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俄罗斯正在打造机器人战争呢?
其实这个问题并非什么“科幻世界”,机器人战争离我们的距离,并不如你想象的远。
一种新技术被应用于军事上,并得到飞速的发展,这种情况我们能在历史上找出无数个对应的例子。
比如飞机的运用,1903年,莱特兄弟才把那架叫“飞行者1号”的东西折腾上天,它只飞了几米高,而且并不牢靠,没过几年莱特兄弟之一就把自己折腾死了。
但是1903年的这次飞行已经揭开新时代的大门,飞机技术在随后的岁月里磕磕碰碰的生长,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飞机已经开始逐渐安上了武器,并互相尝试着空战。当一战打到尾声,飞机们已经可以扛着机关枪,去挑战当时天空的霸主“飞艇”了。
到二战时,仅仅20多年,飞机已经从一战时的木头架子,变成了空中死神,它们不断刷新各种记录,最后出现了喷气式飞机。
这还没完,冷战时喷气式飞机疯狂发展,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变得更高、更快、更强,形成了一整个喷气式战机时代,并且目前还在飞速发展。
还有枪械,普法战争时尚且还有大量单发后膛枪使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马克沁机关枪和冲锋枪都开始收割人命了;二战时半自动步枪、突击步枪大行其道;二战后完全迎来自动化武器的普及化时代,如今编程武器都开始上马了。
所有大可不必对机器人技术的军事化应用存在什么疑虑,这个东西板上钉钉会迎来发展,我们目前所处的位置,就如同“飞行者1号”起飞之后的那个发展年代,虽然初级,却在质变。
战斗机器人最早期的运用其实是美国人,他们开发了多款战斗机器人,并最终将“魔爪”机器人送上了战场,这种开先河之举刚开始还被人嘲笑不靠谱,如今越来越发达的信息技术却活生生打了那些人的脸。
正如为坦克出现奠定基础的电气化工业革命,以及为飞机奠定发展的发动机技术进步一样,战斗机器人技术的直接催生者,正是如今的信息化电子革命。随着信息化技术与现代战场结合的越来越紧密,人们迟早会享受到这次革命带来的战场变革。
今天正好还看到局座的节目,讲述了关于炮兵的变革,现代化炮兵采用无人机传递信息,大大的改变了炮兵的战斗方式,炮兵们可以不用费劲设立前沿观察所,不用冒险出动侦查员;弹着点报告、敌军动态等很多东西都可以通过无人机完成,这种信息化作战的新方式以后只会变得越来越常见,彻底淘汰低效的陈旧战法。
俄罗斯的战斗机器人并非第一次露面,早在前几年它们就出现在叙利亚战场上,据说性能还不俗。实际上从外形看,这些东西也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现在是21世纪,软件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阶段性成熟,虽然没有真正的AI技术,但按照数据库逻辑运转的机器人却没有问题。
再换个方面看,美国在战斗机器人上的发展比俄罗斯还要高级,他们甚至将早先波士顿动力的机械狗应用在了警务工作中。
总而言之,我们将迎来的是一个高度自动化、信息化的未来战场,天上无人机,地上无人车、机械狗,乃至于更多超出我们想象的先进战斗机器人都会出现,而现在这个时代已经被开启一角了,谁落后,谁挨打。
怎么看待俄罗斯正在打造机器人战争呢?
俄熊的所谓‘’未来智能武器系统‘’已经进入第二代了,第一代已经在高加索、乌东、叙利亚战场得到实际应用了,获得了宝贵的战场经验!
2014年2月15日,俄罗斯联邦总理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宣布成立机器人技术科研试验中心。该中心隶属于俄联邦国防部,主要从事军用机器人技术综合系统的试验。
2015年12月16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又签署总统令,宣布成立国家机器人技术发展中心,主要职能是监管和组织军用、民用机器人技术领域相关工作。由此开始,俄罗斯已经制订完成了无人作战系统远景战略和规划;俄军的未来无人战争系统有了明确的方针和理论基础;
经过在乌东战场和叙利亚战场的实战经验,俄罗斯无人兵团有了更加丰富的全地形、全天候、全体系作战的系统,除了发展战斗无人系统之外,俄军还为它们搭配了后勤无人地面/空中/水下作战系统:
从乌东战场的俄军使用情况来分析,俄军的无人系统可以担任战术警戒、收集战场信息、攻击坚固筑垒、定点打击等多样化任务,减少了乌东作战人员伤亡、加快了实现俄军战略目标的进程!以至于乌克兰也被迫大力发展自己的无人作战系统抵消俄军的优势!
