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打仗要穿很重的盔甲而现代打仗不用穿很重的盔甲?

不能这样说,现代打仗一样拥有重盔甲,古代盔甲并非是所有兵种都重,现代盔甲未见就比古代的轻。盔甲的运用与科技、战术、经济能力有很大关系。

例如古代盔甲,它们往往与兵种、战术相搭配,骑兵、水军、步兵、弓兵都不相同,他们的战术战法和作战条件决定了不同的铠甲样式与装备情况。

比如水军,恶劣潮湿的船上环境以及作战时落水的危险性,使得过重的铁制铠甲并不是那么适合装备,反倒是皮甲、竹木甲甚至是纸甲等轻质盔甲更被青睐。或者我们可以看看兵马俑,他们这只军团拥有多重的盔甲样式,甚至无甲的也大把存在,只因为兵种决定了装备。

再比如宋朝的步人甲,这种超重的盔甲连移动都费劲,士兵穿着长途行军几乎不可能,所以只能通过车运,战时再临阵披挂。但对于缺马的宋军来说,也只有步人甲这种又重又硬的铁坨子军阵,才能最好的抵挡金人骑兵的冲击。

受限于东南亚多雨湿热的环境和恶劣的丛林交通,泰国古代虽然也有铁甲,但大部分都以薄皮甲和藤甲等为主,尤其是藤甲,这在古代东南亚非常之多,包括我国台湾高山族过去都采用了不同规格的藤甲,它们走的就是轻便、灵活、经济实用的路数。

所以,古代打仗也不见得都得穿很重的盔甲,虽然越重的盔甲代表越强的防御力,但它们同样是巨大的累赘,再比如西方那些闷罐子铁桶,虽然刀剑难伤,但只要他们被揍翻,那么基本等同砧板的鱼肉。

因此西方的盔甲格斗术中有相当多拿剑柄当钝器攻击,或者靠推搡使人倒地的类擒拿技术。实际上就成本而言,价格不菲的全金属盔甲也很难普及,战争规模一大,依靠民间的传家宝很难大规模列装。

现代人早已不穿盔甲打仗,因为金属制造的盔甲无法防御子弹,想想就明白,现代子弹连钢盔都能轻易穿透,那么金属盔甲需要造到多厚才能抵御攻击呢?目前的普通凯夫拉防弹衣也只能一定程度抵御手枪子弹的攻击,遇到步枪基本上没辙。

况且现代战争轻武器造成的伤害比率很小,决定杀伤力的是远程武器,就好比叙利亚战场,步兵们猛攻几天死不到100人,俄军轰炸机甩两颗炸弹轻松超过这个数。300多公斤的炸弹从天而降,你觉得穿步人甲还是重型防弹衣顶用?其实二者没差别,你就是找辆坦克穿身上也白搭。此外还有导弹、炮弹、火箭弹,你是准备拼血条还是撒开蹄子躲远点?

现代战士实际上抵御不了任何一种现代武器的袭击,包括枪械在内。枪炮对世界造成的影响不必多说,正是它们将盔甲和骑士阶层淘汰了,既然无法单纯的抵挡,那么士兵们唯有依靠别的方法在战场上生存。

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面对汹涌的重炮和机关枪的密集扫射,战争打成了往地下发展的堑壕战,这才是比盔甲更好的对枪炮防御模式。无论是索姆河会战、凡尔登绞肉机,或者马恩河、伊普尔运河、达达尼尔海峡战役,战争只要稍微打得胶着一点,立马局势会变成双方挖坑时的鏖战,哪怕一场抢滩登陆也会搞成这样。士兵们在工事中可以相对较好的躲避弹雨和炮火,这是任何盔甲都做不到的。

不过,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成果,人类在一战中造出了“最重的甲”——坦克装甲车辆,它们将自动化的战车、护盾、火力结合在一起,成为战场上无坚不摧的重甲骑兵。

