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观看战斗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说说我的一点经历吧,没吃过猪肉,猪跑还是见过的。
(事先注明,我不想贴咱基地的图,就拿感觉差不多的外军图代替吧)
早年跟随某部队生活,我们这边是个那啥导弹部队,旁边几公里外有个驻扎了歼击机的小军用机场。
外人当然是无法接近的,但我们这些打小混熟了的部队子弟,可以轻易进入他们的大门,然后横着穿过一排办公楼和操场,就能找到停机坪。
停机坪外面是个红房子和墙壁,上面还插了碎玻璃和铁丝网,长满青苔,高得很,大概五六米高,下面还有个乒乓球台,根本看不到里面有啥。
另一面是个山,但我们从未走到那边去过。
实际上,尽管一直听人说里面有飞机,有很厉害的喷气式飞机,机头的炮有澡盆大,但我一开始并没有近距离接触到,仅仅只是看到银色的歼击机很低很低地飞过头顶,这很常见。
有时候院子里的阿姨烧饭时还会骂,说这些东西吵得人睡不好午觉,烦心。
起飞见到的并不多,大概是方向不在这边,倒是降落时经常看到,它们会在天空盘旋,时而还排队盘旋,然后一架架地降下去。
飞机低到什么程度呢,能清晰地看到里面的人,能看清楚机身上的数字和下面挂的火箭巢,前头的空速管像刺一样。
歼击机低空飞过头顶的感觉无以言表,浑身都被噪音笼罩,麻酥酥的,它们的声音中带着一股尖啸,来也快去也快,眨眼就不见了。
再寻找时,银色的飞机已经在湛蓝的天空中变得隐隐发蓝,像只白色的鸽子往天空爬升。
因为看得多了,我们一般不会盯着那东西紧看,也就恰好碰上的时候盯一小会儿。
有时候在山上玩,这些银色的大鸟还会从山谷高速掠过去,它们的高度比你还低,能看到光闪闪的机背。
后来,终于有一天被大人带进去看飞机,这才发现那堵围墙后面辽阔得吓人,跑道可以一直连到山底,山上还打了洞库,远远的有排砖房和一个塔台,有雷达天线在空地上静静趴着。
其实我们导弹部队也有雷达车,就藏在山林里,有几年我甚至几乎天天从旁边路过,但没有空军基地这个大。
飞机嘛当然也见到了,离了怕有400米,远远的能看到一堆亮银色的飞机在远处停着。
机场上是有哨兵的,我们不能离得太近,否则会被来人制止。
当时也能看到飞机起飞,但没啥感觉,就看到一只小白虫从跑道一头滑行,然后慢慢升空,还不如近距离看到的歼5骑脸,太没视觉冲击力了。
之后又得到了几次混进去的机会,有次还是跟着大首长进去的,也终于摸到了飞机肚子,也感受了下喷气机的起飞。
当时也就堪堪中二之年,懵懵懂懂,大人唾沫横飞地解释‘这个是千5’,‘那个是千陆’,我都不耐烦听,只问哪个飞机‘狠’。
“那当然是千陆狠嘛……”我得到这样的回答。
在那个没网,查不到资料,没啥书好读的年代里,我一直到高中买了《航空知识》才搞清楚,那些人所谓的“千奇迹”应当是“歼击机”,“歼5”和“歼6”。
正如现代人不理解过去的老干部为什么大多口音里都把美国念成“霉国”,这个“歼”念“千”也是过去的部队特色。
那会儿部队里的人也没法像电视剧或军迷们那样,把一件装备说得头头是道,他们七嘴八舌告诉小孩分辨歼5、歼6的方法是——看屁股,看翅膀,老六是屁股在下面,翅膀是尖的。老五屁股在上面,翅膀是圆的。
之后终于感受了一次喷气机的起飞,当真是轰鸣大作,飞沙走石,能明显感受到巨大的气流和狂风。
飞机屁股后面那块,可以清晰得看到空气都给扭曲了,涌现出热浪和劲爆的气流,以及一些黑烟。
然后在强烈的尖啸声中,飞机越来越快地向前滑行,直到升空远去。那声音宛若奔雷,就像一头充满力气的火车。
据说,如果正好站在这股尾气后面,哪怕十几米也会被吹得满地打滚,爬都爬不起来。
若干年后,在珠海航展上看到了各种新型喷气机的表演,也再次体会到了飞机掠过头顶的感觉,但当年的那股心潮澎湃,却似乎再也找不到了。表演的飞机,也未有当年那种蛮牛一样的凶悍。
怎么说呢,过去的感受就像看到个女汉子在劈砖,而今天航展上的感觉,更似一个浓妆艳抹的女郎在走T台。
近距离观看战斗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没看过,希望有机会去看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