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国企职工现在灵活就业,自己交社保档案找不到了,以后退休有影响吗?

问题:以前是国企职工现在灵活就业,自己交社保,档案找不到了,以后退休有影响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会因人而异。你没有说清楚自己的情况,比如你是什么时候参加工作的,你们当地是哪年建立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又是哪年建立个人实帐的,你有没有视同缴费年限,在国企是不是高级技师,是不是特殊工种,有没有知青下乡经历,有没有军人服兵役经历,有没有公派外出学习或培训经历等。如果你有上述情况,没有了人事档案,上述这些就都说不清楚了,你退休时的个人利益就可能受到或大或小的影响。如果你没有上述情况,那么退休时,没有档案的影响就可以忽略。

1、如果你有视同缴费年限,过渡期实际缴费年限

对于在建立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前参加工作的人来说,退休时的工龄=社保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不知你是不是属于这类人。如果是,就涉及到了下面我们要说的话题。

(1)视同缴费年限

你原来是国企职工,企业人员的视同缴费年限指1992-1995年之间当地建立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前的正式的、连续的、有人事档案记载的工龄。你如果参加工作早,属于这类人员,没有人事档案,退休时,视同缴费年限就没了认定的证据,很可能就没法算了。计算基础性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时,就会少算N年的份额。

笔者所在的北京地区发养老金的计发办法如下:

(2)过渡期缴费年限

如果你是1992-1995年当地建立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前参加工作的人,那么退休时,就应该有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是和过渡期缴费年限挂钩的。在部分地区,过渡期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但在有的地区不一样。

比如北京,1992年10月建立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1998年7月1日建立个人实帐,所以北京地区的过渡期缴费年限分为两段,一段是1992年10月前的视同缴费年限,另一段是1992年10月-1998年6月的过渡期实际缴费年限。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时,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缴费指数按1计算,过渡期实际缴费年限按实际缴费指数计算。如果你属于这类人群,没有了人事档案,过渡期的权益也就失去了依据。

2、如果你在国企时是高级技师,或者有高级职称

你没有说自己是在哪个地区,如果是在北京及一部分地区,将来挂靠单位退休,有高级技师资历,或者有高级职称,那么退休后当地的政策是,养老金不能低于当地养老金的平均水平。而高级技师资历,或者有高级职称待遇是要靠人事档案说话的。

3、如果你在国企有特殊工种经历并且从业年限符合国家规定

那么将来你就可以提前5年退休,而且在很多地区还可以享受视同缴费期间的特殊工种工龄折算。

4、如果你有知青下乡经历,有没有军人服兵役经历,有没有公派外出学习或培训经历

按照相关政策,上述年限是可以被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的,退休时计算养老金就有了相关利益。但认定的前提是人事档案。

综上所述,对参加工作早,高级技师,特殊工种,下过乡,当过兵,有公派外出学习或培训经历等人群来说,人事档案还是很重要的。如果题主属于这类人,请想办法补办档案,以免退休时个人利益受损。不过补办档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你是自己弄丢的,可能要跑很多部门,需要清楚的头脑,无比的耐心、坚强的毅力和很好的沟通能力。如果是你原来单位的责任,你要让他们负责补办,不给补办,就要依法维权,首选行政投诉。

本文由“水流云在草青青”原创,欢迎关注。抄袭者请绕行。愿天下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以前是国企职工现在灵活就业,自己交社保档案找不到了,以后退休有影响吗?

谢谢邀请回答|:简单的问题、暂不用“视同缴费“这个词、1、工作时间长短、(某年工作至某年离岗)倘若不清楚直接到区档案馆、必带“身份证件“一查即知(盖红章的)有直接的法律效率!丢档案的确无意!但单位必须证明档案丢失原因!否则要进入法律程序、(有同等案例)赔偿下岗或离岗人员的经济损失!在2OO0年前有些单位要档案、没档没有工龄、因此档案和工龄在国企与个人退休工龄是有密不可分的直接关系、特别是有些企业合并的、你合并我公司、我公司职工可开证明!你合并过来的职工有事找原单位去、我单位不管、所以有时档案搬来转去就这么丢的、等等所以现灵活就业未退休前、务必搞清楚否则要吃大亏的。工龄长缺决定您退休工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