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62是世界上第一辆主战坦克吗?性能如何?

关于第一辆主战坦克的说法是有争议的,T-62只是其中的一种认知罢了。

除了T-62以外,还有T-55、T-64、“百夫长”、“黑豹”、M60等多种说法,争议颇多,众说纷纭。

但不管怎样,我们可以确认,除了“黑豹说”外,主战坦克概念基本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于70年代。

至少说T-62是“首个主战坦克”之前,我们无法绕开T-54/55,它的研发时间可早于T62,虽然开头挂着“中型”之名,但很快也随着MBT的崛起改换了称呼,成为正儿八经的主战坦克。这是一种诡辩,但T-62确实绕不开。

T-62是50年代末研发的一种苏系升级版坦克,虽然它的传动系统基本套用了T55,装甲厚度与T55也相差无几,但在技术层次上T62算是先进了不少,尤其是采用了115mm滑膛炮之后,苏联坦克的火力终于能与西方新型坦克对抗了。

T-62的出现其实也是个政治化的过渡工程,它的研发可以追溯到下塔吉尔与哈尔科夫两边的竞争。

50年代西方战后新坦克不断出现,让T54/55有点不够看了,这刺激到了苏联,于是催促设计局拿方案。

1953年哈尔科夫方面的莫洛佐夫设计局开发出一个“430工程”,与它竞争的下塔吉尔方面也让卡尔采夫设计局出了个“140工程”。

竞选中,莫洛佐夫使了点人脉手段,让430工程获得了好评并竞标成功,140被扔一边了。

卡尔采夫当然不爽,于是他想了自我研发这招给140工程招魂(有点像沈飞自研FC31哈),主要方案是拿T55的现成底盘技术,再加上140工程已设计出的炮塔拼乐高。

但是这个“乐高”没那么好拼,于是他们把T55的底盘又重改进了一遍,就当是技术上升级了。比如加长、调五对负间距、修改炮塔座圈、增大舱内空间等等,基本是小改多多,大改没有。

这种新改造的坦克被称为“165工程”(卡尔采夫的全是1系开头,哈尔科夫的全是4开头,玩坦克的小盆友应该清楚这个),但苏军依然不看好,他们的精力全泡在430工程上面。

苏联当时受西方坦克的刺激极大,所以新坦克的火力要求一直是块心病,1958年时,战略火箭军方面捣鼓出一种100mm的T-12滑膛炮,这一下子勾掉了苏军高层的魂。

苏军高层一看,这炮很好!但是100mm弱了!直接上115,然后找个坦克安上去!

于是卡尔采夫又跳出来,把165工程递上去,军方一看,不错!都有东西了,你也来!于是乌拉尔厂又有了新的工程计划“166工程”。

为了解决坦克炮的问题,苏联专家之后将D-54TS线和T-12滑的技术揉吧揉吧,捣鼓出了被称为“大锤”的U-5TS/2A20 115mm滑膛炮以及U-8TS 100mm线膛炮。

165工程在当时装上了U-8TS,于是成了T-62A,而166则装上了U-5TS,成为了T-62。当时卡尔采夫还搞了个167工程,但发展的多项技术随着T-62的装备被搁置,后来用到了T-72上。

当下塔吉尔春风得意的时候,哈尔科夫方面的430工程却遇到了万马奔腾的问题,他们的仨设计,1P 2P 3P全都给废了。

1960年-1961年对430工程进行的测试还算是理想,但人们发现了一个问题,这种新设计的坦克虽然高端技术用了一堆,貌似很有发展前景,但它好像并不比T-5455强多少,那么咱设计这玩意儿有何意义呢?垃圾滚!

再回头一看,摆在那里的166工程简直妙不可言,妙啊,基本还是T-5455那些东西,但性能完全不一样了,这意味着那些生产了N多的T-5455是不是也可以升级改造呢?就算不能改造,以后的T-62也不缺零件吃啊?

