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登上名山大川,“一览众山小”是一种什么境界?

并不是什么境界,只是一种成功后的喜悦。

每座山都有最高峰,每座最高峰都是极难登顶的,需要耗费莫大的毅力与汗水。

所以,当你最终爬到顶峰之时,看那苍茫群小,仿佛屹立天地之巅,会得到如痴如醉的满足感,即便再累,再疲惫,也会从心底焕发出新的活力。

有的人不理解那些登珠峰的人,认为他们是吃饱了没事儿干,是“天天喊征服,最后做的就是倒垃圾污染环境”的人,是“夏尔巴人前拽后拖抬上去的”。

这恰恰是没出过门,没爬过山的人说出来的话,或者这两件事他都做过,但他一定很庸俗。

正如黑哲所说,审美源于人内心对现实的浸染,登山也是一样。无论是爬珠峰,还是爬自家的猪粪山,人们对于艰苦历程得来的高度极为在意。而越是高的高度,就越能带给人奖励感和成就感,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舒爽。

曾经在爬黄山的时候遭遇过一件特有意思的事,我们上到一座峰顶,四下苍茫一片,如白云仙境。那种感觉,就如登上天极云台,白云之下皆是凡尘。

结果等到几个小姐姐把照片照完,忽如其来的山风竟吹得人们阵阵骚动。你当是如何?原来是风把雾气去了,面前居然是翠屏一座,近在眼前,仰面都看不清顶。

这下顿时嚎啕一片,几个没毅力的家伙还当是爬上了最高峰,结果只是登上个小矮丘而已。

不过,到大家爬上莲花峰时,那些抱怨与哀嚎便终止了,因为人们知道,在这一片方圆里,已经再也找不到比这高的峰,剩下的这些眼界,这些云海,这些发蓝的薄暮,都是心灵和汗水换来的最好奖励。

多走一些路,人的步伐会更坚定,多登一些顶,人对世界的态度会更热情。

旅游登上名山大川,“一览众山小”是一种什么境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唐代诗人杜甫《望岳》一诗里的句子。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鳥。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唐玄宗二十三(735)年,杜甫赴洛阳会考,结果落第未中。时年杜甫二十四岁。一路旅游来到泰山,感慨之下,写下这不朽的诗句。

杜甫没考上不甘心哪!凭自己的才华,崇高的理想,伟大的抱负,一定会实现报效朝廷的远大目标。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惧困难,勇敢攀登,定能登上绝顶,俯视一切,欣赏到人间最壮美的风光。

我们旅游登山,不仅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展示我们自信,自励,自强的意志和品质,也是抒发我们高瞻远瞩,俯视人间的雄心大志和豪迈情怀。

世上什么最高?人最高。再高的山,都将被人踩在脚下!

人,只要有雄心大志,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百折不回,最终都能登上人生的绝顶,实现最美好的願望,笑傲人间!

旅游登上名山大川,“一览众山小”是一种什么境界?

谢邀。旅游登上名山大川,‘’一揽众山小‘’是一种什么境界?

回答:我曾三次登上‘’五嶽獨尊‘’的泰山极顶,虽没有杜甫的‘’会当绝凌顶,一览众山小‘’壮志豪情,但也有一种高瞻远瞩、心旷神怡的心境,颇有一点儿成就感、获得感。三次不觉多,十次不嫌少,若有机会,我还是要去的……。

旅游登上名山大川,“一览众山小”是一种什么境界?

有一种成就感与获得感,内心充满喜悦!

旅游登上名山大川,“一览众山小”是一种什么境界?

有一种看透世间一切忽然顿悟的感觉。

旅游登上名山大川,“一览众山小”是一种什么境界?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诗人杜甫在诗作《望岳》中的佳句。

杜甫描写了自己在爬泰山还没有到达山顶时,可能已经力竭不足,所以开始为自己加油打气:我一定要登到山顶,那时候再往下看,高不可攀的山也不过这么小。



很遗憾,我作为一个喜欢旅游和登山运动之人,至今还未去过泰山。

在我登过的山里面,比较有名的是衡山和贵州的梵净山,还有一座6178米的雪山-青海玉珠峰。海拔越高,“一览众山小”的豪气越少。



从古到今,人们为什么都喜欢登山?大致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登山使人心情愉悦。登山的过程是痛苦的,当我们走得筋疲力尽,终于到达山顶时,身体释放的内酚酞会让人感觉快乐。

古人在登山时常常文思泉涌,作出流芳百世的诗词歌赋;而现代人压力大,登山不失为释放压力的一个好方法。

2.登山可以锻炼身体。登山除了能增强体质以外,还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对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也有改善作用。

3.登山可以磨练人的意志。登山考验体能,累了适当的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看到别人走得比你快,能保持不急不躁。按着自己的节奏坚持下去,总会到达终点。

4.登山可以开阔眼界。如果坐在井里,我们只能像青蛙,以为天空只是井口那么大而已。只有站到了山顶,我们才会知道:人外有人 ,山外有山。

登山虽然具有诸多好处,但是现代人急功近利的心态却让这项健康的运动变了调。

特别是今年的珠峰登山季,登山者在珠峰大排长龙,还有人因此遇难。事件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令人想不到的是,网络竟然还出现了一种言论:一个健康的人,只要出得起钱,请几十个夏尔巴人当登山协作,就一定能登顶。夏尔巴人就算是抬也会把人给抬上去。

这是很荒谬的一种说法,首先,很多人对登雪山的风险没有正确的认识。夏尔巴是人不是神,他们在遇到雪崩、雷暴、滑坠等突发情况时,同样的也无能为力。在以往的山难中,遇难的夏尔巴人也大有人在。

只有具备高海拔攀登经验和掌握了正确的攀登技巧,在危急的时候能够实施自救才是登顶的保障。

其次,就算是一个健康的人,到了高原也会有身体的突发状况,那不是简单的吸几瓶氧气就能解决的。花了接近50万,眼看就要登顶了,却觉得身体不适。这时候是坚持还是放弃?我曾在别的文章中提到过,这是人生中一个艰难的选择。

在今年登珠峰的登山者里,有人描述,“在一个面积没有两个乒乓球桌大的地方,至少20名登山者拥挤推搡着自拍,仅仅多跨半步就是万丈深渊。”

这种时候还忙着自拍,为了博出位这是在拼命啊!

最后,登山有风险,心态要摆正!不炫耀、不攀比,正确认识登山的风险才有可能爬得更高更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