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岛发现日军,尼米兹为何命令3艘航母按兵不动?
中途岛之战,关键就是这个中途岛的航母之战。
尼米兹当时是弱势的一方,无论是军力水平、战舰数量、质量,还是战略局势,都对美军大大的不利。
在中途岛之战之前,美军过的不是一般的惨,日军偷袭珍珠港时就已经炸趴了太平洋舰队,一众战列基本玩完,全靠企业号等航母神奇的硬抗。
这段时间美军一直在败退,各大海战不是让日军按着揍,就是勉强打个旗鼓相当。
比如中途岛之前的珊瑚海海战,虽然美国说自己赢了,但美66:日77的的战机损失相差也不大吧?此战日军也就损失了一艘不值钱的“翔凤”,美国却付出了大航母“列克星敦”被炸沉,“约克城”被重创的代价。
当约克城歪歪倒倒回港时,它背后拖着十六公里的油膜,惨得不能再惨。而这时候的日军却兵强马壮,主力航母能拉出一大排,磨刀霍霍的还准备趁热找美军再战。
日本人当时的战略是痛打落水狗,用最快的压倒性的力量消灭美海军的有生力量,将自己的防线推到太平洋中,为自己争得更大的战略时间,好从容的利用东南亚的资源发展。
山本五十六对于中途岛的战斗部署,完全是以“逮住美军航母舰队,实施消灭”而进行的,他们必须尽早干掉美军,好得以利用这个时间差进行喘息和发展,否则工业能力上差美国老远,资源上也山穷水尽的日本将失去一切优势。
中途岛还是个极为重要的大洋核心,这个不到5平方千米的小岛属于大洋中的岛链,正好在日本和美国圣弗朗西斯科的港口之间,牢牢卡住了太平洋的长距离航线。
如果中途岛丢了,即意味着日本将完全控制一大半的岛群,他们可以在那里建立机场,真正的对美国的夏威夷乃至部分本土造成威胁,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将被日军继续压着打。
甚至,澳大利亚都将被切割开一条口子,变成孤立无援的地方,然后日军可以沿着无依无靠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从容的由菲律宾一直攻进大洋洲。
这是日本大本营最希望看到的局面,虽然也有如山本五十六等日本海军将领对打赢美国比较悲观,但这不妨碍以“速胜”逼迫美军和谈,最起码不能让自己处于任人宰割的下风。
所以山本五十六几乎动用了全部的联合舰队,还用航母群组成了机动部队,想将美军吸引并围歼在中途岛。
当时日军仅战列舰就调动了7艘,大部队分几路浩浩荡荡的在大洋上“刮水”,而南云忠一则带着赤城、加贺、苍龙、飞龙航母群驶向中途岛,想借机占领这个地方。
尼米兹一贯的打法就是硬碰硬,而且山本五十六为了在中途岛歼击美军,还特意让联合舰队在阿留申群岛一代进行了佯攻,以欺骗美军。
但日军筛子一般的战场通讯将山本的计划出卖了,美军截获了一条对“AF地区进攻”的无线电,然后美军让中途岛试着发出了“缺水”的假命令,日军电文果不其然上套,帮助美军验证了AF地区是中途岛。
所以尼米兹最大的作战负担其实是“打赢”,美军为完全是以逸待劳打日本的埋伏,他们加强了中途岛的防务,压根不理睬阿留申群岛的动作,3艘航母是最大的伏兵。
为了弥补战舰的不足,尼米兹还硬是将大修中的“约克城”号拖了出来,只给了它短短3天的整备时间,实际维修时长按《国家地理》所说也就24小时。
“伏兵”就这样以特混舰队的形式埋伏在了中途岛的东北海域,随时准备啃日本一口。掌握了日本“JN-25”通讯密电的尼米兹,对日本的部署其实清楚的很。
战斗开始后,南云忠一的航母编队基本是团团转的围着中途岛战斗,一会儿想找舰队,不想被岛屿纠缠住,一会儿又因为岛上的侦察机、战斗机,轰炸机实在麻烦,准备掉头攻岛。
最后,南云打来打去把自己暴露个精光都没打明白,既没有找到美军航母,也没拿下防守严密的中途岛。
尼米兹的“伏兵”很快抢先找到了南云忠一的部队,并开始对兵力上占优势的日本航母群发动进攻俯冲轰炸和鱼雷机进攻。
此时日军的大批航空力量都耗在了岛上,攻击波次打完弹药正在返航,护航机也飞得油尽灯枯纷纷要求降落甲板,被美军前一个波次的鱼雷机吓到的日军,开始慌乱的调换弹药,将攻岛的炸弹换成鱼雷,结果搞得航母甲板和机舱堆满了弹药、油料。
就这样,美军舰载的俯冲轰炸机一波猛攻,几下子就让日军的3艘航母了账,也就剩下的“飞龙”挣扎了一下,击毁了“约克城”号,随即又被企业号打沉。
日军在战报里对山本五十六说:“敌人有4艘航母!”