于是T-62便这么出炉了,但因为U-8TS的技术存在问题,U-5TS又表现的还不错,不耐烦的苏军也就干脆砍掉了T-62A,只留下了一种T-62。

所以说,虽然T-62是一种新型坦克,但我们还真别把它看得太高大上了,如果要按照今天俄罗斯的操行杠一个,它和T54/55之间的关系也就是T72和T90。

哈尔科夫方面当然也不爽,于是莫洛佐夫设计局紧接着开始了“432工程”,按当时的说法,这也是辆“中型坦克”,苏联重型坦克在60年代初仍然在大规模生产,列宁格勒方面在研发279工程(核战坦克),车里雅宾斯克方面在研究770工程。

432工程这才是极具科技含量的设计,它不仅更换了D-68 115mm火炮,还进行了当时尚属稀罕的复合装甲技术,提升了对HEAT和APDS的防护力,马力方面也安置了700匹的发动机,具备强劲的机动能力,还拥有能行驶10000公里的履带和自动装弹机。之后它被命名为T-64。

因为T-64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因此T-64是第一辆主战坦克的概念可能比T-62这种T54改要更有说服力。毕竟我们都知道这条科技树:T-55发展出T-64,T-64发展出T-80,T-64用了167工程技术,简化出T-72,T-72升级出T90,T-55山寨出59……这……

不过同期还有两条大牛比T-62、T-64都更像主战坦克,那便是前面提过的,列宁格勒的279工程和车里雅宾斯克的770工程。

若说T-62、T-64这些是为了贯彻苏军高速机械化战争而研发的主战坦克,那么重型坦克身板的279则是为了在核大战背景下施行装甲冲击而设计,它采用了130mm炮,最高时速可达50km/h,能在核弹冲击波下生存,有完善三防系统,装甲也非常雄厚。

770工程则是另一种平衡的代表,它同样拥有130mm线膛炮,机动力强大,采用了方向盘操纵和首下迎弹设计,虽然是55吨的重型坦克,却很有后世西方主战坦克的皿煮范儿。

但核大战始终没有到来,基于核战和高烈度硬碰硬的重型坦克便失去了意义,再加上赫鲁晓夫同志对重型坦克的极度厌恶,以及对导弹的过分迷恋,导致苏联坦克走向了一条歪路,不仅重型坦克的发展脉络尽毁,中型坦克也差点完蛋。

相反,西方却在之后走向了重型身板、技术精端全面的主战坦克之路,抛弃了自己以前一贯的机动路线,诞生出了豹2、M1、挑2等又肥又壮的主战巨兽。

T-62是世界上第一辆主战坦克吗?性能如何?

首先这个表述不准确,T-62不能称为世界上第一辆主战坦克。

60年代,苏联坦克研制人员在研制新坦克时,充分考虑了坦克的火力、防护性、机动性以及坦克可能面对的各种挑战,充分利用本国过去研制坦克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技术成果,并十分注意借鉴外军经验,研制成功了 T-62坦克。T-62 坦克是战后苏联第二代坦克,也是其第一代主战坦克,但该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称为中型坦克,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使用主战坦克的称呼。T-62 主战坦克的研制成功,以及紧随其后问世的T-64主战坦克使苏联坦克的发展出现了一次质的飞跃。

与自己的前辈 T-55 坦克相比,T-62坦克在结构上有许多特点:车上安装1门带“流星”双向稳定的U-5TS 型 115毫米滑膛炮;整体铸造炮塔;安装了将射击后的药筒经炮塔后部的抛壳窗抛出车外的抛壳机;改进了炮塔内火炮、瞄准仪器和并列机枪的固定方式; 取消了航向机枪;改进了炮塔方向机的结构;用 TKN-2“胭脂红综合指挥潜望镜取代了 TPKUB 车长观察仪等。

T-62主战坦克坦克采用115毫米滑膛炮,配用尾翼稳定穿甲弹,可在1000米内击穿450毫米的装甲,还配有一挺7.62毫米PKT机枪。坦克全重37吨,乘员4人,最大速度50千米/时,车体首上首下装甲100毫米(60度垂直倾角)侧面80毫米,车尾45毫米,车顶30毫米,炮塔装甲厚度240亳米~60毫米,顶部45毫米,装有动力较大的引擎、夜间瞄准装置和低矮的流线型炮塔。该坦克当时被称为是"防弹外型最好的现代坦克"。

这型坦克首次公开亮相是在1967年11月7日阅兵仪式上,此后1968年8月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首次投入应用,之后在中东战争、阿富汗战争、车臣战争等局部战争中频频亮相,目前还有不少国家军队装备,各型总生产量2万辆以上。