叙利亚战场也是俄罗斯无人智能作战体系的试验场之一,它的战场残酷远超乌东地区:各类地形、气候有效检验了俄罗斯无人作战系统的可靠性:俄罗斯的第二代无人作战系统/单兵作战系统、苏—35M/57等先进军事装备全部参加实战!尽管发生了多次无人系统故障和战斗损失,可是,俄罗斯无人作战兵团得到了未来无人作战的实战理论验证和技术门槛的提高!
对于俄罗斯最为重要的一点:发展无人作战系统可以减少人员的伤亡!俄罗斯的经济下滑多年,它的人口不断减少,如何在战争中减少军队人员的伤亡是俄军的当务之急!俄军秉承苏联军队的传统:兵器多配、人员少配!今后,俄军的装甲大军中,俄军官兵会比现在的配置减少、无人作战系统数量却会增多!
怎么看待俄罗斯正在打造机器人战争呢?
这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打法,常备军力,他们是搞不过美国的。只能发展非对称战术。估计也是,在未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占着先手。
开发军用技术。未来还可以转为民用,估计是想彻底的解决劳动力人口不足的问题。
怎么看待俄罗斯正在打造机器人战争呢?
机器人战争是大势所趋,但俄国人搞的就是噱头。
目前还不存在能够自主工作的人工智能,所谓机器人无非两种,一是呆板执行固定程序的无人机械,比如工业流水线的机械臂以及早期无人侦察机——现代无人机配置了比对数据库,但本质上还是预定程序,只是更复杂一些;另一则是遥控机械,进入人类难以进入或者环境过于危险的区域执行任务。
俄罗斯所谓战斗机器人显然是遥控机械,这种东西无非是两种控制模式,有线和无线。有线制导传输数据量大抗干扰强,但要拖着一条长长地导线尾巴,容易被复杂地形牵绊扯断,非常不便。因此现行战斗机器人都是无线制导模式。而这就是俄国人的短板了,俄式无人机水平还远不及中国,更不要说美国;而且无人机是在高空飞行,环境比较开阔,而地面战斗机器人往往要在复杂地形中使用,甚至进入建筑物内部,需要实时双向传输大量数据,而俄罗斯的数据链技术根本不靠谱。他那个战斗机器人只能保证在无遮挡开阔地一公里左右遥控,如果进入城市街巷,有效控制距离便急剧下降到二三百米,因此实际战斗中还要跟一辆有人控制车。
怎么看待俄罗斯正在打造机器人战争呢?
2018年06月27日俄罗斯围绕军用机器人等先进军事科技,对外展示其在尖端科技领域的军事实力和潜力。防长绍伊古表示,俄军正加紧推进军用机器人的研建和列装工作,今年战斗机器人可投入量产;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称,俄军正通过研发机器人等人工智能装备“发展非核手段战略威慑力量”;总统普京也多次表达对军用机器人等尖端科技产品的重视与信心。可以预期,“普京4.0”时代,以军用机器人为代表的系列人工智能产品将逐渐亮相俄军部队和战场,这支科技新军势必对俄军作战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俄军“平台-M”战斗机器人。
人工智能军事化的引擎
俄国防部机器人技术装备科学研究与试验中心负责人波波夫近日表示,“俄军在使用数十套地面和水下机器人技术系统,加上无人机的话,数量达数百套,这将成为俄武器装备现代化,乃至人工智能军事化进程的重要引擎。”
作为未来战场的“撒手锏”和战争规则的“颠覆者”,以军用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已成为俄防务领域的优先发展方向。普京指出,无论经济形势如何,都要加大对该领域财政支持力度。主管军工的副总理罗戈津牵头组建专项基金会,成立国家机器人技术发展中心,对军用机器人技术研发进行协调和监督。俄国防部也成立了由防长直接领导的发展委员会,下设陆、海、空领域军用机器人研制机构和设计、采购等部门。
在强化组织规划和健全军事科研指挥体系的基础上,俄军也明晰了发展“路线图”,陆续出台了《2025年前未来军用机器人技术装备研发专项纲要》和《未来俄军用机器人应用构想》等发展规划,明确了军用机器人的研发重点包括无人机、陆上机器人系统和以无人潜航器为代表的水下机器人,2025年前该类武器系统在装备中占比将达到30%。
