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放弃水面舰艇的建造全力发展潜艇是否正确?
没毛病,这其实也是德军制造的海上不对称作战,他们面对的可是当时的世界一流强国,又受到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不得不依靠潜艇来争夺自己的海上控制权。
俗话说“百年海军”,一支强大的海军建设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德国属于欧洲后期新兴的陆军强国,他们通过普鲁士的统一以及普法战争而崛起,但海军力量却一直上不得台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败的德国海军几乎被阉割,舰船建造也受到条约的严控,所以只能偷偷摸摸的打擦边球,这时候潜艇便成了德军快速提高海洋力量的重要舰型。
与伤口里舔血的德国相反,当年的英国拥有世界第一大海军,自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以后,英国人的海上霸权维持了几百年,整个日不落帝国在全球的殖民统治都与他们强大的舰队脱不开关系。皇家海军是一支历史悠久、作风顽强、规模庞大、现代化水平极高的军队。
有这样的海军镇场子,德国人就算把裤子当了也无法与之争锋。希特勒执政的那些年虽然德国经济增长较快,但总体让然脱不开大萧条的影响。国家又穷兵黩武的发展军事力量,不停的追赶战败后历史欠账;再加上英法等国虎视眈眈的警惕着德国的军事变化,第三帝国哪有什么余钱余力去发展一支现代化的海军?
德国不缺工业能力和技术经验,他们毕竟是造过大舰也打过海战的国家,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德国人的“德意志级”和“俾斯麦”、“提尔皮兹”以及一系列袖珍战列舰都建造的马马虎虎,海军官兵也很能打硬仗。但归根结底德军实在太缺乏建造主力战舰的工业规模和资源,投入战争的时间也太急促。
按照德国人之前的规划,打完捷克后起码要等到1945年才算准备完备,但希特勒不顾众将反对,在1939年9月紧锣密鼓的发动了对波兰的战争,促使欧战全面爆发,完全打乱了此前的计划。虽然德军后来打败了法国,也吞并了奥地利、捷克、法国、比利时、挪威、波兰的一系列大工厂,获得了超强的工业实力,但战事一扩大,德军根本来不及也没条件再去建设海军了。
本来雷德尔海军元帅有个翻新和重塑德国海军的“Z计划”,他从魏玛共和国手中保护了不少旧德军的海军人员和军舰,期望能重整德意志海军大舰的辉煌。Z计划于1935年开始,期望建造一系列的各级别海军舰船,包含“兴登堡级”等8-10艘战列舰和航母在内,让德军成为具有相当能力的海军强国,然而猝不及防的战争让一切终止了。
开战后,仓促的德国海军只能依靠一些战巡和袖珍战列舰来控制海权。仅有的两艘战列舰,“俾斯麦”独木难支,“提尔皮兹”紧赶慢赶的一时无法完工。论海军力量德军连猪队友意大利都比不上,拿什么与英国人拼?
雷德尔此时犯了个错误,这个大舰时代的老思维海军仍然是巨舰制海论那一套,他迫切的希望德国海军能通过军舰的对盟军海上运输线的攻击来决胜,惘顾了德国海军其实很弱小的事实,因此造成了德海军巨大的牺牲,尤其是1941年5月俾斯麦号战列舰被击沉,简直是血的教训。
雷德尔与希特勒甚至强令邓尼茨带着德军仅有的57艘U艇与英国人对战,他们希望这些潜艇能正面对战英国的巡洋舰队,还将不多的远洋潜艇派出去与军舰们一起去执行破交战。这道乱命令德军潜艇损失不少,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起码击沉了英国的勇敢号航母以及皇家橡树号、巴勒姆号战列舰。
最后雷德尔失宠,邓尼茨站到了前台,因为德国海军已经没有什么军舰可以让雷德尔乱掰了。邓尼茨更为迷信潜艇作战,他本身就是位狂热的潜艇制海论的发起者。而且那个年代的德军极为重视新军事理论的研究开发,否则也不会有古德里安的胜利。
邓尼茨开创性的推出了“狼群战术”,将潜艇完全独立出来,形成专门的指挥和作战体系,他们成为整体安排在大洋中的“点位”,每一个点位被触发,随即呼唤来一群同伴共同作战,将大群的运输船凶残的歼灭。
也正是“狼群战术”成就了邓尼茨,希特勒对雷德尔和海上舰队完全失望了,对依靠潜艇战崛起的邓尼茨是赞誉有加。而邓尼茨这个人精也故意利用这一点,不断依靠狼群战术超强的战果来给自己和潜艇部队贴金,将德国海军的生产研发方向彻底扭向了潜艇制造上。
