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开发一种4万吨以内的导弹舰,装载巨量的大型远程反舰导弹,打击范围达到航母舰载机水平?

4万吨以内的巨型导弹舰,这种东西当然有,比如美军曾经开发的SC-21武库舰,但这种武器哪怕塞满了500枚导弹,还做成了半潜式船体,排水量也就万吨出头,离4万吨还远得很呢。

既然提到了航母舰载机,那么题主的意思应该是探讨一种与轻型航母等量的,可代替航空母舰的超大型打击战斗舰。

我们可以先从武库舰的失败上看看“4万吨以下导弹舰”有哪些难点。

其实造船不难,难的是成本,当年武库舰为什么被淘汰,主要原因就是太昂贵了,不算船体成本,仅那些海量的发射单元和导弹储存,就足以令整个项目心惊肉跳,以至于财大气粗的美国也娇喘连连,一看苏联要完立马就停止了这种烧钱的行为。

这还没完,一艘船可以硬着头皮装备,也就500枚导弹,就当大威天龙淦了一回。但10艘、20艘呢?整个海军的导弹库存都得贴进去,真当弹药都是不要钱的炮仗呢?

所以这也就带出了第二个问题——武库舰贼TM脆,你想啊,这满身都是弹药的玩意儿,与游戏、动漫中那些把弱点挂脸上的大BOSS是不是一回事儿?现代军舰可没有啥装甲,发射单元也就比马口铁罐头厚点,一不小心像马岛战争时“谢菲尔德号”那样让人捅了腰子,哦,雅蠛蝶库大赛!啧啧啧,那句歌词儿是怎么唱的,“带你去看流星雨,落在这地球上,让你的泪落在我肩膀”~

炸也就炸吧,没事儿,将军难免阵上亡,车开多了迟早蹲班房,但哪个海军真正受得了这样一炸啊?爆弹药库不花钱的吗?

这样的有价值目标谁不喜欢干?脆,甜,一脸千金相,别看满脸傲娇尖牙利嘴,实则身轻体柔易推倒,还大几率一发怀孕,谁还去惹航母啊?看到武库舰哪个提督不兴奋?

你说靠自己防御?武库舰恰恰在防御上存在短板,对空能力有限,反潜能力稀烂,甚至作战时如果没有深度的信息化配合,它连独立作战都无法完成,这样的东西实在是无法担当“21世纪水面战斗舰艇”的大任。

所以武库舰后来非常尴尬,为了保护这种舰艇,美军需要额外匹配航母舰队标准的护航力量,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干脆造航母得了。

如果将1万吨的武库舰放大4倍,那么它就能带来战力的翻倍吗?显而易见,这是不可能的,只会带来成本的更大规模翻倍,以及系统复杂性的直线上升,问题恐怕得收拾一箩筐,威力却不会比SC-21强多少。

而且武库舰是一种大战的产物,它本质与现代日益发展的精确化打击思想相违背,随着导弹精度这些年的不断提高,人们需要的是更高效的打击,而非通过单纯的饱和式攻击提高成功率。

这也就是为什么航空母舰大行其道的原因,航母战机拥有高效的突防打击能力,可以在相当远距离的位置执行复杂的多重攻击任务,而导弹目前还没有智能化到如此地步。

航空母舰的特性在于,它能提供以强大的航空兵力支持,执行非常多种多样的任务,从制空权争夺、对地/海打击,到反潜、侦查、预警、电子战、兵力输送、航空补给、信息化支持等等无所不包,它能做到的事情实在太多,而且攻守平衡,姿势繁多,这是它最诱人的地方。

所以,人们宁愿造个不到2万吨的小航母,也不会去造武库舰,航母是省成本的东西,而武库舰却是个谁都不敢碰的吞金巨兽。

能否开发一种4万吨以内的导弹舰,装载巨量的大型远程反舰导弹,打击范围达到航母舰载机水平?

相当可以!

咱们先把概念、思路捋清:

首先这个舰的定位是:攻击敌方舰船。功能单一,所以它和驱逐舰、巡洋舰完全不是一个东西。驱逐舰、巡洋舰的主要任务是防空,次要工作是反潜,最后是反舰。驱逐舰、巡洋舰都是多面手。

也就是说这款导弹舰并不能取代巡洋舰、驱逐舰以及航母。航母、驱逐舰、巡洋舰这些该有还得有,然后在舰队中再增加这么一款新舰。防空、反潜还有由其他战舰去干,新舰专心打对方的水面舰船。

