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核弹仅仅是瞄准的阿拉伯国家吗?

以色列,中东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国际社会曾一度想在纷乱的中东推进“中东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MEWMDFZ)和“无核武器区”(NWFZ)。

极为有意思的是,阿拉伯国家竭力推动这两个项目,以色列也异常支持这个项目。然而理念貌似一致的双方却扯了无数年的闲皮。

阿拉伯国家一直认为,以色列应当负责任地放下自己手中的核武器,老老实实签订条约,进行核裁军。

而以色列则认为,只有实现地区和平,才构成签署此类协议的先决条件,否则老子有病才会放下武器!

很显然,问题的复杂程度直接挂钩在中东问题上,以色列人除了科技强军核弹镇国,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好的破题思路。

而阿拉伯国家也很清楚,核武器就是以色列拿来镇压自己的一尊大佛。

可别小看了阿拉伯国家,以色列是一日都不敢放松警惕,他们甚至在埃拉特和梅隆山设置了专门的地震台,唯恐阿拉伯人搞出地下核试验。

如果哪家有捣鼓核技术的眉目了,以色列空军保准会跑过去开刀做手术,伊拉克、叙利亚都吃过这个亏。

很显然,他们的核弹瞄准的就是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始终将之视为对抗阿拉伯敌手的最终保险政策。

以色列的核武器计划从一开始就是冲着阿拉伯人去的。

以色列国父、第一任总理本古里安早在建国不久的1950年代中期,就已经制定出了发展核武器的计划,以确保“以色列国的生存权力”。

本古里安坚信科学技术能拯救以色列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一定可以成为抵御外敌的终极防御,而且只有科学技术才能为人口、资源、规模皆处于劣势的以色列提供质量上的优势。

他将其诠释为“科学可以弥补自然拒绝给我们的东西。”

本古里安任命化学家恩斯特·大卫·伯格曼教授为科学顾问,主持1951-1955年的以色列核发展项目,并秘密寄哪里了以色列原子能委员会。

其中还有西蒙·佩雷斯的一份力,他在50年代充当了以色列与法国之间“特殊关系”的缔造者和维系者。佩雷斯在1959年担任了国防部长,他还获得了诺贝尔奖,担任了以色列总理。

本古里安以后的总理列维·艾希科尔也秉承了同样的拥核理念,他在一次声明中表示:“以色列不会是第一个把核武器引入中东的国家”。

在当时的以色列看来,埃及有可能拥核,叙利亚也有可能拥核,阿拉伯人迟早都会搞到核弹,然后轻易威胁以色列的安全。

那么,以色列人凭什么不弄个对等的反制措施呢?

结果谁也没想到,以色列人的“核假想敌”并没有研发出核弹的本事,这是后话。

尽管某些国家一度接触到核试验,却也遭受了以色列人恶狠狠的空中打击,迟迟无法开花结果。

比如1981年空袭伊拉克奥希拉克反应堆,还有2007年对叙利亚艾其巴核设施的轰炸,都属于以色列对敌手拥核进行的阻止战略。

不过,以色列对自身拥核这件事儿,其实也秉持着一种被称为“核模糊”的政策。

“核模糊”即核武器存在不透明策略,以色列一直在避免公开承认自己拥有核武器,避免因拥核而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

“模糊”并不代表藏着掖着,而是一种可能会形成砝码的状态。

至少在以色列人看来,弹丸之地的自己没啥能力打核战争,他们并不愿意掺和进大国们的核霸权战场中去。

他们需要的是核武器赋予的战略安全感,将自己那原子弹级别的核武器当做抵御阿拉伯世界进攻的尖刺盾牌。

1955年时,以色列方面通过“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理由,与美国签署了核合作协议。

美国人随即为以色列提供了实验用的核反应堆和“和平使用的核技术”。

接着大卫·伯格曼教授在佩雷斯的鼓动下,与美国原子能委员会进行了迫切的技术接洽,但美国方面并不太愿意为以色列提供直接的核武器技术。

于是以色列人将注意力转向了佩雷斯接洽的法国方面(当时的法国其实也没核武器,1960年才研究成功原子弹)。

按照今天以色列人的说法,他们通过常规武器采购、情报共享、核技术合作研究,与法国建立了“牢固的关系”,开始合作研究核反应堆、核武,以及进行专家交流。

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在这场被命名为“苏伊士运河危机”的冲突中,以色列担当了英、法联军的马前卒,共同对埃及发动了军事行动。

尽管埃及被胖揍一顿,但在美、苏的严令干预下,英、法、以三国只能灰溜溜地滚回家。

苏联霸气下场,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三国要么撤,要么承受核打击的风险。

苏联说以色列“不负责任,玩弄本国人民的命运…这将危及以色列作为一个国家的存在……”

