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能拦截原子弹吗?

导弹当然能拦截原子弹,不过需要参看原子弹的投送载体,只要对这些载体进行拦截,原子弹便失去效力了。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个概念,原子弹并不是什么值得大力投送的东西,氢弹这种热核武器才是真正的核战王牌。

目前投送核弹的载体主要以轰炸机、导弹为主,某些核弹也可以通过炮弹、强击机、火箭弹投送。通常我们所说的“拦截核弹”,指的就是对这些投送载体进行拦截,只要打掉了载体,核弹便不能发挥作用了。

目前核弹的载体以导弹最为多见,通常核弹头会被装载在弹道导弹、巡航导弹上发射。而弹道导弹拦截,正是当今各大国军事科学中最重要的“反导”部分。

美国自冷战时的“星球大战”计划开始,就已经寻求对各阶段的弹道导弹进行拦截,从而发展出了“标准”、“萨德”、“爱国者”等防空导弹系统的反导能力;像“萨德”所拥有的动能战斗部,直接采用硬性撞击的方式破坏来袭导弹,可以在不产生大的爆炸前提下,将核弹有可能出现的影响降到最低。

除美国外,各大国都有类似的反导技术,像我国之前也做过这方面的试验,成功拦截了弹道导弹靶标。是除美国外,反导能力最先进的国家。

对轰炸机的拦截则简单的多,战略轰炸机也是冷战时最常见的核弹投送载体之一,时至今日它们仍然负担着战略核威慑的使命,长时间在天空徘徊。冷战时主要依靠“截击机”来拦截轰炸机,这些高空高速的机种能对来袭轰炸机迅速做出反应,然后冲上去将之消灭。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轰炸机先后发展出了超音速和隐身机型,再加上电子战技术和导弹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吃力的截击机渐渐被淘汰了。如今人们普遍采用高密度的防空雷达网,配合各种先进的防空导弹拦截轰炸机。一般来说,一个防空能力正常的国家,很难让轰炸机大摇大摆的飞到核心区域投弹。

至于火箭核弹、强击机、炮射核弹,这些东西属于核武器的战术运用,很难防御,技术上也很难拦截,确实是目前军事科技的短板。不过,战争如果打到这个份儿上,也就不存在什么拦截不拦截的问题了,倒不如比比谁的核武器更凶猛,先将对方炸平就没事儿了。

导弹能拦截原子弹吗?

二战后期美国先后朝着广岛长崎两地投放了原子弹,给当地的民众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一时间损失惨重,成为了一片废墟。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军事技术的提高,核武器越来越多的被研发了出来,很多人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核武器一旦发射后,还能被拦截吗?

事实上当然可以,核武器技术提高的同时,各国拦截技术也在相对应的先进了很多,虽然可以被拦截,但跟普通导弹相比,难度还是相当大的。

要知道利用洲际导弹发射出来的核武器速度可以高达24倍音速,利用如今的防空系统要想拦截,这样的事情就连美国也不敢有十足的把握,毕竟一旦失败,后果实在是不堪设想啊。

而如果换做是弹道导弹的话,防空系统在所有大型攻击导弹中弹道导弹以其速度快攻击角度大是最难拦截的,新型的洲际导弹采用多弹头和自动变轨技术后拦截他更是难上加难。美国的NMD、TMD可以说是自我安慰,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首先要强调一下,说核导弹发射后不能拦截是一个有点绝对的说法,按照现在的技术水平来说射程在3000公里以内的近程导弹还是可以拦截的。

事情要从两个方面来讲,

第一反导系统

提到反导系统,我们就得先说一下有过实战经验的反导系统了——爱国者导弹(MIM-104 PAC-2)。

在海湾战争中,爱国者成功的拦截了伊拉克发射的飞毛腿II型导弹。这是一个成功案例,要注意,飞毛腿II是可以搭载核弹头的。也符合“发射出去的核弹”的命题。

为什么爱国者导弹是可以拦截飞毛腿呢?并不是因为爱国者导弹多么强大,而是主要是因为飞毛腿导弹的飞行速度很低。

飞毛腿II是一种苏联时期研制的近程导弹,后来广泛出口。其最大射程为30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大约只有5马赫左右,而且说实在的,飞毛腿导弹在最大射程的时候弹道高度也只有86000米,甚至还没飞出大气层呢。所以说这就是一种凑数的弹道导弹。