驱逐舰、巡洋舰上的很多设备,新舰不需要,譬如:声呐、直升机、鱼雷、深弹,这些是反潜武器,不需要。相控阵雷达,这是防空用的,不需要。舰炮,射程太近,无法执行反舰任务,不需要。

新舰部署在舰队内部,外围有驱逐舰护航,替它拦截飞机、导弹、潜艇、鱼雷。

而声呐是一大套设备,自身体积很大,还有声呐兵配合。直升机还有机库。舰炮,甲板上的炮塔和炮管只是舰炮系统的4分之1,甲板底下还有很大一堆东西。相控阵雷达很大,舰桥内部还配备很多雷达兵、指挥员和显示平台,又是一套人马设备。这些东西都很占地方。

如果单纯反舰,这些东西都不要,会省出很大、很大的空间。055大驱排水量12500吨,112个垂直发射管。要是把上面这些东西都去掉,节省出的空间肯定还能再加100多个垂直发射管,总数会达到300。

055的垂发尺寸全球最大,可以装射程2500公里的巡航导弹。通常反舰导弹比巡航导弹要小很多。但问题说“大型远程”反舰导弹,尺寸应该比现有的反舰导弹大,但再大也就是巡航导弹那么大,不可能再大了。

12500吨级别的舰就能装300枚大型远程反舰导弹,1个舰队里配2艘,600枚弹,对付一个双航母编队,应该是够了。

4万吨的舰目标偏大,要是被击中,1千几百枚导弹在自己家舰队中间炸开,太危险。4万吨,动力、速度要求也要高很多。不是很划算。

1万多吨的舰,没有相控阵雷达,舰桥可以做的很低,比甲板高出一点就可以了。再加上些隐身设计,甚至是半潜,部署在舰队中间,安全性要好很多,不容易被发现,也不容易被反舰导弹打中。然后它自身只接收指令,不输出信号,不开雷达、声呐。由卫星、预警机、侦察机、前方舰船定位目标,再把坐标发给导弹舰,导弹舰把坐标装进导弹,打出去,完活。

导弹舰本质就是个移动的大发射箱。

相控阵雷达、声呐、直升机、舰炮以及配套设备,这些东西又是非常昂贵的。导弹舰不要需要,会节省很大一部分开支。导弹舰的主要成本就是舰体和垂直发射管,这些东西是钢材制品,价格很低。这个舰火力很猛,但造价要低于驱逐舰,是一款很便宜的装备。

物猛价廉。

当年美军也张罗过类似装备,就是因为太便宜,会威胁到航母的的建造,影响军火商利润,最后主持这项目的将军都莫名其妙死了。

美国海军舰载机的对海作战半径大约在1000公里,现在又装备了射程在800-1000公里的隐身反舰导弹,两项加一起最远可以打将近2000公里。舰载机先飞出1000公里,然后发射反舰导弹,导弹再向前飞1000公里......

想和航母打,导弹舰搭载的“大型远程”反舰导弹的射程最低也得在2000公里。

导弹舰本身科技含量很低,就算是12500吨,建造难度、成本也要低于052D驱逐舰,小菜一碟。这里面所有问题其实都集中在“弹”上。

传统的鱼叉导弹射程才100多公里,俄罗斯的宝石能打300公里,中国的鹰击18据说能打500公里。美国最新的lrasm能打800-1000公里,这就是极限了,怎么还能再让射程翻1倍,达到2000公里?

弹道反舰导弹是一个办法。

中国已经有东风21、26中程反舰弹道导弹,2000公里-4000公里的射程是足够了。这类导弹体积太大,装到军舰的垂直发射管里很难实现。但有这些基础,开发一款“小”导弹,射程在2500公里之内,塞进发射管,还是可行的。

导弹缩小有难度可以加粗发射管,数量减少一些,也不是啥大事儿。

现在的反舰导弹绝大多数还是巡航导弹,而巡航式反舰导弹想打到2000公里之外难度不小。巡航导弹打2500公里本身不是大问题,譬如战斧、东风10,问题是如果打军舰有被拦截的风险,战斧、东风10这类导弹太大,现在的驱逐舰拦截这类目标那是玩一样,没有半点可能打中。所以巡航式反舰导弹要做的尽可能小,配合上速度、机动、隐身,才可能突破防空网。但这样一来,射程就下来了。导弹小了,装的燃料也就少了。

想打军舰,导弹就得小点。

想射程远,导弹就得大点。

这是一个矛盾。

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想解决这个矛盾也只有一条路:加1级火箭发动机。在反舰导弹的后面再接一级火箭,当然也可以从背后包上半截火箭。1级火箭点火,先把导弹打出去。加了1级火箭导弹也变大了,但别急,让导弹先飞一会,飞1000公里,1级火箭分离,这截大火箭脱落,导弹变小,然后导弹自身的发动机点火,再向军舰飞1000公里......

