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95式班用机枪和美军的M249对射,是不是完全不占上风?
仅以装备论,M249在制造质量、持续火力、机件耐受上肯定强于95式班机。
但战场对射,各种外在因素影响很大,比如射击的环境,有没有掩体,机枪手的技术和心理素质,都有可能影响到对射结果,何况M249的精度不见得有95班高。
比如一方依托碉堡或制高点射击,一方在空旷地或低洼地对着阳光方向仰射,无论如何结果都是条件有利的一方更容易获胜,枪械因素反倒不重要。
实际上中美双方的班组作战思路有很大差异,这造就了不同风格和需求的班用轻机枪。
美国更强调火力持续性,要求压制能力出众,能快速形成对敌的火力优势,辅助其它武器完成稳定的作战。
他们的作战等级依赖性很高,信息化的传导速度也很快,所以往往是一旦搞不定,那就拖延时间,立马换上更高等级的增援。
M249不行,那M240就来了,M240不行?那M2HB就来了。M2HB也不行?那提着M134的“小鸟”就来了,小鸟也不行?那就眼镜蛇、阿帕奇、A-10……
解放军的风格不一样,美军打的是纯重装路线,而解放军则还带有许多灵活的轻步兵思维。
比如穿插、渗透,今天虽然变成机械化的穿插了,但原理还是一样的,并且随着信息化和合成化水平的提高,这方面的技术又上了好几个档次。
所以,解放军更追求灵活性,拿着轻机枪啪啪啪啪啪连打200枪?做梦呢!最多一个弹鼓打完人就跑了,有的十几枪就换地方。
穿插的要旨是什么呢?在穿插到位前,要尽量避免战斗,但又要维持突击能力,还得在穿插到位时迅速凝聚起来,所以解放军对轻机枪要求是真不高,能形成一定程度的支援射击即可。
其实苏军的理念与我们也差不多,苏联根据战争年代的经验,认为一挺轻机枪顶多在原地打个40-70发了不得了,甚至生存时间都不到一块弹盘。打仗又不是玩塔防,谁会给你机会原地啪200发不挪窝?
所以,两种轻机枪实际代表了两种军事思维,根本不应该单独拿出来比较性能。军队永远是够用就好。
否则你让解放军扛M249看看?M249空枪重量7.5公斤,总重10.02公斤,95班机才不到4公斤。美军这东西加上弹药扛着简直活受罪,保准玩不了多久就一脚给踹山沟里去了。
连88通都不受待见,傻大黑粗的M249能讨到好?其实就连美军也不算很待见M249,有大事儿一般都喊M60和M240来干活。
解放军有这功夫多带个火箭筒不好么?狙击榴也才12公斤,至于为了个轻机枪火力牺牲十几公斤吗?没准等以后外骨骼再发展几年,单兵可以提着70多公斤的02高射机枪满山跑了。
真怒了,像前阵子班公湖边那样,人手一支95班,还怕镇不住邪?再说这年头谁陪你玩轻武器战争?阿亚战争都让咱鄙视了。
当然,放到美军眼里一样也可以倒喷解放军,前面已经说了,这纯粹是不同的战术思想导致,画风不同分歧是一定的,完全没必要让装备背锅,更不要随意说什么谁打的赢谁,否则你说油画和水彩谁高级?
不过,咱不是还有菜地机枪吗?真心懒得看什么米尼米。让美帝见鬼去吧,只会站桩打怪的笨蛋是没有前途的。
让95式班用机枪和美军的M249对射,是不是完全不占上风?
这个为老梁来回答。
九五式班用机枪?不得不说这就是一倒霉孩子,天生的招黑体质,见天的被人黑,漆黑程度都快超过黑叔叔了,至少黑叔叔笑一笑还能露出一口大白牙,九五式班用机枪这都不带有白点的了。
说了这么一段,估计有小伙伴又要说了:“别扯这没用的,你到是说这俩机枪对射到底是占便宜?”
