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跃式航母起飞时战斗机无法挂满油是硬伤,那为什么不用水面起降飞机呢?如蛟龙600?
这个可以算是滑跃式航母的缺陷,但是不能全部武断的定义为硬伤。必要的时候,F35都得滑跃。
航母的滑跃式起飞的确会导致起飞重量过大,影响飞机的油弹挂载,但这并非无法解决。实际作战中,如果舰载机执行的并不是最大飞行半径的任务,那么完全没有必要满油满弹。
以美国的F/A-18“大黄蜂”舰载机为例,它们执行对地、对海、对空攻击任务的飞行半径完全不一样。对海可以打了就返航,对地需要高挂载以提高打击能力,对空则需要一定的滞空时间。弹带多了,肯定耗油。油带多了,其实也会浪费油。航母上的航空燃油都有库存定量,这东西直接关系到航母作战,就算美国人也不敢随意霍霍。
上图,挂满炸弹的F/A-18,仅带两枚翼尖格斗弹,基本算是放弃空战能力了。
故而即便能满油满弹起飞,多数情况下“大黄蜂”们也不会这样做,而是执行什么任务就做相应的挂载。油料、弹药由飞行中队根据任务专门拟定。
所以,除非特意去比较满油满弹起飞能力,滑跃式航母与弹射式航母的起飞性能并没有大到逆天。
比较麻烦的是大型飞机的起飞,像预警机这类通过滑跃式甲板起飞很麻烦,很不安全。不过话说回来,航母甲板只要够长,飞机性能足够好,其实根本不需要弹射器或者滑跃甲板也能起飞。美国航母就是例子,它们绝大部分的舰载机都做过这种滑跑起飞试验,包括E-2预警机甚至C-130运输机。
早先二战的空气液力弹射器在喷气式战机出现后即告无用,英国人在1954年才成功制造出能用的蒸汽弹射器,随后美国人用了二三十年才真正实用化这种技术。故而美军舰载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强调“无弹射起飞”,即便有弹射器也一样。
上面提到的C130就是美军60年代的例子,美军在CVA-59“福莱斯特号”航母上做了C-130无弹射起降试验。
他们通过不断的抛离压载物,以不断触舰复飞的方式测试出最大55吨的着舰重量,继而又把运输机拉到甲板最后端,用227米的滑跑让飞机飞了起来。
一艘福莱斯特级甲板长331米,企业级甲板长为325米,尼米兹级为333米,不敢说绰绰有余,也算是十拿九稳。后来美国人没继续这么搞的原因是:嫌这东西太麻烦,影响到其它飞机的效率。
上图.美军后来还试验过火箭助推起飞,这项技术其实也完成了,只是人们认为对于一架能在土路上起飞的飞机来说,好像没有什么再继续努力的必要了。本质上这就是给涡桨机上喷气推力。
对于甲板起飞的飞机来说,只要能起飞都好办,有加油机配合,油并不算是个什么事儿。通过伙伴加油机或其它地方调来的大型加油机,在空中为需要执行长程任务的战机补充燃油就行。
最大的问题是起飞效率问题,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始终不愿撒手弹射器的原因。通过弹射器能快速的撒放出大量的机群,不需要为航速、风力发愁,不需要为滑跑机位烦心,更不需要过多的空中加油,依次让战机们排上队一个个射出去就行。
你说,这种情况下哪里需要用什么水面起降战机呢?
况且人们也没有真正研发出现代化的水面起降战机,这条科技树在二战结束后就已经熄灭了。过去人们采用起落架浮筒和船型机身来解决飞机的水上漂浮能力,但现代战机可能吗?
舰载机追求的毕竟是飞行性能与作战能力,为此人们又是研发DSI进气道又是研究隐形截面,东边搞矢量推进西边弄超音速巡航,你突然说为了水上降落,要造个大浮筒或船型机身,如此画风恐怕是太清奇了吧!有这功夫,不如像F35那样开发垂直起飞能力更靠谱。
上图.一架老式的水轰5起飞的场景。
海上高速起飞最大的问题也不是防水,而是抗浪与结构强度以及稳定性。喷气式战机起飞速度较高,机体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撞到浪头,恐怕与撞上混凝土没什么区别。不要高看了飞机的海面起降能力,像蛟龙600这种大型专用水上飞机的抗浪能力也就2米多点。
何况题主提到的蛟龙600也不是战斗机,它只是一架螺旋桨式的大型飞机,尺寸与一架波音737差不多,37米的长度39米的翼展,这能打仗吗?就算当预警机来用也很尴尬,都快追上E3预警机的尺寸了,比美军航母上的E2可大多了,E2虽然有25米的翼展,但是它机身才17米,机翼折叠完9米不到。
就算解决了防水问题和水上起飞问题,你能将歼15吊进海里让它直接滑跑起飞,依然无法解决上面提到的“效率”问题。一架架把战机往水里放,消耗的时间和造成的风险,比起挂载与油料的那点点降低,孰轻孰重呢?