在希特勒的不断关怀和邓尼茨的钻营下,德军水上舰队越打越少,最后连出港都难了。而U艇部队却吹气球一样的扩大,不断获得建造和科研的倾斜,邓尼茨甚至敢拍胸脯对希特勒承诺“可以用潜艇称霸海洋,让英国人屈服”。
1943年底,德军战巡“沙恩霍斯特号”单独出海实施破交,因舰长判断错误,遭到大批英军舰艇围追堵截,沙恩霍斯特英勇奋战后被击沉。
希特勒为此大发雷霆,对水上舰艇的能力表示强烈的不信任,他认为海军除了U艇外其它军舰都是一钱不值的,要求它们统统拆解回炉,卸下大炮充当炮台。并当着众人的面将66岁的雷德尔臭骂了90分钟,雷德尔愤而辞职抗议,邓尼茨一举获得了德国海军的完全统帅权。
邓尼茨当上一把手后,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发展更加迅速,完全抛弃海面部队的希特勒也将功勋昭著的U艇当成救命稻草。此时的德军只能在潜艇上一条路走到黑,没有时间也没有资源更没有精力去发展水上海军了。相反潜艇在人员、建造工时、成本上都大大优于一般海面舰艇,在无法与盟军硬拼的情况下,潜艇破交战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邓尼茨的成功其实有其偶然性,德军早期的潜艇战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的缘故是因为当时英军对水下作战这种方式的不重视,水听声呐和反潜设备相当匮乏。当时很多大国海军都没有把潜艇放在眼里,最好的反潜方式多数也就是在军舰周围升起防鱼雷网而已。整个1940年,英军对大规模的水下袭击有点束手无策,被活活炸沉149万吨物资。到1941年,拥有新型U艇的德军甚至一度影响到英国的经济命脉。
更让希特勒高兴的是,邓尼茨鼓吹的这些潜艇居然能威胁到美国,1942年初,邓尼茨策划了“击鼓行动”,使用挤出来的5艘U艇行驶到美国动海岸,先是U123艇混进纽约港大开杀戒,然后又是5艘U艇组成的狼群一路狂攻。
上图是加勒比海地区德军U艇的战绩,每个点代表击沉的商船。
“击鼓行动”开始刺激到德国高层,于是有更多的U艇被派往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他们连食物和饮水都不要了,只愿携带更多的鱼雷和燃油,潜艇由专门的潜水油艇补给。这段时间被U艇官兵称为“欢乐时光”( happy time),德国潜艇不仅封锁了英国的经济命脉,连美国的商船也卡死在海岸边了。
整个1942年德军的U艇战术非常成功,仅上半年就取得了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商船总和。邓尼茨和希特勒更加兴奋,德军的新潜艇下饺子一样的出现,“狼群战术”也被提升到与“装甲闪击战”同等的高度。
德军为了支持潜艇作战,在各地沿海修筑了大量的“狼堡”,这些潜艇碉堡使用了厚实的钢筋混凝土,可以有效的防御战机的轰炸,同时也是U艇的补给和维修基地。这些狼堡放在今天也是令人惊叹的军事基地。
不走运的是1941年皇家海军“斗牛犬号”军舰捕获德军潜艇U-110号,拿到了完好的恩尼格玛密码机和密码本,英国人将此事保密做的极好。恩尼格玛密码机的秘密就此被盟军掌握,在此之前盟军尝试了各种数学计算和原理推测,从计算机之父图灵到某些知名的神棍都请了个遍。这件事情被英国人誉为“二战海战的重要转折点”。
德国人警觉的在1942年更换了M4型恩尼格玛密码机,但知道原理的盟军此时已经不怕破译问题了,他们设计了专门破解恩恩尼格码的“炸弹机”,而德国人并不知道盟军能破译密码。
盟军采用了更先进的大数据视野来看待U艇的“狼群”,他们对历来的沉船点进行了统计,归纳了U艇的活动范围和行为规律,使用了大量数学家列举公式来逻辑归纳狼群的作战。从此盟军的护航采用了大集团少编次高密度护航的方式,还采用了“伪装船”和侦察气球来对付潜艇,这让U艇部队的战果急剧下降。随着美军舰队吹气球一样的鼓胀,德国海军的对手变成了两支世界顶尖的大型海军。
而且德国U艇部队有个巨大的问题,威胁它们的东西很多时候来自于头顶,有40%的U艇是被来自天空的反潜机打沉,但戈林说了“帝国天空能飞的东西都归空军管”,邓尼茨无权染指飞机,纳粹空军可以配合作战,却无法被海军直接指挥。很多时候缺乏空军必要掩护的U艇就这样眼睁睁的损失了。