对这种低速目标的拦截,利用爱国者导弹拦截就足够了。

说下海湾战争中的美军使用的爱国者导弹(PAC-2)数据,发射质量900千克,内部装载的M248战斗部重量91千克,由35千克高能B炸药和51千克的预制破片组成。

和大家预想的不一样,爱国者导弹的战斗部在弹体中部(图上已经标记红色)并不在导弹的头部。

这种战斗部对硬目标的杀伤半径是95米,破片抛出速度是每秒6400米。预制破片质量为2克。

所以,在海湾战争中被击落的飞毛腿导弹上面都是弹孔累累。

而且飞毛腿导弹有一个特点就是到末端的时候战斗部弹头是不分离的,因此——那么大的目标飞行速度又这么慢对于爱国者导弹来说就是再好不过的目标了。

所以大家在海湾战争中看到的被击落的飞毛腿导弹也都是带着燃料箱的完整弹体。被击中的飞毛腿导弹大部分会由于被破片破坏而失去正常的飞行能力。并且爱国者导弹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也会将导弹推离既定弹道使之失准。

然而如果给予更高要求,那么爱国者导弹(PAC-2)对于飞行速度更快而且分离弹头的导弹则无能为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升级的PAC-3采用了更大的姿态发动机以及改用了动能弹头的主要原因了。

第二个方面则是弹道导弹本身的特性。

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的系统组成庞杂、技术难度极高,此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日本进行过类似中段反导拦截试验。弹道导弹的飞行是抛物线状的,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导弹从发射架发射到导弹飞出大气层的过程,这个阶段是在大气层内的飞行,一般称为导弹的上升段。

目前大气层内的飞行上升段最热的反导系统当属标准-3和萨德了。

以萨德为例:

萨德(THAAD)目前可以拦截最大速度14马赫的目标。14马赫已经画重点了。注意,以后咱们还得用这个数值。

我们来看下萨德的结构:

和上面的爱国者PAC-3比,在弹体上最明显的莫过于巨大的白色姿态发动机了。这个发动机结合着萨德头部的传感器(蓝色)会控制萨德可以以8马赫的速度撞向来袭弹道导弹弹头。按照洛马的早期设计,萨德的飞行速度还可以更快达到12马赫左右的速度。但早期设计的萨德需要更大的姿态发动机,致使弹体过重而导致在中低空丧失机动性无法有效拦截目标。所以弄了一个8马赫(2800m/s)的折衷速度。

说句题外我们的红旗-19,目前实际上也是大约2700m/s的飞行速度。这两型武器的设计基本雷同。

由于8马赫的限制,拦截弹真正能拦截到的目标大约也就是6马赫左右。实际上也就是爱国者导弹的一个升级版本。

但最近这些年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导致了弹道导弹的跟踪和轨迹预测能力大幅度提高。因此目前无论是美国的萨德也好还是中国的红旗-19也好,都可以拦截到14马赫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这已经达到了拦截弹的极限。在短时间内无法提高。

上面说的是区域性的防御,如果我们再讨论大的防御范畴。

看似是一个十分严密的防御体系,可以从弹道导弹发射初期就开始实施拦截计划。但是导弹发射的前半段只能跟踪难以防御——不可能将一个射高80-100公里的防御导弹放在别的国家家门口。所以在弹道导弹发射的初段仅可预警和跟踪不能打击。

第二个阶段就是导弹飞出大气层外,在大气层外向目标区域飞行的过称,一般称为飞行中段。

在导弹发射后,过了上升段到了中段的时候,美国有计划中段反导计划。但是这个事情得在导弹飞行的路径上进行,一枚洲际导弹从发射到命中目标大约是30-40分钟,基本上无法将船只开到发射位置上。所以即便是目前几个国家的中段反导试验取得了成功,但是也仅仅是证明了可以打倒中段飞行的既定轨迹的导弹,而没有什么真正的实战价值。

第三个阶段就是导弹到达目标区域上空附近,重返大气层,命中目标的过程,一般称为重返大气层阶段或再入段。

然后就是末段了。刚刚说末段导弹防御系统是可以打14马赫以内的目标的。不过这个数值已经达到了末段反导系统的极限。那么——大于14马赫的导弹基本上拦截率就是零。

前面大家对反导应该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那么我们再说说另一端的弹道导弹。

弹道导弹是在地球上做抛物线飞行的一种武器,其射程和速度密切相关。

导弹公式:

这个公式是导弹再入角度和射程、射高的关系。为了打倒一定的射程那么就一定得有射高y。

同时我们可以继续推导

射高y实际上就和导弹的末端顶点速度v息息相关了。

再推导一步:

这就是导弹射程公式了。

计算很麻烦,给大家一个算好的表格:

是不是能看到射程在3000公里的导弹速度为13.78马赫?这是一个小于14马赫的数值,因此在末端导弹防御系统中,这枚射程3000公里的导弹是可以拦截的。但如果高于3000公里的射程,那么就对反导系统太过于苛刻了,基本上是无法拦截的。

同时我们也基本可以知道了在射程5000公里以上的导弹目前还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拦截。

对照上面的表格,那么实际上我们就可以知道哪些导弹导弹是可以被拦截的;哪些弹道导弹是目前根本无法拦截的了。

所有的远程导弹和洲际导弹——都是无法拦截的。

其中包括:

中国:DF-25、DF-31、DF-5、DF-41、巨浪-2

俄罗斯:R-36、UR-100N、RT-2PM白杨导弹、白杨-M、RS-24

美国:民兵3、三叉戟2

当然即便是近程导弹,可拦截的前提是你得有拦截弹。而目前有中段反导技术的国家只有中国和美国,俄罗斯虽然号称S500系统可以反导,但是服役还遥遥无期。

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是指在弹道导弹的飞行中段,也就是在大气层外实施拦截的技术。世界上只有中国、美国和日本进行过类似中段反导拦截试验。2013年1月27日,中国在境内再次进行了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2014年7月23日,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反导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2018年2月5日,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

俄罗斯(前苏联)的战略反导系统(以核制核反导)

俄罗斯的A-135西方代号为ABM-3,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种战略反弹道导弹系统。其前身是前苏联最早研制的反导系统A-35。

在前苏联解体近三十年后的今天,俄罗斯仍旧沿用着苏联时代的部分武器装备及设计思路,用“简单粗暴”这四个字来形容当年的苏联和如今的俄罗斯,都是非常契合的。简单粗暴的设计风格以及强硬的作战态度经常会体现在俄罗斯的武器装备上,比如它与中美两国完全不同的战略反导系统发展方向——以核制核,其战略反导系统的拦截弹53T6型导弹及其改进型,是可以携带核弹头的。

比起美国反导系统采用动能杀伤技术的非核拦截弹来说,俄罗斯以核制核的反导方式是典型的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拦截点附近会变成污染源,对一定范围内的大气、卫星通信、居民正常生活都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可即使这样,俄罗斯也有不得不用它的理由。

一方面,以俄罗斯的经济状况与技术发展水平,核反弹道导弹是最适合它的战略反导系统拦截弹。俄罗斯核弹头储量世界第一,核拦截弹对于它来说成本和技术难度都不算高,且由于其爆炸的伤害面积大,也算是有很高的拦截成功率。像美国的动能拦截弹GBI采用的直接碰撞动能杀伤方式,以俄罗斯目前的技术未必做不到,但其拦截成功率远不如核反弹道导弹高。

另一方面,以美为首的北约给俄罗斯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时不时举行规模庞大的军事演习或进行战略武器试验,以此在俄罗斯家门口耀武扬威。一场封锁与反封锁的战争悄无声息打响,俄罗斯知道在北约面前最好的武器仍然是核威慑,这能帮助它在北约的压制下寻求平衡。

导弹能拦截原子弹吗?

原子弹其本身是无法发射的,必须借助运输载体。原子弹主要载体包括洲际核导弹、潜艇发射的弹道核导弹、巡航核导弹和战略轰炸机。

以上载体都是能被拦截的,那原子弹当然也可以被拦截。

但在实战中拦截核弹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发射搭载核弹的导弹时,导弹的飞行状态基本有两个阶段。导弹刚被发射出去会处于一个加速状态,所以拦截系统基本无法侦测到。

加速后的导弹会进入第二个阶段,此时它的速度已经达到了十马赫,一般的拦截系统根本无法拦截,即使是性能先进的防空导弹系统,也不能保证能拦截成功,在经过发展后的核弹可以携带多枚核弹头。除非能将这些核弹头全部拦截,否则错失了一个,都会前功尽弃。

扩展资料:“三位一体”核力量:

所谓核力量的三位一体就是所谓的三位一体必须是同时具有从海洋、陆地和空中投送战略核武器的能力。

具备三位一体的国家目前只有俄罗斯和美国。海基的战略核武器其实就是指战略核潜艇,空基的指战略轰炸机携带战略核武器,中国的战略轰炸机也就是轰-6在能带核弹头的远程巡航导弹入役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空中核打击能力。陆基门槛最低,为洲际导弹。

导弹能拦截原子弹吗?

你提这个问题就不严谨!现在,原子弹基本都是使用弹道导弹投送。所谓弹道导弹,就是有轨迹,有弹道的。那么,对方的远程预警雷达一旦发现弹道导弹,立刻解算轨迹,启动防空导弹,就有可能拦截。所以,那么多国家又在搞超音速的导弹。比如我国的东风17,那就不好拦截了

导弹能拦截原子弹吗?

导弹是挡不住原子弹的,这要分几点说,原子弹还要分投送工具,飞机空投,潜艇海投,装在火箭上空投。为什么说导弹难挡原子弹是因为投送原子弹的方法多种多样,而且速度快,飞行高度高,变轨能力多样化。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原子弹是空爆,离地面几百米才爆炸,不像常规的导弹弹头打到地面才炸。所以说导弹拦原子弹除非是在敌国发射那一瞬间就挡住,如果已飞到本国上空即使挡住已意义不大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