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进行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意外发生,你觉得发生在战场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是什么?

打着打着,天降异象,什么流星火雨月食大水一个接一个的来,咋听这是写玄幻小说吧?然而你敢不敢相信,这是正史里的记载呢?

比如说天降流星,中国历史最有名的一次流星暴击,当属汉光武帝与王莽军在昆阳城的战斗,这年是公元23年5月,又叫“更始元年”,因为这年绿林军拥立刘玄为“更始帝”,一起造大新朝的反。话说这王莽还有个“疑似穿越者”的身份,他篡汉后当了十几年的皇帝,各种胡乱改革,把天下给闹得乱七八糟。

听到有人挂汉朝名头造反,王莽当然不乐意啊:“什么!大汉朝又活了?这必须镇压啊?”于是让从弟大司空王邑,以及大司马王寻两个挂帅剿贼。这二王并不是什么酒囊饭袋,说起来也都是有本事的人,他们见绿林势大,便纠集了各地人马,搞了42万大军,号称100万,所谓“尽起天下之兵”是也,从洛阳西出,直扑南边而来。

而人称“位面之子”的光武帝刘秀就正在这绿林之中,他当时也被封了个“太常偏将军”的官,见到朝廷大军扑到,刘秀跑去抵挡,结果朝廷大军往颍川一个平推,在阳关的刘秀就马上顶不住跑了,一直逃进昆阳。

昆阳城内此时已经傻眼了,100万大军啊,打个对折还有50万,放电脑里显卡都带不动,而昆阳城只有9000人,这还打个锤子!于是大家纷纷要求散伙分行李,你行你去守荆州,我不行我回高老庄。

这个时候刘秀做了个很强悍的决定——撤!

是的,位面之子选了三十六计的上计,但他说服其他将领和人马留在了昆阳城抵抗朝廷,自己则带着骠骑大将军宗佻和五威将军李轶等13骑士,趁着天黑冲出包围圈找援兵。

王司空和王司马两人很快就率大军把昆阳给围了个十重,城内的成国上公王凤本来吓尿了要投降,但王邑不准,非要把城屠了,还说什么:“我们的百万大军到哪儿灭哪儿!要屠城!要杀鸡鸡!要踩着血水向前进!前面唱歌,后面跳舞,爽歪歪啊!”(百万之师,所过当灭,今屠此城,蹀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耶)

当时还有人劝王邑:大人你膨胀了!昆阳小但是很坚固,何必浪费时间?那个假皇上在宛城,那边又虚的很,咱去把宛城给打了,这昆阳还有蛋用!

可王邑不听,他说:“当年翟义造反我都没怕过,今天我带了百万大军,却连个小城都不敢打,我不要脸了?”

王邑过于自大,他以为打昆阳也就“功在漏刻”,还非要屠城,此举激得城内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上下都决意与朝廷拼个鱼死网破。

这本来还没什么,但玄幻的事情马上来了——刘秀前蹄子刚跑,晚上就出现了“大陨石术”。《后汉书》载:“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然,吏士皆厌伏,所谓营头之星也。”

大意是:晚上有颗流星砸到大营中啦!白天看的时候,天上还有好大一坨云,像山崩一样往下掉,落地还没一尺就散了,唉呀妈呀吓死俺们了,趴地上动都不敢动,这就是营头出了灾星啊!

实际上史书里就那几句话,没说王邑大军被流星砸了情绪稳不稳定,更没说砸出了什么样的损失,总之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二王愣是没攻下昆阳城,连冲车都动了也没法子,直打得人困马乏尸横遍野。如果他们能穿越,估计也会产生北齐神武攻周玉璧的痛感,总之痛着痛着,主角刘秀就回来了。

刘秀率着骑兵跑到圈外,先后从定陵县(今舞阳县 汉颍川属地)和郾县(今郾城南 汉颍川郡属地)招来1万7千援军,然后马上杀回昆阳,其实他就是在周围兜了一圈,连颍川郡都没出。唉,崇祯皇帝要有他这本事也不用上吊了。

有了兵以后,刘秀在6月1日驰援昆阳,他亲自带了1000多步骑做先锋,跑到朝廷大军四五里外列阵挑衅,王寻和王邑也挺讲道上规矩,也派了1000人去单挑。结果被人称为“见小敌怯”的刘秀,这会儿却仿佛换了个人般,来了个“见大敌勇”,上去就是一个无双,“斩首数十级”,队友一见光武如此神勇,纷纷“敌羞!吾去脱他衣!”杀得朝廷大败,那派出来的数千人全被换成了军功。

