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出故障,飞行员轻易不会选择跳伞,是什么原因?
出故障当然不会轻易跳伞,情况分大小,故障有种类,如果一见不对劲就放弃飞机搞个弹射,那这飞行员也当到头了。
飞机是复杂精密的工业产品,免不了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甚至毛病比我们开了快十年的私家车都多,而且同样是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
战机绝大多数事故都出在起飞和降落阶段,这种时刻离地高度小,反应时间少,往往一瞬间悲剧就酿成了。
真正飞行到高空,因为存在充裕的反应时间,飞行员往往能良好的处理掉问题。比如发动机停车,这算问题又不算问题,遇见这档子事儿确实很危险,但飞行员的训练科目中就有发动机启停项目,练熟了且不遭遇特殊情况的话,都能在飞行中解决掉这个问题。
而且喷气机弹射跳伞并不好受,也不一定安全,同样可以造成严重的伤亡。
还有上图那个著名的案例,1983年以色列空军一架F-15和一架A-4攻击机在训练中相撞,A-4攻击机撞碎后爆炸,飞行员通过自动弹射逃过一劫。
而F-15的飞行员则被炸懵了,他们看到了天上的火球,还看到了浓稠的燃油从机体上喷溅出去,战机像失控的飞碟般甩出个大螺旋。
当时后座教官要求弹射跳伞,但飞行员却大喊“请等一下!”并飞快地开始控制战机姿态,然后,他成功了。
这架F-15的仪表没有任何失灵迹象,连个告警灯都没有闪烁,再加上油雾遮挡和紧张,这让前座的学员误以为飞机没有大问题,他在减速控制无果后,又开始加力飞行并稳住了战机。
当他以481.5kmh的时速成功降落到地面才发现,这架F-15已经没了半拉子翅膀,他飞的是一架“残机”,这简直就是奇迹中的奇迹。
当然,主要的原因是他选对了做法,F-15的“力大飞砖”让半拉子机体仍然维持了升力,地面的紧急阻拦索也让其如舰载机般减速,飞机停下来的时候甚至离紧急阻拦网还有10米远。
无独有偶,美军亚伯拉罕·林肯号航空母舰(CVN-72)起飞的两架F-14“雄猫”战机,于1991年6月29日在南中国海上空相撞。其中编号201的战机坠海,205号则挺着残缺的机翼跑到了新加坡机场成功降落。
美国海军的飞行员向来以艺高人胆大著称,各种危险动作不断,可能这个飞行员觉得自己还能抢救一下,也不想坠入茫茫大海,所以硬是使出浑身解数飞到了机场。
据说让他飞新加坡是舰队方面的意思,航母不敢让它降落在甲板上,怕它坠毁造成更大的损伤,飞行员又坚持不跳伞,非要挺到降落。
美军138战斗机联队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2015年两架F-16从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国民警卫队基地起飞,一架是教官机,一架是学员机,结果两机在模拟训练中相撞。
教官的战机坠毁在堪萨斯州莫林市东北3英里处的牧场里,他弹射逃生,砸在离飞机残骸18米多点的地方,脚踝扭伤,颈部和上背部挫伤。
学员机没有直接坠毁,但机翼有1.5米左右被直接切断,余下也破碎不堪,这个愣头青硬是把飞机控制了回来。
美国空军当时也是心大,他们指挥这个学员飞往一处空旷地上空兜圈圈,学员紧张得要死,但没到坠机时刻他也没敢擅自跳伞。
不久空军的另一架F-16来到现场(它当时是假想敌目标,教官与学员是主僚机搭配),它在近距离观察了学员的战机后,给出了“确定他能飞回俄克拉荷马”的评估,学员这才得以冒着冷汗返航降落。
事后空军还给出个损失报告,称政府财产损失为2250万美元,私人财产没有受到重大损害。
当然还有我军的飞行员也得说一说,解放军的飞行员则无愧于人民英雄这个称号。
早年由于国家困难,飞机被当成极重要的高级装备,因此许多飞行员往往舍不得因为故障就弹射起飞,他们总会留下抢救到最后一刻,哪怕将飞机硬迫降到地面,因此诞生了不少英雄的悲歌。
有些飞行员,飞机发生故障时他们本可以从容弹射,却因为地面是城市、是人民群众,他们不愿无责任地抛掉飞机逃生,多次放弃弹射,毅然驾驶战机冲向无人地带,壮烈牺牲。
还有些新机型的试飞员,他们希望能为国家保留下珍贵的故障数据,奋不顾身地带着故障战机着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正是我们人民空军强大的理由。他们心中有信念,胸中有情操,牢记使命不忘初心,这样的军队不强大,还有什么会更强大?
战斗机出故障,飞行员轻易不会选择跳伞,是什么原因?
原因其实很简单,不到万不得已,你会选择跳车吗?就算跳车,是不是也要选择个地方?飞机也一样,因为跳伞也有很大的风险,就算跳伞也对飞机的姿态,高度速度,都有一定要求,跳出去行,能不能活着就是另一回事了。还有一点,飞行员对飞机也是有一定感情的,不到万不得已也不会随便就给他扔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