占便宜?今天咱也不从上面弹鼓啦,弹链啦,机枪重啦,轻啦,枪管换的快啦,还是不快了的和大家伙扯皮,那没劲,毕竟多少年了,一说这俩机枪,小编们就喜欢围绕这几个点说事,确实够烦人的。
那么咱从那个角度来说这事呢?
咱就从九五班用机枪,先被黑,后被捧,接着又被黑的这么个过程来和大家伙说这事吧!顺道把大家伙说的那几个糟点给您捋上一捋。
第一次被黑咋说呢?您也别说九五班用机枪了,他就是九五步枪,整个九五枪族都是招黑体质。
什么高基线啦,什么卧射高啦,什么冒黑烟啦。
那么说到九五班用机枪的时候,这哥们只能蹲在墙脚旮旯里头,一边哭鼻子一边画圈圈了。
因为他被黑的最大的糟点就是,你丫一个突击步枪不好好的干自己的活,偏要整一个弹鼓,换一个重型枪管,冒充什么机枪。
机枪你好歹带个弹链啊,说好的机枪必须是持续火力,你这是玩那一出呢?
所以直接就给了九五式班用机枪,俩个字的评语——垃圾!
那么在这里,小编不得不给咱九五班用机枪,撑一下场子。那必须的,毕竟是自己家里生的娃不是?
首先弹鼓,确实糟点有点多,结构复杂,这弹鼓皮薄,在战场上这么磕一下碰一下的,这就会有卡弹的风险。
过去苏联老大哥造的波波沙,虽然是一款二战名枪,但他这弹鼓也是备受指责。
后来咱在朝鲜战场上,接收过一批装弹鼓的波波沙,也感觉到这问题多多,后来咱仿制的波波沙,也就是五零式冲锋枪,不就给他改成了三十五发弹匣了吗?
这也说明弹鼓确实不合适。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咱都吃过这亏了,咋就还上这当呢?再说一个弹鼓你才七十五发子弹,弹链呢?少了一百发,多了二百发,你这不来劲吗?”
用弹鼓咱就有用弹鼓的考虑,首先弹鼓比弹链要轻,毕竟一个一百发,一个是七十五发。那么在战场上班用机枪的特点是跟着大家伙冲锋用的,你这太重了,加上弹链忒长,灵活度就不够。
所以咱就采用了弹鼓,至于说弹鼓卡壳故障率高的问题。
现在一个是技术有所进步,有些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就算是解决不了,你不使用的话,就印证不了到底咱的技术成不成。而且在实践中,咱的技术才能根据需求加以改进,或者说直接被否定真心不行,这也是有可能的。
“说了这么多,小编你这说的貌似是一堆废话!”估计这是大家伙的印象。
但咱要说的,枪这东西,咱必须走自己的路子,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调子,这调子好定吗?不好定,你必须在实践在反反复复的去论证,我们的自己的体型,我们自己的力量,我们自己的使用习惯,再加上我们现有的技术。
把这些东西揉搓到一块,咱才能走通自己的路子,有了可以学习的路子,以后就咋也好说了。
这就和造航母一样,开头咱会吗?不会,完全拿人家的壳,靠模仿造起来的,当咱造出来了,步子基调咱就可以调试,第二艘航母样子像,但有些东西和辽宁舰就不一样了,当咱第三艘航母虽然还有辽宁舰的影子,但已经摆脱了他固定的思路,接着再出来,那就是自己的路子了。
这叫什么?这叫中国特色,没有中国特色的路子,别人咋走你咋走,最终还是跟着别人的屁股后头走路,栽沟里去了,也不会知道是个啥原因的。
弹鼓好不好?小编可以很肯定的回答,到目前为止,他没有表现出咱希望的那样,至少结构复杂,容易卡壳这两点虽然比以前要好,但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那么咱只有在解决问题中,弄死他,再不济咱也拉根弹链,不就是改动一下的事吗?这就不是个问题。
至于枪管换成重型枪管的事。
咱首先要零件通用,还要轻,显然原来的步枪换一根重型枪管的话,他要是能达到要求,您何乐而不为呢?