1级火箭起到的是航母舰载机作用,拉着导弹飞1000公里。

反舰导弹自己飞剩下的1000公里有一些限制,只能走亚音速隐身路线,而不能走超音速路线。亚音速省油,有希望能把导弹做到1000公里射程。然后用隐身来增加突防的机会。超音速尤其是3倍音素,消耗的燃料太多,无法做到1000公里射程。超音速导弹体积大,更重,1级火箭拉着它飞1000公里,也不可能实现。

总的看,2000公里射程的反舰导弹不论是走弹道导弹路线还是巡航导弹路线,都还可行。有难度,能克服。

两类导弹区别较大,有各自的特性,导弹舰可以采用两款垂直发射管:48个装弹道导弹,252个装巡航导弹。可以一次向2000公里之外的敌舰打出300枚导弹,火力很豪华,自身又刚好在敌方打击之外。

现在的驱逐舰搭载300-500公里射程的反舰导弹,其实是没机会向航母编队开火的。

这种舰应该叫火力支援舰,自己家的驱逐舰、航母和对方的舰队较量,它300枚导弹支援。

火力支援舰也可以做成多用途,既能海战支援也能对地支援。打击敌人陆地目标可以换装普通的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

说实话,如果反舰弹道导弹上舰靠谱,单纯的跟航母对抗,恐怕也就不需要这种支援舰了。1艘驱逐舰上装20枚,也能跟航母编队打。但打仗谁都希望能上个保险,有尽量多的手段,就像再加一种巡航式反舰导弹。万一弹道导弹到时候不灵呢?多一招总是好的。这样考虑,就需要支援舰了。我自己的舰载机挂反舰导弹,再加上弹道导弹和加上1级火箭的巡航式反舰导弹,齐上阵......

不打海战,打登陆战,支援舰在两栖舰队身后打出252枚东风10和48枚海对地弹道导弹,也是非常实用。

火力支援舰最大的优势是:便宜。咱们上面说了。反过来讲这也是一种“屌丝”思路。如果条件允许,开发25000吨的核动力巡洋舰,相控阵雷达、声呐、直升机、舰炮(电磁)都配全了,肯定效果要好的多。而且也能达到300个垂直发射管,弹道导弹、巡航导弹都能装。当然,这样1艘巡洋舰的成本得是支援舰的20倍。

能否开发一种4万吨以内的导弹舰,装载巨量的大型远程反舰导弹,打击范围达到航母舰载机水平?

还不如发展空天母舰,核动力平时在太空巡航,战时到敌国上空指哪儿打哪,

能否开发一种4万吨以内的导弹舰,装载巨量的大型远程反舰导弹,打击范围达到航母舰载机水平?

【建造4万吨导弹巡洋舰,2000公里外打美国航母。】

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军事作品,严禁抄袭剽窃。

自从世界有航空母舰以来,全世界被击沉航母近40艘,日本被击沉航母20艘,美国被击沉航母11艘,英国被击沉航母8艘。英国的勇敢号航母被德国潜艇的鱼雷击沉,是世界第一艘被击沉的航母,第二艘被击沉的航母还是英国的荣誉号,是被德国的飞机炸沉的。美国被击沉的第一艘航母列克星敦号,先被日军航母上的舰载机轰炸,后被日本潜艇发射鱼雷击沉。而日本被击沉的航母,几乎都是被美军飞机和舰载机击沉的。德国唯一的一艘航母,是自己凿个大洞搁浅在浅海,被苏联人俘获后,由于无法修复而作为靶舰,使用飞机轰炸、潜艇鱼雷、大炮轰击而沉没。

二战期间,被击沉的40艘航母,大约有十分之一是被潜艇击沉的,大约有十分之二是被陆基战机和潜艇击沉的,百分之七十的航母是被航母舰载机击沉的。二战以后至今,军事科学进步、武器装备大幅更新,导弹技术日新月异,各种各样型号的导弹,已经成为海陆空军的主战武器。撇开核武器不谈,能够远距离打击航母的就是导弹,导弹可以陆基发射,也可以飞机发射,还可以军舰和潜艇发射。从理论上来说,陆基战机、航母舰载机、陆基导弹、潜艇、军舰、航空母舰,都可以打击敌方的航母。