滑跃式航母起飞时战斗机无法挂满油是硬伤,那为什么不用水面起降飞机呢?如蛟龙600?
这种问题典型的属于“想当然”,滑跃甲板本来就能满载起飞,而弹射航母舰载机绝大部分情况下都不需要“满载”起飞,搞清楚这个,再说水面起飞的问题吧。看来几个回答,就这种“伪命题”都能长篇大论的乱扯一通,建议先搞清楚航母舰载机滑跃起飞和弹射起飞的使用效率和具体工况再说。
航母舰载机到底能不能满载滑跃起飞?关于这个问题,网络上大多数文章都是“想当然”的认为“滑跃甲板技术含量比弹射低,一段上翘的甲板能起飞固定翼舰载机就不错了,还想满载起飞,不存在的?”正因为这种“不求甚解”的军盲思维文章,导致许多军迷朋友误解了航母滑跃甲板的能力,今天我们就来“辟谣”一番。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滑跃起飞的具体工作过程:根据运动力学分析,舰载机通过滑跃甲板起飞时的运动轨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甲板滑跑阶段;2、惯性滑行阶段;3、起飞爬升阶段。当舰载机准备离舰起飞时,要经历一段平直甲板滑跑和上翘倾斜甲板滑跑;当脱离倾斜甲板以后,会有一个力学上向上的惯性滑行分量,而舰载机滑跃起飞的效能关键就在这个阶段,这个阶段又可以细分为三种情况(如上图右侧三种抛物线飞行轨迹)“当舰载机离舰速度够大时,加速能力够强时,惯性滑行只会出现上抛段,飞机的惯性飞行段与爬升起飞段浑然一体;当飞机离舰速度中等时,明显上抛段高度没有第一种情况高,但是当上抛滑升到最高点时,飞机速度产生的向上分量和重力抵消,不会出现明显下坠,依然平滑爬升;当飞机的离舰速度较低时,飞机在滑跃上抛段达到最高点时,还不能加速到起飞速度,此时会根据惯性抛物规律出现明显的下坠,而飞机在这个下坠过程中发动机依然在加速,当加速到升力抵消重力以后就到达下坠的最低点,此时依然能够在坠入海平面以前加速飞起。”
无疑,上述的三个华跃惯性抛物段的起飞情况,第1和第2种最为安全,对于舰载机飞行员的技术要求和心理压力最低。而第3种情况,无疑是比较危险和考验飞行员操作能力的,由于飞机存在明显的下坠区间,而这个下坠区间内如果操作不当,飞机有坠海可能。但是,舰载机飞行员本来就是“刀尖上跳舞”,在战时不可测的紧急情况更复杂,这在过去英国和苏联的舰载机飞行手册中,都规定了第3种起飞状况的具体实施条件。
上文我们说清楚了,舰载机滑跃起飞的几种工况,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到底滑跃甲板能不能让舰载机满载起飞:
上面一图就可以告诉你,航母滑跃甲板在操作舰载机时,不仅可以满弹满油起飞,还能在“零甲板风”状态下满载起飞。图中32.8吨零风速起飞什么概念,俄罗斯的苏-33舰载机技术参数告诉我们,该型舰载机设计最大起飞重量为32.8吨,也就是说是该型机的“满载”重量。当苏-33舰载机满载时,我们可以看到,在145米的滑跑距离上,就能够正常滑跃起飞,只不过这属于我们上文所说的第3种惯性滑行段中的最低可接受标准,存在明显下坠区;如果滑跑距离为175米时,则是正常可用的安全起飞界限;当滑跑距离达到195米时,则是最佳的满载滑跃起飞距离,对于飞机和飞行员来说毫无压力,更别忘了此时说的都还是零风速情况,你也可以认为是最恶劣的起飞工况。倘若在航母正常操作时的20-25节甲板风时,满载起飞的技术条件还会更好。
所以,讲到这里,你们就应该能看出来,什么叫“滑跃式航母舰载机起飞时无法满油、满弹”,根本就是张口就来的典型代表,无奈的是,依然一堆人跟着在下面写类似文章。
