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国家特种作战是如何使用直升机完成人员快速进入和撤离的?
美国是世界上直升机力量最先进、最强大的国家,再加上受“全球快反”的治安战思想影响,美军特种部队在使用直升机方面堪称翘楚,他们的做法是:专门成立了一支直升机特种部队。
上图.“SOAR”的“支奴干”通过吊运舟艇直接在水面投送人员
这支部队称为“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简称“SOAR”(U.S.Army 160th Special Operations Aviation Regiment),主要为其他特种作战部队提供直升机侦察、火力支援、兵力输送任务,属于航空特种部队。
上图.“SOAR”的“小鸟”直升机是近距离特种渗透的利器
“SOAR”总驻地在坎贝尔堡军事基地,与著名的101空中突击师是邻居;这里驻扎了“SOAR”的1、2营和训练中队以及司令部。3营则驻扎在波多黎各,4营在韩国大邱美军基地。
著名的“刺杀本拉登”行动中,“SOAR”采用了几架改装的隐身版黑鹰直升机,从阿富汗基地穿越山脉渗透进巴基斯坦境内,悄无声息将一队“海豹”送进了本拉登藏身的院子,在战斗结束后又重新穿越边境,摆脱了巴基斯坦追踪的军机胜利返航。
这次作战“SOAR”充分发挥了直升机的特点,并且修改了常规直升机的噪音、可视度特征,还采用了非常高超的“夜间无光飞行”,以至于直升机飞进飞出小镇时,竟没有引发什么关注,要知道本拉登住宅旁边就有作准军事训练营,小镇里还有不少退休老兵。
上图.隐身黑鹰留下的尾桨残骸
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一架隐身版黑鹰因为尾桨撞墙坠毁,不过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也没有很大的影响到“海豹”作战。美国人烧毁了这架飞机,彻底避免关键技术泄露。
上图.“支奴干”单脚复杂地形降落的绝活
不过,“SOAR”们的行动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2005年6月28日阿富汗的“红翼行动”就是一场惨败。
那年,特种航空团的8名队员与“海豹”的8人共计16人,在驾驶一架“支奴干”营救山区陷入包围的另外4名“海豹”队员时,被地面武装分子发射的RPG-7火箭筒击落,受伤的直升机勉强飞行了一段距离后强行在山顶迫降,结果滚入山沟,造成“支奴干”坠毁,16人无一生还的惨剧。
上图.摔碎的“支奴干”
美军直到6月30日才找到坠机地点,“SOAR”和“SEAL”只剩下一地烧得焦脆的腐尸,被他们“救援”的4名队员也只剩下1个苟活下来被当地村民救助。这次事件被称为“4个小时损失19人的惨剧”。
事情到这里并没有完,美军随后开展了一场号称“越战后最大救援行动”的小战役,“SOAR”出动了十几架直升机参与了人员搜救行动,A-10攻击机四处游弋,连AC-130“炮艇机”都出动了150个攻击架次,将各地塔利班武装人员炸得抬不起头。就这样,特种救援人员得以进入战区收尸,几架HH-60直升机搭载的“PJ”(美国空军伞降救援队)最终在一处民房拯救了受伤飞行员。
至于欧洲的特种部队直升机战例则乏善可陈,多半也没有经历什么实战考验,大多都在总结美军战术的基础上,以依葫芦画瓢的形式打造自己的特种直升机部队为主。
上图.美军“小鸟”的对地攻击
比如在欧洲特种部队比较流行的空中客车H145轻型直升机身上,我们能很容易的看到美军特种部队“小鸟”直升机的影子。通过轻型直升机进行人员搭载与快速渗透突击,也是当前被美军用烂的特种战术。
还有像芬兰这样的国家,虽然十分看重特种部队的战训能力,但其国力规模有限,无法承载太多的特战直升机部队,拥有1个独立直升机中队,拥有上十架直升机的“芬兰陆军特种独立轻骑兵团”配置已经算是“欧陆壕华”了。虽然这些直升机多是些米-8“河马”和休斯MD-500D型,前者烂大街,后者烂到朝鲜,也就是“小鸟”前型“小马”的民用版而已,能进行的战术实在是没有什么好说。
法国这样的欧洲强国算是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在直升机搭配上法国人还算是特别齐全,而且拥有精锐的“特种直升机部队”。自1985年起,法国就通过对陆航的改编重组,抽调出一支专用的直升机部队“4ème Régiment d"Hélicoptères des Forces Spéciales”第4空中机动师(2000年后精简为旅),不过他们只能算快反部队,与101类似,与真正的特种部队还有点差距。
法军陆航单独有一支陆航特种部队,编制为10架“小羚羊”和10架“美洲豹”、2架“美洲狮”直升机,专门为陆军特种部队服务。因为法国人这些年的作战主要以在非洲的“治安战”为主,所以他们的直升机特种部队战例也不多,更谈不上什么特别瞩目的战术,也就是机降-进攻-上机-撤退这一套常规流程。
英国人的“SAS”特种空勤团作为最老牌的特种部队,名字里又带有“空勤”,自然在直升机战术上很有造诣,他们的快速机动以“远程运输机空运”,“短途直升机输送”为主,依靠的是海航与陆航的配合。
2002年伊拉克战争期间,SAS挑选了100名队员,分为B、G两个突击队,在“1003作战计划”的“D-DAY”前一周就开始通过直升机渗透,对伊拉克卢特巴附近的两座军用机场进行侦查,乘坐“支奴干”直升机趁夜混进了伊拉克的荒野。“D-DAY”到来以后,SAS依靠美军炮火准备造成的混乱,直接用两架“支奴干”发动强袭,直升机输送来的沙漠车、装甲车、摩托车成了特种部队的地面突击工具。
当第二波攻击开始后,直升机还运来了激光照射仪与爆破专家,干掉了机场的重要设施和指挥机关。几个小时的战斗后,美军82空降师和“三角洲特种部队”通过直升机运输快速完成了1000人的增援,彻底卡死了伊军的大反扑,完成了一次极为漂亮的“闪电战”,阻止了萨达姆在政权对以色列发射“飞毛腿”的可能性。
英军的直升机随后还同步输送了300多位核生化专家和大批生化探测仪器,以期找到伊拉克“炭疽导弹”、“脏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痕迹,可惜一无所获。(后来才知道被美国的洗衣粉耍了)在具有绝对空中优势和电子战优势的美英军面前,伊军的地面防空对这些如入无人之境的直升机无可奈何。
美欧国家特种作战是如何使用直升机完成人员快速进入和撤离的?
