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海豹突击队员执行危险任务时,为何不戴头盔而戴软帽?
这可能是影视剧给人带来的错觉,一些影视画面经常将美军的特种部队演绎成不带头盔,喜欢戴贝雷帽或奔尼帽的形象,给人造成了他们喜欢光着脑壳裸奔的印象。
实际上,选择戴何种设备是特种部队根据任务性质制定的,现代的海豹头盔戴的比谁都勤,各种轻量型头盔的装备也促进了海豹们在更多任务场景中运用它们。
有些人仍然在秉持老理论,认为头盔挡不了子弹,头盔太笨重,头盔在快速环境中不适用,所以装备软帽是必要的。
然而现代头盔的意义并不仅仅是防炮弹,它们也真的能挡子弹,在近些年的评测中,普遍都将头盔的防弹性能设为一大测试标准,战场上也屡屡出现头盔挡下子弹的情况。我们不能再拿老黄历当金科玉律了,有头盔总比没头盔挨枪要好。
换言之,“头盔能不能被子弹打穿”与“头盔在战斗中的防护能力”其实并不是一回事儿,毕竟工地的安全帽也仅仅起到增强防御的作用。
随着信息化作战的增多,头盔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设备搭载平台。人们无法忽视头盔的加成作用。所以,无论是“刺杀本拉登”,还是突袭塔利班,人们总能看到头盔里塞着无线电设备,头盔顶上插着夜视镜和摄像头的特种兵。
海豹突击队是专门性质的特种作战部队,装备的可选择性较高,因此确实可以根据作战要求选择是否携带头盔。
比如伊拉克的战场侦查活动,他们有时便选择了装备阿拉伯式的头巾,或者棒球帽式的便帽。侦查活动没有激烈的战斗,更强调恶劣条件下的运动和舒适感,作战人员也较少,所以不需要戴累赘的头盔。
还有一些涉及到潜泳登陆的作战,想戴头盔都不可能,毕竟海豹是一支海军特种部队嘛。
美军海豹突击队员执行危险任务时,为何不戴头盔而戴软帽?
头盔适用于高强度作战行动中,主要用来挡住流弹、炮弹碎片,或者防止战场其他物件碰撞头部产生伤害,一般头盔并不能抵挡步枪子弹的正面射击。
而特种部队的行动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特种兵小规模野外行动,关键就是要隐蔽接近,到达神兵天降的效果。所以,也就没有流弹、炮弹碎片与坠落物,笨重的头盔效用不大,反而影响到特种兵,特别是狙击手的灵活性。头盔不仅限制了狙击手的视野,还不便于隐蔽,硕大的头盔很容易被对手发现,戴着笨重头盔保持固定姿势狙击等待更是一件难以忍受的差事。特种兵深入敌后行动,携带装备越少越好。侦察渗透行动中,笨重的头盔会让士兵颈部承受更大载荷,消耗大量体力,轻便的软帽更受士兵的喜欢。
俄罗斯特种兵K6-3型防弹头盔可以抵挡子弹,但脖子得过硬
当然,也不是所有行动都不带头盔,再怎么说,头盔也是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戴不戴头盔,这个权力基本交给了特种分队指挥员,由他们根据任务特点决定携带的作战装具。事实上,随着数字化水平的提高,头盔不仅仅是防护装置了,逐步成了通讯设备、夜视仪等设备的安装平台。在大部分行动中,头盔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如三角洲部队的轻便高切头盔,特种部队的头盔正向轻便化的方向发展。
美军装备的三孔与四孔高切轻便头盔
美军海豹突击队员执行危险任务时,为何不戴头盔而戴软帽?
实际作战的很多时候,士兵自身是能选择装具的,而像海豹突击队这样的精锐部队更是如此,其甚至可以自行选择所用的武器,而普通的陆军部队只能使用标准的制式步枪等武器。至于题目中所说的海豹突击队戴头盔还是帽子,其实现实中两者皆有,不过主要是根据作战情况选择的。
头盔虽然防护性好,但是重量较大,长时间戴在头上并不是很舒适,尤其是在沙漠等炎热地区,戴上头盔再加上作战时的大量运动,穿戴体验更是极为难受。所以很多士兵在实战时会选择带上头盔和帽子,在行军、巡视等非交火任务时戴上轻便舒适的帽子,在即将交战时换上能提供防护的头盔。
而像海豹突击队,三角洲这样的特种部队也是如此。特种部队作战时往往是秘密潜入,悄无声息的完成任务,很少会出现正面与敌军交战的情况,所以在这样的作战需求下,特种部队更强调轻便性而不是防护性。比如越南战争中,美军海豹突击队主要就是使用奔尼帽或者干脆什么都不戴,在伊拉克。阿富汗等战场上,执行任务的美军特种兵也很喜欢戴舒适的奔尼帽。
而在90年代三角洲等特种部队还用过一种轻薄的protec滑板盔,这种头盔没有太强的防护性,其作用仅限于机降作战时防止撞到头部等。此外,美军特种部队也比较喜欢使用棒球帽,其戴起来同样也比较舒适,也是在基地训练等情况下美特种部队较为喜欢的一种帽子款式。
不过伴随着装备水平的提高,美军特种部队的头部装备也有所进步。美军研发的Martime、FAST等高切特战头盔,就是为特种作战量身定做的,其防护性够用,而且重量要比常规的ECH、MICH等头盔轻,还能够有效将夜视仪、识别灯、记录仪、战术耳机等装备整合到头盔上,所以如今美军特种部队在实际作战时,已经较为常用这些特战头盔了。
美军海豹突击队员执行危险任务时,为何不戴头盔而戴软帽?