在20世纪60年代,T-62坦克是苏联赖以在欧洲对抗美国 M60 坦克的主战装备。美军曾利用在中东战争中缴获的 T-62 坦克进行过一系列测试,结果表明 T-62 坦克的火炮对M60A1 坦克在1000米距离命中的击毁率,采用穿甲弹为79%、采用破甲弹为69%;在500米处分别为98%和 89%。而且 T-62 坦克外形尺寸小,高度仅 2.395 米,比 M60 坦克低近 1 米,占有很大优势。经改进的 T-62M 坦克能够用火炮发射导弹,其4000米射程已经超过了 M60 坦克的改进型 M60A3。因此,作为M60坦克的同代主战坦克,美军对其没有掉以轻心,还想方设法搜罗了一些 T-62 坦克用于装备自己的“假想敌”部队,与作战部队进行对抗性训练。

综上所述,T-62坦克对于苏联来说是一款比较经典的主战坦克。

T-62是世界上第一辆主战坦克吗?性能如何?

T62坦克是苏联在62年定型的一款主战坦克,在当时苏联坦克划分上属于二代半主战坦克,至于第一辆主战坦克说法肯定是不对的。T62是苏联意识到自身T64(432工程)无法快速列装的情况下研发的一款过渡产品,但没想到一生产就是10年,直到T72投产后这款坦克才最终停产,生产数量高达2万多辆,是名副其实的苏联主战坦克!下面就来具体介绍一下T62主战坦克!

二战后苏联的第二代主战坦克是大名鼎鼎的T55坦克,这是苏联与西方阵营对峙的王牌坦克!而就在美苏冷战对峙过程中,伊朗装备的一辆美帝坦克M60A1越过边境投降了苏联,在经过拆解分析后,苏联专家意识到,西方坦克已经在很多性能上超越了T55,尤其是火炮的威力!此时苏联高层寄予厚望的432工程(后来的T64)却遇到了很多困难,离装备还很遥远,在这个前期下苏联重启了166工程,也就是后来的T62坦克,这款方案是以苏联现有坦克成熟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型号,能够快速研发并立刻投产,性能上比前一级的T55系列主战坦克有非常大的提高!

T62的车身基本情况

既然是在成熟型号的基础上改进而来,自然大量参考T55,第一车身全部沿用T55设计,所有的基础布局都没有变,采用焊接的车体,同样是五对轮,前左驾驶室,前右弹药仓,中部战斗仓,后部动力仓布局一点没变,炮塔同样采用半球形的铸造炮塔,只是采用更大的火炮,炮塔也加大了一些,整个车身长宽在T55基础上有所加大,T62的长度为62的长度为9.34m,高度2.4m,宽度3.27米,重量40吨,为了减小对地面压强,履带宽度比涂5坦克宽一些,这是车体的基本情况!发动机也是继承自T55塔克改型,连装甲厚度也都差不多!

T62的机动性、火力、防护三大指标

动力方面,T62采用的T55型号发动机的改型引擎B-55-5 12缸水冷柴油机,能输出580P马力,公路最大速度50km/小时,越野平均速度在30~32公里/小时,能够跨越2.85m宽/0.8m深的壕沟,能够过1.4m深的浅滩,不带副油箱的抢矿下越野航程320km,公路最大行程450km,在机动力上基本达到了苏联要求的最高标准!

火力方面,T62坦克安装上1门最新的115mm口径U-5TS滑膛炮,这是第一款换装滑膛炮的坦克,也代表着坦克滑膛炮时代的归来!采用滑膛炮方面还有一个小插曲,由于苏联高层对滑膛炮没有什么信心,因此项目军方保守的发展了另一款U8TS线膛炮的版本,叫T62A,最终试验中线膛炮无法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且倾斜装甲的让线膛炮的打击效果大大折扣,最终T62A仅仅生产几辆就被放弃了,苏联人最终通过试验数据选择了相信滑膛炮,因此装备115mmU5TS主炮版本的正式被列装为T62。

这款主炮的身管长度5740mm,重约2.4吨,配备水平和垂直稳定器让炮管在行进中保持平稳,战斗中备弹40发,采用榴弹、高爆弹和尾翼脱壳稳定穿甲弹搭配,一般情况下的配置是榴弹17发,脱壳穿甲弹13发,破甲弹10发。发射脱壳穿甲弹的初速为1600m/秒,直射距离1700米,初速非常快,精度也非常高,T62让苏联坦克在火力上再一次压倒了西方阵营!随着坦克的发展,后期T62还加装了精密的火控系统,更一步提高了坦克开炮的反应速度与精度!

