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A2的齿轮为什么没裙边装甲?
确实存在这种问题,M1坦克的主动轮没有设置挡板,也没有裙边保护,他们还专门在这里做个做了个90度的倒角切面,让整个主动轮都暴露了出来。
这个问题其实纯粹就是个设计余裕,它并不仅仅出现在M1坦克上,许多坦克都存在相同的设计。
比如M1坦克的“兄弟”德国豹2坦克,它的主动轮也专门露了一块,将裙边挡板给提升了半格,正好露出大部分主动轮。
法国勒克莱尔坦克亦是如此,上图那辆坦克的主动轮生生空了一块裙板,露出的比M1和豹2都多。实际上这辆勒克莱尔是自己把主动轮的裙板给拆了,这个地方原有一块斜切的半挡板。
俄罗斯的T90坦克就更不用说啥了,侧面设计得非常到位,甚至连格栅版的裙板都给主动轮让出了位置,也就现在的T-14“阿玛塔”将主动轮包裹的略紧一点。
再看看以色列梅卡瓦坦克,也是半块裙板,露出半截,总之全世界的坦克基本上都是这么搞的,并非只有美国给主动轮让缺口。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设计呢?主要原因还是“方便”,要知道,坦克多为后驱结构(梅卡瓦前驱),主动轮属于发动机关联部位,需要经常性的保养和维修、拆卸,比起负重轮重要的多,这样的东西如果憋在裙板或车体里,拆拆卸卸麻烦的要死,相当的不人性化。
与封闭式的负重轮不同,主动轮往往是空心结构,相对更容易出现损坏和卡滞,这种部位再给封个外沿,那不是自找麻烦吗?况且它里面连着机械转轴,不像负重轮就是个轱辘,颠掉两个都不算事儿。
尤其是人们还得防止履带从主动轮、从动轮位置发生故障,否则很容易对车体造成很难修复的影响。所以就算发生了损坏,也要尽可能方便进行主动轮维修,相比坏几个无所谓的负重轮,主动轮坏了坦克可就真坏了。所以尽量简化此处的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开放式处理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主动轮、从动轮与履带都是啮合关系,不像负重轮只是个接轨关系,边缘相比内缩的负重轮更靠外,与履带外缘通常是平齐的,因此该处更加敏感,裙带板不宜包得过紧,万一坦克在越障时挤压裙带板变形,导致主动轮被压迫或摩擦受损、卡死,那可就太冤了。所以有些部队干脆连半块裙板都不要了,上了战场全都一拆了事,反正这块地方也不是什么容易中弹的部位。
最最关键的,坦克更换履带时,往往需要从主动轮方向脱开和踩上履带,或者依靠主动轮动力,以钢丝卷动的方式将履带拉上来。主动轮要是封的太严实了,这在平时也许就是多拧几起子的事,但如果放到战火中,也许就是一条人命。
你看,对于武器而言,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成为了不得的大事,细节决定成败。
M1A2的齿轮为什么没裙边装甲?
因为m1的主动轮与变速箱,发动机动力是一体化的,吊装发动机是带着主动轮一起调走的,无法与前面的侧挡板,一起连接。
M1A2的齿轮为什么没裙边装甲?
有的,不过保养时会卸下
M1A2的齿轮为什么没裙边装甲?
估计是个易损件露出来好修好换,好观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