
俗话说久病无孝子,人老了并不是有没有钱惹子女烦,而是在病痛中脾气古怪不可理喻,两代人本身有一道鸿沟,多多少少有一些意见想法,而越老牌气越大动不动破口大骂,这样子女是受不了的,一般都是把老人送进医院请人护理,有的因为贫穷实在没办法子女才亲自护理,但并不一定有请人护理好。
人都有老的一天,老人最大的财富是无病无痛无疾而终,不给子孙后代添麻烦。
有些没文化的老人总认为子女是老子生的,要你干嘛就干嘛,从小到大强迫子女按自己的老路子走,这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引起矛盾最大的原因。
家贫出孝子只是一种民间传说,是因为没钱走不出去闯世界,才呆在家里孝敬父母,但在内心深处是什么想法,只能说是爱与恨交炽在一起,尽到做子女的责任和义务,也不想让亲朋好友邻居说闲话。
百善孝为先,是中国伦理道德观传统教育方式,在慈父良母面前才能真实的体现出来,大多数尽孝只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的。所以,做长辈为人处世的态度,家庭教育方法,决定百善孝为先的成功和失败。
人老了没有钱,不能动,子女会烦吗?
俗话说:“百日床前无孝子,”老人到老了,行动不便,需要人照顾,一二个月还可以。若是时间长了,手里没有钱,那就要看子女的脸色。
其他的家庭我不了解,我只举我们家的例子。
我们家有兄妹五人,我上面是一个哥哥,下面是三个妹妹。我母亲于2004年5月2日,因突发心梗,永远离开了我们,父亲不会做饭,只好在我们兄妹五人家轮流着过。
2015年3月7日,我父亲因病往院,被查出患有鱼鳞状肿瘤晚期 。刚住进去一个月,兄妹五人还愿意陪护,可是二个月以后,就有人受不了了。那个时候我们五个人都没有退休,只要请假陪护,单位就会扣工资。于是,就有人说:“这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
另外,当老父亲住院到了十月份,他老人家平时攒的积蓄全部花完了 ,为了给父亲继续治病 ,我们五个兄妹只好集资凑钱为父亲看病 ,有些人就开始打退堂鼓了 。以种种借口,不想出钱 。
从这些简单的语言托词中 ,我们不难看出 ,有人已经不耐烦了 。所以,当老人老了,不能动弹了 ,需要子女伺候的时候 ,子女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埋怨情绪 ,虽然嘴上不说 ,但是心里和行为上 ,还是能看出来的。
人老了没有钱,不能动,子女会烦吗?
会烦的,也不会尊重你。人在未老前就要做好准备,买社保,医保,老了也不增加子女的经济负担。
人要面对现实,子女想孝顺你,也无能为力,他们要上班要照顾自己的孩子,在精力上确实夠不到。
老了不要依赖子女,尽量自力更生,锻炼身体,实在不能动時子女也不会不管,但也要体谅他们的苦衷。
人老了没有钱,不能动,子女会烦吗?
我现在还没有多老,有工资,能动,子女都会烦。
丢掉幻想吧……
人老了没有钱,不能动,子女会烦吗?
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又老又无钱又不能动。虽说是子女不应该烦,应尽孝道。但现实生活中子女也有家庭负担。又要照顾无钱不能动的父母,久病床前无孝子,能不烦吗?就是表面不烦,内心也烦。所以,做为父母老人。不管有钱无钱,平日一定注重身体健康。年老不到万不得已。不去麻烦别人,包括自己的子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