装甲方面,T62与T55差别并不大,车体前部装甲厚度102MM,炮塔为整体铸造,正面装甲最厚达214mm,侧面也达到了161,而且炮塔整体做得比T55更扁以减小受弹面积,炮塔的表面还进行了磨滑,这样更容易让来袭导弹发生跳蛋!为了防止反坦克地雷,T62坦克由4块冲压钢板焊接以加强防护。考虑到冷战的核战风险,T62内部有防辐射夹层和侦测辐射的仪器,这是苏联第一款真正实现核防护俄苏联坦克!不过T62对化学武器没有任何防护,只能通过配备防护服和放毒面具进行预防了!

T62参加实战

T62的第一次实战居然是和我们打得,也就是1969年珍宝岛事件,当时苏联派出了4辆T62,我军没有任何武器能够洞穿这款坦克的装甲,不过幸好作战是再冰面上,我军用包布将反坦克地雷包裹埋在冰面上的雪堆里,一辆T62不幸中雷被炸断履带和冰面沉入水底,最后被我军秘密打捞上来,算是我军的缴获吧!他的设计和技术对我们研究69坦克改进和后来的79坦克影响都很大,目前这这辆坦克还保存在北京博物馆中!

后续的T62还参加了很多实战,比如中东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等等,这些战争中的表现都不怎么好,要么控制坦克的阿拉伯人太菜,要么就是以2代坦克去硬钢3代坦克,还没有制空权,可以说被打了个稀里糊涂。

综合来说,原本T62只是作为苏联一款过渡坦克,只是等待T64研发成功便可功成身退,但T64虽然性能先进却极不稳定,出现了各种幺蛾子问题,这款坦克只是在苏联小批量生产后被要求继续改进,这时候T62便担当起了苏联钢铁洪流的大梁,成为一款真正的主力坦克,直到T72诞生后才结束生产,期间一共生产了20000多辆,还出口很多国家!T62有较好的机动性和强大的火力,优越的防护能力以及不错的野战能力,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射速慢,火控系统也没有以色列装备的百夫长坦克号好,当然阿拉伯人的战术素养也不如以色列人!至于后来被美国代表的联合国军欺负的时候,这款坦克其实早已经过时了,他是上世纪60年代是苏联的王牌,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坦克,但他始终只属于二代半坦克,与三代坦克差距还是太大太大了!目前T62还在很多国家服役,比如俄罗斯就援助了叙利亚好几火车的T62M型坦克!

T-62是世界上第一辆主战坦克吗?性能如何?

世界上最早被称呼为主战坦克的是美国M60“巴顿”主战坦克,所以说T-62坦克并不是世界上第一辆主战坦克。

T-62虽说不是世界第一款主战坦克,但却是苏联最后一个中型坦克型号。由苏联乌拉尔机械制造厂设计局在T-55中型坦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1963年装备部队;1965年,首次出现在红场阅兵。(80年代,苏军作出调整T-62又改称为主战坦克。)除供应苏联陆军使用之外,还向世界上27个国家出口,包括阿尔及利亚、越南、朝鲜、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蒙古、坦桑尼亚。

在具体设计上,T-62中型坦克(原型车)采用传统布局,发动机传动室在尾部,指挥室在前部,战斗室在中部;战斗全重37吨、车长9.9米、型宽3.3米、车高2.395米;乘员由驾驶员、车长、装填手、炮长4人组成。

半球形炮塔,主炮为一门55倍口径的2A20型115毫米滑膛坦克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1000米的距离上可击穿230毫米厚的轧压均质装甲,高低射界为-4°30′~+17°;弹药基数为40发,正常配比为榴弹17发、脱壳穿甲弹13发、破甲弹10发。辅助武器为,一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一挺12.7毫米高射机枪。

