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2019年了,有些人却还在听2009年,甚至是1989年的歌曲?
谢邀,简单说两句吧:现代的许多流行歌曲都是渣渣,拿去喂斯大林都只会送到嫂夫人面前挨个挨个的BIU!现在这群搞比利的根本不懂什么是音乐,只会台上卖弄那张小白脸,然后通过高密度的网络绑架和流量推广来强行炒热。
而唱片时代的歌手不一样,能出名大部分时候只有一种办法——你的歌足够好。只有这样,你才能在路边磁带铺子里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才能因为足够的好口碑令唱片公司舍得出钱推广,才能在广播电台和渣像素级的电视画面中靠嗓子逐渐吸引自己的粉丝。
说白了,歌唱的不好的人,在当年那种环境里早已被淘汰了,他们在尚未获得资本扶持与强化包装之前就已经完蛋了,哪里还有本事靠脸作妖?
反过来,就是当今歌坛的乱象,发行公司们早已明白如何来赚钱,与其像当年那样找一个能唱的,包装起来然后再看他脸色签约给钱,倒不如找个能被网络抬红的上台,他不一定需要有优秀的唱功和良好的词作曲,只需要拥有能符合现代网络流行标准,能被炒热的潜质的即可。
这种模式很简单,巨额的资金投入到网络推广之中,然后塑造出一个在网络上爆红的明星,从而赚取高额利润。至于安安静静作曲,平平静静唱歌,以艺术的心态去实现歌唱的艺术,早已经不被人关注了。
所以经典永远是经典,而你在一个很难诞生出经典的荒野时期,能做到的只有缅怀。
为什么都2019年了,有些人却还在听2009年,甚至是1989年的歌曲?
这问题太无聊,现在的歌是短命歌,能传唱多长时间?2009的歌都不想听,听雷振邦的《五朵金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洪湖赤卫队》很多老歌传唱几百年都不朽。
为什么都2019年了,有些人却还在听2009年,甚至是1989年的歌曲?
一不仅是中国,全世界都是这样的,因为互联网络兴起后,对音乐的版权失去了控制,歌手通过无法通过好音乐获得应有的收入,各大唱片公司接连破产,造成了音乐市场的衰退。不仅仅音乐,现在小说,书籍,电视剧,小品相声都受到相应的冲击,分享经济造成了市场的衰退,如同网商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我觉得如果不建立网络的秩序,不建立网络的专利版权保护,整个社会将不会形成良性发展,整个人类社会都将受到惩罚
为什么都2019年了,有些人却还在听2009年,甚至是1989年的歌曲?
弯弯的月亮有句歌词写的好,我的心充满惆怅,不为那弯弯的月亮,只为那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月亮是同一枚月亮,歌曲是同一首歌曲,听的那些歌的人对那个特定的年代的追忆罢了
为什么都2019年了,有些人却还在听2009年,甚至是1989年的歌曲?
经典不灭,音乐永恒!我的手机里面就有好多《猛士》、《荷东》的曲目。每当换手机首先要考到新机里面。这是那个年代的记忆,也是致敬经典。
为什么都2019年了,有些人却还在听2009年,甚至是1989年的歌曲?
好听不好听,不分年代。好听的歌,自然就流传长远。就想经典歌曲梁祝已成世界名曲,不好听的歌流行一阵就消声觅迹。是不是这样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