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好像很多都采用发射药包与弹头分离的方式,而我国采用弹筒弹头一体,为什么?

先说清楚,并不存在什么“我国采用弹筒弹头一体”这种说法。

炮弹是整装(定装)还是分装,东西方没有什么区别,人类目前所有的火炮结构都差不多,更别提火炮技术站在前列的我国。

炮弹选择使用何种形式,一般取决于火炮的口径,越是大型的炮弹,越不可能进行整装。

为何如此呢?因为炮弹太重,人搬不动,火炮也吃不消,像方便适用,就必须一拆为二,甚至一拆为多。

大口径火炮在选择发射药上是非常灵活的,发射药包分级分数量,根据发射需求进行增减,避免了傻大的整装弹几个人扛着往炮里填的情况,也利于运输、储存等后勤工作。

相对小口径的炮弹则没有这方面的顾虑,这些火炮本身也以反应和射速为要,因此它们要的是整装弹药的方便,通过将发射药定装在药筒里,像子弹一样打完退壳,又简单又迅速。

比如小口径的机炮弹药,它们毫无疑问是炮弹,但如果你想在战机上、战车链炮上快速喷射,那就必须将弹药做成整装。

许多加农炮也是如此,像二战的德国88mm炮,它本来就是高射炮弹,口径也不过分,为了方便使用,何须分装呢?

只有口径大到一定限度,而且还存在某些性能上考虑的炮弹,才会考虑分装,一般这个分水岭在120mm上。

比如我国的125mm坦克炮弹就是分装弹药,带来更大口径的同时,就必须对装弹模式进行取舍,改用自动装弹机进行快速入膛装填,药包与弹丸被分别推入。

而西方惯用的RH120传家宝,则采用了整装弹,这让他们直接使用人肉装填或半辅助装填即可,大大减轻了坦克的复杂程度,增加了可靠性。

但欧美120mm穿甲弹毕竟口径更小,导致初速较125mm弹更差,装药量也更小。他们的解决方式是利用整装弹药的优势,将穿甲硬芯给加的更长,也算是好坏相抵。

所以,就是这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