火控系统由:THS2B-41U炮长昼用望远式瞄准镜(镜上刻有发射不同弹种使用的高角旋转分划线,该镜有2个放大倍率,当放大倍率为3.5×时视场为18°,放大倍率为7×时视场为9°)、TPN1-41-11炮长主动红外潜望瞄准镜(与车载红外探照灯配合使用,夜间有效视距为800米,并有5.5×的放大倍率和6°的视场)、THK-3车长昼夜合一双目潜望镜(内有红外光路,与指挥塔前安装的红外大灯配合使用。该镜的昼间放大倍率为5×、视场为10°,夜间放大倍率为4.2×、视场为8°)、火炮双向稳定器、弹道计算机(弹道计算机比较简易,仅计入距离和弹种对弹道的修正,修正量手动输入)、以及激光测距仪等组成。

此外,炮长和装填手还各有一具TNP-165潜望镜(放大倍率为1×),供炮长和装填手观察战场情况。

发动机为B-55-5型冷水柴油发动机,转速2000转/分钟,标定功率580马力,最大公路速度50公里/小时,最大公路行程约650公里,越野行程400公里,能够行驶上32°的斜坡、跨越宽2.85米、深0.8米的堑壕,以及水深1.4米的浅滩。

传动装置由齿轮传动箱、主离合器、 带同步器的机械式变速箱、2个二级行星式转向机构、2个侧传动、风扇传动装置和压缩机传动装置等组成。变速箱为手动变速,有 5个前进档和 1个倒档。

悬挂系统采用独立式扭杆悬挂,车体每侧有 5个双轮缘挂胶负重轮 、1个主动轮、1个诱导轮 ,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 ,没有设置托带轮 。

T-62的装甲采用轧钢和均质装甲板双重防弹装甲。炮塔前装甲厚度242毫米,车体前装甲厚度 102毫米 ,车体侧装甲厚度80毫米 ,车体后部装甲厚度为46毫米 ,车体顶部装甲厚度为31毫米 , 车底装甲厚度20毫米。除了装甲防护外,T-62还配备有“三防”装置 、烟幕施放装置以及自动灭火装置等防护装置。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武器,T-62也不例外。在多年的征战历程中,T-62也暴露出了很多的缺陷。主要有:装甲较薄 ,火控装置简单 , 火炮俯仰角小 ;车坦克中弹后,车载弹茹和燃油易引发二次灾害效应;乘员空间狭窄 ,各种装置杂乱凸出、悬挂装置减振性能欠佳,坦克在野外高速机动行驶时也很容易使乘员碰伤等。

T-62坦克的成名之战是在1968年8月21日。当天夜里 ,以苏联为 首的华约国家军队,驾驶着T-62坦克,发动了举世震惊的 “多瑙河”军 事行动 ,并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

而T-62第一次真正参加实战是在1969年的珍宝岛。在之后的年月里,T-62坦克又相继参加了第四、第五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两次车臣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俄格冲突和叙利亚内战等多次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战果可谓毁誉参半,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T-62性能很烂,也有人认为T-62操作简答,坚实耐用,是一种不错的坦克。

而在世界坦克发展史中,T-62却是一款里程碑式的坦克。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种使用滑膛坦克炮的坦克,同时也是第一种装备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为现代主战坦克发展指明了方向。

目前,还有不少的T-62坦克服役于众多第三世界国的军队当中(不过大都已经过改装,作战性能较原型相比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依旧没有退役的迹象。所以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T-62这位征战沙场差不多一甲子的老将,恐怕仍然会在战场之上发光发热,成就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T-62是世界上第一辆主战坦克吗?性能如何?

T-62的确有很多个“世界第一”的头衔,不过它并不是世界上第一辆主战坦克。欢迎关注兵器知识谱,今天我们来学习与主战坦克发展有关的知识。

前苏联曾在历史上创造过许多的“世界第一”,比如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人类第一次载人航天、第一次登月等等;而武器装备方面的“世界第一”就更多了,比如说世界上最大的轰炸机——图-160战略轰炸机、世界上最大的核潜艇——台风级战略核潜艇、世界上飞行速度最快的战斗机——米格-25、世界最大直升机——米-26直升机、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核弹——沙皇炸弹等等等等,可以用“不胜枚举”来形容了。