这还不算,刘秀之后又捞了个空档,用3000人从城西绕渡辉河,偷袭了朝廷的大营,三千打一万,硬是将王寻大司徒给砍死了,而王邑吓得在一边干看,愣是没插得上手。结果昆阳守军一看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立马杀出城外配合刘秀,打得大新军十重阵全崩,士卒纷纷夺路而逃,自相践踏无数,踩死的尸体都快有一百里路了。

紧接着玄幻剧情又开始乱入,最要命的时候突然再次天降异象——这回是大规模的降水,按《后汉书》的说法是:“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

大意是:那时突然打雷闪电狂风暴雨,屋顶上的瓦片都被统统刮走,降雨让滍河(今河南省沙河)都涨满了像要溢出来,部队里携带的虎豹吓得直打颤,士卒们争相跳河想游过去逃命,结果被溺死上万,尸体塞得连水都流不动了。

一会儿流星,一会儿云山,一会儿又是狂风暴雨自然灾害,再加上将领错误的决策,以及比300斯巴达还给力的敌人援兵,这还怎么打?一战就将大新朝的兵马全都丧尽了,王邑只能和严尤、陈茂等人骑马逃跑,然后乘着死人尸体渡河而去。汉军乘胜追击,三个月后即杀入长安,王邑死守王莽到最后时刻,而王莽也被商县人杜吴杀死。

战争进行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意外发生,你觉得发生在战场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是什么?

东北蒋军精锐第九兵团本来是有机会逃出生天的,黑山阻击战打到10月25日的时候,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从截获的我军文件上发现,东北野战军攻锦主力正以排山倒海之势赶来,他深知所谓“克复锦州”已经是梦话,再不跑路就得全军覆灭,于是决定不顾一切向营口逃窜。

什么意思呢?就是不再进攻东野十纵的阻击阵地,也不顾解放军的火力侧击,以主力新六军掩护侧翼,其它所有部队迅速通过黑山—大虎山走廊,全速向东南方向的营口撤退,力图依托港口顽抗或者是从海上逃跑。廖耀湘命令郑庭笈的第49军为全兵团前卫,新一军、第71军、青年军207师随后跟进。

在锦州战役尚未完全结束的时候,东野司令部就遵照西柏坡抢占营口的指示,命令独立第2师10月20日兼程南下,攻克这个东北蒋军唯一可以从用来海上逃跑的港口。同时林总还派出最信任的野司作战处长苏静(开国中将),带着一个重炮连从锦州前指出发沿途寻找独2师,以加强这支部队的作战指挥和火力。

独立第2师师长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创造“宋庄战斗”奇迹的左叶,当年的八路军团长现在已经成为东北野战军的高级指挥员。在接到直插营口的命令之前,他正率部参与黑山阻击战,与敌71军的一个师大打出手。部队按新命令迅速出发,就在独2师尚未到达营口的22日凌晨,野司忽然来电再令师长左叶掉头,赶至新民地区对廖耀湘兵团进行侧击。

原来营口方向暂时并未发现敌情,林总判断独2师很可能无仗可打,而参加辽西围歼战的兵力又不太充足(长春刚刚解放,第十二纵队和各独立师南下尚未抵达),因此命令独2师折返北上参与围堵。就这样,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下,东北野战军非主力部队的独立第2师,意外地成为围歼廖耀湘兵团这个重大战役的关键一环。

当时的战场态势是:东北野战军攻锦主力从正南方向的锦州方向北上,长春附近的我军从东北方向压来,野司尚未发觉廖耀湘有逃往营口的迹象(判断敌人可能继续向锦州攻击前进、或撤回沈阳)。因此在敌人的东南方向没有部署主力部队,从而出现一个较大的缺口,而我独2师阴差阳错成为这个缺口上唯一的部队。

1948年10月25日,独2师到达盘山县境,迎头撞上了敌前卫第49军105师的一个团,双方立即爆发激战。此时苏静处长也与部队汇合,最初部置的任务是部队冲上去侧击,打着打着才发现不太对头,越来越多的敌人涌了出来,于是攻击变成了阻击,此时苏静和左叶得知了营口被敌52军占领的消息,立即判断出廖耀湘是要往营口方向突围了。

现在的问题是,刚刚组建不久的独2师是不是敢冲上去,堵住敌49军正在用来逃跑的“大虎山至台安”公路,从而死死地缠住廖兵团,要知道,他们并没有接到野司关于主动出击的命令。然而全师官兵没有犹豫,在他们看来让敌人从眼皮底下溜走简直是耻辱,于是立即扑上去招呼,一顿猛打猛冲就击溃了敌人的两个师,与此同时,配属独2师的重炮连也隆隆开火,大口径炮弹在敌阵中炸响。