为嘛偏要计较他换枪管的快慢程度呢?
其实咱不说九五式班用机枪,整个九五枪族何尝不是咱的一次大胆尝试。
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尝试,大家伙又开始讨论了一款新式步枪要替代这九五啦,多年的实践要出果子了。
好了,这是咱九五班用机枪第一次出现在大家伙眼皮子底下,基本上就是吐槽。
这里头一个是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在里头,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实践实践的,路子就走顺了。
虽然小编也认为东西不咋样,但走自己的路子非常好,值得咱力挺,而且咱也不是那种没事扛着枪到别人家捣蛋的人,守着咱一亩三分地过日子的,枪用的机会不多,所以咱还是有时间给咱家军工改正的。
接下来就是夸奖了。为嘛呢?因为作为经常性对外发动战争的美国人,路子也要变了。
他们居然也把突击步枪换了一根枪管,给他们美国大兵使唤上了,美其名曰M27 IAR.
美国人给他们的这支机枪找的理由是,机枪手已经不是二战那会爬地上搞突突突的了,必须跟着步兵,不断的换地方,要讲究个机动性。
你一个用弹链的家伙,那太费劲了,又大又沉的,黑叔叔跑多了也扛不住。
而且这M27IAR说道本质上其实就是M27突击步枪,换了一根重型枪管而已。
那么弄这机枪的机枪手,稍微培训一下,这扛着东西就能上战场了,省下好大一块训练经费,不香吗?
再加上,你抱着这么个和突击步枪长的差不都的机枪,敌人他也分不清那是机枪不是?这就免遭变成重点目标被重点照顾的风险。
你说子弹少了,用弹匣供弹,给出的优点是可靠性上去了,重量还轻了,再说机枪不是可劲突突的用,而是点射,长短点射的使用,用不着那么多的子弹。
好家伙,美国人的画风这么一转,咱回头一瞅,哎!咱家的九五式班用机枪不就是美国人现在要换的机枪类型吗?
于是,这就开始夸咱九五班用机枪了。其实完全不用,咱走自己的路子就完事,他美国人爱咋折腾,咋折腾。
所以啊,枪变了吗?没有,九五班用机枪还是那支九五班用机枪,但话锋变了。
后来又传出消息,其实是美国四等马润,受不了手里的家伙,什么M4,M16的有些老的快要掉牙了,连个全自动都没有,他们想换。
可陆军这块是国会老爷们的儿子,而这四等马润是国会的干儿子,这里外里四等马润想换,换不了,于是就出了这么个馊主意,他们想给自己手上的突击步枪换成M27,就弄出了前面的事情。
于是!啊!又变了!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还是那句话,咱走自己的路子,理论上的东西,你就是加上一个世纪,这都不如摊开了装备下去,用实践去证明这理论到底可不可靠,有了经验,在以后的开发当中,咱就知道那条路合适咱,那条路不合适咱。
最后再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咱家的九五式班用机枪比那机枪咋样?
对射的话,咱家机枪至少灵活性比他好,战争中重来不是蹲在哪里死扛,打仗要打活的。
所以小编觉得,在机动中,冲锋中,九五班用机枪比M249要好很多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让95式班用机枪和美军的M249对射,是不是完全不占上风?
m249的200发弹链很爽是吗?实际弹链可能会断啊,因此在调查中只有20%的机枪手使用200发弹链,而100发弹链更可靠一些。
好吧至少比95班机的75发多点儿?可是95班机不带弹鼓基本就是步枪,大菠萝不带弹箱也要带着拨弹机构啊,满弹比95班机将近重一倍了吧,就算黑蜀黍也吃不消啊。先跑个5km再看谁能端平对正?