二战之后苏联人开发“基辅”这样的载机巡洋舰,很大可能就是研究过德军U艇的弱点而开发,这些带着巨大导弹的航母最大的使命就是掩护潜艇遁入大洋,武装开路或火力救场。
盟军大量建造了护航航母和各种带着巨大深弹的驱逐舰,还开发了一些带着炸弹作战的护航飞艇,雷达技术、声呐技术也得到巨大的应用和发展。在海空围剿下,德军潜艇在1943年的日子极为难熬。
邓尼茨不得不面对希特勒的口水,继续保证潜艇是有用的。但当时德国受到盟军密集的轰炸,工厂、资源都朝不保夕,潜艇的生产速度也放缓了,一些先进型号的潜艇迟迟上不了马。
此时的德国已经陷入了败亡之路,依靠潜艇是拯救不了他们的,英国人和美国人采用的方法很简单,德国人不是造潜艇这种便宜货打运输船吗?那我们就造更便宜的驱逐舰,配上声呐和深弹就行,找到异响就围一群过去扔深弹,不见油星子不走人,让你上天无路下地无门!英国人不惜拿国土交换,朝美国交换了50艘老旧驱逐舰,这些船只的加入瞬间就让U艇差点熄火。
最流氓的是盟军的水上反潜机,平时可以飘在海上,听到呼叫马上起飞,潜艇想逃都难。
U艇的袭击能力日趋下降,自己也是损失惨重。随着盟军疯狂的造船,很快U艇的击沉数目就比不上美国变态的船舶下水数目了,邓尼茨的海上破交基本已经失败。
1943年,雷德尔辞职,邓尼茨风风光光升官,他的继任者艾伯哈特·戈德成了背锅侠,他无力控制潜艇的损耗速度,只得解散了30-40艘U艇作战的“狼群”,让它们打起单艇作战的刺客战术。
同年5月,德军一个月损失41艘U艇,连邓尼茨的儿子也葬身大海。邓尼茨下令停止对北大西洋的盟军运输船的袭击,德军的潜艇战从此失去了战略上的意义。邓尼茨在回忆录中说:“我们已经输掉了大西洋战争。”
说到底,潜艇并非决战兵器,海上战斗没有一支完备的强大海军是不行的。然而日薄西山的第三帝国一开始就没建设好海军,战时唯有依靠潜艇来完成海权争夺。这个时候临时抱佛脚再去发展水面舰只已无意义,放弃掉也无所谓。但过于依赖单一的狼群战术,又让U艇迅速的失去了活力,最终也成为鸡肋。
二战德军放弃水面舰艇的建造全力发展潜艇是否正确?
我认为是正确的,而且这是在当时战局下的无奈之举。
作为三个兵种里面建设周期最长,成本最高的兵种,想要一蹴而就或是在段时间内获得巨大的增长是个很困难的事情。面对当时的欧洲海洋霸主英国,陆权强国德国并没有把握可以在海面上正面击败英国,而且在后面的战斗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到了战争后期,德方战局进一步恶化,大型水面舰艇在高强度的空袭下变的无比脆弱,为配合德国人实施的海上破交作战,隐蔽性更高,同时成本更低的潜艇便成了进行破交作战的主力(事实证明像是俾斯麦或是斯佩伯爵这种大型水面舰艇进行破交作战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在日后的战局里,德国各型潜艇也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战果,这也让德国坚定了发展“海上狼群”的决心,也催生了一大批远洋大型潜艇的诞生。
但是这种处于劣势下的无奈战术最终还是没有帮助德国扭转战局,在盟军立体的打击下,法西斯德国最终走向了覆灭。
二战德军放弃水面舰艇的建造全力发展潜艇是否正确?
确实是正确的,如果德国选择发展海军和英国等国抗衡,那么几乎从零开始的德国海军获胜的几率微乎其微,而且德国本身的地理位置等因素也决定了其对海军大型舰艇的需要并不大。
首先是地理问题。德国本身地理位置对海军作战极为不利,出海口严重不利于海军作战,舰艇一出港就能被敌军迅速发现,一战中德国海军就被英国海军牢牢压制在港口内,完全成了一支存在性的舰队。而如果使用潜艇,则隐蔽的多,可以在悄然间执行各种任务。
成本。战列舰等大型战舰成本高,而且建造周期长,形成战斗力又是时间问题,相对而言潜艇能够更快的发展起来,建造难度低,很容易就能训练出足够的潜艇人员,迅速壮大海军规模,是短时间内提升德国海军实力的捷径。
实际需要。二战中德国迅速拿下了荷兰,比利时,法国等国,但是对英国的不列颠之战以失败告终,可是此时再发展海军已经为时过晚,而此时德国海军的主要任务就是打击英国海上生命线,减少其物资输入,进而破坏其战争机器的运作。但是让大型战舰去执行这样的任务十分危险,跟容易被英国本土舰队围歼,而潜艇则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非常适合这样的任务。
二战德军放弃水面舰艇的建造全力发展潜艇是否正确?