二战以后至今,由于很少发生大规模的海战,航母还没有在军事对抗中被击沉过。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是一场规模较大的海上战争,英国动用了两艘轻型航母,还改装了几艘直升机航母。阿根廷空军,在马岛战争中发射飞鱼导弹,击沉了6艘英国驱逐舰、护卫舰;把一艘3万吨级的商船改装的补给船,错当成英国的航母给击沉了。英阿马岛战争说明,空军战机和航母舰载机,是航母最大的威胁;潜艇具备打击航母的能力,但是成功率并不高;海上战舰的导弹射程有限,战舰很难突破航母舰载机的作战半径,也就很难对航母形成切实的威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苏美冷战时期,前苏联航母发展较晚,其保有的航母数量和质量,都无法和美国现役的航母相比。为了弥补航母数量和质量不足的短板,前苏联大力发展潜艇和核潜艇,而且开发出一款“基洛夫级核动力战斗巡洋舰”,现存的“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是该级别巡洋舰的4号舰,满载排水量24300吨,拥有各种型号的导弹500枚,具有防空、反舰、反潜等多种性能。其装备20枚垂直发射的ss-n-19反舰导弹,射程达460公里,就是用来专门打击航母的。

美国在上世纪末,也曾设计一种“武库舰”,也叫“火力舰”,舰长245米、宽32米、吃水9米,满载排水量4万吨以上,是一座浮动在海面上的“导弹武器库”,号称“21世纪第一舰”,装备500个单元的导弹垂发系统。未来的武库舰能以强大的火力对地面作战实施火力支援对空防御和作为反导弹武器的发射平台,携带大量导弹武器,对陆、海、空都具有极强打击能力。“武库舰”的定位和“彼得大帝巡洋舰”不同,彼得大帝号的主要任务是用来打航母的,“武库舰”实质上是一种“火力支援舰”。

中国目前现役有两艘航母,辽宁舰和山东舰都是常规动力、滑跃起飞的航空母舰。辽宁舰是前苏联“瓦良格”号改造的,满载排水量6万吨,装载各型飞机30多架,其中J15战机24架。山东舰是在辽宁舰的基础上,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满载排水量6万多吨,装载各型号飞机40多架,其中J15战机36架。中国自行设计的02、03号航空母舰,正在紧张施工建造中,据说02号舰满载排水量8万吨,采用电磁弹射起飞,装载战机达到50架以上。03号舰可能比02号舰更大,是中国第一艘核动力的航空母舰。

美国现役的11艘航母,全是核动力的,满载排水量10万吨上下,装载70架战机和20多架辅助飞机。中国的辽宁舰载有战机24架,作战能力只有美国航母的三分之一;中国的山东舰载有战机36架,作战能力也只能达到美国航母的二分之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航母数量和质量,都不可能达到或超过美国航母的数量和质量。中国的航母战斗群,在长时间内只能在近海作战,而不可能远离本土作战。也就是说:未来很长时间,中国打击美国航母是短板。

在中国还没有航母的时候,为了对付美国航母战斗群在中国近海海域活动,中国开发了一款东风21D中程弹道导弹,射程2000多公里,是专门用来对付美国航母的。东风21D反舰导弹属于弹道导弹,战斗部重达600公斤,也可以装载核弹头。东风21D使用卫星制导和超视距雷达制导,发射后首先进入外太空,在外太空飞向预定目标,当接近预定目标后,重新回到大气层,在卫星制导下以6—8马赫的超高速度,末端自动寻的锁定飞向预定目标,目前的反导武器是无法阻挡的,因此,东风21D被称为“航母杀手”。

以前美国航母经常在中国近海活动,最近的距离在黄海活动,距离中国上海只有100多公里。自从2010年中国部署东风21D之后,美国的航母就再也不敢在中国近海活动了。中国建造4万吨舰船没有任何问题,冷清先生设想,中国设计建造一款“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满载排水量4万吨以上,拥有400个以上导弹发射单元,通过实验和改进,把陆基发射的东风21D,装载在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上,每舰配置40枚舰基东风21D垂直发射系统。4万吨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的建造成本,一定不会超过4万吨级的075两栖攻击舰的价格。

4万吨的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数量也不需要太多,建造4艘就可以了,和中国航母战斗群一起部署在西太平洋上,2000公里外就可以打击美国的航母。难点是,陆基发射的东风21D上舰,需要反复研究和实验,但是应该困难并不大。今年,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也已经部署完成,中远程导弹卫星导航已经成为可能。卫星制导和舰载预警机雷达制导,东风21D将让美国航母远离中国海岸,在2000公里之外中国就可以打击美国航母,而美国航母的舰载机作战半径只有1000公里,美国航母打不着中国的航母战斗群,而中国可以在1000公里至2000里之间,打击美国的航母战斗群,被打废的美国航母就是一具庞大的海上活棺材,失去航母舰载机保护的美国航母战斗群,只能被中国航母的舰载机全部炸沉。

我是冷清先生,为您推送不一样的军事知识,如果您喜欢敬请关注冷清先生头条号。

能否开发一种4万吨以内的导弹舰,装载巨量的大型远程反舰导弹,打击范围达到航母舰载机水平?