轻机枪火力猛,总比不过马克沁吧?抗日战争的经验,日本人的掷弹筒对固定机枪阵地一打一个准。以现在的步兵装备,轻机枪有多少机会原地打完一个弹链?跑和打哪个重要,还不好说,但是死人就算抱个原子弹也没啥用处了。
说到弹链,m249的可散弹链基本没有可能战场拼装,必须由后勤以弹链形式运到前线。尽管和步枪弹药相同,实际上机枪几乎不可能使用步枪弹药。而95的弹鼓可以用零散弹药,或者先上个弹匣应个急。
又说到弹匣,95轻机与步枪就是弹匣弹鼓区别明显,在远距离是很难区分机枪手和步枪手的。至于m249,相信再菜的军迷都有信心与步枪区分开吧。大块头的机枪手,配个老远就能分清楚的大块头机枪,集火目标心里都有数了吧。
附上一段美军对m249的调查,黑向,优点略:17%的m249使用者对其重量不满意。而使用者同时也表示m249更多时候是原地给队友提供掩护而不是伴随进攻,所以梦想端着大菠萝满地图跑的要多注意健身了。
在可靠性方面。70%的m249使用者表示对维护性最不满意,包括小部件损坏和腐蚀问题。耐风沙性能也一般,不及时清洁就卡壳。总体上,只有64%的美军表示对手中的m249有信心。
另外说下精度问题。m259的点射精度好像是12个moa,相当于400米处子弹会落入1.33米直径的圆中。
狙击手先打谁?
狙击手先打谁?
端住了别动,敌人下一分钟出现,也许下一小时。
班首长觉得枪太轻,怕捡到m249端不动。
与很多人的误解相反,步兵的大部分时间,不是射击而是走路。演员喜欢200发的大硬弹盒,战士喜欢100发的小软弹包。
m249某年被评为最不可靠步兵武器的事情,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让95式班用机枪和美军的M249对射,是不是完全不占上风?
95班机跟M249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跟M249对应的是88通机95班用机枪实际上相当于把95步枪加上两脚架,使用重型冷锻枪管。而他最大的槽点就是,战斗时无法快速更换枪管,连续射击导致枪过热后只能等他自然冷却,火力连续性是个问题。这一点可以说是相当的反时代,要知道即使是二战时捷克造ZB26都可以快速更换枪管,为此国外军迷也无法理解,归纳为我军长期未实战过,相关经验缺乏。
实际上95班机这种设计就是基于实战经验,只不过这个实战经验是80年代对越反击战时的经验。那时候我军机枪手连续开火后,经常会被越军狙击手点掉,所以要求轻机枪高度灵活,打一梭就换地方,追求火力连续性无意义。
而美军的M249则是属于通用机枪,使用弹链供弹,可快速更换枪管,通过短时间内快速更换枪管从而避免枪管过热,确保火力连续性。跟95班机比起来,M249不仅射速更快,可以达到1000发/分钟,更重要的是火力持续性。两者打起来好比二战时美军的BAR轻机枪碰上德军的MG42通用机枪,毫无疑问,95班机这边要被碾压。
M249真正对手的应该是88式通用机枪,M249枪重7.42公斤,88式通用机枪两脚架模式重7.68公斤,这两个才是同一级别的对手。我军在步兵编制上受前苏联影响很深,前苏联当年是步兵连下设机枪排,装备PKM通用机枪,步兵班配RPK班用机枪,作战时PKM通用机枪作为支援,下发到步兵班投入战斗。跟美军以及二战德军的直接拿通用机枪当做班用机枪来用有很大不同。跟美军不同,中国与前苏联的通用机枪发射的子弹与步兵班并不通用,88式通用机枪用双基球发射药和重型弹头,射程和威力都更大,所以如果M249碰上88通用机枪的话,那也肯定要被单方面碾压。
但是这种架构模式对我们现在情况来说问题很大啊,作为班用武器,子弹不通用肯定不行。作为下发的支援武器,12.7mm的89重机连三脚架也就25公斤。12.7mm子弹威力不是5.8mm重弹可以比的,即使89重机有点飘,但步兵肯定更喜欢这种大威力机枪。这就导致88通用机枪有点不上不下,总产量不高。
实际上,95班机有点像美国海军陆战队的M27 IAR(重枪管版M27突击步枪),美国海军陆战队把原步兵班下属的三挺M249通用机枪中的一挺,换成两个M27 IAR作为补充。美海军陆战队的M27 IAR
让95式班用机枪和美军的M249对射,是不是完全不占上风?