而我们主角T-62主战坦克原本也应该也能成为前苏联众多“世界第一”中的一员,却不料美国的M-60“巴顿”主战坦克抢了个先,比T-62提前两年问世,“世界上第一辆主战坦克”的头衔就这样被美帝抢走了。

上世界50年代中期,美苏争霸开始进入白日化,美苏两家几乎同时开启了新一代坦克的研发工作。美国于1957年提出“T95”主战坦克研发计划(M60主战坦克原型),而苏联则早在1956年就开始了“T-62”项目的研发,比老美还早了一年。

T-62主战坦克研发历程缓慢的原因在于它采用了太多先进理念,其中就包括U-5TS型115mm滑膛炮,而拖延115mm滑膛炮研发的原因则是次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研发,这些技术可都是“世界第一”,因此整个“T-62”项目研发近程缓慢也是可以理解的。

反观美帝的“T95”项目除了开始采用计算机火控技术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创新,一开始倒是有研发T208E9型90mm滑膛炮的计划,但是鉴于苏联T-55中型坦克的压力,不得不选择了英国的L7型105mm线膛炮,颇有些“草草了事”的赶脚,所以M-60主战坦克先于T-62主战坦克问世两年便不难理解了。

所以T-62主战坦克自问世以以来就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可以吊打当时西方国家包括M-60主战坦克的所有坦克,T-62主战坦克虽然晚出生两年而没能成为“世界第一”,却因优越的性能成为世界上产量最高的主战坦克,如果不算我国山寨的那几千辆69式和69-II式主战坦克,T-62主战坦克截止1985年停产一共生产了14000辆!T-62主战坦克为此又争了一个“世界第一”。

▼下图为以色列陆军曾经装备的“Tiran-6”主战坦克,它其实就是苏联原装的T-62主战坦克,该型坦克是世界上产量最高、装备数量最多、装备国家最广泛、装备时间最长的一款主战坦克,它的问世代表着坦克滑膛炮时代的到来。

T-62主战坦克“世界第一”的性能体现之——滑膛炮

在T-62主战坦克问世之前,世界上除了苏联人以外,没有人能想到坦克炮的发展会“返璞归真”,重新回到滑膛炮时代。

在那个年代,火炮技术研究的前沿国家分别是英国和德国,由于德国刚刚在二战中被打残,在冷战中又被阉割,因此德国火炮不再具备代表性。

而英国就不一样了,这个老牌帝国借助了阿姆斯特朗炮的余晖,在线膛炮上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就包括坦克炮。

而坦克炮技术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而美国原本也是想着跳出老东家的制约,发展自己的坦克炮工业,然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苦可不是那么好吃的。

原本计划研发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208E9型90mm滑膛炮,但是听说从弹药到身管一整个系统的研究耗时将需要3~5年时,美帝退缩了,转而选择了老东家英国成熟的L7型105mm线膛炮。

省是省事了,但是美帝的坦克炮技术至此远远落后于前苏联和欧洲,这也是现在号称“世界上最先进”的M1A2sep主战坦克只能使用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授权生产的120mm滑膛炮的原因,当然这是后话了。

坦克滑膛炮固然是在射程和精度上无法与传统线膛炮相提并论的,我们举个例子: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曾于1991年海湾战争中在4800米的距离上使用120mm线膛炮一炮击毁伊军的T-62主战坦克,这个记录至今无人能破,或许滑膛炮永远都做不到这样的神操作。

但是这并不妨碍滑膛炮成为过去、现在和未来主战坦克的标配,原因在于武装直升机等空中反装甲武器装备的出现决定了坦克的交战距离不会超过2000米,而这个在距离上滑膛炮的精度与线膛炮几乎没有差别。

更重要的是现代反装甲弹药已经从二战时期单纯的次口径穿甲弹发展到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而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弹芯是一种高硬度合金钢,如果使用线膛炮发射这类弹药,那么火炮身管寿命将会打一半的折扣。

苏联人的眼光颇为长远,在坦克炮的发展上毅然决然选择了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滑膛炮,哪怕是晚一两年研发出来也在所不惜,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它的问世引发世界各国争相效仿。

▼下图为我国版本的T-62主战坦克,它被称之为69式坦克,仿制对象是中苏珍宝岛冲突中我方缴获的一辆T-62主战坦克,该型坦克对我国的坦克技术和火炮技术的启发是巨大的,这也是我国滑膛炮技术远远超过美国的原因。