有关美军任务中不戴头盔而选择软帽的这一现象广泛出现在各大影视剧或者报道中,是美国人采购不起?还是质量不行?显然这些理由都不够充分。
这只是一个个例,而非所有的作战行动都是如此。
首先,出现这以独特现象的所有载体都有一个独特背景,就是美军在中东地区作战。这是中东地区荒漠气候直接导致的一种独特现象,中东地区气候具有干燥少雨、日照强烈、冷热剧变以及风大沙多特点;尤其是多风沙天气,这会软帽或者纱巾更适合恶劣的自然环境,有利于遮蔽风沙以及酷日暴晒,减少身体水分流失,最大限度地降低气候对作战行动的影响,尤其是对人生理上的影响。
其次,交战距离限制,头部防护需求不高。头盔虽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但在荒漠、山地作战环境中,依据美军经验,双方交战距离一般在300米以上,为此北约恢复使用7.62mm枪械取代小口径枪械;在300m以上的交战距离上,子弹命中头部的概率大幅度降低,头盔的作用也降低了很多,需求没有其他作战环境那么大,用透气性能更佳的软帽、纱巾更有利于战斗力发挥。
还有,头盔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强大。头盔本身并不具备防弹功能,此防弹非彼防弹,还没有一款头盔能够直接应对子弹的冲击,头盔的作用在于降低各类弹片、流弹等对头部的杀伤,简单点可以直接理解为,主要用于防弹片杀伤,而非防御子弹杀伤;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比如我国04式防弹背心,冠名为防弹背心,实质主要用于防御弹片杀伤,这是同样的道理。
此外,任务性质决定装备选择。在中东地区使用软帽或纱巾还能起到一定的伪装作用,毕竟那种鱼龙混杂的环境中有各种势力存在,总比直接顶着美国特种部队专用的头盔要好得多,这对于敌后行动的特种部队尤为重要;还有在丛林、潜水作战中,也是很难看到穿戴头盔作战的特种部队。
因此,有关使用软帽或者纱巾代替头盔反而是一种应地适宜的明智选择,任何情况下保证战斗力发挥才是最重要的;有人见过塔利班武装戴头盔作战的吗?所以这并非只有美国一家如此,在中东、非洲这种现象见怪不怪。
美军海豹突击队员执行危险任务时,为何不戴头盔而戴软帽?
看了几个回答都是瞎扯淡,不懂装懂。
戴什么帽子战场环境决定的,一般城市巷战戴头盔,因为巷战产生跳弹几率较大,头盔主要就是防跳弹和破片手榴弹的。正面刚再牛逼的头盔也挡不住步枪子弹,即使挡住了你确定你的脖子能顶住上千焦耳的动能?
丛林作战戴软帽(奔尼帽)可以防止丛林中的蚊虫雨水等落入衣领,戴头盔在丛林行进时树枝碰到头盔容易发出声响暴露目标,丛林战交火子弹击中树干要么嵌入要么击穿,所以一般不会有跳弹,子弹直接击中头盔的话你也活不成,丛林战戴头盔除了影响作战并没有什么卵用,所以一般城市巷战戴头盔丛林战戴奔尼帽。
这个大家可以从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中观察观察看我说的对不对,不要从国内军事题材电影中去观察,因为他们的专业水准还没达到这个地步,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勇者行动》里面有丛林战和巷战,很明显的对比。
美军海豹突击队员执行危险任务时,为何不戴头盔而戴软帽?
最重要的原因是头盔的作用是用来防炮弹破片以及远距离发射的流弹的,对近距离子弹几乎没有防护能力。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头盔是美国的ACH战术头盔,不仅仅用凯夫拉纤维制作,而且还在里面安装了各种传感器,但是其使用说明书上明确写着,防止士兵死于爆炸物、炮弹破片,并非抵御枪击。
当近距离一颗子弹击穿头盔前,人就已经死掉了,子弹命中头盔后头盔会受到极大能量的冲击,看似坚硬的头盔也会产生变形,这个形变可以直接压碎颅骨,进而使大脑内部出血足以引起人的死亡。至于穿透头盔的那枚子弹也仅仅是事后补刀了。
再有,如果是大威力步枪射中头盔,头盔可以直接拉断脖子,这时候穿透和不穿透没有太大区别了。
而特种兵执行的大部分都是侦查、渗透、破坏等特殊任务,这种任务通常双方作战人员都是以步兵轻武器在相对极近的距离进行交战,在这样的作战条件下,头盔对枪弹的防护能力极其有限,所以想佩戴头盔防护子弹射击那是不可能的。
第二个原因,头盔相对于其他软质帽子相比相对笨重,不便于行动佩戴头盔,对特种兵做攀登、快速运动等战术动作有影响
佩戴头盔,不便于使用单兵通信器材、头戴式单兵夜视器材,以及防毒面具等特种器材
佩戴头盔,不论是钢盔还是复合材料的头盔,都属于硬质盔,在隐蔽运动时容易发出声响而暴露目标
在特定环境下,不能佩戴头盔比如从潜艇鱼雷管中出发,从水下渗透进入敌占区。
最后小油瓶想说美国特种部队一般都有详尽的情报支持、完备的支援下才出击,特种兵会完全掌握交战权和战场主动权,当特种兵需要头盔报名的时候就意味着任务已经失败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