独立2师义无反顾的攻击给敌49军军长郑庭笈造成了致命的错觉:如此猛烈的炮火和进攻,肯定是遇到了东野主力部队,并且是早早预伏在这里准备吃掉他的部队,说明通往营口的道路已被封锁。不可思议的是,郑庭笈没有及时向廖耀湘报告,反而将战情直接通报给沈阳的卫立煌请求指示,同时将当面我军数量夸大了数倍,他的描述严重影响了卫立煌的判断,从而放弃了从海路撤退的计划。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原本清醒的廖耀湘也被稍后郑庭笈的报告、卫立煌的命令弄晕了头,在他看来,即使在黑山的突击被阻,仍然有率全兵团向营口撤退的机会,事实也确实如此。然而第49军“遭到解放军主力猛烈阻击”的情况让他开始举棋不定,10万人马于是徘徊不前,正是廖耀湘的难以决断,为东北野战军最终对其所部形成合围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正因为缺乏狭路相逢对攻的勇气,不仅郑庭笈没有按廖耀湘的命令坚决向营口突击,第49军仓惶后撤的举动还引发了连锁反应,其他本来已经冲到东北野战军合围线边缘的蒋军部队,也纷纷掉头朝回跑,一直跑到东野主力预设的战场之间,如此他们的下场就注定了。

战争进行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意外发生,你觉得发生在战场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是什么?

战争年代,不可思议的事情时有发生。比如1947年5月发生在山东的孟良崮战役,时正初夏,战场上空骄阳似火,战地久旱无雨,猬集孟良崮山上的国民党军七十四师官兵渴望老天爷下一场雨,一解几天被困之渴。但是天不作美,依然是万里晴空,骄阳似火,没有一点下雨的迹象。为了迅速歼灭七十师,华东野战军一改以往夜间攻击的战法,于五月十六日出乎敌人的意料在白天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经过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反复搏杀,不可一世的国军第一王牌师七十四师终于被歼灭得干干净净。就在七十四师官兵被打败之际,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下起了瓢泼大雨,把血染的战场冲洗得一干二净,几天来燥热的天气一下子变得清新凉爽,给战功卓著的华东野战军带了舒心透骨的洗礼。这个奇特的自然现象让七十四师官感到不可思议:连老天爷也帮助解放军,七十四师哪有不败之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为此诗兴大发,吟出“更喜雨来催麦熟,成功日近乐陶陶”的豪迈诗句,以示庆祝孟良崮战役的辉煌胜利。

战争进行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意外发生,你觉得发生在战场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是什么?

1985年10月的一个晚上,我所在的67军199师595团炮营高机连二排,奉命驻守八里河东山偏马火力队高射机枪阵地,负责支援和帮助前沿歩兵部队对我军阵地的防御和给后方的炮兵部队指示目标的任务。在驻守阵地的四个多月的时间里,共参加大小战斗200多次,打死打伤越军93人,为炮兵指示目标500多次,出色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战斗任务。因此越军视该高机阵地为眼中钉,想多种办法端掉该阵地。但不可思议的是不论他们用多少个炮阵地的炮火,对该阵地进行轮番轰炸,都无法打住我们的机枪工事,高了炮弹就从我工事上飞过去了,低了就打到下面悬涯上了,每天不知道有多少炮弹在我们周围爆炸,就是无法摧毁我们。更不可思议的是越军为达目的,干脆不系代价一下使用十颗反坦克导弹对我阵地进行毁灭性的打击,但还是不是高就是偏,打的最准的一颗离工事只有一米远,导弹打在土里,由于导弹吃硬不吃软,竟然没爆炸,谢天谢地,否则后果无法想象。就这样该阵地几经移手,一直固守在中越边境线上。

战争进行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意外发生,你觉得发生在战场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是什么?