正因为坦克装甲的出现,二战时期的人们开发出了新的战法,士兵们乘坐机动化的装甲车辆,配合坦克重甲进行大规模的运动冲锋,铠甲虽然不在士兵身上,却依然以另一种形式活跃在战争里。

就单兵行为而言,现代与古代士兵也完全不一样了,古代士兵需要“风林火山”,坚定的依靠阵型杀敌,而现代的士兵更强调整体的统一指挥与机动应变,随着灵活的战术行动成为主流,士兵的体力消耗和运动复杂度也持续上升,大规模的运动战不仅消耗了人的体力,对后勤运输也造成了相当大的负担,士兵根本不可能携带更多累赘的防御重量。

不过,现代某些场合依然需要更重的人身铠甲,比如排爆扫雷,工兵们装备的重型防护服为当代单兵防护之最,它们可以抵御一定程度内的炸弹破片和冲击波,但即便如此,大型或近距离的爆炸依然会轻易夺走他们的生命。

再就是需要直面枪弹的特殊场所,比如特种作战,基于战术目的,特警、作战部队会根据需要在防弹衣上加插附加板块,这些插件主要以陶瓷、特种钢为主,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步枪的直射。理论上NIJ III级的插板加防弹衣能挡住7.62*51mm子弹的攻击(级别为Ⅰ级、ⅡA级、Ⅱ级、ⅢA级、Ⅲ级、Ⅳ级)。

不过一块NIJ III级陶瓷插板重量接近3公斤,钢板比陶瓷还要重三分之二,如果前、后、领、肩都放置插板的话,再来个3.5公斤的K6钛合金三级头,配上弹药、武器,作战重量不低于20公斤。

实际上,这20公斤只是理论数值,什么三级头,三级甲战场上很少遇到,但即便如此士兵的携行重量依然很高,美军早很多年前就做过报告,一线作战士兵装备物资总重超过了35公斤,为徒步行军、作战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现代战场又不能不带,尤其是许多编制外武器还要更多的占据额外携行量,比如火箭筒、迫击炮弹、机枪子弹等等。

要知道宋代步人甲根据今天的考据,也不过29.8公斤,最高也就35公斤,再加上长矛,一般最高40公斤,然而他们不需要长距离的跑动,不需要满地摸爬滚打做战术运动,不需要时而越野攻击,时而楼上楼下的巷战,更不需要车辆、直升机上不停的上下,只需要“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的按部就班运动,组成戈矛之林与敌方捉对厮杀。

如果把坦克装甲车这些“进化”出的额外装甲算进去的话,现代部队花在防御上的重量远大于古代部队,只是单兵作战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不可相提并论罢了。如果将各种高级防弹衣拿出来比较,现代人的盔甲也并非就比古代人轻多少

随着外骨骼、动力装甲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没准单兵防护方面又会进入一个新时代,产生出更重的现代化盔甲也说不定,钢铁侠、士官长离我们并不远。

为什么古代打仗要穿很重的盔甲而现代打仗不用穿很重的盔甲?

因为一个是冷兵器时代,一个是热兵器时代,场景不同装备当然要更新换代。

冷兵器时代,穿上一套盔甲,等于加了100的防御,很难被破防,就算受伤了也可能不是要害。这也是重骑兵成为了战场杀手锏的原因。

到了热兵器时代,就没有盔甲只剩下一个头盔了。

为什么不用盔甲呢?有这么几个原因。

1、现代战争中士兵需要携带的装备重量要远超古代。

枪支弹药,各种辎重,如果再加上盔甲的重量,会被压得原地趴下,动弹不得。

对于机动性非常强的现代战争来说,是致命的。

所以,一直到相对于盔甲来说比较轻便的专用防弹衣发明前,士兵的身体部位都是没有多余防护的。

2、盔甲的材质。

一方面盔甲无法抵御弹药和炮弹的直接攻击。

另一方面,炮弹极强的冲击力可能使一个穿着重盔甲行动不便的士兵内脏受损,反而受到更重的伤害。

3、盔甲的残留——头盔的作用。

虽然现代的热兵器作战中盔甲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但是头盔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而且还在战场上救回了许多士兵的性命。