无所谓正确不正确,这是一种当时无奈和妥协的解决办法。
首先,海军建设时间长,投入大,见效慢。德国当时近在咫尺的对手,号称日不落的英国,虽然已经开始式微,但是瘦死的骆驼还是比德国这匹黑马大的多。用自己的短处跟对手的长处比,正常人都不会这么干。
其次,没有特别厉害的海军将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德国陆军将星璀璨是毋庸置疑的,由此更加衬托出海军大小猫两三只的无奈
再次,时间不够大型船只形成战斗力。一条能形成战斗力的大型战舰其人员调配磨合训练的时间,是要用年来计算的。德国一战被阉割,受到太多限制,监视和制约。发展过多的过大的水面舰艇根本不现实。从闪击战开始,德国就是想利用以快打快的战术迅速解决对手,不可能给海军大量的时间去行程战斗力
最后,节省资源,一条潜艇的造价和一艘大型军舰相比是很节省的,好钢用在刀刃上,德国不会出现日本海陆军一样互相拆台的蠢事
二战德军放弃水面舰艇的建造全力发展潜艇是否正确?
二战前的德国还是准备走老牌海军的路子,建造战列舰、航母等水面舰艇,特别是前期对潜艇部队的建设并不是那么重视,只是后来二战开打,德国发现自己出入大西洋的两个出海口被大英帝国海军给遏制着,根本出不去。
俾斯麦出去那一次其实算是运气好+德国海军士兵素质好,能够一炮巧合命中胡德的弹药舱,秒杀胡德,还将威尔士号战列舰重伤,但是后来就被英国海军给围追堵截了,因此水面舰艇实在没有太大作用。而相反德国潜艇取得的成绩那是有目共睹的,慢慢的德国的海军的资源才像潜艇倾斜。到了1943.2月的时候,希特勒发现海军水面舰艇在英国面前没有太大作用,而德国开始无力支撑海军的军费和资源了,于是下令取消所有德国战舰、巡洋舰与航空母舰的建造工作,包括快建成的齐柏林伯爵号航母建造全部停止!
其实德国在和英国第一阶段的交战中,英国没有预料的德国潜艇是依靠夜间狼群战术,偷袭英国的运输船队,因此德国在这一阶段取得了重大战果。而德国同样没有太重视潜艇的发展,这一阶段才只有几十艘潜艇作战。
而后德国水面舰艇被英国封锁,没有什么成绩,而德国的潜艇英国也没有找到克敌制胜的方法,于是德国的潜艇开始被重视,大量的潜艇被建造了出来,水面舰艇的建造要么速度慢,甚至很多停工,当然在1943年以前德国的潜艇混得还是如鱼得水的 !
到了1943年时候,长期的战争的负担开始显现出来,德国资源和资金都开始不足了,于是希特勒下令停止所有水面舰艇的建造工作,集中资源生产坦克等陆军装备,潜艇当然还是很被重视的。但是在1943年以后的德国潜艇损失就有些惨重了,英国为自己的海军运输舰都装备雷达和火炮,还有护航航母的加入,舰载机支援能够快速抵达支援等等,德国的大部分的潜艇损失都是在1943年以后。
整个二战德国建造了1000艘多点的潜艇,其中850投入战斗,损失750艘左右,这样的损失也是相当惨重的!
二战德军放弃水面舰艇的建造全力发展潜艇是否正确?
对当时的希特勒政府而言,是正确的,而且是唯一的选择。
英国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海上力量十分强大。正是凭借其强大的的海上力量,几乎征服了全世界,成就了其日不落帝国的美名。
希特勒政府上台后,虽说国内经济、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毕竟积淀有限,国内资源也严重不足。
要想征服英国,水面战硬碰硬是不现实的。潜艇属当时新概念武器,德国走在了世界各国前面。
要征服英国,押宝潜艇,从水下击败英国强大的水面力量,成了希特勒政府的唯一选择!
但侵略就是侵略,失道寡助。想靠一,二件新兵器征服世界,无疑是痴人说梦,其失败实属必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