95式班用机枪,全枪长0.85米,空枪重3.95公斤,发射DBP87式5.8×42mm普通弹,初速每秒970米,战斗射速单发每分钟40发,连发每分钟100发,有效射程600米。
此枪尺寸短、重量轻、动作可靠、使用寿命长、后坐力小、整体结构紧凑、握持舒适、人机工效好等,这些说法都是网络上千篇一律的套话。
其实,军方对75发弹鼓供弹并不满意,实际上常采用30发弹匣供弹,弹鼓不仅装弹麻烦,而且故障率较高,排除也不易。
弹链有故障时,排除速度快;弹鼓的火力输出持续能力,也逊色于弹链供弹;机枪采用弹鼓供弹属于非主流,弹链供弹才是机枪的主流;因此,75发弹鼓供弹模式早就落后于100-200发弹链供弹。
M249美军称班用自动武器机枪,是比利时FN Minimi轻机枪的改良版本,发射5.56×45mm北约标准弹药,是全球范围内步兵班中最具持久连射火力的枪械。
全枪长1.04米,空枪重7.5公斤,初速每秒915米,采用100-200发弹链供弹,必要时也能用30发的STANAG弹匣供弹,最大射速每分钟1000发,有效射程1000米。
95式班用机枪,除了体积小,易于携行等以外,在与M249班用机枪对射时,将处于非常不利的态势;首先,M249班用机枪有效射程高达1000米,妥妥的二战时期重机枪的有效射程,战时能做到先敌发现先敌率先开火,有效压制有效射程仅600米的95式班用机枪。
其次,由于95式班用机枪采用75发弹鼓供弹,因此,在火力输出上不如采用100-200发弹链供弹的M249班用机枪,两者在对射时,吃亏的恐怕就是95式班用机枪。
正因为95式班用机枪存在的不足,朱日和军演中,蓝军部队的步兵班,果断放弃了95式班用机枪,转而用150发弹箱供弹的88式5.8mm通用机枪取而代之。
让95式班用机枪和美军的M249对射,是不是完全不占上风?
那要看你在哪里了,在国内的复杂环境肯定是95班吃香。枪械参数我就不说了,也没啥意思。
美国马润目前几乎都换装了M27IAR,放弃M249。而俄罗斯一直是用的是RPK74,可以理解为放大版的AK74,我们的95班,一样可以理解为放大版本的95式。这就足以证明,综合而言还是这种重管型步枪吃香。
像M249这种SAW类的机枪,虽说弹链供弹,火力猛,火力持续性强,但随之而来的可靠性以及重量问题就不可避免了,而且M249那么大的机枪很容易被敌方针对。
而IAR之类的,用弹匣或者弹鼓供弹,一来减轻了重量,二来增强了可靠性,不过牺牲的自然是火力持续性。但是像题主说的这种对射其实很难发生,先不说现代战争讲究一个“机动”,就算真有两方遭遇,还是僵持状态的话,多半会拉重武器过来,谁没事跟你玩对射♂啊?
不过我们就按题主说的,找个正常点的环境,一个人拿95班,一个人拿M249,两方对射,并且双方都不动,那不用说,95班被压的死死的。但要是换个恶劣点的环境,例如沙尘暴天气、泥坑里对射的话,M249可靠性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