分析称,在现有技术条件和防务环境下,俄军针对性选择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军事化进程的发展引擎,实现了资金、技术、应用和安全的最佳效费比,而侦察监视、火力打击、支援保障等领域的军用机器人研发工作也将成为重点。
可以看出,军用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已成为俄高层和军队着力推动的重点课题,在牵引俄军人工智能军事化进程加速提档的同时,也正通过展览“亮相”和战场“亮剑”,向外界展示其军工在尖端技术领域的核心成就。
展示尖端技术领域成就
俄国防部此前表示,俄计划在今年举行的“俄罗斯国际武器装备展”中,组织有人驾驶坦克和机器人系统的对抗“表演”。副总理罗戈津表示,“人机大战”旨在“显示俄军装备在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领域的优势和趋势”。
在发展规模方面,近5年来,俄无人机、陆上机器人和无人潜航器数量分别增加了8倍、2倍和3倍。
在具体类别方面,俄军无人机已区分任务性质和航程距离,实现多款式列装研发,包括遂行侦察、指挥和通信中继任务的“石榴-4”、“超光速粒子”近程无人机,“海鹰-10”“前哨”等中型无人机,以及正在研发的“猎户座-Y”远程察打一体高速无人机;“视界-600”等四款自主式无人潜航器已在海军四大舰队和里海舰队入役,而担负水面舰艇护航和反水雷任务的无人潜航器也将于近年列装部队,代号“美女-K”的核动力无人潜航器“航程达到洲际水平,航速超过现役舰艇数倍”;陆上机器人因任务不同,区分为“平台-M”侦打机器人、三防侦察机器人和放射物质侦察与运输机器人,以及在研的排雷机器人、重型履带式多功能装甲机器人和保障空降作战的多功能机器人。
战技能力方面,“海鹰-10”“石榴-4”等无人机已常态化担负战备值班任务,并在中东战场经受实战检验;无人战车“装备系统和武器载弹空间更充足”,遥控操作员“战场视野更广阔”,特别是“没有伤亡顾虑,抗打击、野外生存和二次修复能力较强”;以“美女-K”为代表的无人潜航器被普京称之为“具备多种作战能力,可持续工作100个昼夜,以单个或集群方式参与海上和水下所有军事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东战场,俄首次投入使用扫雷“机器人”,实现了智能化机器系统的实战应用;大规模使用无人机实施“渗透”侦察和火力引导,在实战验证远程操控技术的同时,也为无人机部队的成立探索了经验。格拉西莫夫表示,“我们要为未来的机器人战争做准备,考虑成立一个能独立实施军事行动的机器人部队”。
俄军侦察机器人。
俄军编成中的新质力量
目前,俄已在各个军区和舰队组建了独立的无人机部队,比如,东部军区无人机大队部署于堪察加半岛,南部和中部军区也分别部署有1个无人机营和无人机中队。未来7~10年,俄军将建立全域覆盖的机器人作战平台体系,并结合战争形态和行动样式的变化,组建规模化的机器人建制部队。海军也计划建设3~5个水下潜航器大队,与潜艇和水面舰艇等传统力量协同作战,提升海上作战整体效能。
除在叙利亚战场积累无人化实战经验外,俄军还利用演训等战备活动抓紧探索机器人作战战法,并以班排为单元组织机器人攻防课目演练,如机器人集群作战和人机协同模式作战等内容。此外,陆军特种兵使用的“未来战士”作战系统,也被俄媒称为“特战队员的机器人助手”,俄方还推出了无人武装直升机等作战概念。俄军在信息化战场中展开了无人化作战模式的应用,为下一步成建制行动奠定了基础。
俄军在发展机器作战系统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如受资金方面的掣肘,备受关注的“时代”无人战车虽已成型,却无法成规模投产;此外,俄科学界在机器系统参与军事行动存在伦理层面的较大争议,反对者批评“机器人的滥用,可能引发人道主义灾难”。
分析认为,在智能技术的支撑下,会有越来越多的机器系统投入军事领域。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以人为主导的作战样式仍将是战场主流,各方在军事科技领域的博弈将更加激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