欧美国家利用直升机进行机降特种作战,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实施的。
首先要满足直升机的作战距离,一般飞行时间不大于1小时。如果飞行时间过长容易暴露行踪而遭到对方航空器或者地面火力的拦截。
其次要进行前期的侦查。摸清对方的兵力部署,地形特征。弄清楚对方的技术兵器的装备型号、布置情况、技术特征,以利于出航航线的设定和确定机降方式。
出航的航线必须满足一旦行动在实施阶段暴露,直升机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安全返回这样的条件。
由于直升机飞行时的噪音巨大,因此在规划出航航线的时候还要注意避开人烟较多的区域。再根据地理特点选择机降地点和机降方式。
必要时需要联合空军实施必要的空中掩护和对地面的火力和电磁压制。
编组直升机编队,其中包括担负侦查、掩护、运输的各种直升飞机,编组原则为精干,尽量减少出勤直升机的数量。
直升机要严格的按照规定的时间准时出发,在出航的的过程性严格的按照计划的高度、速度和航线进行飞行,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特战分队投放在预定的机降地点。
一般情况下机降地点与执行作战任务的区域有一定的距离,特战分队需要在机降后徒步赶往作战区域进行作战。这种情况下直升机编队会在完成机降任务后立即迅速返回,等待特战分队在完成任务后再次出动接应撤离。
接应撤离的地点一般会有一个主要方案和一个或者数个备用方案。灵活处置以保证特战分队安全返回。
如果条件允许,直升机编队会进入作战区域配合特种部队进行伴随作战,在特种部队完成任务后直接撤离。
如果出现意外情况,在紧急情况下需要立即出动空军,强行压制对方阻截部队,掩护直升机分队安全撤离。
美欧国家特种作战是如何使用直升机完成人员快速进入和撤离的?
20世纪80年代初,美军对 格林纳达 的突袭,特种部队采取精兵远袭、垂直闪击的战术手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格林纳达距美国2000多千米,远隔加勒比海,美军特种部队从 巴巴多斯 、海上和国内3个待运点乘飞机直奔格林纳达,以机降和伞降相结合的方式,突然降临在格林纳达珍珠机场和端 萨林 斯机场,3天内占领了格林纳达首府圣乔治,8天结束战斗。在1991年的 海湾战争 中和新近发生的阿富汗反恐怖战争中,美、英军的特种部队也多次乘直升机直接机降在目标附近,对目标进行垂直闪击。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交战双方不一定是毗邻,交战国家特别是军事强国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在特种作战战术手段的运用上,将会更多地采取精兵远袭、垂直闪击的战术。 直取要害 ,联合围击 直取要害、联合围击,是指以数支特种部队,从不同方向围击敌方对战争起着支撑作用的要害目标。随着特种作战地位和作用的不断上升,很多国家在各军种组建了特种部队,有时为打击敌方的要害目标,强调诸军种特种部队对目标的联合围击。美国在突袭格林纳达、入侵 巴拿马 、闪击卡扎非的战争中,采取诸军种特种部队的联合作战行动,直取3个国家的“心脏”,为达成战争目的发挥了突出作用。特别是美军对格林纳达的突袭,把首府圣乔治作为直接攻击目标,空军特种部队最先到达作 战地 区,控制了空域,为机降部队的展开创造了条件
美欧国家特种作战是如何使用直升机完成人员快速进入和撤离的?
最著名的案例当属美军《抓捕本拉登》,悄无声息越过巴基斯坦领空,抓捕后迅速撤离,可谓是牛逼。当然这得感谢美军从未公开露面的隐形武装直升机(现场坠毁一架)。虽说武装直升机号称“第五空间”的王者,但是面对地对空导弹,那也不是闹着玩的,即便是两发“毒刺”,也够它喝一壶的。
当然还有美军的特种精英“海豹突击队”,海豹对于刺杀,抓捕,解救人质,可谓轻车熟路。个人素质,技战术水平一流。还有前期情报工作精确无误,抓捕计划,撤退计划的周密部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