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那颗歪打正着的炮弹,德国能赢得凡尔登战役吗?
凡尔登之战的这颗炮弹被过度解读了,德国人自从凡尔登战役开打以后实际就已经走向了失败。关于炮击弹药库这种事情在凡尔登战役中实在太多,拿这个谈论胜负并不恰当。何况什么歪打正着的炮弹完全是子虚乌有的编造。
凡尔登是个法军的要塞,因为有炮台和优势地形的掩护,所以德军对这个区域非常牙痛,打了几次啃不动以后,德军就再没动过这块地方,造成了法军的松懈,驻守此地的法军总指挥霞飞压根就不看重此地,一概修缮和加固做的很少。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着打着,德军不去招惹的凡尔登就成了个突出部,但德国人并非真的放弃了这个地方,因为只要打通这道防线,背后就是巴黎,杀进巴黎战争就能胜利结束。所以德国人隐忍了很长时间,故意造成了法国人的松懈,再通过对香槟地区的佯攻牵走了霞飞的兵力,这才发动了对凡尔登的突然袭击。
然而凡尔登里是贝当元帅坐镇,他聚拢了法军的人心,维护整备了凡尔登的道路,建立了严酷的督战制度,用不多的兵力硬是扛住了德国人的疯狂进攻,让德军的“奇袭凡尔登”宣告失败。
实际上这个时候德军的攻势完全可以停止了,但将这场大战当做政治资本的德军总参谋长埃里希·冯·法金汉却输不起,他为了拿下凡尔登,不惜从东线抽取兵马,让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的东线遭受重大挫折,直接导致在“勃鲁西洛夫攻势”中盟友奥匈帝国被打残,德军也遭受到几十万人的损失,东线彻底糜烂。如果凡尔登输了,他的政治生命即告结束,德国的国运也彻底完蛋。
最后德军真的是赌上了国运,与法军在凡尔登地区开始了旷日持久的交战,贝当努力维持下来的公路起了大作用,法军可以从容的将大量的兵员和弹药输送上来,增援很快就源源不绝的赶来。相反这时候的德军才叫尴尬,他们拿下前沿的几个堡垒后便再也无法前进多少,双方开始残酷的阵地战拉锯。
然而法国人的战略就是这样,凡尔登交通并不差,周围也都连绵着法军的防线,与后方的距离足够近,补给相对轻松的多。德军将大批的军队拖到这里打阵地战完全是不智之举,有没有弹药库被击中都是败亡的结局。
事实上,被人津津乐道的那颗“歪炮弹”并不存在,法军10月份已经开始反攻,这个时候的德军已经是离死不远,他们军心涣散,士气低沉,早有撤退之心。法国人发动了“巴塔耶行动”逆袭德军,开始了自己的胜利之路。
在“巴塔耶行动”中,法军133师、74师、38师对阵德军驻防杜奥蒙堡的9、33、34、54预备师。作为凡尔登的前沿堡垒,杜奥蒙堡向来是贮藏弹药的区域,因此熟悉自家物业的法军采用了400mm大炮轰炸,有一发列车炮成功引爆了堡垒内的弹药,引爆了几百发迫击炮弹和7000枚手雷。这个事件是最接近“歪炮”描述的。
但这哪里是“歪炮”?分明是法军有意识有计划的炮击行为,真不知道是何处编出一个津津乐道的“双方持久战,浪射定乾坤”故事。
当时这顿轰炸并没有真的逼迫德军溃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来说,区区爆炸影响不了大局,弹药也不会放在一个篮子里。德军在凡尔登战场上有很多个炮兵阵地,弹药库不计其数,几个集团军都有自己的弹药储存和保护方法以及后勤核算,怎么可能将弹药库都堆放在一起呢?
事实上杜奥蒙堡的德军仍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直到德军整体大势已去才败退。这个地方在德军攻占早期还发生过士兵拿火药烧咖啡引发火灾造成的弹药爆炸,死难德军达到650人之多,不过这是题外话了。
总之,从战役层面看凡尔登的话,德国人的最后攻势在7月份就结束了,法国人10月份开始的反击是德军败亡的开始,完全不存在什么炸弹药库扭转战局的说法。无论有没有这颗传说中的炮弹和那愚蠢的弹药库,德国人都是要输的。
如果不是因为那颗歪打正着的炮弹,德国能赢得凡尔登战役吗?
谢谢邀请!凡尔登战役说明了,法国没有歪打正着的那颗炮弹落到了德国弹药库,将德国的军火全部炸成了无有,使法国赢得了凡尔登战役的胜利。否则,没有那颗歪打正着的炮弹落入德国军火弹药库的话,德国从军备上都超越法国,很明显法国可能是兵力不足,都将后勤之类搬到前线来与德国对峙,可说德法两军优势是德国。那么,德国是十分有把握地能赢得凡尔登战役的胜利。
如果不是因为那颗歪打正着的炮弹,德国能赢得凡尔登战役吗?
谢谢。
这就叫天意吧。一炮定输赢,扭乾坤。古人云:伟大出自于平凡。英雄大多在草莽。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妙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