如果看到这里,还不明白的话,那么请看上图,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的“满载/重载起飞点”(如图红色箭头位置),该舰上有3个起飞点,前两个起飞点为短距离起飞点,位置可以从前面两个挡焰板看出来。至于这第3个起飞点(重载起飞点)的跑道距离,刚好就是195米长度,完全可以满足“苏-33”舰载机满油满弹滑跃起飞。同时,这种满载起飞模式,也是用于“辽宁号”航母和“歼-15”舰载机,起满载起飞点如下图所示:
其实,以上问题英国、苏联/俄罗斯和我国早就进行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和实际满载起飞训练,属于老生常谈的问题,不知道为何都到2019年了,还有人以为滑跃型航母无法满载起飞,可能真实科普文章太少了。
滑跃甲板除了3号重载起飞点外,1号和2号起飞点能不能让舰载机满载起飞呢?我们上文讲了,在195米长度的“辽宁号和库兹涅佐夫号”航母3号起飞点,在零甲板风的情况下,满载“歼-15/苏-33”舰载机满油满弹起飞,是轻而易举的事。那么对于航母使用率最高的1号和2号起飞点来说,能不能实现满载起飞呢?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3号满载起飞点已经延伸进入降落区,如果高频率使用该起飞点的话,会对舰载机的降落回收造成影响,继而影响整个航母舰载机的使用效率。而1号和2号起飞点全部位于起飞区,使用频率相对较高。在这两个点起飞舰载机当然也可以满载。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在1号和2号起飞点滑跃起飞时,如果苏-33舰载机采用32.8吨的满载起飞重量时,需要甲板风支持,在18节甲板风的条件下,舰载机32.8吨最大起飞重量起飞即可安全实现,注意这里是安全实现,指的是苏联和英国等曾采用滑跃甲板航母的国家,为了规避风险,以战机下坠高度设定的安全许可标准,其实在更低的甲板风条件下,也能实现满载起飞,只不过有限危险罢了。
通过上述全文我们可以看出,滑跃甲板航母舰载机,在有没有甲板风的情况下,都能够供飞机满油、满弹起飞,明明可以正常满载起飞,干嘛还要搞什么“不靠谱”的水面起飞呢?
滑跃式航母起飞时战斗机无法挂满油是硬伤,那为什么不用水面起降飞机呢?如蛟龙600?
水面起降飞机有天然劣势。早期水上飞机用吊机从航母吊下水,在水上起飞,又要从水里,吊回母舰,现在看起来相当落后。 后来也有水上飞机不用在水上起飞,可以在一些大型的舰艇上安装弹射器,直接把水上飞机弹射升空,不过飞机还得水上降落,用吊机吊回船。
滑跃起飞其实是可靠性最高的,滑跃航母优点是可靠性极高 ,滑跃甲板本身几乎不会出什么故障 。缺点,是舰载机不能满油满弹起飞。其实 滑跃起飞,就是把航母起飞甲板作出一个12度左右的上倾角,根据圆周定理,出去的角度不是0度,就会产生离心力,离心方向就是倾角和圆心点的切线方向,切线方向朝向天空,于是相对就比平面出去的省动力。优点是不需要航母提供额外动力,起飞准备时间短,设计简单,成本低廉,起飞的安全性相对高一点。缺点就是滑跃起飞的飞行助动力低,飞机的起飞重量不能很高,依靠飞机的发动机比较高,而且飞机不能满载,相对来说这样飞机的作战能力比较差。
但是,如果将来舰载机发动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动力更强劲,更省油,滑跃也可以满油满弹起飞,而且机载武器优化一下,也能完全满足需要。滑跃起飞还要克服起飞时扫过甲板的面积太大,必须通过舰艏起飞,远起飞点过于靠后,这几点不利于舰载机调度,在舰艏受损的情况下也会丧失战斗力。
滑跃起飞与下放水上飞机起降已经有了很好的飞跃。无论是操作难度还是效率,都是很明显的差别。
滑跃式航母起飞时战斗机无法挂满油是硬伤,那为什么不用水面起降飞机呢?如蛟龙600?