根据一战中各国对战争伤亡情况的统计,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士兵是死于头部或胸腹部这种要害部位被战场到处飞舞的弹片或流弹击中。

这个时候,一顶钢盔就能救命了。

一战中那种简陋的钢盔,在受伤的概率不计的前提下,也降低了百分之五的死亡率。

不管是什么装备,防弹衣或盔甲,最大的作用还是减伤,想要免伤是不可能的。

在热兵器时代,武器威力与时俱进,更是如此。

为什么古代打仗要穿很重的盔甲而现代打仗不用穿很重的盔甲?

用现代的防弹背心穿越回古代用冷兵器作战,结果会咋样呢?

为什么古代打仗要穿很重的盔甲而现代打仗不用穿很重的盔甲?

因为古代是冷兵器,杀伤力有限,以现代武器来说,没有实际防御效果,不过也有原理差不多的东西,比如钢盔,虽然钢盔的效果滑走远大于击穿,但是原理差不多。

为什么古代打仗要穿很重的盔甲而现代打仗不用穿很重的盔甲?

军人装束的演变与战争理念的升级和战争武器的进化都有关系!偏舟就以中国战争史演变来谈一谈。最古老的战争,应该是远古部落间争斗,武器也不过是木棍和石器,杀伤力很有限。战斗也是毫无章法,只是随性而为,进退自如,也受制于当时人们的生产力,只能以粗糙的麻布避体。随着时间推移,生产力的提高,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已经学会用骨、皮、藤、木等制作简单的甲胄来护身了。

到了青铜时代,人们已经能用金属来制造农具和生活用品,这大大的提高了耕作的效率,也给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毫无疑问,青铜兵器的诞生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超强延展性、韧性和钢性都是制造杀伤性兵器的不二之选。不仅大大提高了战争效率,还丰富了战争的理念,形成了古代陆军的初级形态:步兵方阵与战车结合。当然随着游牧民族的崛起,此后慢慢衍生出了古代战争的机动化兵种-骑兵,以及为了适应战争环境而发展出的水军。随着兵器的逐步锐利,战争的残酷升级,那么提高士兵自身的防御也是势在必行,那么金属铠甲就自然应运而生。据考古学家发现,商代的士兵就已经用青铜制作的头盔和皮制的护甲来护身了。到了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了专门制作甲胄的函人 ,而且在《周礼·考工记》中,还总结出了甲胄的原材料坚韧程度与甲片的长度以及甲胄使用年限的一些规律,甲胄的外款形式也有了最终的典范样式。发展到春秋时,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变得频繁起来。甲胄也得到了发展。头盔两侧耳翼部分被大大延长,防护空间增大至颈项。在这个时期札甲也逐渐开始普及。

时间在不断推移,历史的车轮前进到了战国时代。这时候,冶铁技术的不断发展,铁兵器和铁甲开始进入战争的舞台。随着冶铁技术的不断创新,铁甲的发展慢慢完善,从秦军的铜铁混合铠甲,到西汉时期铁质的札甲和鳞甲,在性能和便捷性上都是空前的进步。到了东汉时期,出现了鱼鳞甲,这种高度兼顾防护性和灵活性的铠甲的问世,基本为中国铠甲定了型,后世的铠甲皆是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完善健全。

1840年,随着一声炮响,鸦片战争爆发,英吉利的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朝的大门,欧洲人第一次把现代化战争带到了中国。在巨大的军事实力差距面前,中国军人也慢慢丢下了握了两千年的大刀长矛,脱去夹在身上两千多年的厚重的铁甲,穿起轻薄笔挺的军装,扛起上着刺刀的长枪,一步步朝着现代化军队迈去。

到2019年,我国目前已有3艘航空母舰,一艘服役,一艘下水,一艘在建,军事综合实力稳居世界前列。随着中国科技的不断突破,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地位在世界的不断提升,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必将登上世界军人的顶峰,屹立于世界军人之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