最不可思议事情出现在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中,战役开始的时候,当时的华野纵队只有18000多人,到了战役结束的时候,纵队人数居然成了43000多人。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啊,难道战士们个个刀枪不入,没有人负伤牺牲吗?还是解放军爆兵速度太快?怎么会战役结束时的人数竟然比开战前还翻了两倍还多。

然而根据后来我军历史资料的记载,淮海战役开始的第一阶段,华野四纵对上了黄百韬七兵团,伤亡人数就已经达到了5300多人。

后来在围歼黄维第十二兵团时,华野四纵又伤亡4000多人。如果从兵员伤亡人数来看,差不多已经伤亡了半个纵队的兵力。

而以当时我军补充的兵源来看,有一部分是地方游击支队,以及分区部队编入了野战军部队。甚至在战斗激烈时,机关参谋或者是文化教员、文工团战士都上了前线战场。

但是这些人员只占到补充人数的20%左右,那么其他近80%的解放军战士是从哪里来的呢?战场俘虏!也就是数量众多的国军俘虏。

其中就有一个例子,当时指挥陈谢集团的陈赓大将,得知纵队伤亡很大,很多营一级的建制已经不全的消息。

于是命令纵队下属各部:““每个团与其保持三个营的架子,不如整编成二个营,战斗力反而提升”!

但是第10旅旅长周希汉在接到命令后,却向陈赓汇报说根本没必要整编,一个团还是应该保持三个营的编制。

于是陈赓问其中的原因,周希汉说自己手下的一个营原本有500多人,虽然在战斗中伤亡巨大,但是现在依然还有500来人。

陈赓听到后大怒,向周希汉发火道:“你这个帐怎么算的,是不是算错了”?而周希汉回答却是:“我没算错,是老蒋给我补充的”!

可以说正是有了“劳苦功高”的运输大队长常凯申,不但给解放军送来了枪支弹药,而且还源源不断的送来了兵员。

每当俘虏们放下手中的武器,立刻就有一群中野的战士围上来握手:“兄弟,你被解放了”!然后就是这个送上一个馒头,那个递来一根烟

可以说解放军这种优待俘虏的政策,让那些被强征,拉壮丁来当炮灰,穷苦老百姓出身的俘虏兵,第一次有了被当做人的感受。

在了解家乡的土改政策,以及“过去是为谁卖命,现在是为谁打仗”等等由内而外的政治思想教育,唤醒了很多俘虏麻木的灵魂。

俘虏兵中有想回家的,解放军发给回家路费,而更多的人愿意留下来加入解放军,从此以后,这些人就有了成为人民子弟兵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于是,战争史上出现了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些俘虏兵连军装都不换,最多扣上顶解放军的帽子,转身便参加对敌作战。

而且更令人瞠目结舌的,许多昨天还跟解放军打得死去活来的士兵,很可能在刚刚被俘几小时后,就端着刺刀高喊着“缴枪不杀”向他们反冲而来。

淮海战役结束时,有32万国军被俘,将近30万人加入了解放军。很多作战勇敢的俘虏兵成为了解放军的战斗英雄,而且有的还被提升为班长、副排长,甚至成为了排长。

以至于后来许多人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毅然决然的踏上了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场。

战争进行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意外发生,你觉得发生在战场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是什么?

战场厮杀是对人性最残酷的拷问,因此平时有很多想象不到的问题,经常在战场上发生:

1,晕血。

有些士兵,天生晕血,见血就会发晕,很多还会晕死过去。

2,狂血。

有些士兵,见了鲜血就发狂,杀性大作,不分敌我,见人就杀。

3,发疯。

有些士兵,平时勇敢,一旦遇上残酷战斗,就被吓傻了。坐在地上发呆,啥也不知道了。

有些士兵,平时口号喊得震天响,一旦上战场就被吓破胆了,不是逃跑就是自杀。

有些士兵一上战场就神志不清,成为了己方的极大负担。

4,失控。

有些士兵,见到战友阵亡,或者受到战场气氛的感染,头脑不冷静,不遵守命令。很容易被老练的敌人给击杀。

本人先祖,世代以从军为主业。先祖们将战场经历和经验记录了下来。所以我对战场上的一些情况有所了解。

战争是残酷的,是不得已的最后抉择。但凡经历过战场生死的军人,绝不会象政客或者媒体上的“军事专家”一样,动不动就喊打喊杀。例如美国现任参联会主席邓福德将军丶候任参联会主席米利将军丶俄罗斯总统普京丶以色列将军沙龙……,这些从战场上走下来的英雄,他们讲话的语言都很和缓。对待战争,他们既不狂傲,也不惧怕。这就是经历了风雨后的淡然。

一支经历过大战且战力强悍的军队,也是极为宝贵的。老战士都通过了血与火的考验。这种经历不是口号喊得震天响的新兵蛋子,能相提并论的。“泰山崩于前,而不惊者。”才是真正的勇士。

和平是宝贵的,希望世人尽量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纷争,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去选择战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