多谢邀请。
对于这个问题,来,了解一下二次大战的时候日本开发的“宝贝组合”:二式大艇,以及为了装载二式大艇专门制造的飞艇母舰秋津洲。
日本海军于三十年代积极研发超远航程的水上飞机,即所谓的大型飞行艇(简称“大艇”)。川西飞行机会社遂于1937年和1942年2年先后研制成功九七式和二式大艇,其中二式大艇在执行侦查任务时最大航程竟达7200公里,也就是说理论上从日本近海起飞就可以抵达美国西海岸。
大型飞行艇的尺寸、重量是大大超出一般飞机的,二式大艇的翼展达38米左右、全幅武装时总重能够达到32吨以上,等于是一架重型轰炸机(可以比较日本海军主力陆基轰炸机三菱一式陆攻,满载最大重量只有15.5吨,翼展不到25米长)。有没有办法让如此庞大的飞艇上舰呢?
日本海军决定专门建造一艘飞行艇母舰。母舰上最大的特色是有一台超大型的吊车,吊车支柱为三段式结构,高23米,顶端还附带有无线电通讯桅杆,起重吊臂则长达21米,最大起吊重量达35吨,拥有360度旋转起吊能力。尽管这座吊车实在是性能不俗,可以将一架二式大艇从海面吊上航空甲板,但吊装作业仍然需要在海况条件理想时才能确保安全,而且将飞行艇在甲板上固定之后,两边机翼探出舷外足有十米以上,
日本海军曾经在1942年3月4日,派遣两架还在服役试验中的二式大艇从沃特杰岛(日军控制岛屿中距离珍珠港最近)起飞,停靠珍珠港以西480海里距离的弗伦奇弗里盖特沙洲,由潜艇(事前将水侦格纳库改造为航空燃油库)将航空燃油运去该沙洲供其补给,二式大艇补油后再次起飞到珍珠港附近投下8枚250kg炸弹(4枚落海、4枚落入山野),迅速返航。这就是“第一次K行动”,虽然没有对美军造成实质破坏,但吓了美军一跳。
1944年9月秋津洲执行运输任务前往菲律宾,9月24日在科龙湾被美军TF38舰载机群捕捉到,一枚炸弹引爆其航空燃油库,瞬间引发大爆炸而沉没,具体位置在北纬11度59分、东经120度02分,阵亡官兵84人。
这样的设计,看似挺有趣的,但代价高昂获得的实际战斗力却不咋滴,所以嘛二战后连大型水上飞机也很少有了。
滑跃式航母起飞时战斗机无法挂满油是硬伤,那为什么不用水面起降飞机呢?如蛟龙600?
不是一码事,水上飞机有个浪不大的水面就可以起降的,很方便的,这个是优点,但是,水上飞机为了适应水上起降,必须要有船型底部,为了防水的冲击,船型底也要加强,这就影响飞机的迎风面积,加粗加大,增加了很大的阻力,。还有就是发动机,发动机为了防止进水,必须要高高的布置,离水面越远越好,被迫造的较大,螺旋桨的飞机比较合适的,可是,螺旋桨飞机的速度根本就达不到战斗机的速度,只能是两条路的发展了。而战斗机要求制空对地,高机动的。
滑跃式航母起飞时战斗机无法挂满油是硬伤,那为什么不用水面起降飞机呢?如蛟龙600?
老哥你要能放上去啊
根据数据显示AG600水上飞机机长36.9米、高12.1米、翼展38.8米,整体尺寸接近于波音737客机,而根据数据显示辽宁舰舰长304米、宽75米、6万余吨的满载排水量,那么请问最宽出只有75米(包含舰岛)能保持与舰岛在安全距离的情况下把它停上去吗?
还有根据辽宁舰机库的大小和升降机的大小无法放入机库,那么6万吨的航母带这么几架好看吗?
还有了这种飞机无法执行空战,你造出来干嘛?在敌人战机还在的情况下用这款去执行轰炸任务?或者说难听点叫送死任务?真是脑洞大开,就算你能整上去是不是还要搞个吊机,起飞的时候给他吊到水里。如果整上去也放不进机库长时间的海水浸泡会大大增加故障率,甚至寿命周期也会大大缩短,并且不放进机库高海况条件下会导致不安全。
航母是一种海空兼备的攻防力量,如果搭载这种AG600无法制空自身都难保,航母最需要的是制空优先的,搞不懂你这种奇葩思路。以辽宁舰为例,甲板可以放十几架假设歼15满弹少带油的情况下,那么一架AG600大约最多能加3架,那么辽宁舰24架歼15需要多少AG600?作战的时候肯定不会等你加完油在起飞,所以你的加油机得准备充分那么至少八架,所以这是不现实的。
伙伴加油型战机通用性更好,而且具备战机的功能而航母的战斗力=战机质量+数量+出动率,所以很明显伙伴加油型无论是多功能性还是对于航母的作战能力提升更明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