T-62主战坦克“世界第一”的性能体现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自二战以来,反坦克便成了坦克的首要任务,坦克火炮的威力也是衡量坦克性能的三大指标之一,而最大程度的提高反坦克威力便成了各国孜孜不倦的追求。

英国首先在他们的17磅反坦克炮实验了次口径脱壳穿甲弹(APDS),但是当脱壳弹心的长度超过它的宽度的5-7倍后,没有了足够的弹体直径来储存角动量(维持稳定飞行的旋转)炮弹的飞行稳定性和精确性便下降。

为了保持弹体在飞行中的稳定,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了为这种次口径穿甲弹加尾翼,并使用滑膛炮来发射,使其不再旋转,以达到提高弹药角动量的效果,这就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早的设想。

但是鉴于美国落后的坦克炮技术水平以及英国对线膛炮的偏执,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理论始终没能在他们手里实用化。

前苏联在研究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历程可谓是艰难至极,最终攻克了各种难题后,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化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问世——3VBM-3型115mm钢套钢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该型穿甲弹的口径与火炮口径比例为1:10,即11.5mm,是典型的次口径弹药,弹芯全长512mm,穿杆全长410mm,弹翼5片,材质为高硬度合金钢,重量约5.6kg,炮口初速为1615m/s,在1000米的距离上可击穿0°的300mm均质钢装甲,2000米的0°穿深为270mm。

这样的穿甲威力在当时可以说是“天下无敌”了,欧美国家没有任何一种坦克的能够正面装甲抵御T-62主战坦克在2000米内发射的3VBM-3型115mm钢套钢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攻击,包括那款抢了T-62“世界第一”头衔的美帝M-60主战坦克。

M-60主战坦克可是当时西方国家最先进的坦克,其正面装甲为25°倾斜的均质钢装甲,厚度仅为110mm,最厚的炮塔装甲也不过178mm(包括防盾),T-62主战坦克可在2000米内从任意角度击穿其任一部位。

▼下图为T-62主战坦克115mm滑膛炮所发射的3VBM-3型115mm钢套钢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当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款坦克能抵御这种炮弹的攻击。时至今日,俄罗斯的穿甲弹技术仍然停留在钢套钢芯这个水平上,钨芯弹技术甚至不如我国,时过境迁如此,真让人不禁唏嘘感叹。

战争中抵御先进的T-62主战坦克的方法

当T-62主战坦克在1965年5月首次在红场阅兵行列中亮相时可以说惊呆了正个西方世界,他们意识到一个很现实的严重问题:如果苏军钢铁洪流在欧洲首先发难,那么欧美各国就必须像二战时期打德国虎式坦克那样以9:1的交换比来抗击T-62主战坦克!

如何才能在战争中抵御苏军先进的T-62主战坦克呢?用M-60主战坦克硬抗显然吃亏,研发新坦克或升级现有M-60主战坦克则尚需时日~~~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想出了一个极好的办法:利用自己的航空和电子技术领域的优势,用坦克的天敌——飞机来对付T-62主战坦克,这就是A-10“疣猪”攻击机和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由来。

A-10“疣猪”攻击机

A-10“疣猪”攻击机可以说就是为苏联付T-62主战坦克而“量身定做”的,上世纪60年代的反坦克导弹命中率还很低,因此美国人为该型攻击机装上了一门能够发射贫铀穿甲弹的30mm“复仇者”转管机炮,目的就是对T-62主战坦克实施攻顶

飞机为什么会成为现代主战坦克的天敌呢?我们都知道坦克装甲最薄弱的地方就是它的车底和车顶,先进的T-62主战坦克也不例外,它的车体正面装甲是25°倾斜、厚度220mm的均质钢装甲,是当时世界上装甲最厚、防御水平最高的坦克,任何坦克炮都不具备击穿其正面装甲的能力,但是它的车顶装甲却只有15~30mm不等的厚度,一发20mm口径的穿甲弹就能将其击穿。

这就是A-10攻击机在机头部位安装一门30mm“复仇者”转管机炮的原因,这门炮也是该型攻击机的核心武器,所有的技战术以及武器弹药都是围绕这门转管炮而开展或使用的。