美国更直接,爆踩法国,对英国落井下石,对眼巴巴的以色列则是一副公事公办装不认识的态度。

这件事对以色列和法国刺激都非常大,他们认为受到了大国的羞辱,促成了更迫切的核武器研究,法国也加大力度敞开了对以色列的核技术援助。

所以,第二次中东战争,也被看做是以色列、法国发展核武的一个分水岭。其实质是两国期望通过部署核武,为自身博得更高的国际话语权。

实际上,美国军方早就摸到了以色列与法国人的合作,并且一度探查到了他们秘密进行核武器研发的踪迹。

为此美军在1958年派出U-2侦察机,对内格夫沙漠的以军秘密核设施进行了连续的拍照,并且截获到了法国与以色列的钚239交易信息。

然而,艾森豪威尔政府却摆出了玩味的态度,他们坐视情报越叠越高,始终一言不发,直到1960年12月才不咸不淡地要求以色列“作出解释”。

于是本古里安在12月23日公开了一个24兆瓦的反应堆,称其是为“专门为和平而做的设计”,简直敷衍得可以。

不过这时候法国人的核武器已经研制成功了,尽管受到美国的压力,但法国专家和承包商仍然坚持捱到了1965年,为以色列完成了反应堆和不少相关设施的建设。

接着,以色列又找美国购买重水,美国拒绝了。

他们随即转道挪威,玩了一出骚操作。

不知以色列人灌了什么迷魂汤,挪威人将已经卖给英国的重水又强行回购了20吨,然后直接从英国发货到以色列。

英国人觉得“以色列可能要利用重水进行钚239的生产”,但他们也这么坐看重水落到以色列手中。

再后来就一切都水到渠成了,以色列人逐渐制造出了自己的钚原子弹。

不过肯尼迪时代的美国人一改艾森豪威尔时代的暧昧,他们真的跑上门对以色列进行了核查。还查到了以色列核设施内部,但结果是“没有查到任何核武器相关的活动,以及钚处理设施的证据”。

那可不,美国核查员根本不敢进以色列核设施的地下室,只检查的1楼,全程被监视,还不能携带自己的仪器,连控制室都没进去,基本上看的都是模型。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美国人再次获得了情报,称“以色列人急于组装核武器装置,他们估计有3个已经‘几乎可交付’的原子弹。”

也就是因为此事,再度引发了美以之间因核武造成的紧张氛围,而后也因此暴露出“以色列拥有核武器”的情报。

可能是因为美国人有意识地散播,“以色列拥核”的传言很快举世皆知。

这么做的目的只有1个,将以色列拉下水,拉进1968年《核不扩散条约》的群。

而以色列也不是无条件的顺从,他们的条件是:美国积极地保证以色列的安全、美国保证对以色列进行常规武器的长期供应。

在犹太人狡诈的大脑活动中,3颗“模糊的原子弹”轻易就制造了与美国的谈判筹码,他们甚至都没承认自己有原子弹,亦没有表现出投送核弹的能力。

于是,尼克松政府最终与以色列签订了被称为“尼克松-梅厄”协定的秘密条约——以色列发誓不公布和测试其核武器,以及承认自身拥有核武器。美国则停止对以进行核查,并且不强迫以色列加入《核不扩散条约》,亦不限制以色列人的核发展计划。

1973年,美国情报部门再次确定了新的信息——以色列人已经拥有了所有必要的核部件制造能力,并且确信他们至少部署了1个具备核攻击能力的弹道导弹。

好在“赎罪日战争”对以色列进行了一次考验,他们确实遵从了与美国人的协议,并没有拿出核武器吓唬小伙伴。

美国担心以色列如果利用核武器大肆在中东搅动风雨,会引发苏联的不满并导致核武器被扩散到阿拉伯国家。

实际上当时国防部长摩西·达扬已经提议要“展示本国的核能力”,但果尔达·梅厄总理否决了这项提案,因为她“不相信以色列的生存受到威胁,而核武器只能在迫在眉睫的时刻使用。”

1975年CIA的报告称,以色列已经开发了新的核武器并拥有了适合投送它们的飞机和导弹,而且已经拥有了高达10枚核弹的核武库。

他们甚至与南非下达了额外进口600吨铀的订单,引发了一场“黄饼风波”。

有趣的是,后来南非也成为了新的有核国家,美国人认为这件事与以色列的核技术有很大关系。

1979年9月22日,美国的薇拉(Vela)卫星侦测到了南非东海岸数百英里外的两次“核闪”(nukeflash),核爆炸的初始火球“迅速被扩大的冲击波所覆盖”。

10月调查报告出炉,通过技术调查,人们确信当地发生了“低当量的大气核爆炸”。

这件事至今被认为是一桩悬案,人们一般认为是南非拥有核武器的证据,但当年一些美国官员则透露:“以色列应当为此负责,他们有强烈的测试动机。”

到20世纪80年代,还是美国人的情报,称以色列可能已经拥有80-200枚不同类型的核武器。

这已经是相当夸张的数量了,对以色列这样的弹丸小国而言实在太多。

而且,以色列人实际已经通过购买德国潜艇和自研巡航导弹,完成了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这确实有点了不起。

不过,以色列人在经历了70年代的一系列核风波后,似乎已经认准了“核模糊”政策,而且也不愿打破与美国订下的默契。

从这个角度来说,以色列人的核武是“没有放在发射架上”,更没有瞄准谁,甚至都不用承认“我拥有核武器”,可它们确确实实对犹太人的国际政治环境产生了影响。

以色列实际上也并不用将核武器对准阿拉伯人,依靠常规的武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美国的拉偏架,足以让以色列人在中东称王称霸。

被认为最接近“核威慑”的是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因为伊拉克有拿“飞毛腿”对以色列发动化武攻击的可能性,逼急了的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沙米尔如此表示:“所有威胁到我们的人都应该知道,谁敢袭击以色列,谁就会受到‘最严厉’的打击!”

他后面还补了一句:“以色列有非常非常强大的威慑能力……”

显然,萨达姆应该是听得懂的,真要打的话,他那点沙林毒气和炭疽的确玩不过以色列人的核弹。

以色列的核弹仅仅是瞄准的阿拉伯国家吗?

核弹瞄准谁不重要,它的存在才重要。毕竟核弹是用来威慑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