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板枪是如何密封在潜艇上的,弹药储存在哪里?

二战时虽然也有在甲板安装大口径机枪的甲板枪,但大多数潜艇使用的是甲板炮。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甲板炮就已经被用于潜艇之上。

那时候的潜艇下潜能力有限,大部分时间都在水面活动,甲板炮是最主要的战斗武器。

一艘德国潜艇在194次下沉中使用了甲板炮171次。

它们不仅被用来伏击军舰、商船,甚至潜艇与潜艇之间PK,也会互相用炮轰。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虽然潜艇技术已经日新月异,但主动声呐技术在二战初期并未运用到潜艇上去。

这导致二战初期出现一种奇特的现象——德军潜艇选择在夜间上浮,然后用炮和鱼雷袭击英国商船。

因为“狼头”邓尼茨在1938年通过研究发现,虽然反潜声呐很厉害,但它们对水面目标毫无用处。

所以,与其像一战那样被人用反潜声呐从水里捞起来揍,倒不如事先埋伏,伺机上浮,利用声呐盲区在黑夜里发动攻击。

德军狼群在最嚣张的时候,利用夜幕的掩护,先用鱼雷干掉对方的护航舰,再大摇大摆的用甲板炮轰沉运输船是常事儿。

由于鱼雷的不可靠性和昂贵,那时候的德国、美国的潜艇都比较偏好使用甲板炮。

甲板炮主要用来击沉无威胁的货船,消耗廉价的炮弹,节约潜艇上的鱼雷。

战争后期,在军舰配备雷达后,潜艇被迫再次回到水下作战时,连升起潜望镜,通气管都有可能触动敏感的雷达。

美英军舰采用了对海雷达+反潜声呐+武装商船对策,浮出水面变得很危险,这迫使德军潜艇在1943年装备主动声呐,改为在水下发动攻击。

这时候U艇们都开始拆除无用的甲板炮,有些即便还留在潜艇上,也不过是因为懒得去拆罢了。

使用甲板炮时,潜艇必须上浮到水面,需要一队人(甲板上3人)把弹药从控制室下面的主储物柜运到甲板上。

弹药不可能都堆在一起,一般会有少量弹药堆放在围壳下面控制室内的一个储藏柜中。

如果需要大量使用弹药,艇内会用接力传递的形式,将弹药由各处小弹药库补充上来。

这些弹药采用箱装的方式,分散塞在潜艇的各个角落里,如此便可以在不挤占空间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存集炮弹。

德国U艇在甲板上有一个小型防水弹药柜,以增加自身的开炮速度。有的潜艇后来增加了提弹口,可以由下方舱室将弹药直接送上来。

大多数二战潜艇的甲板炮在3英寸到5英寸(76-127mm)之间,如德国IXB型潜艇,采用了SK C/32 105mm炮,备弹110发;VIIC型潜艇有一门SK C/35 88mm炮,备弹220发。

在炮管口部,有一个名为炮口防护塞(muzzle protector)的装置,它也被称为“muzzle plug”,美军简称之为“tompion”(木塞)。

这些炮口防护塞一般通过螺纹等固定方式卡在炮口,避免海水压力冲开封口。

不过,完全解决进水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潜艇甲板炮的清理工作非常繁重,只要有空,就需要保养火炮,最大限度的解决盐蚀对火炮的影响。

许多甲板炮会在下潜前拆掉一些容易掉落的零碎零件,再罩上专门的 放水炮衣。

二战时期日本潜艇上的甲板炮在下潜前会拆下部分射击装置,在水面上运行时重新安装。

炮口塞有时候还会带来一些意外事故,没少发生因为炮口塞搞忘记拿下,艇员匆忙开火导致的事故,造成了人员的死伤。

英国一战后曾经搞了一种M级重炮潜艇,它的火炮口径高达305mm,没有对炮口进行密封。

英国人希望这种潜艇能在潜望镜深度时探出炮口射击,通过一个防水炮塔进行装弹。

但实际使用中,火炮前膛虽然无所谓泡水,后膛却没法防水,M级潜艇一开炮就炸膛。

总而言之,早期潜艇在水面的时间远比水下多,单次任务时间也相对较短,所以甲板炮短暂的泡水不成问题。

当然,之所以能泡在水中,与耐锈蚀的钢材亦息息相关。即便如此,甲板炮还得涂上含铅的防锈漆。

甲板枪是如何密封在潜艇上的,弹药储存在哪里?

甲班枪是二战后期 德国潜艇面对盟国越来越凶悍的飞机反潜力量时所采取的权宜之计 最多时一艘潜艇上居然会外挂三四挺甚至八九挺机枪,当然 真要管用的话一两挺就足够,挂那么多 除了增加潜艇下潜时的阻力外 也就是给怂人们壮壮胆而已。

潜艇外挂武器中 真正有决定意义的 是甲板炮。与影视剧所宣扬的有所不同,潜艇最主要的武器并不是价格昂贵性能又极不稳定的鱼雷 , 而是甲板上那门通常口径为88毫米的加农炮。

该炮由于要进行潜水活动,所以设计上与普通陆军炮有所不同,除了炮口有密封塞可防止海水进入腐蚀炮管外,炮身上的观瞄装置也是可以快速拆卸的。另外有些型号潜艇在 炮位附近还有一个小仓室,能存放若干炮弹 ,以便发现目标后能快速射击。总之,潜艇炮是二战初期最为得力的潜艇武器,比鱼雷有效得多。

一战二战过程中 为了不刺激中立国家的舆论,特别是美国 , 德国潜艇部队大多数时间里必须要遵循战时海上捕获法则来行动。具体而言,就是发现商船后,潜艇要浮出海面,冲对方喊话,要求停船检查,并派出登船小组上船检查,确定确实可以击沉后 再遣返所有船员,同时在船只要害处安置炸药进行沉船作业。当然, 大多是情况下,是等船员全部安全撤离后用甲板炮予以击沉。整个过程下来 短则两三个小时 长则半天甚至一天。倘若这时有其他船只或飞机路过 ,潜艇在下潜之前 就只能靠这门甲板炮来对射了。

甲板炮最美妙的时期,是二战全面爆发初期,由于美国还未进入战时体制 沿海缺乏反潜手段 德国潜艇的甲板炮大开杀戒 。 不仅是船坞,仓库 ,停靠的商船货轮,未注意灯火管制的沿海村镇,商铺等等 都是甲板炮的目标, 潜艇往往打一晚上意兴阑珊开走后,美国的海岸警备队还没赶到现场。

甲板炮的长处在于,简单实用可靠 且成本低廉,一枚鱼雷可达三至十万帝国马克,一旦发生故障,鱼雷就等于白投放了,而且巨大的鱼雷打一颗少一颗 只能返航后才能补充。因此鱼雷发射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要求,不是重要且基本万无一失的目标 比如一艘可疑的渔船或者排水量不到两千吨的普通货船 ,是没资格得到鱼雷的问候的。而甲板炮不一样 ,连火炮带炮弹 大概也就半枚鱼雷的造价,而且火炮皮实耐操,炮弹随便就可以搞到。所以德国潜艇最划算的买卖就是潜入商船队伍中间 浮出水面 在对方护航舰艇反应过来之前,用甲板炮打个痛快,然后在护航舰气势汹汹赶过来之前 趁乱潜入水中扬长而去。

甲板枪的出现,则是1943年后盟军加大了反潜力度之后德国潜艇部队不得已的举动了 ,甲板炮的时代 终于一去不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