最后他们都没搞清是怎么回事儿。
中途岛发现日军,尼米兹为何命令3艘航母按兵不动?
如果说改变太平洋战争走向的,是哪一场战役?毋庸置疑,一定是中途岛战役。作为美、日双方最大的一场海空大战,战后史学家与军事迷们都认为,美军取得最后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准确的情报。罗切福特的“H”站,对日军密码的破译功不可没。
然而,战争的最终胜利取决于人。尼米兹无疑是决定这场战役胜负的关键人物。作为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他对关键节点的判断和把握,是美军获得胜利的关键因素。那么,尼米兹在这场战役前后,是如何表现出高人一等的睿智和决断呢?
首先,绝对相信情报。与日军相比,美军更注重对情报的搜集。尼米兹也不例外,自从他担任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起,就对情报工作十分重视。尽管因为“珍珠港事件”,一度让他对罗切福特等人的工作产生怀疑,但不妨碍他对情报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尤其是信任。
罗切福特经过不懈努力,破译了日本海军使用的JN-25b密码,不仅掌握日本联合舰队在太平洋的一举一动,甚至是每一名舰长的名字。也就是从这时起,尼米兹对罗切福特的工作也逐渐认可,并越来越依赖其提供的情报与分析进行战略预断。
特别是珊瑚海海战中,尼米兹依靠情报成功阻止了日军攻占莫尔兹比港的战略企图,并准确预判出日军下一步的进攻目标就是中途岛。尽管招致其上司金上将、以及华盛顿方面的质疑和阻挠,但他凭借对情报的信任,智慧地与各方进行周旋。
他排除一切干扰,承受巨大压力,在中途岛投入了太平洋舰队的全部主力,尤其是日军更换密码后,不能及时掌握对方进攻中途岛的详细情况,但他依然相信自己的判断。这不仅体现出他对情报的绝对信任,而且彰显出一位军事家应有的坚持。
其次,把握侧重,不因小失大。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国太平洋舰队远没有与日本联合舰队抗衡的实力,尼米兹只得更加小心的用兵。好在,有绝对信任的情报,让他对日军的进攻有的放矢。特别是中途岛一战中,山本分出一部分兵力进攻阿留申群岛,尼米兹不能不防。
其实,从战略战术角度看,日军进攻阿留申群岛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尼米兹也不打算浪费太多兵力和精力,全身心对付中途岛一线,但那里毕竟是美国领土,民众很在意,他必须有所行动,哪怕是做做样子。于是,他成立了第8舰队前往驻守。
这支舰队只有几艘老旧的巡洋舰、驱逐舰,连一艘航母都没有。在尼米兹看来,阿留申群岛是保不住的,他也没打算要保。但在中途岛,他不仅亲自登岛视察,而且运来更多的人员和物资,仅4.7平方公里的小岛就部署了165架各类战机。
不仅如此,他还亲自担任监工,让原本3个月才能修好的“约克城号”航母3天奔赴战场。在实力不如对方的时候,更能考验指挥官的战略眼光,尤其是轻重缓急、孰轻孰重方面,尼米兹不惜放弃阿留申群岛,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美国西海岸。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他敏锐地决断。中途岛一战,从表面上看,尼米兹紧张而有序的调配兵力显得很从容。但实际上,他承受着让人难以想象的压力,甚至做好了被解职的准备。直到日军首先进攻阿留申群岛,他才如释重负,因为这预示着情报是无误的,他的判断是准确的。
按照计划,中途岛美军承担侦察搜索日军舰队主力的任务,将埋伏的3艘航母隐藏到最后一刻。1942年6月3日这一天,驻岛美军派出21架“卡塔琳娜”水上飞机,呈“扇形”对预定海域进行搜索,在距中途岛1300公里处“发现敌军主力”。
这个消息,让太平洋舰队上下兴奋不已、跃跃欲试,但尼米兹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个消息中,尽管提及的日军舰船不少,但只有一艘小型航母,他十分冷静地判断这是日军的登陆舰队,并不是要找的航母编队,他要求设伏的3艘航母按兵不动。
果不其然,日本的航母编队在第二天凌晨出现在中途岛附近,美军3艘航母上的舰载机倾巢而出,取得了击毁日军4艘主力航母的战果。如果前一天,贸然出击进攻日军的登陆舰队,美军不仅过早地暴露自己的实力,而且很有可能损失仅有的3艘航母。
总之,中途岛海战,尼米兹一战成名。尽管战后人们将美军的胜利总结为“依靠情报”。但不容置疑的是,尼米兹作为策划者和组织者,面对强大的日本海军,运筹帷幄,审时度势,以及高人一等的睿智和决断,才是这场胜利的根本所在。
尼米兹不愧是伟大的军事家。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