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火药枪为什么有的是大口径?
黑火药枪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因为黑火药在枪械上的应用非常久,直到无烟火药发明后,也仍然有一部分弹药因为成本、技术的原因,继续使用了很长时间的黑火药发射药。而这个时候已经是栓动式步枪时代了。
当然,题主的意思应该是指老式的燧发枪、火绳枪等等,这个确实是如此,早期枪械的确口径巨大,燧发枪平均口径在13.7mm以上,大的接近20mm,放在今天已经比12.7或14.5mm的重机枪弹大了,够得上机炮的标准。
为什么拥有更大的口径呢?对此我们不必想的太过复杂,其实这就是因为技术不足而导致的问题。
我们知道,早期枪械制造,枪管是个最令人头痛的问题,这东西用锻造卷筒会有缝,用铸造会有沙眼,所以只能用钻机在柱体上打眼。
然而这打眼在今天很简单,过去却并不容易,首先,钻具的尺寸和强度就决定了它们打出的眼不会小。其次,人们没有那么高精度的仪器,钻小孔难以控制方向。要知道一根枪管怎么也有半米长,一旦钻歪就是前功尽弃。
再就是内膛的加工问题,早期人们没有合适的工具进行内膛验探,所以有没有毛刺,出没出破口,都只能靠肉眼尽量往里看,孔小了可做不到这点。何况人们还要给内膛做膛线,这项技术15世纪就已经出现,但是到19世纪才得到真正的工业化解决。为了给加工膛线提供便利,口径必须大一些。
在实际使用中,大口径也有利于加入更多的火药,早期的枪可做不到什么真正的气密性,甚至子弹都可以通过临时融化金属来现场制作,所以它们需要确保的是填充火药后的威力,以及发射安全性,这些大口径都比小口径适合。
而且早期枪械的弹丸威力并不是那么可靠,为了保障弹丸在飞行中的存速性能,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稳定性,枪械必须使用口径更大一些的弹丸,以确保相应的精度和杀伤力。虽说过去是排队枪毙,但从来也没说枪械一点准确性也不要。
黑火药枪为什么有的是大口径?
因为黑火药的爆速摆着(没记错的话是400m/s),这个速度即便药室增大,推动弹丸的速度也就撑死了500多米/秒。在这种初速限定的情况下如果想获得足以一枪干掉一个小朋友的动能,那就只能增加弹丸的质量。 比如英国18世纪早期的布朗贝斯燧发枪口径.75英寸,折算下来19mm出头点
咱们就这么想,反正初速也就400-500撑死的,发射小口径,轻质量的弹丸并没啥卵用,虽然大弹丸的弹道下坠难看了点,但好歹也是有迹可循。加上都是滑膛枪,而且当年不管是枪管还是弹丸的制造公差都很离谱,压根不太讲究现代所谓的低伸弹道。
其实可以参考现代手枪弹和步枪弹,手枪由于枪管短,发射药装多了也是浪费,因此初速往往也就是个400ms左右,但在这个速度下想要维持一定杀伤动能,就得把口径做大,弹丸质量做大,因此我们常能看到手枪口径大多9mm起,而步枪相对就小得多。
黑火药枪为什么有的是大口径?
早期黑火药步枪大多是大口径,从无烟火药步枪出现以后,口径才一直降低。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我想就是因为黑火药推出的弹丸初速不高,普遍都在400m╱s,动能的公式是二分之一倍的质量×速度的平方,这个速度小口径的高初速优势便没有了,反正近距离排队枪毙,不整个大一点的弹丸招呼?
还有,一根钢管子,掏一个直径大一点的洞更方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