其实并不实用,因为按照4万吨满载排水量、装备更多大型远程反舰导弹这两大要求来说,历史上都曾真正出现过这种设计概念和实物,前者如美国冷战时期提出的“武库舰”概念,而后者其实苏联装备的基辅级载机巡洋舰就算是。

以武库舰来说,按照当时的背景而言,美军希望在装备大型航母的同时,能够大幅提升其海军的对外攻击能力,其中就包括有防空、反舰、对陆攻击等,所以一种采用低干舷隐身外形设计、且搭载了几百枚不同类型导弹的“武库舰"应用而生,按照美海军的设想,武库舰无用搭载伯克级这类导弹驱逐舰装备的相控阵雷达,所以整个建造成本很低,但是却有伯克级驱逐舰不具备的强大攻击防守能力。

不过后来武库舰为什么下马取消了呢?因为按照武库舰只是作为一个搭载有几百枚不同导弹的发射平台来评价的话,一艘只装备有大量导弹却没有装备该有的探测、火控指挥系统的导弹发射平台,在实战中终究不如在防空、反潜、反舰等方面装备有集探测、指挥、打击、防守等一体化的伯克级这类多用途战舰,所以从实战角度来说并不现实;

其次如果给其配备该有的火控指挥等电子设备的话, 又会造成整艘造舰成本的大幅上涨,而且因为装备有几百枚导弹,所以对于整个电子系统中的探测距离、火控系统通道有着更高的要求,而这些背后就是更高的成本支出。同时因为其更倾向于专职武器发射平台,所以在实战性上依然不如伯克级这类久经战场考验的战舰成熟可靠;

其次再说说也曾装备有大量远程反舰导弹的基辅级载机巡洋舰,虽然航母在二战中的发挥让全世界看到了航母在现代海战中的重要性;但是苏联并没有将其作为海军发展核心。而是依然迷恋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强大攻击和摧毁能力。所以在其量产版本的基辅级航母上,苏联虽然为其配备了雅克38和雅克141这样的固定翼舰载机,但是在其舰首位置依然保留了大量的重型反舰导弹;而且后来的库兹涅佐夫级这种6万吨的中大型航母在舰首位置依然保留了重型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射位置,可见苏联对于大量装备重型反舰导弹有多么痴迷。

但是历史同样也给我们大家证明了其走了弯路,比如其重型远程超音速导弹和固定翼舰载机虽然看似两条腿走路,但是却相互之间影响着对方,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将其该有的性能表现发挥到极致。所以后来不管是基辅级航母改装为维克拉玛蒂娅号航母还是我国将瓦良格号改为辽宁舰的时候,都及时拆除了舰首位置的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射平台,将这种万吨度战舰该有的属性发挥到极致。

总结来说,就算我们真的建造出一艘排水量四五万吨、装备有几百枚各种类型导弹的战舰出来,其也是打不过装备有舰载机的航母。因为这种武库舰本身存在很多先天性不足,比如装备有几百枚导弹的情况下缺乏有效的指挥探测系统,但是加装上的话又会极大程度增加其建造成本,而且其发展到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在战斗力上取得平衡,反而在成本等方面出现失衡状态,比如几百枚导弹发射完重新装填的成本、时间都是战争状态下应该考虑的问题。但是装备有舰载机的航母就不一样了,只要航母自身做好起降平台的服务,那么搭载有近百架舰载机的航母综合作战实力反而会有一个显著的提升,同时这也是为什么航母要大型化发展的核心原因。

能否开发一种4万吨以内的导弹舰,装载巨量的大型远程反舰导弹,打击范围达到航母舰载机水平?

有趣的想法,三万吨级四货仓散货船适合这种设想,每个货仓做一个多单元垂直发射仓,估计96联装x4合适,总共386枚导弹,现在的驱逐舰动力装置都不合适将这么大的船推进到30节。要两台两倍于LM2500功率的发动机,才有可能将这船推动到30节。苏联人曾经造过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彼得大帝号,3.6万吨。但四舱室全部做成导弹井显然不现实,因为军舰舾装和商船不一样,还有很多东西要装,彼得大帝号也就一个导弹井。想象的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