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一般用什么笔记本?
得了,都21世纪了,别再拿好莱坞电影的段子给美军脑补出外星科技,全世界开发笔记本的厂家就那么几个,美军还能用什么笔记本?
比如这张图片,这是许多人印象里的军规笔记本,防震防摔防砸,配置极低可靠性极高,事先声明这是张做宣传的图片,它还有段注释,内容是:
Computing and technology use by military personnel in tactical setting. Computer is either Getac or Dell. Photo complies with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regulations for use in advertising.
翻译过来为:军事人员在战术环境中使用的计算机和技术。计算机是Getac或Dell。照片符合美国国防部广告使用规定。
呃……Getac或Dell,Getac也许你有点陌生,但戴尔这个名字你应该熟的很酥脆吧?
近距离看看LOGO,果然是Getac的产品。这里略微介绍下Getac这家企业,它其实是家位于台湾的中国企业,全名叫“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属于神通电脑集团和美国通用合资的公司,是台湾第三大电脑科技公司。
神基主要搞的就是军用电子设备业务,并以此发展了“塑料、金属元组建整合”、“强固式计算解决方案”两大核心技术。
说简单点,他们的主业就是研究制造一些特别坚固耐造的电子产品,除军规笔记本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平板、掌上电脑、触摸屏等,涵盖了大量的电子元件,一年有200多亿的营销,基本就是军用强固式产品的老大。
军规笔记本的强固式技术其实并不神秘,Getac在民间也有许多商用的强固式电脑产品,但如果不是特别有三防需求的话,一般不推荐使用强固式的产品,它除了对抗极端环境比较出色外,基本与普通电脑没啥差别,甚至还难用不少。
再放一张戴尔的军规看看,美军两大军规品牌。
大多数时刻美军使用的其实就是普通的笔记本电脑,操作软件都是xp、win7、win10或Linux系统这些常见货,连现在不少人早已淡忘的DOS都有。
比如美国Infusionsoft公司某程序员维文·帕里亚斯Vivin Paliath就透露过类似的事情,他是亚利桑那州陆军国民警卫队的一名中士,2005年至2006年在伊拉克服役。维文吐槽:2005年了,美军还在用一个叫ULLS-G(Unit Level Logistics System-Ground 地面单位级后勤系统)的管理系统,这玩意儿是个DOS程序,连鼠标都用不成,要印东西就得一张张的手敲,别想批处理。
后来他为了能偷懒,硬是拿Perl脚本和Excel宏优化了ULLS-G的操作,由此竟然得到一枚陆军的勋章。与之类似的是另一名在加拿大军队服役的程序员,他因为使用VBA代码让Excel部分自动化并加快了一些进程,使加拿大军队傻兮兮的软件得以提速,以此获得了军队嘉奖。
所以美国IT界曾流传过一个段子:如果一家企业有546047名现役人员,559244名后备和国民警卫队人员,那么它很可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然而,它的技术仍然是过时的,落后得形同石器时代,而且从来没有任何变化。
基于这种认知,我们再来看看美军的笔记本电脑,是吧?没什么出奇的,并非何时何地他们都在用坚硬的台湾强固式产品,反倒很常见那些大企业的成熟商品。
象这类笔记本也许你桌子上就摆了台一模一样的,技术成熟的品牌笔记本并非代表着“不可靠”,恰恰相反,一台销售量超过百万的商品,它反馈过来的产品信息可能远超任何实验室数据,除了担心把咖啡打翻在键盘上,你凭什么对这些性能强劲的产品不放心呢?
美军曾于2014年在佐治亚州奥古斯塔的戈登堡(FORT GORDON)的美国陆军“网络卓越中心”(Cyber Center of Excellence)进行了一场名为“NetWar”(网战)的演习,美国五军的键盘侠齐集一堂进行数字化模拟对抗。
对抗的科目主要集中在战斗条件下的网战指挥,以及临场脚本编写、SQLMAP开源数据库接管工具的运用,而使用的“军用机型”则由“Army Desktop and Mobile Computing-3 program”(陆军台式机和移动计算-3计划)授予,最后戴尔等公司分得了25亿美元的订单。
当然,作为美国的国宝级土特产,苹果电脑也不能落了下风,看俩大兵用得多开心啊,一体式铝合金框架,吸入式光驱,闷骚的LOGO,视网膜屏,你馋不馋?我们美国人坚决不用华为!
轻度使用的话没准简单直接的苹果OS比WIN系列还更好用,至少不操心,部队使用电脑其实真没那么多道道,做好网络和软硬件安全,什么电脑不是用?美国人至少还不用操心什么间谍门、软件偷窥等等。
所以,嘛,就是这样,都是正规产品。
美军一般用什么笔记本?