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

用武装直升机来对付苏军T-62主战坦克集群的概念其实是在研发A-10“疣猪”攻击机之时就已经提出来,遗憾的是武装直升机的研发难度远远超过固定翼飞机,所以研发周期长达10年之久,且直到1984年正式服役时苏联新一代配备125mm滑膛炮的T-72已经问世,而这时的反坦克导弹依旧不可靠。

所以当时的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也只能选择配备一门单管30mm航炮做为主武器来对付T-62主战坦克,并且像A-10“疣猪”攻击机那样以攻顶的方式用机炮对T-62主战坦克装甲最薄弱的车顶进行射击。

▼下图为为美制A-10“疣猪”攻击机的特写镜头,该型攻击机于1967年立项,1975年装备美国空军,当时它的任务就一个——用30mm机炮向苏军T-62主战坦克集群扫射,这是当时西方国家唯一一种能有效对抗苏军T-62主战坦克的常规武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前苏联T-62主战坦克虽然不是世界上第一辆主战坦克,但是因其率先采用滑膛炮以及率先使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它创造创造的“世界第一”多于世界上第一辆主战坦克M-60,这些“世界第一”的超前技术引起世界各国争相效仿,所以T-62主战坦克地位高于“世界上第一辆主战坦”——美制M-60主战坦克。

第二、T-62主战坦克所配备的115mm滑膛炮在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可以击穿当时世界上任何一款坦克,而其他坦克因一直未能使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不具备击穿其正面装甲的能力,因此T-62主战坦克的性能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同时也是压倒性的。

该型主战坦克的问世直接颠覆了当时的军事思想,苏军钢铁洪流成为西方世界久久挥之不去的梦魇,在A-10“疣猪”攻击机和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这类空中反装甲武器平台问世之前,西方世界抵御T-62主战坦克唯一的有效办法就是使用战术核弹,这也是美国陆军在联邦德国专门成立“原子作战大队”,使用无后坐力炮发射M388核炮弹的原因所在。

▼下图为正在展示M388核炮弹的美军(他们身后是一辆M-48中型坦克),M388核炮弹编号为W54,重23公斤,核当量10~250吨,特点是射程射程1.5公里,杀伤半径为3公里,因此使用该型核炮弹的要求是身边必须有一辆坦克或者装甲车在等待,一旦发射以后士兵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坐进坦克或者装甲车内逃命,虽然坦克或者装甲车的速度未必能在核弹爆炸前驶离危险区域,但是厚实的装甲足以抵御核辐射~~~为了打击T-62主战坦克集群,西方国家已经疯狂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

T-62是世界上第一辆主战坦克吗?性能如何?

#坦克# #坦克车辆# #坦克评价# @头条生活家

T-62不是世界上第一辆主战坦克。T62是苏联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发展的一代新型主战坦克,在1962年定型,1964年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1965年5月首次出现在红场阅兵行列中。

T-62中型坦克采用传统布局,发动机位于坦克尾部,指挥在前部,战斗室在中部,乘员由4人组成,分别是:驾驶员、车长、装填手和炮长。T-62使用轧钢和均质装甲板双重防弹装甲,主要武器是115毫米滑膛炮、7.62和12.7毫米机枪。最大速度50公里/小时,公路行程可达500公里,越野行程约400公里。

T62的火炮是门2A20型115MM大炮,此外T62还是世界第一种装备尾翼稳定长杆脱壳穿甲弹的坦克,在T62之前坦克的穿甲弹都是旋转稳定的穿甲弹,长径比不大,穿甲威力不是很强。 苏联T-62坦克的生产一直持续到70年代末T-72坦克投产时为止,共计生产约2万辆。

T62参加过珍宝岛战争,两伊战争,阿以战争,黎巴嫩战争,阿富汗战争等战争。在战争中,暴露出T62射速慢、火炮俯角小、115毫米滑膛炮及其火控系统缺陷等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发展。

经过后来改进,在车臣战争中,T62赢得了俄罗斯军人的赞扬,他们认为T62比T80还要合适车臣的战斗,T62几乎不会因为遭到火箭或地雷的袭击而发生内部殉爆,安全性比T80还好,能抵御车臣军队大多数武器的射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