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为何不用手雷而用手榴弹?

德军使用M24、M43木柄手榴弹的形象深入人心,几乎成了一张招牌,所以不少人觉得,二战德军似乎只有木柄手榴弹,甜瓜手雷是盟军的特色。

其实不然,德军也有卵型手雷M39(Eihandgranate 39),只不过这种手雷与英美的同类产品有些不同,因为前期主要是山地部队、伞兵装备,曝光率比木柄手榴弹低不少。

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来,它装备的时间其实不算晚了。德国人将这种卵形手雷从1939年一直生产到战争结束,战后还曾被东欧一些国家仿造过。

M39使用了与M43手榴弹一样的BZE39拉发引信,所以与英美的扳机引信手雷完全不同,就是个去掉了木柄,做成了卵形的拉发手榴弹。

(这种引信同样用于德军的反坦克磁性炸弹)

所以,M39别看着小,其实它也算是个进攻型手雷,装有112克TNT炸药。它没有任何预制破片和弹体刻槽,壳体仅是普通的两块冲压薄金属皮扣合的,完全就靠爆炸冲击波进行杀伤。

携行状态的M39一端有个配套的铁圈,可以将手雷像钥匙扣那样挂在衣带上,用的时候扯下来,然后旋开手雷的盖子,像木柄手榴弹那样放出拉线,拉燃引信后扔出去。

拉线盖子下面有个奇特的“翅膀”形垫片,据说它的作用是帮助拧进引信。不过战争打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德国工厂已经顾不上油纸包了,他们改用其它垫片、方形螺母来解决问题,或者干脆不安装垫片。

德军在二战时大量生产了这种手雷,所以M39的数量其实没屏幕上表现的那么少,相反因为便于运输和携带,重量较轻,深受德军官兵喜爱。

不喜欢的人也很多,有的德军官兵认为这东西摆在战壕上稍遇震动便会四处乱滚,不如木柄手榴弹稳当,更不如木柄扔得远。

还有人认为,M39的投掷准头很不好掌握,无法像木柄手榴弹那么容易通过力矩控制,而且威力也低于M24。

所以人们还是为其开发了木柄,这东西可以扔,但它实际上是名为Wurfkörper 361 LP的手榴弹投射杆,它的作用是将M39手雷变成枪榴弹。

此外那个悬挂的铁圈也受到过吐槽,官兵们表示这东西做得太扎实了点,如果你真的将它别在身上,那么着急要摘的时候与撕衣服没啥区别。所以最好的做法是将它们揣在裤兜里。

在战场上,德军很喜欢利用M39制作诡雷陷阱,平时的4.5秒引信会被旋下来,换上瞬发引信并牵上拉绳,这样便可以将之放到尸体下、门后、水井里或者你能想到的任何地方,做成简易地雷都可以。

除了瞬发引信外,还有很多别的引信类型,人们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引信帽来区分一枚M39手雷的引信类型。

灰色代表瞬发引信。

红色代表1秒引信。

蓝色代表4.5秒引信。

黄色代表7.5秒引信

所以,大部分时候见到的M39都有个蓝色的帽帽,这个颜色被称为“皇家蓝”。

那么,就是这样,其实M39在多个影视作品里都有表现,只是确实不如M24等木柄手榴弹抢眼。

二战德军为何不用手雷而用手榴弹?

手榴弹扔得比较远。

二战德军为何不用手雷而用手榴弹?

手榴弹就是手雷。

二战德军为何不用手雷而用手榴弹?

二战德军不是不用手雷,而是用的比较少。

那时候德军有种M39型卵型手雷,只是装备量没有M24和42型木柄手榴弹多而已。

主要原因估计是:

1:木柄手榴弹的投掷距离比卵型手榴弹远。而德军的主要作战地域苏联,谁的手榴弹丢的远,谁活命的机会就大。

2:木柄手榴弹的多用性。

木柄手榴弹好啊,平时可以锤个钉子,肉搏可以锤脑袋,捆到一起还能炸坦克。对德军来说,木柄手榴弹就是会爆炸的锤子,而这些功能,对苏联战场上的德军是很实用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