美军标MIL-STD-810G定义了“Rugged electronic equipment ”,包括commercial-grade/durable/semi-rugged/fully rugged。
如果一台笔记本电脑要达到fully rugged等级,需要:
模拟暴雨的射流测试;完全泡水测试;
盐雾测试;95%极端湿度测试;
沙层灰尘测试;-33到+71摄氏度极端温度测试;温度冲击测试;
阳光直射测试;75G冲击和3~4英尺跌落测试;
振动测试;低气压环境测试;
能通过这些测试的笔记本就会被军队列入战地笔记本采购候选。最有名的几个厂家是Panasonic,Dell和Getac,特别是Panasonic的Toughbook CF在美军反响很好,陆军的MC4和TACLAN都用这个系列。
然后以Toughbook CF系列为例,说说它和普通笔记本的不同之处。
极其坚固厚重的全镁铝合金外壳,外部倒角包胶;
机械硬盘位于特制的硬盘盒内,由缓冲凝胶保护;
悬挂式液晶屏幕,屏幕本身和外壳不接触,前面还有一层强化玻璃保护;
这个系列的笔记本的抗冲击可以做到90cm~120cm开机跌落不损坏且正常工作,普通的振动更不在话下。
防水键盘与主板间完全隔离;
所有接口带有防护盖;
大量的软胶密封圈;
这些设计保证了正常使用时笔记本与外界完全密封,防水防尘。CF 31以前的版本用的是全被动无风扇散热连散热孔都没有全靠外壳,之后的高性能版本改用了防水防尘风扇设计。
大电池,10~14小时的工作时间;
高亮度电阻触摸液晶屏,允许户外阳光直射观看和屏幕带水触控;
不小的重量,13寸本3.7kg,10寸本2.3kg;
前两点很容易理解,第三点则是为了额外的加固不得不付出的一些代价。
美军一般用什么笔记本?
喜欢我的回答请大家关注我:https://www.ixigua.com/i6837481931668455944/
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评论,点赞!感谢大家!
军用内部笔记本。
防止泄密,防止损坏,必须要有三防功能。一般这种笔记本只针对军队内部使用!
美军一般用什么笔记本?
Getac或Dell,也会少量定制采购日本东芝、松下和富士通的。联想也生产军用笔记本,收购IBM的电脑部门后,曾经向五角大楼推销,结果……你懂的。
首先,军队使用的笔记本也是由传统笔记本厂商生产制作的,不可能自己建厂自产自销。但是在定制上有很大的话语权。也就是,我给钱,你生产。
军用笔记本与民用笔记本的区别民用笔记本:外观时尚、轻致轻薄、追求性能。
军用笔记本(野外):硬件安全——三防;系统安全——Linux开发版。
三防就不用说了,防水防沙防摔,厚厚的外壳加内部各种减震系统,造就了军用笔记本“傻大粗”的狂野造型,但是从男人的审美角度看,又给人一种硬朗坚实又略带科幻味的神秘感。打个比方,民用笔记本就好比家用车,军用笔记本就好比悍马。
系统安全,肯定不会使用windows系统,全世界的军方基本都是使用Linux开发版,注意是开发版,就是自己在Linux开源版的基础上经过二次深度开发而来,将漏洞和后门的可能性最大程度降低。
这里顺便说下,虽然外表很科幻,但是它的硬件配置并不高,你就别指望I9和I7了,能上到I5和I3就不错了。因为军用笔记本是专制专用,不需要安装太多的应用。所以赛扬和奔腾系列就足以满足性能要求了,而且功耗低,又极大地提高了稳定性、散热性和续航时间。
这样的配置拿来做工程机还行,做民用机玩个游戏就费劲,更不用说安装七七八八的软件了。在无作战要求的情况下,美军也有便携轻巧的笔记本和台式机。就如同不可能只装备M16自动步枪一款武器一样,而是多样化,但有几种是制式装备的,其他是少量装备。分情况、分场合、分用途、分需要。
军用笔记本,你可以拥有现役的军用笔记本你是得不到的,但是你可以从某宝上买到N年前淘汰下来的军用笔记本,系统也都早已改装成了windows。拿来装装逼还是很拉风的。
如果你非要追求性能,可以考虑工程机,外型上和军用型差不多,只是在三防和系统上有些差别,但也是最接近军用型的了。
美军一般用什么笔记本?
松下的吧,我记得13年左右在阿富汗当雇佣兵的时候都用的松下,还有部分戴尔,风冷散热,带自毁系统,硬盘和内存直接插拔,触控屏。
美军一般用什么笔记本?
美军一般用的应该是联想品牌笔记本,此前有媒体报道联想公司在2014年向美国劳军联合组织下属的一个“战士和家庭中心”捐赠了大量的电子产品,主要是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平板电脑,美国劳军联合组织(USO)“战士和家庭中心” 旨在为现役军人及其家人提供休养场所,并为伤员和护理人员提供医疗场所。而联想公司高管、联想北美副总裁也表示,联想非常高兴能与美国劳军联合组织进行持续的扩大合作,支持美国武装部队。这足以看出联想和美国军方关系非同一般,美军使用笔记肯定会考虑联想。不得不说,联想不愧为美帝良心企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